首页 > 文章中心 > 梅花魂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1.研究问题

抓重点词句,体会情感,训练表达

2.研究策略

2.1联系上下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不仅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而且要理解对作者写作目的的作用。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及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为此,要逐步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2联系生活实际:语文教学联系学生生活"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为教而教,为考而教,远离生活、远离学生兴趣的现状提出来的,希望通过研究,探索"语文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生活"的新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促进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3反义词对比:通过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体会情感。

2.4补充教材,扩阅读量。

3.教学案例(五年级上册《梅花魂》)

3.1激感,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看梅花图,初步理解梅花的品性。】

同学们,在这万紫千红的花海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花呢?(梅花)

谁见过梅花,老师这有几张梅花的图我们一起看一看,梅花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他都有什么特点呢?

是呀,别的花大多是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得精神,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歌颂梅花。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揭题,齐读,板书。

读了课题以后,你有没有产生疑问呢?(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3.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读懂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

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作者回国前外祖父将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并告诉作者要向梅花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了解概括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前后位讨论,课文围绕着梅花都写哪了几件事,分别起个小标题。(读诗落泪 珍爱梅图 不能回国 赠送梅图 送梅花巾)

3.3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设计意图: 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来体会。】

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指导以下句子。)a"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设计意图:通过反义词的对比体会外祖父对于梅花的钟爱,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不甚留意──分外爱惜)板书: 分外爱惜

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把你的理解读出来。相机指导朗读。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学生自由轻读,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格外珍爱)

【设计意图:反问句的设置,进一步感受外祖父的情感】

在这里面有一句反问句,你能找到吗?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这是外祖父训斥我妈的话,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外祖父为什么不直接这样说,而是用了一个反问句?(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指导朗读:读出"训斥"的语气。同学们在外祖父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中就能够体会出他对于梅花的这份钟爱,所以当看到我弄脏墨梅图时,才会这么严厉的批评我的母亲,你来读(……),就是因为在外祖父眼里梅花是那么的洁白无瑕,所以当我弄脏墨梅图时,才会这么严厉的训斥我的母亲,你来读(……),

就是因为外祖父对于梅花的感情无人能知,所以当我弄脏墨梅图时,才会这么严厉的斥责我的母亲,你来读(……),就是因为在外祖父眼里这梅花是不能够玷污的,所以当我弄脏墨梅图时,才会这么严厉的训斥我的母亲,我们一起来读(……)。

小结:通过外祖父的话语让我们更进一层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珍爱

【设计意图:从人物语言中体会不同语句的多层含义】

但是,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他欣赏梅花的秉性)

关于为什么爱梅花,外祖父还有一段话,谁来读一读?(出示第13段)

当外祖父再给我说这段话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但是外祖父明知道孩子听不懂,却仍然这样认认真真的说,,难道仅仅是对孩子说的吗?请你再读一读,想想外祖父这段话有几层意思,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三层:开始他赞美的是梅花的精神,接着他赞美了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梅花精神的人,最后他想说的是,一个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

轮读:所以外祖父这么钟爱梅花是因为(一组读这梅花……最有骨气的!)同样梅花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一、二组读几千年来……这梅花一样)更因为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精神。(全班读最后一句)

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岳飞、戚继光、江姐……)

梅花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精神!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

当作者要回国时,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回到文中,课文中还有很多语句描写了外祖父对于祖国的思念,大家一起找一找!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描写思乡的诗句和典型事例体会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茶是故乡浓 酒是故乡醇,常年游居异国他乡的人们,不能够回到故乡,心中总是无限惆怅,忆及故乡的人或物时,难免会暗自落泪,我的外祖父也不例外,课文一种讲述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都是什么时候?(三次)

(1)教念古诗,悲伤落泪。出示:"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无法回国,失声痛哭。"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3)送别亲人,思归难归。"船快开了……的梅花"

这三次落泪都有什么不相同之处呢?

第一次:默默流泪。第二次:放声大哭。第三次:泪眼朦胧(朗读)。

虽然他们的时间、地点、所处环境、状态等等方面都不相同,但唯一相同的是……?(怀念故乡之情)

这是作者所看的三次流泪,那他的外祖父就仅仅这三次因思念故乡而流泪吗?你认为他还可能会在什么情况下有这样的表现?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

3.4回顾整体,畅谈收获。

【设计意图:前后照应,感悟"魂"的深刻含义】

(1)还记得在课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在疑问梅花怎么会有魂!现在你知道了吗?这里的"魂"指的是什么?

