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第1篇

临床资料

2010年4月~10月安全转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90例,男112例,女78例,年龄47~72岁,平均60岁,出血部位:壳核出血113例,丘脑出血46例,脑叶出血8例,脑干出血9例,小脑出血14例。出血破入脑室51例;经口气管插管43例,气管切开25例,转运目的均为做CT检查或术前定位、手术后复查。

护理准备

转运前准备:①人员准备:在接到患者将要做CT检查的通知后,即刻通知陪同人员。陪同人员由1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和1名护士组成。陪同的医生、护士当即向ICU主管护士了解并熟悉患者病情、生命体征,目前的治疗措施及转运途中的注意事项,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②物品准备:为确保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除了携带必备的氧气,多参数监护仪、简易吸痰器,人工呼吸囊等物品及抢救药品外,还要评估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携带相应的物品及药品,如躁动者应带镇静剂及约束带;颅内压高者应带脱水,降颅压药物;体温高者应带冰块,冰袋等降温用品。③患者准备:观察并记录气管插入深度,检查固定是否完好;吸氧管是否容易脱落,妥善固定;夹闭并排空头部引流管,防止在转运途中因改变导致引流液引出过多过少,引起颅内压过低过高;彻底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躁动者用约束带约束患者双上肢,防止因躁动或不适自行拔掉各种管道;膀胱排空,夹闭、固定尿管,以免搬动或改变引起尿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保持静脉输液通路通畅,并估计液体量是否够转运途中用;躁动的患者应遵医嘱提前给予镇静药物应用。④相关科室准备:在准备的同时,还要打电话提前通知CT室,进行预约,缩短转运时间,减少风险。

转运途中的护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陪同人员应走在患者头部右侧,随时观察患者呼吸道情况,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开口处应暴露在盖被外面,避免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查看氧气管道是否通畅,吸氧是否有效;观察患者面色、SpO2及胸廓起伏情况;颅内压高的患者应将头偏向健侧,防止呕吐时误吸呕吐物,造成窒息或肺部感染。本组中有3例患者转运途中出现呕吐,即用简易吸引器吸出呕吐物,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②病情观察:在转运途中均携带多参数监护仪,严密观察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心率、瞳孔、肢体及意识状态的变化。瞳孔改变对判断病情和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危象非常重要;脑出血累及下丘脑及脑干出血的患者,可出现中枢性高热,直接加重病情,血压不稳定者可能引起再出血,对于躁动不安,呼吸不规则、心率减慢、血压升高、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等可能是脑疝的先兆表现。本组中有1例患者在要检查时出现呼吸停止,立即用人工呼吸囊辅助呼吸,急返ICU为进一步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③各种管道的护理:转运途中搬动患者时避免引流管牵拉、滑脱、扭曲、受压等,保持静脉通路畅通,防止液体外渗,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及时用药,本组有2例患者因搬运不当致留置针脱出,护士及时更换部位,重新建立静脉通路,避免事故的发生。④:转运途中患者保持平卧位,头部抬高15~30,有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途中保持安静,头部尽可能制动,如遇到道路不平坦时,应抬起担架车,避免摇晃,振动患者,途中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转运后的护理:做完CT检查即将返回ICU,陪护人员提前打电话通知ICU,ICU护士做好人员及物品准备,返回ICU后,妥善安置患者,连接监护仪,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同时理顺、固定、打开各种管道,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数量,然后再与陪护人员细致交接班,包括患者情况、CT情况、用药情况、物品及药品等。

讨论

CT检查是临床诊断脑出血的首选检查,可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占位效应等相关情况。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手术前要做CT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进针的位置、深浅等,手术后复查CT为了解针位、血肿残余量及脑水肿情况,拔出颅内引流管前要复查CT了解血肿是否引流彻底、干净,引流管能否拔除。这类重症患者在监护室由有经验的护士监护,但在去CT室的转运途中是个薄弱环节,容易发生意外。这就要求陪同检查的医护人员有过硬的监护技术,急救意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转运前做好充分准备,转运中加强监护、密切观察、使患者达到ICU的护理水平,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减少伤残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对策

