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编童话故事

编童话故事

编童话故事

编童话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趣味情境;趣味图片;趣味例文;趣味表演

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由于童话故事的特点使得童话故事深得孩子们的喜爱,但孩子们一到自己编童话故事虽有话可说,却往往平淡无奇,如何指导孩子们写好童话故事呢?本人认为应从“趣”字上下功夫。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创造欲望

作文是生活和思想,环境和情感相溶合的产物,创作思路离不开情境诱发,编写童话更是如此。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老师应千方百计把学生带入情境,强化感受,发展创造性思维。如一位老师在创编故事时这样创设情境:孩子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到一个神秘的地方去,想去吗?闭上你们的眼睛吧!(此时老师展示童话王国的图片)同学们,神秘的地方已经到了,睁开眼睛,看看我们到哪儿了?是呀!我们到了童话王国。有了“趣”这一入门的先导,学生在接下来的童话创作中便会乐此不疲。

二、欣赏趣味图片,让想象变得丰富

古代诗歌中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虽然是平面、静态、无声的,但这恰恰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借助想象,大胆演绎图画情节,变平面为立体,静态为动态,无声为有声,展现出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和生命活力。此时教师展示一张小蜈蚣的图片顺势引导:童话王国的使者正在迎接我们呢!看看它是谁?(课件:出示小蜈蚣的图片)小蜈蚣有什么特点?咦!它在说什么呢?(课件出示:我终于有鞋了)大家一起读一读?读了小蜈蚣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提出有趣的问题,如:鞋从哪儿来的?是一些什么样的鞋?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大小、功能上去进行有趣想象。

在儿童的世界里,一幅画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欣赏图画的同时,儿童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开发,学生的想象也变得丰富、有趣起来。

三、出示趣味例文,将情节写得有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具体的童话故事来分析感悟童话创作的一般规律,了解其写作手法,才能更好地去创编童话。此时,如果出示一段例文,让学生从例文中习得如何把童话故事写得有趣的方法,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创编故事时出示这样一段例文:小蜈蚣那一百双丁丁鞋穿在脚上立刻便响起了美妙的音乐,乐得它一会儿伸伸这条腿,“丁丁丁──”一会儿跺跺那只脚,“当当当──”它兴奋地说:“我的鞋子会唱歌!我的鞋子会唱歌!”一群小鸭子正好走过,也跟着音乐的节奏,左摆一下,右摇一下,还哼起歌来:“嘎──嘎嘎!嘎──嘎嘎!”隔壁的狗熊大婶听见了,也一边扭着她那肥肥的腰,一边挥着她那厚厚的掌。大象可羡慕了,对小蜈蚣说:“你那么多双鞋,给我两双行吗?”不等小蜈蚣回答,狗熊大婶接过去说:“能把你的一个脚趾头塞进去就谢天谢地喽!”。让学生读文,说说:“你觉得这段故事有趣吗?”“你从哪儿感受到了有趣?”在例文中感知中让学生认识到,要把童话故事写得有趣必须让故事中的角色说起来,动起来,且要做到说得有趣,动得有趣。

四、内化趣味表演,再进趣味情境

儿童是天生的表演家,在前面的读中,孩子们只是作为故事的旁观者。只有演,才能够使故事情节、故事语言得以内化。所以在孩子们把握住了童话故事如何才能写出有趣这一特点后,让孩子们演一演。把故事中的小蜈蚣、小鸭子、狗熊大婶、大象的语言、动作分角色表演出来,这样一来,孩子们真正进入到了童话王国,变成那一个个形象丰满的角色,在这样轻松、和谐、有趣的情境中,孩子们无拘无束地放飞创造和想象。

编童话故事范文第2篇

妈妈问:“怎么了,亲爱的宝贝?”维尼亚说:“下雨了,不能出去玩,待在家里又有什么意思呢?”爸爸走过来摸着维尼亚的头说:“孩子,我们给你讲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好吗?”维尼亚听了这句话,高高地跳了起来,一边跳一边喊:“太好啦!听爸爸、妈妈讲故事啦!”“好了,好了,小宝贝,快过来。”妈妈亲切地说。

