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控管理

风控管理范文精选

风控管理

风控管理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我国的金融业长期是国有经营,行政干预过多,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能力较弱,金融风险更具特殊性和隐蔽性。因此,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对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促进金融业的健康运营,保证社会经济的有序、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问题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由于金融活动的杠杆效应和金融风波的快速传递,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金融风险,是指金融资本在经营与交易过程中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即投资人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偏差。金融风险的存在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害巨大,它不但能使个别金融机构蒙受巨额损失。而且还可能破坏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引发社会动荡。在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为:(1)信贷风险。当前部分企业趁兼并,合资、分立等改革、改组、改造之机,采取各种方式逃债、废债、悬空银行贷款。导致金融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信贷质量持续下降,成为当前最为突出,最为严重的风险;(2)信用风险。就是借款人不能依约偿还借款本息的风险;(3)流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金融企业不能变现资产,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对客户提取现金支付能力不足。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虽未显现。但潜在的支付困难因素日益增多;(4)经营风险。是指由于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形成的风险:(5)外汇风险。随着各行经营外汇业务的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外汇风险成为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6)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证券市场不规范和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引发的种种风险。在市场发育不全。投资渠道狭窄的情况下。巨额的社会游资利用不成熟的证券市场兴风作浪,导致股市风险变得极为突出。此外,一些地方的金融机构乱集资、乱抬利率、乱设机构等时有发生,潜在风险很大:(7)犯罪风险。金融业是巨额货币资金的集散地,容易滋生经济犯罪,也是抢劫、诈骗等犯罪活动的重要目标。目前,经济越是发达地区金融犯罪案件越多;(8)金融国际化风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外资大量进入我国,金融风险在不断升温。如何防范和化解以上金融风险已经成为政府、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以及居民个人等各方面都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内部控制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整体联动机制,确保内部控制贯穿于业务和管理的全过程。风险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阶段之中,涉及方方面面。因此,每个业务部门要设置风险管理岗位,做到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实现对各个业务领域风险的“源头化管理”。二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增加内部控制的前瞻性。应建立一套严格的、先进适用的风险预警机制,努力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滞后的状况,加强风险搜索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并对风险的波动趋势做前瞻性的判断,争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主动性。应从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的战略高度出发,推进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三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应制定专门的内控管理奖惩办法,对违规违章情节严重的,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人的责任,扣发该单位当年目标管理中安全指标的领导者抵押金,或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组织调整,包括调整岗位、降职等。对内控出色的员工,采取通报表扬、提拔任用、物质奖励等方式给予鼓励,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从而达到教育一片的目的;相反,如果内控管理部门工作失职,不能及时地发现风险并做出反应,无论它事后如何进行质量评价或责任认定,对降低和化解风险的作用都微乎其微,所以对查而不实、纠而不严、惩而不力的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要追究其相关责任。分应建立违规问题台账,落实违规机构和责任人,全面实现对各项检查查出问题的录入、查询、分类统计、问题整改的动态跟踪,为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及时了解风险提供决策参考综合信息平台。

三、建立岗位经济责任控制机制

根据金融企业各个岗位的工作特点,制定明晰的岗位责任,建立具有相互制约特色的、科学的、合理的内部分工体系和经济责任控制机制。诸如对会计的核算质量和出错率、会计操作的规范性、信贷的贷款质量、贷款风险等情况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打分评定,并将考评结果与岗位津贴、奖金等活工资挂钩,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创造一个既有相互制约,又有自我约束、人人自律、励精图治、争先创优的良好金融工作环境。

四、实施人才工程,建立人员素质控制机制

结合银行等金融企业工作实际,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有针对性、适应性的岗位培训和新业务、新知识、新法规等的专题讲座,开展岗位练兵,适时组织业务知识和技术比赛,组织法律、法规知识答题等活动。切实抓好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廉洁自律,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到品德高尚,业务过硬,敬业爱岗。形成一个人人关心、防范风险的群体风险意识,使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贯彻落实到每个人,身体力行。

