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策与建议的区别

对策与建议的区别范文精选

对策与建议的区别

对策与建议的区别范文第1篇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刑事司法政策。如何正确理解把握其内涵,以及在检察实践中如何有效贯彻落实是我们检察机关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与意义

1.内涵

对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内涵的理解,参会者们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了探讨。有的认为可以通过分析宽、严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关系来准确把握其内涵,“宽”的确切含义为轻缓,“严”为严格、严厉之意,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宽”与“严”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两者应当保持平衡,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良性互动。有的指出对于宽严相济的实质应当从实体法、程序法、证据法等多角度加以理解和把握。从实体法角度来说,“宽严相济”中的“宽”、“严”可以用来指代刑事责任和刑罚的轻重;而从程序法和证据法角度而言,“宽”、“严”则可以用来指代程序规则和证据规则的宽松与严格所体现的区别对待。有的从刑罚角度出发,认为“宽严相济”的本意在于刑罚的轻重相互协调,相互接济,形成一个合理的阶梯、完善的体系,即刑罚轻重配置得当,并在总体上使刑罚趋于宽和,以促进社会和谐的方针和策略,而非目前“死刑过重,生刑过轻”等不协调不衔接状态。有的提出和谐社会建构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上表现为减少死刑的适用,非犯罪化、轻刑化、非监禁化。有的通过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背景、与1979年《刑法》确认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比较、世界刑事政策趋势和潮流等方面的分析,指出宽严相济司法刑事政策的侧重点在于宽上。

2.实质

对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质,有参会者阐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四个方面的实质表现,一是保证国家法律权威;二是为受害人伸张正义的需要;三是对犯罪人公平对待的过程;四是实行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司法政策。最终得出结论,“宽严相济”并不仅仅是一个最后结果“轻轻重重”的问题,而是一个实现全社会利益平衡的问题。

3.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有参会者对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对和谐社会构建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施宽有节,增加和谐因素;施严有度,增加社会稳定因素。有的通过对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刑事司法政策的内涵、形式的分析,比照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项刑事司法政策,提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理应采取的刑事司法政策”。有的指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本质就是为了和谐,其精神实质是在“宽和”。

4.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

有参会者专门就罪刑法定原则下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实现作了发言,指出罪刑法定原则与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具有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即保护人权。具体到罪刑法定原则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系,不能笼统地讲何者至上。刑法存在立法和司法的分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既是刑事立法政策,又是刑事司法政策,不同层面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是不同的,就立法层面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来讲,可以说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刑法的灵魂,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高于罪刑法定原则;但就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来讲,罪刑法定原则高于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只能在罪刑法定的框架运作。

5.与“严打”方针的关系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严打”方针的关系,有参会者指出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不是对“严打”的扬弃,而是包含了“严打”刑事政策“严”的一面,同时强调一定条件下的非犯罪化和非刑罚化,宽严协调。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注重刑法法律效果的同时更强调了刑法的社会效果。从“严打”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转变,虽然两者也有内容的一致,但更多地体现出了法治理念上的转变和进步,主要体现在从刑法万能主义到刑法谦抑主义的转变;从重刑主义到轻刑主义的转变;从报应刑主义到教育刑主义的转变;从注重司法的法律效果到司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并重的转变。有的认为“严打”是包含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中的体现宽严相济的严厉性的内容。只有在宽严相济的框架中坚持“严打”方针,才能避免片面追求从严惩处,而做到“严中有宽”,更好地在“严打”中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方式

1.实现原则

有参会者认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原则有三个方面:严格依法、区别对待、注重效果。另有参会者指出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到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实现宽严相济的工作目标,主要应把握以下原则,一、严厉打击,依法惩处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前提;二、依法办事,有限从宽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原则;三、把握标准,区别对待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键;四、感化教育,构建和谐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目标。有的提出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首先要找准不同点,即执行前的政策是什么样,现在执行起来应该有什么变化,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其次要确立标准点,即“宽”、“严”、“相济”的标准是什么,既要确定政策标准和确立实体方面的标准,又要确立程序方面的标准,还要确立执行方面的标准。同时还提出贯彻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必须在刑事司法各个层面全面践行,才能收到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立法实现

有参会者将现有刑事立法资源和司法解释资源中“宽”、“严”的表现作一一总结,例如我国现行《刑法》犯罪概念中量的因素的规定,使很多行为被排除在犯罪圈之外;对未成年人犯罪有生理缺陷的人犯罪的从宽处罚等规定都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宽”的一面。有的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立法前景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积极向人大建议修改和完善刑事法律,在法律中具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二是出台司法解释规范各地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各种做法。

