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消防评估报告

消防评估报告

消防评估报告

消防评估报告范文第1篇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座落于赣州市蓉江新区蓉江一路西侧,本工程分别包括教学楼:地上四层,建筑面积为6889.81㎡;生活用房:地上四层,建筑面积为3069.23㎡;综合楼:地上四层,建筑面积为751.88㎡;地下停车场:地上一层,建筑面积为8700.04㎡;操场:地上一层,建筑面积为1106.27㎡;车库雨棚:地上一层,建筑面积为211.8㎡,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耐火等级:一级。

序号

项  目

内  容

1

工程名称

坪路小学新建及装修工程

2

建设单位

蓉源(赣州)城市投资有限公司

3

设计单位

北京森磊源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4

监理单位

深圳市合创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5

总包单位

达濠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6

消防单位

常州消防工程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

二、消防工程施工内容介绍

1、室内消火栓系统:供水方式:采用区域临时高压消防供水方式,采用消防水池、水泵和高位消防水箱联合供水,消防水池有效容积252T,18T有效消防水箱设在教学楼楼梯间屋顶,屋顶水箱外底标高保证最不利消火栓栓口处静水压力不小于0.1MPa不能保证时则增设增压设施。本建筑所有消火栓均设报警按纽与消防控制室相连。

2、管材:小于100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大于等于100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沟槽式连接件(卡箍)连接,管道工作压力为1.6MPa,应有不小于0.002的坡度坡向配水立管。设施做法:消防管上启闭阀门采用球墨铸铁闸阀或双向型蝶阀,工作压力为2.0MPa。室内消防栓采用DN65铝合金箱消火栓,

3、水喷淋系统:发生火灾时,闭式喷头温控件受热破碎,打开喷水口开始喷淋,此时安装在供水管道上的水流指示器动作,消防控制室喷淋报警控制装置显示出喷淋报警部位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当供水管道内水压降低时,报警阀上压力开关动作,其信号传到喷淋报警控制装置并经处理成为喷淋泵启动指令,再传到喷淋泵启动装置,自动启动喷淋泵。喷淋泵启动后,立即将启动信号及喷淋泵状态信号返回喷淋报警控制装置,并显示其信号。

4、建筑灭火器:本建筑火灾类型为A类火灾,配置场所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中危险级场所单具灭火器最小需配灭火级别为2A,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为75M2/A,,在各套消防栓处及图示处均挂设2具2A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型号为MF/ABC3。

5、气体灭火系统:、配电房采用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系统灭火设计浓度为9%,设计喷放时间9S,设计用量为142KG。配置GQQ70/2.5-QL型单瓶组2套。

五、质量受控状态

本消防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设备,都是经过国家机构认证的品牌产品。所有的工程材料、设备的选型均经甲方审定。材料设备进场经监理工程师检验产品质量合格,质量保证资料齐备后,办理进场相关手续方可使用。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均严格按设计图纸、相关操作规范施工。对我们监理提出的整改要求基本上能做到即时整改。上道工序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进行下道工序。我监理方对每一检验批质量的检验评定为符合规范要求。监理工程师依据《施工合同》、《监理规范》及《监理规划》具体实施《监理细则》。对施工单位编写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认真的审核,并督促在施工中认真落实。在施工过程中着重质量的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有效地控制了施工进行中影响质量的因素。如在施工前对施工单位操作人员(特别是焊工)上岗的资格审查,对进场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材质、品种、规格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在施工进行中巡检与旁站相结合,严格控制工序操作过程。对施工完成的检验批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进行严格地检验。实测实量地进行质量验收,并督促施工单位同步及时地进行资料报验。

六、工程质量评估

本消防工程所用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安装质量符合规范规定。通过对各个系统进行测试、试运行,各系统运行正常,达到设计要求。各项资料达到有关验收标准的要求。工程质量合格。

消防评估报告范文第2篇

一、突发事件及其界定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影响公众健康的自然灾害、危害严重的中毒事件、影响公共安全的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放射性危害事件、各种危害健康的恐怖袭击事件、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健康的事件等等。辖区内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重大传染病疫情