目前,我国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越来越高,并且存活的患者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血量较大时,需要进行手术处理,为了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需要进行密切的颅内压监护。颅内压监护是通过各种小型的颅内压监护仪直接对颅内压进行监测,该仪器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将颅内的压力传送到压力传感器上,再通过压力换能器、定标器和讯号放大器将其放大后,记录会显示在监护仪上[2]。颅内压监护是颅脑损伤患者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因此,如何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护理,成为了大家的关注焦点。本文就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进行颅内压监护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4例,其中男患者98例,年龄51-65岁,女患者36例,年龄53-67岁,平均年龄为59岁。患者均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发病时主要症状是眩晕、头痛、肢体偏瘫、失语甚至意识障碍,出血量是30-100mL,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不超过5h,患者在入院后立即进行手术。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不仅是一座拉近护患之间的友谊桥,也是患者对新生活憧憬的起点,更是提高治疗效果的良方。由于患者久经病痛折磨,伴有肢体瘫痪,而且生活不能自理,使患者出现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因此做好术后的心理指导,讲解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知识,告知手术后注意事项非常重要。这时的心理指导要体现出尊重和关心患者,同时要善于察言观色,学会换位思考,有效地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准确掌握患者的性格特征,这些工作都有助于博取患者的信任。介绍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成功的范例,让患者对未来充满信心;事先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子女,让他们给予患者极大的鼓励,使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1.2.2基础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最早、最多反映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是意识状态的变化。若术后出现意识障碍加重的症状,则说明有再出血的迹象;若瞳孔的一侧出现散大,则说明颅内压会增高。颅内高压的患者常伴有呼吸深而慢、咳嗽与吞咽反射明显减弱,呼吸道易于发生梗阻,导致呼吸骤停。因此,要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并给予高流量吸氧。

1.2.3颅内压监护理

正常人的颅内压是0.80-1.6kPa,若颅内压超过2.0kPa,则说明颅内压增高,其最高临界是2.67kPa,达到临界点必须要采取降压措施,这时如果脑容量增加极少量,就会出现颅内压急剧上升的现象[3]。若颅内压高达2.9-4.0kPa,并持续30min,就会形成脑疝。脑疝一旦发生后,被嵌入的脑组织会出现出血、瘀血、水肿、软化等继发性病理损害,附近的神经组织也会遭受损害,并阻碍和破坏血液与脑脊液的循环通路和生理调节,使颅内压更加增高,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危及生命[4]。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颅内压的大小,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不可放任不管。

1.2.4引流管的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要妥善固定脑室引流管,调整脑室引流管到适宜的高度,保证管内畅通,同时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并作好记录。根据颅内压的情况,引流速度要保持适宜,过快、过量会引发头痛、呕吐,甚至加重颅内出血的低颅内压现象,最终导致脑疝。此外,脑室引流装置必须保持无菌状态,每天更换伤口敷料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脑室引流管一般要保留3-4d,最长时限为7d,期间不可擅自拔除脑室引流管。

2结果

本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进行颅内压监护患者134例经过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颅内压监护和引流管的护理,有效12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1.04%。

3小结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高血压疾病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源于长期的脑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导致脑内小动脉发生病理性的改变,最终发生破裂出血的现象。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主要集中在50~60岁,具有地方差异性,北方患者比南方患者多,并易发生在寒冷的冬季。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是突然的眩晕、头痛、肢体偏瘫、失语甚至意识障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需要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颅内压监护和引流管的护理。我们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多次有效沟通的方法,使患者重新建立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只有在患者的密切配合下,才能顺利进行多样化的基础护理,通过采取颅内压监护和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可以密切观测患者颅内压的变化,准确判断病情,便于指导治疗和预后估计,从而显著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治疗效果大幅度地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脑室引流管必须始终保持无菌状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预防细菌的感染。总之,有效的护理促进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早日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玲梅.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5(11):204-205.

[2]胡慧勤.重型颅脑外伤颅内压监护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12,28(7):116.

[3]韩素芹.颅脑外伤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9(21):2716-2717.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颅脑外伤;术后观察;护理

颅脑外伤是指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的损伤,在临床神经外科中并不少见,疾病病情复杂、变化快,易引起不良后果,多数患者需行手术治疗,术后精心有效的观察与护理对减少手术损伤,保证手术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更为有效的术后观察与护理方法,特对我院收治的20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均确诊,均行手术治疗。2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16~73岁,平均(40.3±11.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4例,摔伤3例,其他伤3例。