五、加强会计控制,规范会计行为

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最终要通过会计核算预以反映,因此,加强会计控制要从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防线人手。一是要加强会计监管的力度,配齐配足会计监管人员,落实会计监管责任,保证有足够的力量、足够的时间搞好会计监管,定期报告监管工作,真正实现财会工作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有效机制。二是加强会计业务的事后监督,重点是从会计事后监督的内部进行审核,逐步向由内部审核和实行自动网络与外部对帐相结合,真正实现会计核算、手工与电脑的自动监管。三是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办事。不能接受其他任何指令。会计凭证应严格按照会计要素编制并进行审核,会计记录、帐务处理及其经营成果的核算都要严格执行《金融企业会计财务制度》的准则要求,保证帐表资料成为会计活动的合法记载和真实的反映。

六、总结

金融系统内部控制是一种自律行为,是为了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和防范风险,而对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活动进行管理和制约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金融业安全运营保障体系的基础,是我国金融业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以银行业风险监管为核心的“巴塞尔体系”,始终包含着加强、改善内部控制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巴塞尔委员会1988年《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标准的报告》及1997年《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思想及要求具体化、系统化,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倾向。人世后,我国银行业要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就必须遵守这些国际金融规则。我们与外资银行的竞争,是银行制度的竞争,银行文化的竞争,而在银行制度、银行文化中核心的内容就是内部控制机制。我国金融业要走出困境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当务之急是用“拿来主义”,认真学习国际金融规则,老老实实向竞争对手学习。

参考文献:

[1]温显红.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企业经济,2003,(11)

风控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勘单位;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通过对当前地勘单位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开展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普遍存在着思想认识不足、制度不够健全、内部监督和审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导致地勘单位财务风险一直居高不下,资金利用率较低,单位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给地勘单位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碍。为了打破这一现状,地勘单位应该针对财务管理现存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致力于全面提高自身内控管理水平,严控单位财务风险,促使地勘单位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从而在新时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加强地勘单位内控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地勘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内控管理是地勘单位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该项工作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地勘单位的执行力和经济效益。加强内控管理,可以避免地勘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因员工操作不当而遭受经济损失,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保持有效沟通,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应对问题;全体人员各司其职,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内控管理制度对员工的约束作用就将得以最大化的展现出来。与此同时,地勘单位的各项决策都会得到全员的大力支持,将会被迅速落到实处,地勘单位的工作氛围更好,凝聚力更强,进而获得稳定而丰厚的利益回报,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单位发展前景也会一片光明。

(二)有利于规避风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充分体现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意味着只有每个员工都严格遵守地勘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规范自身操作,才能避免出现危害单位利益的行为,地勘单位的经营管理风险也能被扼杀在萌芽之中。加强内控管理是实现上述理念的有效举措,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能够起到指导和约束的作用,让单位员工明晰自身职责并予以落实,时刻保持警惕意识,有利于促进地勘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降低地勘单位的财务风险,进一步扩大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为地勘单位创造更多发展契机,地勘单位就会在经济新常态下打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三)有利于提升地勘单位的形象

地勘单位外在形象受到内控管理工作效果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加强内控管理,严格履行自身社会职能,向全社会展示地勘单位为自然资源勘查、探测、开发和利用做出的巨大贡献,地勘单位在社会公众心中就会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利于地勘单位打响知名度,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除此之外,强化内控管理还会大幅提高地勘单位的信誉度,赢得大众信赖,使得地勘单位获得更多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机会,在合作的过程中还不会轻易出现经济纠纷,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因而得到了良好保障,给单位的转型升级增添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地勘单位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管理问题分析

首先,地勘单位的管理人员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野外作业上,很少关注内控管理,内控意识相对淡薄,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更是全权交给财务部门负责,单位其他部门不能认识到自身在财务风险防范上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不能够全程参与、相互监督,在出现问题时反而一味的推诿责任,使得地勘单位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地勘单位正处于民生地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仍然会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市场竞争意识不强,未能制定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实行企业化运作,导致地勘单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更容易遭遇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不健全必然会让单位在风险来临时发生更大的经济损失,地勘单位的发展脚步也会受到制约。最后,在内部审计方面,部分地勘单位虽然组建了审计部门,但是该部门的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工作容易受到其他部门的干预而流于形式;而且地勘单位的内部监督不到位,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不能严格落实监督职责,地勘单位领导对于经济活动开展情况缺乏了解,制定的决策缺乏合理性,难以对地勘单位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二)财务风险防范问题分析