妈妈开始讲故事了,维尼亚躺在妈妈怀里认真地听了起来。在很久很久以前,城堡里有一座王子的雕像,有一个小女孩经常陪在他的身旁。有一天,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王子活了过来,可是他不能像我们这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只能一个人默默地站在原来的地方。小姑娘跟平常一样来到王子身边,她是一位有残疾的姑娘,她没有眼睛,没有手指头,王子看到后很伤心,他决定帮助这位善良的女孩。王子让小鸟把自己的红宝石眼睛啄下来送给小姑娘,奇迹出现了,小鸟刚把王子的宝石眼睛放到小姑娘的脸上,小姑娘就能看见了,那两颗宝石变成了小姑娘明亮的眼睛。王子知道了,非常高兴,让小鸟把自己的手指头又献给了小姑娘,就这样小姑娘变成了一个健全的人,可是王子却慢慢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听完故事,维尼亚伤心地说:“妈妈,王子愿意自己忍受痛苦,让小姑娘得到快乐,这就是爱的力量吗?”妈妈笑着说:“是的,好孩子,爸爸妈妈也爱你,对你的爱从这里直到月亮上,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

编童话故事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A-0038-02

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说的是儿童的话,表现的是童心、童情、童趣,所以深受少年儿童喜爱。在小学课文中,选编了不少童话作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训练的方式应当灵活多样。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题材,提出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指导学生自己拟题作文。因此,如果以编写童话故事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一定可以让学生在作文中言之有物。

一、开展故事会

小学阶段从三年级开始有习作要求,这时候学生已经从各种渠道积累了一定的童话故事。为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笔者经常举行童话故事会,评选每周的“童话故事大王”。这种活动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能促使他们去搜集和阅读经典的童话作品,丰富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所创作的童话故事的知识含量就更高,情节就更吸引人,可读性就更强。大纲要求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课外与课内结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外童话作品,可以让学生对童话的体裁特点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为童话的习作奠定基础。童话创作离不开想象,让儿童多读童话作品,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二、续编童话

在小学课本里有许多童话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他们学完后往往还意犹未尽,老师们可以在拓展的环节里要求学生把故事编下去,抓住学生想表达的机会,适时点拨和启发,轻松达到作文的最佳效果。如《小灰兔和小白兔》,教完后要学生写小灰兔看到小白兔自己动手种的菜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感悟,续编起来就得心应手。又如《七颗钻石》一文,在作者笔下,水罐变得如此神奇,随着作者丰富的想象而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化。文中小姑娘找水时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请学生联系上下文,充分发挥想象力,帮作者编这段故事。这样,学生大胆想象,使文章更丰满。再如笔者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设计了两个拓展练习题,让学生续编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活着……

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

此时,学生沉浸在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中,续编起来情真意切,情节动人,故事包含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与无私的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时机,鼓励学生想象和创造,保护孩子乐于幻想的天性,是非常必要的。

三、提供材料

小学生写作文遇到的两个最难的问题,一是感到无话可写,二是事情写不具体。所以笔者有针对性地通过提供童话素材,引导学生乐写、写具体。

(一)提供故事开头,让学生自由想象,把故事续编完整。如:

森林里,猴子们在尽情地玩乐,小猴子青青爬在高高的树梢上望,为猴子们担任哨兵。这时候它看到小熊黑黑后面跟着一只猎豹正向他们靠近……

这样的故事开头想象空间很大,可以让学生先说后写,互相交流故事情节,进而大胆想象,编出丰富多彩的童话故事。老师可以提醒学生,故事中的角色可以增加,但材料上提供的角色不能删除。对于童话故事的创编,学生兴趣都比较浓,而且思维不会受到压抑,在童话故事的情节安排上,每个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借鉴看过的一些童话故事或动漫影视。老师一定要及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快乐,尽情去张扬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提供故事梗概,引导学生把细节写具体。如《快乐大使》:

动物王国的狮子国王为了让动物们快乐健康地生活,准备评选快乐大使。乌鸦、小猴、孔雀、喜鹊都来参加竞选,在比赛中进行竞选演说和才艺表演,最后喜鹊因为帮助了跳舞踩不到舞点的猴子,得到大家的赞许,赢得了桂冠,当选为快乐大使。

这种作文,难就难在怎么写具体。老师就要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把主要角色写具体,还要指导学生注意场面的描写,注意点与面的结合,抓住故事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将真善美和假丑恶表现出来,让大家欣赏评价,这样才能推陈出新,练出优秀习作。