1.2 方法

1.2.1 术后观察 ①神态、瞳孔的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瞳孔直径、对光反射的灵敏性,若患者出现手术同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无反应或反应迟钝,且伴意识昏迷,则提示可能发生术后继发性出血;若患者手术对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则可能发生远隔部位血肿;若两侧瞳孔大小不一,且患者伴有呕吐、血压升高、甚至昏迷等现象时,则提示可能发生颅内压增高[1-2],须及时告知临床医师,配合医师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②生命体征的观察: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后血压升高往往预示颅内压增高,护理中需加强对患者血压的观察,根据患者既往血压值,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应进行降压效应分析;注意观察患者脉搏、呼吸、体温等,患者体温升高提示可能发生感染,应及时给予吸氧并告知临床医师,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寻找出原因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护理[3];③头痛、呕吐、抽搐的观察:清醒患者颅内压增高时,可发生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局部肢体抽搐等症状,若患者发生此类情况,需及时告知医师,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1.2.2 护理措施 ①呼吸道护理:对于术后未完全清醒的患者,应保证患者头部偏于一侧,以使其呼吸道处于畅通状态;注意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血液等,及时吸痰;若痰液浓稠可行雾化吸入,有舌后坠者,应托起其下颌,必要时可置咽导管;若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则症状,应及时告知临床医师,准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4-5];②口腔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定期使用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液擦洗患者口腔,以避免真菌感染,预防口腔炎的发生;③消化道护理:通常重症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术后4d内应禁食、水,护理中采用静脉输注营养液的方式为患者提供维持机体代谢所需能量[6];4d后根据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给予鼻饲或流质饮食;保持患者大便通畅,临床中可利用番泻叶泡水或开塞露等缓泻药帮助患者排便,预防便秘;长期大剂量服用激素药物或有溃疡病史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易发生神经原性胃肠出血,临床中应加强重视,若患者出现呕血或黑便,提示可能发生胃肠道出血,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④皮肤护理: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卧床时间往往较长,患者易发生压疮,护理中应注意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使用温水为患者擦洗身体,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衣服、被褥干燥整洁,以预防皮肤感染[7];⑤泌尿系统护理: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往往留置尿道管,在尿道管留置期间,应严格无菌操作,定时开放导管,更换尿袋;以庆大霉素加入生理盐水中,冲洗膀胱,做好会护理,预防尿路感染;⑥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社会背景、文化层次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术后向患者讲述手术情况,以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秉持人性化理念,以温和热情的态度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缓解患者负性情绪;通过现身手法请手术恢复成功的患者介绍经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8];⑦饮食护理:术后指导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能量、高纤维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对于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营养液,保证患者营养充足。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患者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CGS)结果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0例患者无1例死亡,均治愈出院。其中2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并发左心衰竭,3例并发消化道出血,术后并发生发生率30.0%;20例患者术前GCS平均分为(3.5±0.4)分,术后GCS平均分为(4.6±0.4)分,患者术后GC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t=2.697,P=0.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颅脑外伤病情往往较为危急,患者易发生颅内出血、血肿形成,且出血后止血较为困难,同时由于颅脑外伤可致器官功能减退,导致患者抵抗力变差,使得患者术后易发生并发症,严重影响预后[9],因此临床中必须加强术后观察与护理。

颅脑外伤患者的术后观察主要包括瞳孔神态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及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的观察,疾病发展过程中,瞳孔的变化往往预示着病情的变化,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瞳孔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血压升高是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后颅内压增高的早期症状,患者脉搏、呼吸、体温等异常变化也往往提示病情变化,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时应及时采取降低颅内压。颅脑外伤患者多数病情较重,术后卧床时间长,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消化道护理、皮肤护理及泌尿系统护理,以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口腔炎、胃肠道出血、压疮及尿路感染等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损伤,同时应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10],并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保证患者营养充足,以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董春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1,32(2):274-275.

[2]曾文君.12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1):2670-2673.

[3]岳芳君.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1,31(1):17-18.

[4]刘瑞云.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29-30.

[5]白淑贞.79例重症颅脑外伤呼吸道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122-123.

[6]张海侠.36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护理与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4):123-123.

[7]江燕萍.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的早期急救和临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3):1418-1418.

[8]张青丽,季文英.心理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426.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治疗,提高疗效。方法:通过及时发现,综合分析判断病情,获得最佳治疗机会;在保全生命的基础上,争取脑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结果:本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38例,康复出院60 例,好转出院 66 例,死亡 12 例。结论:要做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知识,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观察病情时要认真细致,护理上必须以病人为中心,认真负责,使病人以最大的程度恢复健康。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观察;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领域常见的急症,其病情危急、并发症多而严重,病死率高、病情多变。护理问题也随之增多,给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颅脑损伤病人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需要熟练掌握和熟悉其护理特点,仔细观察,及时抢救做好相应的护理。本文通过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了13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了13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男73例,女65例,年龄21-72岁。所有病人均为合并伤,其中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及颅底骨折48例,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39例,脑挫裂伤颅内多发血肿51例,手术治疗97例。