1.发生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暴发;

2.发生动物间鼠疫,发生布氏菌病和炭疽等流行;

3.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者多例死亡;

4.发生脊髓灰质炎野毒株感染病例;

5.发生罕见或者已消灭的传染病;

6.出现新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病例;

7.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

8.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重大疫情。

(二)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者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

2.短期内发生10人及以上急性职业病或者职业中毒事件;

3.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

4.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

5.医源性感染暴发;

6.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者死亡事件;

7.严重威胁或危害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和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泄漏等事件;

8.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9.发生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危害公众健康的恐怖袭击事件;

10.放射性污染、丢失放射源和人员受超剂量照射等事件;

11.自然灾害引发的疫情或者中毒事件;

12.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二、工作原则

(三)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事件发生的意识,按照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建立并实行对可能引发各类突发事件因素的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四)统一指挥、属地负责

在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卫生局及有关部门要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发生突发事件的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配合政府、街道办事处、卫生局及有关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五)快速有效、减少损失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不失时机地做出快速反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尽最大努力和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开展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的相关研究工作。及时总结控制工作成效,沟通信息,推广经验,完善应急处理技术规范。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方法。科学、规范、有序地处置突发事件。

三、组织指挥体系

(七)卫生局成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卫生局局长担任,负责领导、指挥全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办公室由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等科室、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

(八)成立评估和技术指导组织。分设突发事件评估组、医疗救护技术指导组、预防控制技术指导组和检测技术指导组。各组由相应的专家组成。

(九)卫生局组建医疗卫生应急队伍。

(十)卫生局组建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设在卫生防病站。

四、参与突发事件处理的有关机构、组织职责

(十一)卫生局

1.负责草拟和修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报政府批转执行;

2.组织协调卫生技术力量,防止、控制突发事件的蔓延和继续发生;

3.对医疗救治、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取得的经验,不断完善各项防治方案;

4.组 织推动社会心理卫生、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咨询等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5.组织突发事件处置相关人员的培训;

6.建立检查制度。督导检查本预案各项措施在平时或者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实施情况。

(十二)防病机构(含结防所)

1.做好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预警;

2.确认突发事件性质。做出事件的发展趋势报告和评估;

3.负责核实疫情,提出疫点和疫区的划定意见。参与对控制疫情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疫点、疫区消毒隔离等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汇总、分析、评估疫情;

4.建立紧急控制物资储备库。储备消杀药品、检测试剂、防护用品和相关器械等;

5.对突发事件预防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后,提出改进建议;

6.对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价。负责对在医疗机构外死亡的传染性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7.具体落实对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8.承担社会心理卫生、卫生宣传教育和预防医学咨询服务工作;

9.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其它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10.承担对应急处理单位的技术指导工作。

(十三)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1.参加突发事件的现场取证和违法事实的调查工作;

2.监督检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或疫点、疫区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3.监督检查收治病人的医疗机构及有关卫生单位的消毒、隔离、防护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4.监督检查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5.监督检查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疫情报告和突发事件中危害公众健康,造成人员病、死、伤的报告情况;

6.监督检查公共场所消毒;

7.监督传染性疾病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环境的消毒的落实情况;

8.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防护用品的质量;

9.监督检查学校、托幼机构和公共场所等预防控制工作;

10.依法进行其它监督检查工作。

(十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1.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和突发事件所涉及病例的报告;

2.负责病人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工作;

3.负责病房消毒、隔离工作;

4.对医疗机构内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排泄物进行卫生处理;

5.负责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6.协同疾控机构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相关检验物、样品采集等工作;

7.负责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个人防护;

8.进行疾病及有关防治科学知识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9.依据有关规定开展其它防治工作;

10.建设符合应急工作要求的门诊、病房。

(xx)医疗卫生应急队伍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常备机动队伍。由预防控制、医疗、卫生监督三部分组成。负责处置突发事件,参与和指导各级医疗卫生等机构进行应急处理。

1.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检验、事件的分析、评估和上报;