3.执法实现

在执法实践中如何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众多参会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的提出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严格把握宽严界限,一是要严格立案标准;二是要慎用拘留、逮捕措施;三是要借鉴便宜主义;四是要实行刑事和解;五是要扩大简易程序;六是要发挥量刑检察建议作用;七是据法抗诉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八是加大刑罚执行的监督力度,做到宽严到位。有的指出在司法实践中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一要坚持刑法基本原则,切实把握刑事法律的具体规定;二要在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分析如何做更能有效地打击和预防犯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三要正确把握“宽”、“严”的适用范围;四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刑事法律精神,保障人权。有的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出发,认为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时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一是要进一步健全检察机关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二是要推进轻微刑事犯罪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建设;三是完善办案的考核评价体系;四是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的联系和协调;五是探索对外来未成年人适用非监禁刑的新思路;六是适当采用刑罚替代措施;七是加强对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三)制约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现的因素

在检察实践中有效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很多参会者从不同角度围绕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所面临的障碍以及实践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有的从政策的局限性出发,指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基于政策的特征,过于原则和灵活,在司法实践中不易掌握,社会公众对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认可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有的探讨了制约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贯彻落实的现实因素,认为具体可以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不捕率和不起诉率硬性考核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二是重实体上的“宽”与“严”而忽视程序上的“宽”与“严”;三是相关部门缺乏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协调机制;四是批捕起诉工作机制及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五是犯罪嫌疑人的自身情况及其它当事人对政策、法律的不理解也限制了检察工作中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具体落实;六是对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工作重心掌握不当。有的提出基层司法机关实施宽严相济司法政策的速度较慢,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其阻碍不是来自于司法界外部,而是来自于司法界内部,是多年来建立的对司法腐败的防范措施阻碍了宽严相济政策的实施。另外还有参会者指出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理解和掌握上,公安、司法机关之间尚存分歧以及部门利益驱动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影响也是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实践

如何在检察实践中具体落实和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检察机关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基层检察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

1.基层检察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途径

有参会者提出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过程中,基层检察机关要“把握五个区别,做到五个突出,实现五个目标”,一是要区别犯罪性质,突出打击重点,实现确保平安的目标;二是要区别社会危害,突出职务犯罪,实现打防结合的目标;三是要区别主观恶性,突出保障人权,实现罪刑相当的目标;四是要区别犯罪情节,突出宽严相济,实现依法从轻的目标;五是要区别犯罪动机,突出化解矛盾,实现促进和谐的目标。

2.存在的难点问题及相应对策

有参会者认为基层检察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存在的难点问题在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考核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具体体现于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与自侦工作必须完成“三个百分百”之间的矛盾;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与把握逮捕条件、慎用逮捕措施之间的矛盾;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与上级检察院控制不起诉率之间的矛盾。同时指出基层检察院正确有效的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克服难点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正确适用轻缓刑事政策,设立专人专办,提高效率,缩短诉讼时效;二要正确适用宽严相济政策,依照法定程序,充分发挥简易程序和简化审作用;三要完善和解机制,推行社区矫正,化解社会矛盾;四要正确适用轻缓刑事政策,公、检、法联席,达成共识,共同监督实施。

(二)侦查监督部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

1、侦查监督部门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途径

有参会者提出对严重刑事犯罪依法快捕,坚持“严惩”方针,对轻微犯罪“少捕慎捕”,坚持“轻缓”政策,对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非刑事化处理。有的主张要积极构建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相关的工作机制,提出要建立繁简分流、轻案快速处理机制、未成年人犯罪审查逮捕机制等“宽型”审查逮捕程序及附条件逮捕制度等“严型”审查逮捕程序,在审查逮捕阶段探索刑事和解工作机制,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落实效果纳入案件质量综合评价管理办法进行监督。

2.存在的难点问题及相应对策

不少参会者都提到侦查监督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存在的难点在于侦查工作中存在着“有罪即捕”的误区。有的从不同层面对审查逮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从立法层面上看,没有有关逮捕的必要性要件的具体规定以及羁押复查制度和捕后最长羁押期限制度;从执法层面上看,执法人员缺乏权利保障意识以及现有执法办案考核制度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存在着制约;从现实层面上看,持续犯罪高峰导致的政策失衡以及无业人员犯罪严重的社会现实导致逮捕措施的广泛适用;从制度层面上看,主要是逮捕的替代措施——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存在缺陷。有的提出法律对于审查逮捕环节是否可以进行调解规定得不够明晰。

对于侦查监督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有的提出要进一步细化无逮捕必要的案件标准,规范和完善检察机关对轻微刑事案件的调解权及建议权。有论者指出要继续加强侦、捕衔接,建立健全依法适时介入、引导侦查取证的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惩治严重刑事犯罪。还有参会者提出要建立同步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使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