(2)本文以"梅花魂"为题想告诉读者什么呢?(梅花的禀性;外祖父思乡、爱国之情……)

同学们,当莺儿,女儿回国后,孤独的老人会做些什么来寄托思乡之情呢?请展开想象,以"我仿佛看到外祖父……"为开头写一段话。

梅花魂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规范“主问题”的设计,需要老师审时度势,切中要害,突出重点,求得集中、高效。也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特点、文本内容和教学目标,求得清晰、紧凑。更需要老师转变思维,针对时事,求得创新、鲜活。那么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和不同个性的学生特点,如何选好“点”,呈现多元成效,笔者意从以下几点,谈谈做法。

一、抓住学生的“疑惑点”,巧妙提问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从问题的惊讶开始。”学始于疑,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引导学生自己生疑发问,设计出一些能帮助学生拨开思维迷雾的“主问题”。

笔者在“送教”《梅花魂》一课时,根据学生预习调查,发现由于历史背景的原因,学生对外祖父爱墨梅的情感产生了疑惑:文本的情感是外祖父把对祖国的眷恋寄托在爱梅上,并以梅花来提醒自己是个中国人。如果抓住外祖父的言行,从他“爱图”、“谈图”、“送图”中去体会,有一定的难度,还会产生很多疑问:“外祖父为什么如此爱惜墨梅图?离别前为何又送给莺儿呢?送了墨梅图为何又送绣有血色梅花的手绢?”如果用“魂”字作为突破口设计主问题,无疑是难上加难,学生阅读就会流于表面。

根据学情,我在认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发现课文描写了外祖父三次落泪,预设了这样的主问题:读课文,划出祖父“落泪”的句子,想想祖父为什么会落泪?

显然,研读“落泪”的句子,思维更直白,理解更快捷,感悟更深刻。不管是教莺儿读唐诗宋词时的落泪、还是听说莺儿要回国自己回不去而大哭,以及分别时赠墨梅手绢时的落泪,都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最后再以“梅花”和“魂”来总结,降低了教学难度,扫除了学生阅读障碍,使学生尽快走进作者和外祖父的内心。

二、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及时设问

学生本身就是课程资源,而且是课程实施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我们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一定要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重视学生的自我阅读。

笔者在执教展示课《检阅》时,开课直接示题后请学生观看建国五十周年国庆阅兵片断,在雄壮的背景音乐衬托下,画面中整齐划一的步伐和有力坚挺的动作,紧紧地揪住了学生的心。学生目光都聚焦在画面上,心潮澎湃。

在这样的小高潮下,我及时以最后的两个“真棒”为突破口,设计了主问题:认真读课文,找一找小伙子博莱克棒在哪里?

在这个主问题的牵引下,学生抓住课文的精彩段落,通过划一划,读一读的方式,认真读书,细心体会博莱克的动作和神情,想象他训练时的刻苦和付出的努力,以及揣摩检阅时他的内心想法,进行朗读。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在反复的朗读中,培养语感,逐渐感受博莱克的坚强和神气。

这个案例中,正是及时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运用机智,设计了主问题“为什么说小伙子真棒?”,营造了开放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探究的积极性。

三、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恰当设问

因为学生年龄的特点,和学生阅读理解的水平关系,学生对文本的关注点和成人不一样,他们有自己感悟文字的角度,自己的独特体验和对文本独特的解读。我们在设计主问题时要立足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揣摩。

如我县教研员臧学华老师在执教《浅水洼里的小鱼》时,通过初读,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了无数小鱼搁浅在沙滩上,有的喘着粗气,有的在做最后的挣扎,有的已经奄奄一息。……在音乐帮助下,把学生的关注点进行了聚焦,在阅读本文的基础上,学生产生了两个心理冲突:1.小鱼那么可怜,大人为什么不在乎?2.大人不在乎,男孩为什么在乎?

这这种心理冲突中,教师恰当设计了“这个大人怎么看着?男孩怎样在乎?”两个主话题。在反复的“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合作交流”中,学生感受到了关爱生命的意义。

梅花魂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声声慢》 《一剪梅》 赏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二)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三)让学生由词及人,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苦难忧愁。

教学重难点

(一)能赏析这两首词中意象的特定含义。

(二)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借物言情)来表现心境方法。

教学步骤

(一)教学流程设计

1.导入新课(约4分钟)

师激情导入:(背景音乐《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个从大宋词坛里走出的女神,在她无数光环的背后,却是她历经磨难的人生。面对不同的人生际遇,她吟出了不同的人生感悟。今天我们对比赏析她的两首词《一剪梅》《声声慢》,共同体会她对苦难忧愁的诗意表达。

设计意图:(1)让学生尽快进入古典诗词的氛围。让学生很快回想到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世界。(2)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2.指导诵读(约6分钟)

师:(1)初读:读准字音、节奏。

2)再读:读出感情

生:伤感、低沉、婉约。 基调。

设计意图:(1)扫清阅读障碍 (2)让学生学会拿捏情感。

3.品读内容,思考问题(约8分钟)

师生活动:(1)师:概括两首词在所写内容上的异同。

生思考后回答:

同:①风格上:都是婉约词,细腻婉转;②节令上:秋天; ③情感上:愁

异:《一剪梅》:相思闲愁,离愁别绪。

《声声慢》: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2)师:同是写“愁”,为何不同?