2.协助和指导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援、转运和后续治疗;

3.督导各项现场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

4.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业务培训和咨询等。

(十六)评估和技术指导组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成立评估和技术指导组,下设突发事件评估组及医疗救护、预防控制和检测三个技术指导组;承担社会心理卫生教育和咨询工作。

1.突发事件评估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信息,为公共卫生政策和法规的实施提供咨询;预测突发事件发展趋势,提出启动和终止预案的建议;

2.医疗救护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医院的诊断、救治和医疗单位内医务人员防护、消毒隔离等工作。负责重点病例的诊断。

3.预防控制技术指导小组:指导防止突发事件危害进一步蔓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统计报告、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等预防控制工作。

4.检测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并开展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事件发生的样本采集、运送和病原学检测等工作。

(十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

1.突发事件发生时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组织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或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现场采样、疫点消毒等工作;迅速查找突发事件原因,并按照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要求,及时报告。

(2)提出防治措施、进行应急处理;协助各医疗单位进行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救治工作,对密切接触者或相关人员采取有必要的控制措施;全面负责疫点、疫区现场的防疫控制工作。

2.日常工作

(1)对传染病疫情和各类突发事件的信息资料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的相关疫情和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报告,为政府采取预防与控制应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组织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收集、整理相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突出突发事件的预警功能。

(2)置备、储存、保管突发事件所需应急设备、药品器械,现场防护用品、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等。

(3)对相关疾控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进行模拟演练并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估。

(4)组织开展社会心理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五、突发事件应急报告

消防评估报告范文第3篇

一、送考学校

送考学校建立健康监测、健康承诺和身体异常人员报告制度。具体工作:

1.考前14天开始对所有涉考人员进行每日体温测量、记录和健康状况监测。

2.对身体异常考生,学校要及时通知家长带学生到指定医院就医,排除新冠肺炎相关风险。

3.考前一天(7月11日)下午4点前,向教育行政部门和考点学校考点主任报告异常考生情况。考试期间,考生身体如异常情况要随时报告。

二、考点学校

全面负责考点的疫情防控工作,具体工作:

1.考点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情况处置预案。“两案”报当地高考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

2.建立身体异常考生健康状况评估制度。考点学校设立涉考人员健康状况评估小组,由考点主任任组长,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卫生健康委、疾控、定点医疗机构和送考学校校长等人员组成,负责对涉考的身体状况异常人员进行评估。

3.建立疫情防控专职副主考制度。每个考点设疫情防控专职副主考,由“一校一院”中对口保障的医院分管副院长担任,负责疫情防控常规工作和突发事件处置。

4.建立考点体温检测制度。所有进入考点的人员均须测量体温。考点在校门入口设置多条迂回的体温检测通道,设置一米线,防止人员聚集,并合理设置输散通道。在体温检测点设置凉棚和体温异常者复检室,供待检人员做受检准备及体温检测异常人员短暂休息调整使用。

5.建立考点环境整治和考场消毒制度。考点学校考前组织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并进行一次预防性消毒,每天考试结束后进行一次预防性的消毒。

6.建立考场通风制度。考场降温处理需符合疫情防控要求,考场必须处于通风状态,窗户开启不得少于十公分(大风、下雨天气除外),考场教室大门必须打开。

7.建立设置备用隔离考场制度。原则上每十个考场,设置一个备用隔离考场,每个考点不少于三个。备用隔离考场设置在相对独立、通风条件良好的教室,设置专用通道,在单独设立警戒线。每个隔离考场内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和个人防护用品。

8.建立防护物资储备制度。考点准备一定量的防疫用品,口罩:各考点按照每人半天一只的标准为考试工作人员配备口罩,按照考生人数每人一只的标准储备备用口罩。速干手消毒剂:每个考场每场考试配备一瓶(含备用考场)。测温设备:可配置大通量无接触体温检测设备,水银体温计若干,手持式体温检测仪不少于10把。隔离考场专用防护个人设备: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医用N95口罩,防护面屏、工作靴,按照每个隔离考场每场考试两套的标准配备。