(三)提供词语,串编童话。就是提供一组看似毫无关联的词语,让学生用一个完整故事,把这些词语串起来并运用到作文当中,并且要求运用得恰当、合理,不勉强,不生拉硬扯,不生搬硬套。这种形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通过词语的串联,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如用“麻雀、燕子、沙漠、干涸、河流、污染”编写以环保为主题的作文,指导学生要注意环境的变化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然后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融合环境描写和角色对话,把主题突显出来。

(四)提供图片。也就是指导看图作文。图片必须是适合童话习作的内容。如笔者在指导学生看《小蜜蜂和花蝴蝶》这幅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思考:这是什么季节?在什么地方?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小蜜蜂在干什么?花蝴蝶呢?他们说了什么话?旁边的梨树爷爷听了他们的对话有什么看法吗?要求注意想象它们说话的内容及表情动作。最后它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是因为勤奋或懒惰的原因吗?让学生不仅根据图中有的景物来写,还可以根据图意,大胆想象,写画中没有的情节。这样学生写出来的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四、联系生活

作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儿童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的,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时候往往比成年人更活跃,更丰富。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善于想象的优势,设计多种训练的形式,引导他们在作文天地无拘无束地创造和想象。如听音乐编童话,看图画编童话等。而这些都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积累,所以,联系生活,创编童话,是进行有效作文的重要手段。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然后分析题意,创编童话。如《我是一只小燕子》《骄傲的风筝》《蚂蚁与蜜蜂》《书包里的对话》《玩具的对话》《五官争功》《文具的诉说》等作文题目都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作文指导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明确特点,分析题意,观察思考,然后挖掘主题,通过创设情景、交流讨论、扮演角色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创编各具特色的童话故事。

编童话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理解;多元;经典童话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2-0017-03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对社会、政治、艺术、文学、教育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经典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幼儿园语言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逐渐失去了在儿童童话世界的“统治地位”。具体到幼儿园教育中,经典童话教学内容受到了后现代思潮的解构和挑战,逐渐演变为部分编辑的创作蓝本,被改编成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故事,进而改变了传统经典童话传递的价值取向,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后现代主义价值取向。因此,本文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解与多元的特征,探讨经典童话的改编过程,为经典童话的改编、幼儿园童话故事教材的选择以及故事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撑。

一、后现代主义的缘起及特征

当前,学界普遍认同的现代期指工业革命到二十世纪中后叶,这时盛行以唯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为核心的现代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为人类大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中心主义膨胀,人与自然关系破裂与失衡,全球化问题突出,人们的思想受到束缚等。各种问题的出现呼唤着一种新的范式来解决社会所面临的难题。因此,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后现代主义在西方应运而生,对西方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图尔明在《回归宇宙论》中指出:我们必须调整自己……认识到我们不再生活在现代世界。“现代”世界已成为过去的事情……(后现代世界)尚未发现如何以“是什么”来界定自身,目前仅能以“不再是什么”来界定。在适当的时候,从现代到后现代科学的转变将通过哲学和神学的相应变化来呼应。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许多研究者都试图对它进行定义,其中,王岳川(1999)先生认为,后现代是一个历史概念,指二战以后出现的后工业社会,而与此相关,后现代主义是这一社会状态中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这一概括既反映了后现代主义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也体现了它的特性。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社会的文化表征,它反映了后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其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理解性

理解性是指不确定性、多重可能性和解释性,对事物的理解从绝对到相对,从客观到主观。后现代主义摒弃了现代社会对同一性的追求,强调对事物的多元化理解;强调人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要求对科技和知识真理进行多维度或多方面的审视。它认为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的经验背景和认知取向而建构起来的,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个人经验、不同的认识立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完全可能是多样化的。

(二)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性过于相信人的理性,导致把科学知识尊为最高贵的知识,并最终演化为对科学的迷信,使得人的理性成为一种工具的理性。后现代主义认为,科学并不是一种客观的知识,而是一种较为主观的、相对的知识。因此它反对一元论、二元论,而倡导多元化与多重的价值观,对永恒的真理表示怀疑;它反对任何人为设定的理论前提和推论,放弃了现象和本质、主观与客观之间二元对立的看法,放弃了对事物本质和真理的追求,而重视现实图景的表象和枝节,走向差异和多样化。这种多元化的知识观消解了科学知识的权威性,解构了权威和经典,激烈地批评了现代社会“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这一论断,认为不同类型的知识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的理解性和多元性特征,对文学、教育、课程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后现代世界对教育的挑战之一便是设计一种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课程。而经典童话作为儿童文学和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影响下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二、后现代视阈下经典童话的嬗变