生思考后明确:

知人论世:李清照《一剪梅》写于早年,当时丈夫出门远游,表达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与相思之苦。《声声慢》是作者经历了北宋灭亡、丈夫去世、再嫁张汝舟的不幸之后在凄苦孤寂的晚年所写。

小结: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她无愧为“乱世中的美神”。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诗歌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体悟作者的不同愁情。

(2)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在全面了解作者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心灵相通,情感共鸣。

4.合作探究(约8分钟)

师:在这两首词中,词人是怎样写“愁”的?

生:《一剪梅》:红藕、玉簟、秋、罗裳、兰舟(独) 云、锦书、雁、月、西楼、花、水(相思)、(闲愁)

《声声慢》:酒、风、雁(伤心)黄花(秋)窗儿(独)、梧桐、细雨、(愁)

小结:作者既有借意象抒情,又有直接抒情。正所谓,“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让我们齐声背诵《一剪梅》、《声声慢》,在背诵中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对比阅读法。明确作者表达情感所采用的的艺术手法;明确作者写“愁”时所用意象的内含。

5.写出心声,交流展示。(约6分钟)

师生活动

师:不仅李清照有愁,前人写愁的名句还有很多,我们知道的有哪些?

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仙李白高唱:“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他用愁绪染白了头发。

南唐李煜低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把愁绪放在了春水中。

设计意图:(1)让学生学会按话题来总结。学会将名句运用到排比句的仿写中。(2)让学生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苦难忧愁。

通过这堂课认识到教学上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培养学生用心体会诗词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意蕴美的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对古典诗词产生兴趣。语文课堂应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营造情境,让学生多感官多角度享受语文课的美。尽早开掘和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梅花魂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目前,把梅文化提升为学校的一种特色校园文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表现出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教育思想、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等,学校还具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系统性:二是缺乏发展性;三是缺乏稳定性:四是缺乏常态性。因此校园“梅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多维架构的过程,是一个锲而不舍、追求辉煌的过程。本文尝试从以下维度对其进行架构。

制定具体“梅文化”校园规划

通过制定建设规划,形成学校持续发展的行动方案,寻找和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在克服问题中不断提升、进步。进化二小是一所农村小学,尽管地处偏僻,但是学校的校园“梅文化”建设,在过去几年来已经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以及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认可。全校教职员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团结敬业,求实创新”,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形成了“人心齐、理念新、管理善、设备全、环境美、口碑好”的办学格局,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学校依靠全体教职员工,积极拟定并实施了符合学校发展的渐进式的《近期发展规划》、《2010-2012三年发展规划》、《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每位教师根据这些规划,都制定出了符合个人成长的个人发展计划,学校、教师都能找准自己的努力方向,并努力实践。

《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有关“梅文化”建设规划:一是深化“梅文化”理念体系。加强“高雅、坚韧、致远”的校训、“她在丛中笑”的教风和“香自苦寒来”的学风等三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建萧山区德育特色学校各项活动。加强学校少先队工作,在区级雏鹰红旗大队的基础上,继续争创市、省乃至全国级少先队雏鹰红旗大队:二是完善显性的“梅文化”建设体系。增加校园文化硬件建设的投入,设计好校园门口的“梅文化广场”,修建好“梅花池”,处理好“梅”文化石的安置等;三是打造隐性的“梅文化”特色载体。以“梅香书廊”建设为契机,打造书香校园:以“小细节,大德育”为理念,打造文明校园。通过两园建设,促进学校在“梅文化”层面的区内外影响:四是健全“梅文化”的管理制度体系。充分挖掘“梅文化”内涵。继续深化“梅文化”建设,基本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举办两年一次的“梅花节”,评选梅香型教师、十佳梅花好少年等,让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提高素质、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营造和谐“梅文化”校园氛围

作为学校灵魂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能规范师生的行为,对教师及学生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性、导向性和暗示性,起着激励、凝聚、自律和约束作用,同时也是对学校、教师、学生所有活动进行衡量和判断的标准。创设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催人奋进,甚至对人的思想和精神产生深远影响。在校园“梅文化”氛围里,学校将提炼做好以下文章:

地域文化。学校大力挖掘古、近代名人资源,把汤寿潜、葛云飞等事迹精神发扬光大。邵燕祥。现当代著名诗人,祖籍萧山进化镇,曾任中国作协理事。邵老听闻家乡学校的“梅文化”特色,欣然提笔写下“梅魂”二字,并附书信一封,深表对家乡办学的热切关注。学校将此二字嵌入梅文化广场中央的文化石上。