1、战略方案不够完善

以往我国地勘单位可以享受到地方政府的政策优惠和财政拨款,在行业中的地位超然,无需考虑与其他单位竞争,使得地勘单位全体人员的风险意识都比较薄弱,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改革的重要阶段,地勘单位的企业化运作成为了必然趋势,需要与其他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地勘单位却没有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战略方案和战略目标,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做出有效应对,财务风险的来临给单位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倘若地勘单位不能够提高对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程度,单位未来发展前景将会堪忧,甚至会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

2、盈利能力相对薄弱

一般来说,地勘单位获得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生产经营活动和财政拨款,然而地勘行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地方财政拨款更是十分有限,致使地勘单位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少之又少。地勘单位通常需要先将资金用于支付员工薪资和福利,再用于开展地勘业务,对于资金的分配却缺乏合理性,要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充分重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将预算指标的完成程度与考评体系相结合。在地勘业务开展过程中缺少有力监督,资金浪费现象不能被及时发现,得到遏制,导致结余资金所剩无几,甚至有些地勘单位会背负债务,承受着沉重的资金压力,地勘单位有较高的概率会遭遇财务风险,单位发展举步维艰。

3、资金结构不合理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勘单位的资金筹措方法较为固定单一,通常是从银行处得到贷款,没有考虑利用其他金融工具来拓展筹资渠道,一旦政策发生变化地勘单位无法得到贷款,地勘业务就会陷入停摆,地勘单位也会面对经营危机;或者是地勘单位获得的盈利不足以偿还贷款,严重影响到了单位的信用度,银行贷款门槛会随之加高,地勘单位支付本息后获得的利润变少,无疑会降低企业经济效益。二是地勘单位的资金配置不当,忽视了债权单位的违约问题,使得资金的使用周期变短,单位盈利能力变差,财务风险上升,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不能保有原本地位。

4、信息搜集不够精准

地勘单位在制定决策之前通常需要从外部市场采集真实完整的信息,受到市场信息透明度不高、不对称的影响,这些信息是难以成为单位决策依据的,只会加大地勘单位的财务风险。除此之外,地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仍然运用传统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有些关键性信息被遗漏,市场信息的分析也不够深入,更没有将竞争对手散布的不实信息及时筛除出去。这就容易导致制定的融资、投资决策可行性较低,执行此决策会将地勘单位引向错误的道路,加剧单位财务风险,扩大单位经济损失,地勘单位在行业竞争中还会成为其他企业的垫脚石。

三、地勘单位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内控管理意识

实际上,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是与地勘单位全体人员密切相关的工作,理应得到单位全员的高度重视,只有发自内心的认识到相关工作的重要性,运用自身的知识能力来应对财务风险,地勘单位才能获得可观效益,保持稳定发展。基于此,地勘单位领导应该明确经济新常态下单位转型和改革的迫切性,树立良好的内控管理意识,将遵纪守法的思想贯彻给全体员工,让他们了解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应承担的严重后果,彻底打消员工的侥幸心理,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在宣传方面地勘单位领导应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手段,如邀请知名专家到单位讲座,或者借助互联网平台向员工推送文章,唤醒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取得的效果会非常理想。通过普及内控意识,让员工清楚财务风险防范人人有责,如果单位受到经济损失会让自身利益受损,那么整个单位内部都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全体员工协同努力,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推动着地勘单位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健全内控管理制度

要想保障地勘单位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落实,就要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将每个部门及人员的财务管理职责予以详细划分,避免他们工作职责的交叉和遗漏,这样在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中各个部门就会保持有效沟通与合作,出现问题时也能协同起来将问题快速予以处理,防止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设应立足于地勘单位所处的内外环境,以单位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托,始终坚持人本思想,鼓励员工积极发表个人见解,用于对内控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这样的内控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应有作用,财务风险防范效果将会更为突出。与此同时,考虑到地勘项目周期比较长,说明在短时间内很难收回成本,地勘单位要想保证资产安全,就要建立项目评估制度,慎重选择投资方向和投资周期,确保投资收益和风险相对均衡,还要加强投资内容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单位资产结构。另外,考核与奖惩机制的建设非常关键,通过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给予他们合适的薪资和福利待遇,那些工作表现不佳的员工也会得到相应的惩戒,有利于调动单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对单位的归属感,地勘单位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都将得以高效开展。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在地勘单位的运营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是一个重要类型,也是比较难于应对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勘单位的运行机制落后,风险控制意识不强,而财务风险的诱发因素和造成的危害都比较多样化,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难度较大。所以在新时期地勘单位应该制定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以便在财务风险来临时迅速做出反应,降低单位风险损失,财务风险就不会成为制约地勘单位发展的因素了。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地勘单位能够准确把握信息内涵,更为科学高效的利用信息资源,与自身经营发展实际相结合,抓住发展契机,迎接各类风险和挑战。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采集和分析数据信息,不仅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有所减轻,他们的工作失误更会大大减少。地勘单位得到的信息更加精准,单位领导作出的决策更为科学,将会推动地勘单位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成为市场经济模式下行业中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四)开展多元化培训工作