童话的英文为Fairy Tale,其中fairy是指仙人、仙女、小精灵;tale指故事,即童话就是“仙女故事”或者“精灵故事”。《辞海》中提到:“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经典童话是指最具权威和典型性的童话,它们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淘汰,并从众多童话故事中得以保存下来。经典童话除了具备儿童文学的普遍特征外,还具有它独特的特征,在现代主义取向下,其文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模式化,即故事开头结尾、故事形态与情节结构的模式化。其中开头结尾模式化表现在以“从前”开始,以“从此以后”收篇;故事形态模式化也可以称为“类型化故事”,如“天鹅仙女型”“灰姑娘型”“两兄弟型”“三姐妹型”等;经典童话的情节结构多采用三段式情节结构。二是传统化,即主题传统,主要包括惩恶扬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主题。

后现代主义要求经典童话摒弃现代主义取向下的模式化、传统化,从而走向理解与多元。目前,基于经典童话具备了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点,许多的创作主体对经典童话进行了改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和主题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

随着社会进步,经典童话的内容已经不具备时代的适应性及超越的导向性,传统的表现惩恶扬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主题模式,对经典童话的理解强调标准化和统一化,凸显了童话文本的封闭性和结构性。后现代主义思想使经典童话呈现多种可能性和解释性,并且要求我们尊重其差异性和多元性。具体表现为:后现代经典童话的内容与主题多元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对内容及主题的理解从绝对到相对,由“作家中心”到“读者中心”或从“文本中心”到“幼儿中心”,重视幼儿的主观理解和多元理解。如,在巴塞尔姆创作的后现代童话《白雪公主后传》中,王子虽然有着贵族的血统,但完全是一个猥琐无能的人,根本不能完成拯救白雪公主的愿望。因此,这一改编后的童话完全将童话里所宣扬的善良最终将战胜邪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主题彻底消解了,使经典童话的内容主题更加多元化。

(二)叙事方式从宏大叙事走向多元叙事,叙事结构去中心化

经典童话的叙事方式是以总体性的宏大叙事方式为主,而经过改编的童话则采用了多元化的叙事方式;经典童话围绕一个中心,各个片段互相联系,呈现统一性的特点,后现代主义使叙事结构去中心化,出现多中心叙事结构。后现代主义在童话故事题材的选择上尊重多元化,并且要求幼儿教师要充分挖掘故事的多个中心,开展语言教育活动。如,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打破了宏大叙事的传统惯例,全书虽然分为三大部分,一百零七个独立片段,但读者很难看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他声称碎片是他信赖的惟一形式,故事是不同片段随意组合的一个集合体,各个片段相对独立,叙事结构多元化。

(三)情节与人物角色体现生活化、情境性

生活化即故事情境贴近社会生活现实,人物更加写实生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故事情境生活化,后现代主义从经典童话常发生的情境(城堡、森林等非真实的情境)转向了现代生活情境。二是故事角色生活化,人物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反映了幼儿的真实生活。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是典型的代表之作,故事中的主人公们离开了神秘的大森林,来到了现代都市中生活,做着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一样的事情。童话的情境被放置到了现代社会背景之中,人物角色变成了现代社会的普通人,这一场景和形象更利于幼儿联系自身的经验来理解经典童话。

(四)模式打破传统,结局凸显多重可能性

后现代主义打破了读者对传统故事结局的期待,使故事结局拥有多重可能性,读者通过“白组织”来理解经典童话,引起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引领读者以开放的、多元的视角来解读童话故事,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也为经典童话的创作注入了活力。例如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故事的结局并非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是王子吃了巫婆为白雪公主准备的“毒苹果”――一杯有毒的伏特加吉布森酒,公主在王子墓前为爱而死。这一故事结局彻底颠覆了读者对传统故事结局的期待,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种新形式给人独特的、全新的心理体验。David Wiesner在2001年改编的《三只小猪》甚至让读者看不到结局,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五)内涵淡化道德说教功能,道德判断从绝对走向相对