三、考生

1.考前做好个人的健康管理。考前14天开始进行每日体温测量、记录和健康状况监测。严格控制自己行动轨迹,不离开南通地区,不到人员聚集的地方、不参加聚会,尽量不乘公共交通出行,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

2.考前出现体温异常和咳嗽等症状的考生应当及时向送考学校报告,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及时让家长带到指定发热门诊就医,将医院的就诊意见,交考点学校健康状况评估小组,根据健康状况评估小组评估意见,进入指定考场参加考试。

消防评估报告范文第4篇

【摘要】:火灾风险评估是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主要参考依据,火灾风险评估既包括建筑物自身的风险评估也包括区域规划布局的火灾风险评估,要通过建筑物和城市区域的综合风险评估报告进行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本文主要论述了目前我国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现状和问题,火灾风险评估与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关系,以及基于火灾风险评估的灭火救援力量布局对策。

【关键词】:火灾 ,风险评估 ,灭火救援力量 ,布局

【 abstract 】 : fire risk assessment is in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work the main reference basis for power distribution, fire risk assessment includes both building their own risk assessment also include regional planning of the layout of the fire risk assessment, through buildings and urban area of 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layout of the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work forc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work force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layout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question, fire risk assessment and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work force layou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e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work force distribution countermeasures.

【 key words 】 : fire, risk assessment,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work force, layout

为了建设与地区相适应的消防安全体系,提高地区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保障地区建设跨越式大发展的顺利进行,火灾风险评估须经过科学论证,必须加强和完善城市的火灾风险评估与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研究。

一、当前城市灭火救援力量布局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有火灾风险但无灭火救援力量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很多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受限,无必要的财政投资,使得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或小城市、乡镇,具备火灾隐患和风险,但缺乏必要的灭火救援力量。在我国目前还有七百多个县城没有消防队,这将会使这些地区潜在的火灾风险和火灾损失增大,我们应当加快填补小城市消防站空白工作的步伐,减小城市消防站布局的不合理性,而不是加大这种差别。除了小城市的空白外,乡镇地区的空白,大城市空白的区域都需要布局灭火救援力量。

2.灭火救援力量布局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我国地区经济差异大,肯定会直接影响各地政府投资的力度,救援力量的布局不可能达到最完善的规划。大城市建筑密度高,人口集中,社会财富集中,适合现行城市标准规定。小城市则存在着执行困难的实际问题。在我国大城市规划人口密度大约在1万人/平方公里,这就是说,按现行消防站布局配置标准,在大城市中,平均4-7万城市人口,就有一个消防队。这目前在我国消防事业发展中无法想象,不符合当前国情。目前国内的布局标准是基于灭火救援的共性因素而提出,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城市的大小不一、区域功能和产业布局不同,这就使得我国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水平参差不齐。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费问题或者由于相关专业性人才的缺乏,使得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合理性欠缺,科学性不够;而一些发达城市地区灭火救援力量布局虽达到了相关标准,但无法与城市的发展速度相适应,使得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符合相关规定但不符合城市发展需求。消防站布局建设是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主要内容,但仅仅是基本要求,各地区在严格执行标准的前提下,必须加强布局的灵活性,做到灭火力量布局与地区发展相适应和协调发展。

2.灭火救援力量与“5分钟消防”目标的差距

从目前全国各城市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现状来看“5分钟消防”目标完成情况依然不佳。之所心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资金不足,土地不足,资源不足等等。但火灾的危害不会考虑这些原因,因小失大导致火灾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是不值的,也是短视和不负责的表现。灭火救援力量作为一种重要的消防资源, 对其进行优化布局直接关系到消防部门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要依据火灾风险评估结果进行。

火灾风险评估是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主要参考依据,火灾风险评估既包括建筑物自身的风险评估也包括城市规划布局的区域性火灾风险评估,要通过建筑物和城市区域的综合风险评估报告进行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