加强对地勘单位全体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力,可以让员工与岗位工作更相匹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就会达到更高水平,地勘单位内控管理效果也会更加卓著。考虑到地勘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全体员工都具有一定关联性,单位领导应该根据岗位工作要求来制定培训计划,精心设计培训内容,运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以提高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切实保障培训效果,员工在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中就会有十分亮眼的表现。业务财务一体化是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员工能够积极摒弃传统落后的观念,通过将财务管理新思想、新技术传授给员工,增加他们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地勘单位内控管理手段和财务风险评估能力。地勘单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拥有了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将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地勘单位的发展速率也会不断加快。

(五)加强内部审计与内部监督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两项工作,在地勘单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了解地勘单位当前业务活动的实施状况以及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问题,通过内部控制则可以促进单位业务活动的高效化开展,最大程度的降低单位风险,保证单位资金的安全性。对内部审计工作加以优化有利于提高单位的内控水平,让单位可以少走弯路,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大幅度的增强。要确保内控体制建设的有效开展,实现对财务风险的严格控制,加强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的完善势在必行,这有利于促进内控管理制度的落实,在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出应有作用,财务信息也能够保持真实性和可靠性。地勘单位应着重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对内控机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审核和评估,对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理。另外,地勘单位还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着重对财务管理中的各项数据与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和监督,将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到一起,保障各项信息的公开透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是一项关乎地勘单位生死存亡的大事,在地勘单位转型和改革的今天,必须要认识到思想意识的落后会让自身在市场竞争中落后于对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就要积极实施创新,制定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好员工培训工作,加强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督。相信这些措施的贯彻落实必然会让地勘单位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取得理想成效,单位领导的决策更加科学,地勘单位的盈利能力得以增强,可以在市场上稳定立足,终将实现地勘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运年.勘探单位如何加强财务风险内控管理[J].财会学习.2019(01).

[2]齐琳.地勘单位如何加强财务风险内控管理[J].财会学习.2018(08).

[3]卫晓莉.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薄弱环节问题及改善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7(02).

[4]曹义新.内控管理在地勘单位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井矿盐.2018(04).

风控管理范文第3篇

在当期煤炭形势持续低迷、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的大环境下,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被进一步拔高。而想要持续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在煤炭形势不容乐观的条件下成为推进安全工作的一大难题。永锦公司大胆创新,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逐步推广的思路,积极构建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辨识与管理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二、永锦公司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施措施

1.开辟体系建设“试验田”永锦公司在推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初期,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各级“一把手”的重视程度。成立了由董事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其他单位也成立了推广实施领导小组,由各矿矿长总负责。而云煤二矿作为永锦公司的排头兵、领头羊,自然而然的承担了这一试验、推广重任。在接到体系建设的任务后,矿井立即召开研讨会议,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文件、书籍等媒体,搜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资料,加强组织贯彻,边学习、边研究、边推进。

2.成立组织机构,确立主攻方向矿井首先制定下了《云盖山煤矿二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云煤二矿安〔2013〕90号),明确管理目标和主攻方向,建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体系建设管理委员会,设置了风险预控管理组和体系文件编制委员会两个组织机构,下设体系建设办公室和危险源预控管理组、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组、体系运行保障管理组、本质安全文化管理组、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组、综合管理组、考核评审组七个管理小组,明确分工,夯实责任,确定任务和目标,分五步进行,逐步推进。