经典童话创立之初是用于培养儿童社会意识的,以稳定和巩固社会秩序。后现代主义改变了经典童话传统的认知范畴,即非善即恶、非白即黑的二元定律道德判断法则。它认为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道德判断从绝对走向相对。因此,教师要启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允许多元化的道德判断。在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丑小鸭》中,塑造了一只相貌极丑的丑小鸭因为其长相而受尽了折磨,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只漂亮的白天鹅。而席斯卡和斯密斯参照《丑小鸭》创作的《真正的丑小鸭》中,故事放弃了丑小鸭的浪漫幻想,回到了现实故事本身,主人公还是那只丑小鸭,但是它由自卑的鸭子变成了自信的小鸭子,通过对高雅天鹅理想的破灭,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理想不一定都会实现。由此可见,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故事一改传统的道德判断方式,开始以多元化的道德判断法则来理解故事所表现的道德原则。

三、经典童话改编的未来:传承与超越

后现代主义使儿童文学更加多元化,关注儿童个体的文本解读和多元理解,使读者拥有多元化的理解方式和独特的心理感受。同时,也提醒我们不可一味地固守经典、迷信经典。然而,我们应当明确被后现代主义“颠覆”了的经典童话,依然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杰出代表和典型。结合对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经典童话嬗变的探索,对于经典童话改编,应当做到传承经典与超越经典。

(一)传承经典

传承,就要继承经典童话的“经典味儿”。在后现代主义视阈下,经典童话因其过分强调童话故事的模式化和传统化,遭到“颠覆”,但“颠覆”并非灭亡。经典童话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及表达力,它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感,表达了人类共同的惩恶扬善的普遍心理,传递给儿童发现、创造和维系爱与美的价值取向。同时,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粹和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是儿童文学中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在对经典童话进行改编时,要在注意“以儿童为中心”的基础上,汲取经典童话在人物选取、情节安排和价值传递等方面的精髓,让经典童话继续发光发热。

编童话故事范文第5篇

[摘 要]在幻想的世界里,儿童的心灵得到了最大的舒展,心智也得到了最好的生长,而童话就是这幻想世界里的一员。教师要善用童话,让童话浸润学生的心灵,丰富习作素材,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童话 习作 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82

童话之于儿童,是每一个幸福童年不可或缺的记忆。千事生蹊,万物有灵。在童话的幻想世界中,人获得了一种想象中的胜利感,一种从人的各种局限中超越出来的解放感、自由感,这种超越感、胜利感、解放感、自由感自然带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正如梅子涵所言,童话就像一个太阳,让整个人类都有了长大和生活的光亮。

严文井先生说:“童话是由孩子们的需要而产生的。最初的创造者是孩子。”的确,儿童天生就是童话家。因为童年时代是人一生中最富有幻想的时代。儿童常天真地把周围的东西,无论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与人等同看待,想和它们沟通交流,甚至与它们同喜同忧。世界经典儿童文学作家德国的凯斯特纳将幻想力称为儿童的“第三力量”。人们常说,童话就是儿童的话,是儿童的专利。童年状态正是童话状态,儿童的生命世界与童话世界同构对应。在习作教学中,我尝试让童话与童年在班级习作共同体中牵手,让童心的世界在童话的世界曼舞轻歌。

一、共同寻找童话密码

童话是人人都爱读的一种文学作品。从牙牙学语开始,学生就与童话相伴了。童话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模式化使得故事里的世界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创编童话之前,我先和学生一起寻觅:“从小到大,听了读了这么多童话,美好的童话都有相似的地方,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生1:我发现童话里有我们喜爱的角色,比如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等,她们很善良;还有巫婆、继母等,她们都很凶。

生2:童话里的一切都有生命,它们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时甚至还有神奇的魔力。

生3:它们之间总会发生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读就会被牢牢地吸引住。

生4:童话故事的结局总是非常美好。

生5:我还发现童话故事不仅妙趣横生,还常常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在童话的世界里,好人万般皆好,坏人十恶不赦,聪明人聪明绝顶,蠢汉愚蠢到家……鲜活的童话角色总让学生津津乐道。在童话的世界里,灰姑娘在第三次参加舞会时丢掉了玻璃鞋;皇后三次用致命的礼物引诱白雪公主;主人公要回答三个难题或是经历三次考验……复沓回环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不仅与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互动,还常常情不自禁地进人情境,与自己喜爱的形象同呼吸,共命运。形象和事件在儿童的头脑中是鲜活的,更是运动和发展着的。童话世界成为儿童心灵畅游的境地。儿童用童心、童趣轻而易举地解构了童话的密码,让儿童编童话也正契合儿童的心性。