由于灭火救援力量所响应事故类型不再局限于火灾,可能还包含特殊救助,如道路交通事故处置等,以及一些重大事故,如恐怖袭击、飞机失事事故处置等使得灭火救援不光要考虑如何灭火,还要考虑相关灾难的关联风险和关联处置,所以使得救援力量的灾难处置变得异常复杂;一些火灾发生的频率较大,但是其处置的难度较小且后果通常也不是非常严重;一些火灾发生概率较小,但一旦发生其灾难可能是毁灭性的,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如人员集中程度较高的影院,剧场等,火灾一旦发生直接关系着大量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风险评估报告要综合这些因素,尽可能的将火灾引发的所有可能的关联风险一并考虑,从而为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提供科学参考。

城市的规划布局是城市功能区划的重要表现,科教文卫功能区如大学城、城市休闲功能区如广场绿地等、居民消费型娱乐功能区如购物及商业街区等以及城市产业园区等。这些城市功能的不同承载地构成了整个城市的布局,而各功能区的建筑自身的火灾风险不一,使得城市不同功能区域的火灾风险也不同。这就要求要全面评估分析火灾风险,为救援力量布局提供参考。

原则上,风险高的区域应配置相对较多的灭火救援力量;而风险低的区域,配置相对较少的灭火救援力量。灭火救援力量布局应当以最大限度降低居民火灾风险为出发点,再考虑最大限度地降低其他类型事故风险[1]。

三、灭火救援力量布局对策

1.解决有无灭火救援力量的问题

消防站配备的当务之急是填补消防空白。现行的一刀切的城市消防站配备标准,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城市,就会形成难以跨越的屏障。尚无消防站的小城市起步建站的台阶不能太高,完善加强需要过程,需要时间,需要资金的逐渐注入。也就是说,城市消防站的从无到有比从弱到强更重要,填补目前我国七百多个县级小城市消防站的空白是最迫切的事。

2.合理确定灭火救援力量的的保护半径

在火灾风险评估报告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扩大灭火救援力量的的保护面积,这样满足大中小城市消防站的配置数量的压力就会大大减缓。保护面积是由消防站的保护半径决定的。在火灾风险评估中可充分考虑下列因素,近而有效增加灭火救援力量的保护半径。根据国家建设标准,辖区面积计算公式:A=2P2

式中:A-消防站辖区面积;P-消防站保护半径。在城市规划用地规模、道路网密度、火灾危险分布、道路通行状况等均值的理想状态下,消防站保护半径与辖区面积可参照下表1

理想模型下辖区面积与消防站至辖区最远点的关系为:以消防站为区域中心,以消防站至辖区最远点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围合的区域如图1和图2,

图1理想模型下的站址辖区图图2理想模型下的总体布局图

由于理想模型与城市实际情况往往具有较大差距,消防站辖区面积实际上是个变数,上述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很多影响布局的因素简单化,缺少考虑城市和地区的自身特性,没有考虑道路阻抗及服务时间的综合影响。同时,地区经济水平、交通状况,地区风险级数等因素也会对站址服务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如服务范围重叠、或出现消防盲区等情况。所以我们可依据理想模型,重点考虑地区差异,通过在火灾风险评估中详细评估地区的实际情况,再结合理想模型状态选择最适合的方案。在做火灾风险评估是,要重点对地区内的下列因素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最适宜的消防保护半径,尽可能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消防保护半径。

1)消防站配置的消防车性能,关键是消防车的可能速度是否满足扩大保护半径的要求。

2)区域消防通道条件是否满足护大保护半径的要求。如道路宽度,路面平整度,道路指挥信号系统是否完善。以及火灾发生后,消防车可能的行驶路线,各路线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交通流量计算、交通网络对消防车可能的影响等因素。只要消防通道的整体性能提高,就为救援力量护大保护半径提供了充分条件。

3)消防通讯条件是否满足扩大保护半径的要求。原来城市15分钟消防原则中的2.5分钟通讯时间是否在新的通讯条件下,可以节省尽可能多的时间,这样可以增加消防车的行驶时间,1分钟就可增加消防车的行车里程至少一公里,这将大大增加消防站的保护半径和覆盖面积。