理念文化。学校群策群力。深度挖掘、高度概括了梅花的精神,提炼出“高雅、坚毅、致远”六字为校训,以“她在丛中笑”那种乐观赏识的态度为教风,以“香自苦寒来”那种充满期待的坚韧态度为学风。

标识文化。以梅花形状包含学校简称为校徽,以富有地方特色和儿童韵味的歌曲《梅花少年之歌》为校歌。以“梅伢儿”命名校报,逐渐形成了学校的标识文化。教室的门牌上有绽放的梅花。每周的优胜班级奖励一朵小梅花,小到信封、纸杯,大到标题、台阶,处处可见梅花的踪迹。

环境文化。学校建梅花讲坛,布置梅文化长廊,展示十佳梅花少年事迹,使其在宣传窗中亮相,以环境熏陶人。学校突出浓郁的“梅文化”氛围。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张贴与创建“梅花校园”相关的宣传奈幅、警示语、活动口号等。

开拓引领“梅香型”教师成长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力量,打造校园“梅文化”是创建学校特色的需要,首先必须拥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要善于发现和积极培养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师集体,引领教师的特长发展。进化二小有一群充满热情和活力的教师群体,他们的本科率、现代教育技术合格率达到100%。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倡导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师能精湛、师艺多样”的教师队伍。2011年学校推出了“梅香型”评比办法:35周岁以下老师积极参与校级“致远型”教师荣誉称号的评比:35-45周岁的老师积极参与校级“坚韧型”教师荣誉称号的评比:45-60(女55)周岁的老师要积极参与校级“高雅型”教师荣誉称号的评比。努力建设好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鼓励全校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依托教育科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用科研促课改,科研促教学,人人争当科研型教师。在教师中开展优质课评比和教案设计、教学体会、教学论文比赛等活动。

开发实施“梅文化”校本课程

学校要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在校本课程开发上下工夫。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实际就是学校“梅文化”建设的形成过程。目前,学校已从最初的《走进梅乡》发展到了现在的《古韵梅乡新进化》。学校逐步整理好学生的随笔集、作品集、诗集,记录好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校本课程的使用和教学,一定要深入到课堂第一线,让全校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真正领悟“梅文化”精神的实质和内涵。

深入开展“梅文化”特色活动

学校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同时学校认为,基于地域关系,校园“梅文化”的建设需要课程的支撑和实践的体验,才能拥有生命力和实效性,所以学校在完善校本教材的同时,也在扎实进行系列实践体验行动。如开展“吟梅诗画梅景”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吟诵经典诗文、国学知识竞赛、咏萧山爱梅乡诗词朗诵会等比赛;“设立梅花讲坛”,宣传梅花精神、宣讲美德故事、传递教育知识,邀请来讲坛讲座的有校长、专家、学者,有老师、学生,有社会各界的警察、医生、梅农等,让他们在梅花讲坛上传播知识和精神;“走向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学校开设综合实践展示课、梅乡名人考察团考察汤寿潜故居、瞻仰葛云飞纪念馆、小青梅社团采风大岩山及青梅酒场、环保行动溯源进化溪:大力开展“小青梅社团”活动。学校利用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在时间、场地、师资等方面给予保障。

建立高效“梅文化”运行机制

为更好地进行队伍管理,学校运用各种机制以激发教师积极性,有力保障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如继续深化和完善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十佳梅花好少年、星级梅花少年评比制度,评选“高雅”、“坚韧”、“致远”型的优秀好教师。在大会上隆重表扬,在宣传窗醒目张贴等。

梅花魂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我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时,就曾引导学生作这样的设计:

设计要求:请同学们自选一首诗或词,再根据诗或词的意境选择相应的乐曲,选择合适的画面来作为欣赏背景和底色氛围,并要说明这样设计的缘由和基本思路,然后在课堂上交流。

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设计的:

词作:清·张惠言《木兰花慢·杨花》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寻他一春伴侣,只断魂相识夕阳。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有飞还。疏狂情性,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收得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绕花山。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斑斑。

设计:这首词有种空灵蕴藉之美,表现它的风格应用一种轻柔的曲子,例如用古筝演绎的《汉宫秋月》。关于图画可以用杨花的实体,用动态的画面描摹出杨花的轻盈之美。

解析:上阕写的是直到杨花零落殆尽,也无人理解,无人把它当作花看待,只得一春苦觅伴侣,最后也只是在夕阳里才和其他落花相识。这里可采用夕阳作背景,突出杨花命之飘忽。下阕写杨花虽命运多舛,但不因之改变自己的疏狂情性,即使凄凉的“耐得到春阑”,也和梅雪相伴。这里可用梅、雪作陪衬,以衬托杨花之清风亮节。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煤炭转化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太原理工大学

煤化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赛鼎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