3.启动体系运行“直通车”,建立推进模式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体系落地生根过程中,矿井坚持体系“落地讲方法,生根凭制度,改进靠创新”,实施“两培、三法、五点、两落实、一考核”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推进模式。即坚持每周三组织管理人员学习体系管理专题培训和全员职工业务风险预控管理培训两种培训方式;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事故机理分析法、岗位摸排法三种方法;把握辨识要点,找准流程节点,突出管控重点,强抓落实难点,消除系统盲点五项要点;坚持每天深入各单位落实检查每天体系建设文件编制情况和深入职工检查询问体系建设贯彻学习情况;体系办每天在调度会通报各单位、各小组体系建设推进情况和对存在问题考核情况,对没有按时间节点、质量要求完成建立落实台账,从而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辨识、全方位推进的风险预控管理格局。

4.坚持两种推进方式,抓住体系推进“牛鼻子”矿井把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和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做为体系建设文件编制的核心工作,在体系文件编制工作中首先进行了专题培训,让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了解什么是风险预控管理,掌握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知识内容,了解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就是立足于事前管理,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研究分析人机环管在生产过程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可能产生的危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加以辨识和评估,从知道危险源到做到采取什么措施,完善什么标准,在哪道环节哪些元素进行控制,使广大干部职工掌握基本框架和内容,矿井在每周三进行专题授课,讲解风险控制管理内容,各单位自行组织职工培训。为了避免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出现两张皮现象,分两步进行体系建设推进工作,一是从基层开始推进,各单位对本单位各工种岗位进行梳理,排出所有岗位,每个岗位及全队全面工作任务,对每项工作任务排出工作流程,矿井进行统一汇总审核后下发各单位,各单位从本单位各岗位职工工作任务流程入手,由各岗位根据工种流程自己查找危险源,由各单位进行统一收集加工整理,根据矿井原有的各项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措施,明确每道工序流程危险源管理责任人,直接管理人和监管人员,自己制定自己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根据风险矩阵图对每项危险源进行评估,完成各单位危险源辨识初稿,然后由各单位会审修改整理,系统科室把关,主管矿长审核,完成风险管理手册的编制基础工作。

三、永锦公司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成效

在永锦公司机关部室及云煤二矿的共同努力下,永煤公司风险预控体系建立试点单位云煤二矿参与《风险管理手册》编制的各单位通过工作任务分析法、直接询问法、事故机理分析法对全矿井492项工作任务1872道作业工序风险进行分级分类和排序,其中排查出重大风险任务46项、中等风险任务305项、一般风险任务127项,低等风险14项,并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共排查出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共有3432个,其中排查出可能出现的人员方面的危险源有3009个(87.67%),机器设备方面的危险源有263个(7.66%),环境方面的危险源有54个(1.57%),管理方面的危险源有106个(3.09%)。制定了54个管理程序,70项管理制度,对263个管理对象定出2914种不安全行为和行为规范标准,完善了5大部分,26个系统,173个元素,784个考核指标的考核评分标准,为实现矿井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永锦公司风险预控体系建设

风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矿生产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越发的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运用科技的力量,将各类技术系统的优势与当前的煤矿生产相融合,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效率。在实践的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的安全管理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在煤矿生产中,对煤矿生产企业的生产风险实现了良好的规避,也大大的提升了煤矿生产效率,最终达到提升煤矿企业运营效益的目的。鉴于此,文章针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进行了切实的分析。

1对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分析

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会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予以规避,进而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风险预控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以及综合管理,在这一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重点管理是风险管理,要点是员工在生产中所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基础内容是生产系统的综合管理,其中的体系支撑则是保障管理,对这几部分内容进行切实的管理,则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另外,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和内容,都是息息相关的,并将PDCA闭环管理手段作为运行重点,对其中的各项环节进行监控,而后为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安全保障[1]。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具体运行情况分析

煤矿的生产过程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引入是必要的,也是煤矿生产企业顺利运营的重点。因此,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煤矿的生产特征,对风险预控管理手段予以实时的更新。文章针对性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2.1风险评估环节的安全管理

在对煤矿生产中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辨识后,则要对生产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进行预判,而后再针对性的对风险等级予以判断。根据最终的判断结果,再落实具体的风险预控以及管理措施,最终制定良好的风险管理和预控方案,提升煤矿生产的风险规避能力[2]。这一环节要求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应当对本部门所涉及到的风险予以上报,而后风险小组再将这些汇报的数据予以整合和协调,再对其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进行复审,要求各个部门将这些汇报的不足之处予以完善和健全,而后再交由风险预控小组,经过切实的修改,实现多向的反馈,最终对风险实现完善的预控和判别,提升管理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不可出现工作上的失误,一旦出现问题,定要及时的改进,而后确保测评的准确性,将PDCA的管理优势体现到实践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2.2危险源监控环节的安全管理