2 观察

2. 1 意识的观察: 意识的变化可分为神志清、嗜睡、模糊、浅昏迷、深昏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因此应严密观察昏迷的程度,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以判断病情的转归。颅内血肿病人,往往有中间清醒期,但也有1/4的病人,无上述典型过程[1],而早期作出颅内血肿的诊断,及早手术是防止脑疝,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2. 2 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变化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护理过程中通过观察瞳孔的大小及对光反射的敏感程度,有助于进一步判断病情,能及时发现颅内血肿的增大和是否脑疝先兆的表现等,以便做出恰当处理及时抢救患者的生命。正常瞳孔大小2mm-6mm,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如出现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意识障碍逐渐加重,肢体活动消失,说明血肿增大的可能及脑疝。如出现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多变,长时间昏迷,去大脑强直等,则应考虑为脑干损伤。如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且伴有呼吸深大,脉搏慢而有力,血压升高,提示有脑受压或脑疝形成,应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如果一侧瞳孔散大后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呈昏迷状态是病情危重(脑疝晚期)的表现,要采取抢救措施。

2. 3 生命体征的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即病情的变化。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间接或直接的导致脑干损伤,可使心血管中枢和呼吸中枢的功能紊乱,而引起呼吸深慢而浅快,血压下降或升高,脉搏减弱或慢而有力(Cushings反应)。临床上因此要每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必要时每15分钟~30分钟监测1次。如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浅漫(两慢一高),常提示颅内压升高[2],对小脑、脑干损伤和后枕部损伤病人应密切观察呼吸变化,防止枕骨大孔疝形成致呼吸突然减慢或停止。

3 护理

3.1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搬动,急性期翻身要轻柔。低颅压患者取平卧位,防止因头高位使颅内压降低致头痛加重。颅内压增高时抬高床头10~30°,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脑脊液漏时,取平卧位或头高位,以减轻脑脊液漏,并促使漏口粘连封闭。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保证呼吸道通畅。休克患者取休克卧位以保证脑部血氧供应,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增加颅内淤血。[3]

3.2 保持快速静脉通路:甘露醇是颅脑损伤的常用药物,脑疝是颅脑损伤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脑疝病人必须快速滴注脱水剂甘露醇,减少脑组织水肿,降低颅内压。因此静脉通路的通畅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抢救生命的通道。

3.3 呼吸道的管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部分为昏迷病人,护理上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病人,按要求做好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护理。定时翻身排背,湿化吸痰,痰液黏稠者可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3.4 引流管的护理:对开颅手术病人因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出、松动、堵塞及折叠。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引流量。如观察中引流液的量增多,且其颜色发生变化即淡红色转为鲜红色,提示颅内发生活动性出血,需要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5 营养支持疗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易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昏迷病人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此给予肠外营养(TPV)和肠内营养(EN)等营养支持。鼻饲液滴注时注意温度及速度,并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头抬高30~45°,同时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及呼吸情况,防止误吸及腹泻等并发症。

3.6 加强基础护理

3.6.1 皮肤护理 : 颅脑损伤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重、长期卧床、昏迷时间长,骨突处尤其是尾骶部易受压而导致血液循环不良,易发生压疮。保持床单位的干燥、平整、松软、透气,并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予以卧气垫床等方法。定时每2小时翻身1次,在翻身的同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本组患者由于护理措施及时合理,均未发生压疮。

3.6.2 口腔护理:对于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应及时彻底清除口腔内分泌物,每日用呋喃西林液进行口腔护理 2 次,预防口腔炎的发生。

3.6.3 会阴护理: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常规采用刺激性小的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天进行会阴消毒2次,保持会清洁。引流袋使用抗返流引流袋,每周更换一次,并进行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引流管定时夹管开放,每2小时一次,可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和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3.7 心理护理及恢复功能锻炼:大多数病人因外伤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后期清醒病人,护理人员要耐心,关心病人,给予心理疏导,在尊重、信任、平等基础上去引导病人配合护理工作,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对于昏迷病人,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要经常给按摩患肢,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从大关节到小关节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同时还要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结论

总之,通过对1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本组早期进行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抢救治疗,基础护理的加强落实,营养的摄入,并发症的预防,心理疏导及功能锻炼。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颅脑损伤病人夜间病情观察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7, (8), 424-425.