二、集体引爆童话思维

鲁迅曾经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可以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鱼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爱幻想是儿童的天性,所以儿童对创编童话很感兴趣。但是要动手写的时候常常不知道从何写起,或者以为只要让小猫小狗开口说话就是童话了。“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符合儿童的想象力的奇特的情节编织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因此,童话思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思维,它既与幻想密切相关,又与现实生活在头脑中的映象不可分割。没有童话思维的习惯,现实生活便无法在眼中幻成童话。

我结合精美的图画启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飞起来。在美丽的童话世界里,有许多有趣的事儿。在童话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无论你有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在童话世界里都能帮你实现。你想请谁来担当你童话中的角色?你想在它身上发生些什么新奇的、有趣的故事呢?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每个小组选出最新奇、最有意思的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学习科学研究发现,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建构过程,建立在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以及与比他们的知识更丰富的人之间的互动上。同伴之间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的引子犹如爆竹的引线,点燃了儿童思维的火花,学生尽情地、大胆地想象,真情地、自由地、海阔天高地表达,无拘无束地享受着童话带来的欢乐。值得一提的是,编写童话故事,把虚拟的变成现实的,除了需要丰富的想象能力,还必须想得像,符合童话的逻辑,这样才可能合情合理。比如说,牛会反刍,被吞进牛肚子的小蚂蚁就有了逃生的可能;猪长得胖,所以想减肥……这样的故事既合乎情理,又生动有趣。在集体交流中,儿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幻想触发童话的灵感,文字的疆域得到了无限的拓展,精神的驰骋变得自由潇洒,一个个奇思妙想在儿童的小脑瓜里诞生了。

三、合作创编故事情节

童话故事总是用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情节,如磁石般把读者牢牢地吸引住。而学生在自己创编童话时常常因为情节过于简单而失去了童话的魅力。在指导学生创编故事的时候,我借助童话故事设计图,引导学生把设想的故事情节一步一步地写下来,大胆想象故事的发展变化和结局,努力写清楚、写完整。小旭同学在编写《小刺猬寻宝记》时起初的构思是这样的:小刺猬准备去寻宝。它在寻宝途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最终找到了宝藏。

这个构思有了清楚、完整的故事情节,但是不够生动有趣。在童话的世界里,主人公的经历总是险象环生、麻烦不断、困难重重、遭遇奇特,而这才让故事充满了张力。就拿小刺猬去寻宝来说,寻宝的过程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它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我以此作为学习的“锚例”——创设一个“靶子”,暴露与讨论的主题相关的概念,请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在小组对话协商下,小旭同学修改了自己的童话故事设计图:

显然,修改后的故事情节有血有肉,有看点。情节一波三折,方能引人入胜。故事曲折离奇,方能趣味盎然。在习作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在学习的边缘性参与中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习得知识,在智慧的分享中学会搭建故事的框架,童话的情节也渐趋丰满生动起来。

故事的结构设计好了,还需要用生动的描述让角色活灵活现起来。我再次发挥习作共同体的作用: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让他先说说自己编的故事,其他同学一起帮他想,一起帮他补充修改。这样一人主讲,大家帮忙,一个精彩的故事就在小组成员的合作中呱呱坠地了。

蓉蓉和小组同学合作创编了《美容风波》:“……小猴前脚刚跨出店门,后面就传来一阵急促的喊声:‘喂,别走,你还没付钱呢!’哎呀,为了这次美容,小猴花了整整一千元。”

青青同学觉得结尾不够精彩,建议改成:

“小猴妹妹回到猴群,可万万没想到,猴子们竟然把它赶出了猴家族。因为它已经变样儿了!没有一只猴子认识它!

小猴妹妹边走边哭,这熟悉的声音让猴妈妈听到了。猴妈妈终于认出了小猴妹妹,她摸着小猴妹妹的头说:‘孩子,自然美才是最美的。’小猴妹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我想,这个故事的诞生跟当今社会时兴美容有关。更让我感动的是,童话里藏着美好人性的种子。只要用适当的方式去唤醒,就会开出最美的花朵,结出最甘甜的果实。在幻想的世界里,儿童的心灵得到了最大的舒展,心智也得到了最好的生长。

相关期刊更多

系统辩证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教育厅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广州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