危险源监控环节涵盖风险控制过程中的监测以及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控,危险源监测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它可以对企业所应用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监控,通过危险监控的方式,对危险予以切实的规避,以此方式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并间接的促进企业的煤矿生产安全,促进矿产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3]。

2.3危险源的辨识环节

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就应当意识到生产过程中将会遇到的矛盾和生产阻碍性问题,比如,矿产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煤矿生产不具备稳定性等,将这些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纳,进而再予以切实的规避,这些危险源的提前避免方式成为矿产危险预控过程中的必然手段。危险源可以在煤矿生产已经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有所体现,无论是煤矿企业的生产、改造,还是企业的建设和完善等环节都会涉及,煤矿生产之前的危险源辨识已经成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那么,在进行煤矿生产危险源识别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危险源的诱因进行分析,还要对危险源进行归类和分析,对不同环节、不同性质的危险源予以把控。比如,企业所涉及的环境危险归为一类、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危险归为一类、所涉及的机械设备应用危险归为一类,在确定了危险源之后,再对危险源进行检测,检查这些环节是否存在切实的危险,最后将这些数据予以记录,为日后的生产和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安全保障[4]。

3对于风险预控体系的作用分析

3.1提升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了企业的安全运营指数,也对危险源实现了良好的规避。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可以在煤矿生产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将企业运营中的工作岗位、安全生产系统以及生产作业等等企业运营环节中的危险源予以辨识和分析,而后通过安全管理措施,对这些风险因素予以评估和解决,尤其是对于煤矿生产企业的重点环节,对其危险源进行确定,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引导性的作用。针对这些危险源,予以切实的评估,再针对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内容,最终制定出适合煤矿企业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而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3.2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当煤矿生产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还会对生产实践中易出现的风险源予以判断,而后通过切合实际的方式,制定出合理的措施和风险控制标准,将传统的煤矿生产管理模式的危险因素进行避免,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对各个环节的内容予以把控,比如,对事故的预防和解决、对煤矿风险的辨别和判断以及对风险的控制等,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煤矿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动态的、实时的监控,一旦在煤矿生产中出现事故,则要通过风险控制的手段对风险预控管理,进而提升煤矿生产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5]。3.3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概率(1)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领导,无论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还是实施煤矿生产的过程中,都会对风险实现评估和有效的辨识,进而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切实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率,进而为煤矿生产的施工工人提供人身安全保障。(2)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会对其中的操作工人及其涉及的危险因素予以切实的分析和把控。进而实现有效地评估和辨识,为煤矿企业的运营提供安全保障,为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实践依据,为日后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3.3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概率

(1)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领导,无论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还是实施煤矿生产的过程中,都会对风险实现评估和有效的辨识,进而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切实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率,进而为煤矿生产的施工工人提供人身安全保障。(2)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会对其中的操作工人及其涉及的危险因素予以切实的分析和把控。进而实现有效地评估和辨识,为煤矿企业的运营提供安全保障,为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实践依据,为日后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类的危险因素,要想实现煤矿企业良好的、长远的发展,就要对这些企业运营中的危险因素予以避免,运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企业各个环节风险因素予以解除,提升煤矿企业的运营效益,大大的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晋辉.煤矿地质灾害的安全评价与损失预测[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96-197.

[2]姜伟.煤矿安全管理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作用及价值探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5,23(6):199-200+203.

[3]侯跃峰,马春,李小龙,等.浅论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东方文化周刊,2014,16(20):31.

[4]李贤功,宋学锋,孟现飞.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与隐患闭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7):89-95.