实事求是地说,在原来的条件基础上,只要使消防站的保护半径增加一公里,那么保护面积将增加一倍甚至数倍,消防站的布局配置密度压力将大大缓解。

3.基于火灾风险评估的灭火救援力量三层布局

灭火救援力量作为消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消防站、消防装备及消防人员组成。从救援力量的价值发挥来讲,在有限的消防资源上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是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重要出发点。所以根据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来决策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是最有效的布局策略。基于些种策略根据结构进行“三层布局”即,对消防站的布局、灭火救援装备的布局以及人员配置的布局。

消防站的布局

对消防站布局的要求是:提升火灾警报的响应时间,最快程度达到接警后及时到达现场的极限标准[2]。根据目前消防站建设标准,其一般原则为“以火灾接警后,消防车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边沿最远点为标准,建设一个消防站”,也就是通常说的“5分钟消防”目标。而事实上,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和城市很难做到这一标准。所以依据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报告来设定不同的到达时间,这样可能更适合我国的国情,同时还能更加有效地利用消防站资源。

灭火救援装备的布局

由于各个城市和地区间的功能区发生火灾的风险不一,种类多样,一旦发生火灾,对灭火所需的装备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对确定区域进行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火灾发生的机制进行灭火救援所需的装备布局。救援装备要满足该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可能的火灾类型和救援需求。

3)人员配置的布局

由于火灾风险的不确定性,救援人员的布局不可能达到最完善,但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我们可以将救援人员的配置尽可能优化。区域人口、可能的火灾的类型和规模、火灾的频度等。根据这些因素的风险评估优化配置人员,是救援力量布局的重要方式。

根据各消防站灭火救援装备及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主要风险评估结果的各项关系系数里,损失的评估远远难以达到更加精准的参数,对风险评估的高危目标和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要根据“风险扩大化”或者“不确定性因子”的发生机制,要确保做到万无一失!除了对城市灭火救援力量的基本布局需求的基础之上,还应考虑城市灭火救援综合力量的储备系数[3],从而得到火灾发生更大风险时,救援力量的布局能够满足城市灭火的总体需求。储备系数主要考虑城市同时发生两起特大火灾以及本地经济特征。

四、总结

火灾风险评估的基本目标是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要确保进行设定发生火灾时,确保所有人员生命不受到威胁,如何最佳高效和安全地对评估目标物人群安全疏散,其次是保证人们的财产安全,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损失。火灾风险评估的程序和内容应严格按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为依据,评估目标要明确,数据要充分、可靠,评估工作内容和程序要合理,逻辑论证过程要严密;所采用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估技术、灭火救援力量布局评估与规划技术体系要完整,定性和定量评估相结合,要能较好地为消防站、消防装备规划的论证提供系统分析手段。

【参考文献】:

[1]郭海涛.消防站合理布局配置有关问题的初探[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2):27-29.

消防评估报告范文第5篇

为强化和规范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制定本制度。

一、通过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全面、准确掌握风险隐患存在情况,推进风险隐患登记和现状评估,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逐步建立风险隐患排查监管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镇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指导全镇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成员单位是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责任单位,具体负责本单位管辖范围内风险隐患的日常排查工作,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三、风险隐患排查的范围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四、风险隐患排查实行预防为主、坚持边排查边整治边报告的工作原则。各村(居)、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排查发现的问题,立即上报镇应急管理办公室,同时,要落实好监管责任和采取措施整治,及时消除隐患,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五、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成员单位具体负责对本单位管辖范围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发生突发事件;同时,填写《山口镇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情况登记表》,对情况较为复杂,应附书面情况说明,一并上报镇应急管理办公室。镇应急办公室接收风险隐患排查情况报告后,立即向镇政府报告,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危险源、危险区域、重点防护目标等。

六、镇应急管理办公室会同有关责任单位,依靠专业技术人才、科研单位开展相应的突发事件风险隐患评估工作,对风险隐患的成因、易发时间、发生概率、紧急程度、可能造成的直接危害及次生危害等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提出防范和治理措施,加强突发事件风险隐患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