[2] 秦丽红.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要点[J].基层医学论坛,2008,14(12),5814-582.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第5篇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伤后容易出现躁动不安,加重颅内出血及颅内压增高,使病情加重[1],我科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收治颅脑损伤出现躁动症状的患者96例,经医护人员认真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男67例,女32例,年龄12~72岁,平均36~40岁。受伤原因:车祸致伤46例,高处坠落伤23例,打击伤27例。着力部位:额部32例,颞部26例,枕部21例,顶部17例。GCS评分:3~8分48例,9~12分27例,12分以上11例。头部CT检查:脑挫裂伤22例,颅内血肿27例,脑挫裂伤伴颅内出血18例,颅底骨折21例,脑干损伤8例。

1.2 方法 本组96例患者均采用20%甘露醇和甘油果糖交替静点配合激素、醒脑药物等综合治疗,并用氯丙嗪和异丙嗪必要时肌注起镇静作用,利培酮0.5 mg,2次/d口服,血肿量超过幕上30 ml、幕下10 ml采取手术治疗。

1.3 结果 24 h躁动控制14例,24~48 h躁动缓解26例,21例经过3~7 d脑水肿高峰期后才逐渐好转,35例经病情观察及时复查CT,发现颅内血肿增大而手术治疗,5例死亡,30例痊愈。

2 躁动原因

躁动是颅脑外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颅脑损伤致颅内高压或其他损伤影响呼吸、血液循环功能造成缺氧的临床表现,引起躁动常见的原因有:颅内压升高,额叶脑挫裂伤致精神症状,膀胱过度充盈,便秘,呼吸道不通畅,全麻复苏初期等[2]。

3 护理对策

3.1 颅内压增高 颅脑损伤患者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持续生命体征监测。颅内出血及脑水肿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缺血、缺氧,脑干受压、移位、缺血而出现躁动[3]。当患者由安静突然转入躁动或由躁动突然转入安静,都应提高警惕,观察病情是否恶化,是否有颅内高压。当患者躁动伤后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心率、呼吸由快而慢,血压增高均是危险信号,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及时处理。本组有35例复查CT示血肿增大,采取手术治疗,5例死亡,30例痊愈出院。

3.2 呼吸道不畅 如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可考虑痰液或呕时物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不畅,或神经性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4]等导致缺氧而发生躁动,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痰液及呕吐物及时吸出,持续吸氧,改善缺氧症状,减轻缺氧对脑组织的损伤。本组3例经上述处理后躁动缓解。

3.3 膀胱过度充盈 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不能自主排尿易造成尿潴留,留置尿管患者要保持集尿系统通畅,定时开管,保持膀胱括约肌功能,本组有6例患者输入20%甘露醇未能及时开管,致使膀胱过度膨胀,患者出现躁动,及时松开尿管,症状消失。

3.4 便秘 颅脑损伤后患者常因排便反射抑制,肠蠕动减弱,伤后使用脱水剂,限制水分摄入,加之患者长期卧床,造成大便干燥因腹胀、便秘均可引起躁动,护士应注意患者排便情况,进食患者只要3 d未排便时应采取通便措施,通常给予开塞露纳肛,腹部顺时针按摩,清晨空腹喝蜂蜜水,无效时可给予温肥皂水灌肠,本组无一例发生。

3.5 额叶脑挫裂致精神症状 额部前叶是精神情感区域,损伤后可致精神异常,患者出现躁动不安,高声喊叫,谵语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本组6例,及时复查CT,了解颅内压动态信息,根据病情使用镇静剂和脱水药,改善症状,防止脑疝发生。

3.6 加强安全及环境的护理 对于躁动患者,安全护理是最重要的环节[5]。患者过分活动可能引起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护士应提高警惕加强保护措施,床旁加床栏,用棉垫包裹腕、肘、膝等关节以束缚身体,不要强行制动,以免造成骨折,使用约束带注意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的末梢血运及皮肤的完整情况,同时应注意避免因约束带的使用而激怒患者,另外还应注意保持病室及患者的清洁安静,避免探视人员过多、过勤,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亲情沟通的环境。

4 小结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临床上及时发现其病情变化的先兆极为重要,躁动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症状,躁动症状的出现,常是颅内血肿甚至是脑疝的先兆,对颅脑损伤后躁动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是关键,认真分析躁动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对患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李琦,蔡香容.瞳孔观察在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监测中的意义.护理杂志,2000,17(6):51.

[2] 杨国琴,张静.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杂志,2003,20(7):48-49.

[3] 王媛.106例全麻术后躁动患儿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2,35(2):102.

相关期刊更多

内陆地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内陆水产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