风控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矿生产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越发的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运用科技的力量,将各类技术系统的优势与当前的煤矿生产相融合,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效率。在实践的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的安全管理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在煤矿生产中,对煤矿生产企业的生产风险实现了良好的规避,也大大的提升了煤矿生产效率,最终达到提升煤矿企业运营效益的目的。鉴于此,文章针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进行了切实的分析。

1对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分析

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会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予以规避,进而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风险预控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以及综合管理,在这一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重点管理是风险管理,要点是员工在生产中所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基础内容是生产系统的综合管理,其中的体系支撑则是保障管理,对这几部分内容进行切实的管理,则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另外,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和内容,都是息息相关的,并将PDCA闭环管理手段作为运行重点,对其中的各项环节进行监控,而后为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安全保障[1]。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具体运行情况分析

煤矿的生产过程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引入是必要的,也是煤矿生产企业顺利运营的重点。因此,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煤矿的生产特征,对风险预控管理手段予以实时的更新。文章针对性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2.1风险评估环节的安全管理

在对煤矿生产中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辨识后,则要对生产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进行预判,而后再针对性的对风险等级予以判断。根据最终的判断结果,再落实具体的风险预控以及管理措施,最终制定良好的风险管理和预控方案,提升煤矿生产的风险规避能力[2]。这一环节要求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应当对本部门所涉及到的风险予以上报,而后风险小组再将这些汇报的数据予以整合和协调,再对其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进行复审,要求各个部门将这些汇报的不足之处予以完善和健全,而后再交由风险预控小组,经过切实的修改,实现多向的反馈,最终对风险实现完善的预控和判别,提升管理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不可出现工作上的失误,一旦出现问题,定要及时的改进,而后确保测评的准确性,将PDCA的管理优势体现到实践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2.2危险源监控环节的安全管理

危险源监控环节涵盖风险控制过程中的监测以及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控,危险源监测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它可以对企业所应用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监控,通过危险监控的方式,对危险予以切实的规避,以此方式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并间接的促进企业的煤矿生产安全,促进矿产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3]。

2.3危险源的辨识环节

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就应当意识到生产过程中将会遇到的矛盾和生产阻碍性问题,比如,矿产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煤矿生产不具备稳定性等,将这些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纳,进而再予以切实的规避,这些危险源的提前避免方式成为矿产危险预控过程中的必然手段。危险源可以在煤矿生产已经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有所体现,无论是煤矿企业的生产、改造,还是企业的建设和完善等环节都会涉及,煤矿生产之前的危险源辨识已经成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那么,在进行煤矿生产危险源识别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危险源的诱因进行分析,还要对危险源进行归类和分析,对不同环节、不同性质的危险源予以把控。比如,企业所涉及的环境危险归为一类、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危险归为一类、所涉及的机械设备应用危险归为一类,在确定了危险源之后,再对危险源进行检测,检查这些环节是否存在切实的危险,最后将这些数据予以记录,为日后的生产和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安全保障[4]。

3对于风险预控体系的作用分析

3.1提升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了企业的安全运营指数,也对危险源实现了良好的规避。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可以在煤矿生产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将企业运营中的工作岗位、安全生产系统以及生产作业等等企业运营环节中的危险源予以辨识和分析,而后通过安全管理措施,对这些风险因素予以评估和解决,尤其是对于煤矿生产企业的重点环节,对其危险源进行确定,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引导性的作用。针对这些危险源,予以切实的评估,再针对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内容,最终制定出适合煤矿企业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而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3.2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当煤矿生产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还会对生产实践中易出现的风险源予以判断,而后通过切合实际的方式,制定出合理的措施和风险控制标准,将传统的煤矿生产管理模式的危险因素进行避免,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对各个环节的内容予以把控,比如,对事故的预防和解决、对煤矿风险的辨别和判断以及对风险的控制等,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煤矿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动态的、实时的监控,一旦在煤矿生产中出现事故,则要通过风险控制的手段对风险预控管理,进而提升煤矿生产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5]。

3.3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概率

(1)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领导,无论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还是实施煤矿生产的过程中,都会对风险实现评估和有效的辨识,进而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切实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率,进而为煤矿生产的施工工人提供人身安全保障。(2)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会对其中的操作工人及其涉及的危险因素予以切实的分析和把控。进而实现有效地评估和辨识,为煤矿企业的运营提供安全保障,为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实践依据,为日后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类的危险因素,要想实现煤矿企业良好的、长远的发展,就要对这些企业运营中的危险因素予以避免,运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企业各个环节风险因素予以解除,提升煤矿企业的运营效益,大大的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晋辉.煤矿地质灾害的安全评价与损失预测[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96-197.

[2]姜伟.煤矿安全管理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作用及价值探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5,23(6):199-200+203.

[3]侯跃峰,马春,李小龙,等.浅论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东方文化周刊,2014,16(20):31.

[4]李贤功,宋学锋,孟现飞.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与隐患闭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7):89-9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