(三)公诉部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

有参会者认为在当前检察公诉环节中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关键是要构建好“案件分配机制、刑事和解机制”、行使好“起诉裁量权、量刑建议权、抗诉权”。有的提出要更新执法理念,依法适用轻缓刑事政策,采取规范不起诉条件,调整诉讼监督模式,探索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降低审级落实轻缓刑事政策、落实未成年人犯罪分案起诉制度等轻微案件办理模式以及建立公检法横向协作配合机制,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对于严重刑事犯罪要突出打击重点,设立涉黑案件专家组,从严打击黑恶重点案件;深化检察长办案出庭效果,突出打击严打重点案件。有的通过列举真实的案例,提出公诉环节贯彻宽严相济政策要注重效率和效果的统一,同时也指出受不起诉率的限制,实践中存在着公诉部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畏手畏脚的问题。有的提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宽”、“严”本身要根据刑法规定的罪名作一一理解,同时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节当宽则宽,当严则严。

(四)自侦等部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

有参会者提出要继续加大查办职务犯罪的工作力度,在办案数量、办案质量、办案效率上体现严,在贯彻依法从严要求的同时,具体案件处理上要严格以法律为准绳,区别对待,做到当宽则宽。有的提出控申工作要转变工作观念,更新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在检察机关内部应当建立控申部门对“三不一撤”案件提前介入机制。有的针对在工作机制上贯彻落实刑事政策的方式提出要在检察机关内部形成侦、捕、诉协作配合机制,有效形成工作合力。

(五)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制度研究

1.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和解制度

有参会者对和谐检察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制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指出刑事和解制度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宽”具有一致性,列举了司法实践中适用刑事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明确将刑事和解转化为国内立法,以法律明文规定的形式加以规范,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特别是程序上的制度对刑事和解活动加以规范指导。有的提出刑事和解的调停人由法院担任最为合适,首先刑事和解实质上是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就受害人的损害所达成的一种补偿性协议;其次,法院人员的专业和素质能够充当起良好调停人的角色;再次,从法院在公、检、法三机关的地位来看,其最为中立与公允。

2.轻缓刑事政策研究

应当如何认识和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特别是在执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轻缓刑事政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课题。有参会者提出要正确运用轻缓刑事政策,限制强制措施及刑罚的适用范围,对轻罪实行非监禁化,引进暂缓起诉措施,减少社会矛盾;对未成年人实行非刑事化处理,推行社区矫正;借鉴恢复性司法理念,确立刑事和解制度;改进完善办案方式,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处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未成年人犯罪

有参会者对未成年人犯罪如何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过程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建立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适当放宽减刑、假释的适用,在审查逮捕环节上,对未成年人犯罪严格贯彻执行新《规定》的社会调查制度,健全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捕后的跟踪督导机制,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侦查程序”和“立案程序”的监督。

三、专家学者、法院系统对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建议

本次研讨会不仅集合了全省检察机关对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解和适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还邀请在哈高校的专家学者、法院系统分别从学者角度、检法对接角度对检察机关如何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一)专家学者方面

有的学者提出当前检察实践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律解释的模糊性影响了政策的可操作性;二是理解和把握政策与法律的关系不准确;三是贯彻政策受到现行立法及传统观念的制约;四是政策在渎职犯罪中掌握有失偏颇;五是政策在量刑建议权中贯彻不利;六是政策在不同部门之间衡量标准存在差异。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是要根据具体犯罪情节区别对待;二是要建立对轻微刑事案件的刑事和解机制;三是要探索适用程序建议权及量刑建议权;四是要放宽对未成年人的适用刚性约束;五是要追求惩罚与保障的双赢效果;六是要积极推行办案机制的新模式。有的学者建议要扩大相对不起诉的范围以及健全答疑说理制度。有的学者指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与国际上两极化的刑事政策遥相呼应的,都是基于刑罚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刑罚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刑罚谦抑性观念而产生的,认为有限的刑罚资源应当使用到最需要刑罚规制的地方,是有中国特色的理智而现实的选择。还有学者通过列举了一些真实案例,从社会学、法学角度对未成年人犯罪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从宽”原则应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处理原则,要尽量采取非监禁化、非刑罚化手段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对策与建议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抵押贷款;信息不对称;担保;效果

一、引言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担保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应当实行担保。抵押是一种重要的担保方式。

贷款抵押的作用和现状,已有许多论述。当借贷双方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时,抵押和担保既有利于解决银行面临的逆向选择,也有利于借款人避免银行的信贷配给(Stiglitz&Weiss,1981,1986;Besanko&Thakor,1987;蓝虹,穆争社,2004)。办理抵押贷款可加大公司所有者/管理者个人违约成本并提高借款人履行合同的激励(InwonSong,2004)。

我国抵押贷款发展较快。据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联合调查组对国有商业银行10个县级以上机构2000年末贷款情况的统计调查,其中信用贷款占贷款余额的28.58%,担保贷款占71.42%(其中抵押贷款41.45%)(窦广涵,刘昱,2004)。

如何衡量抵押贷款的实际担保效果?抵押贷款是否具有普遍的实际担保效果?实际担保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何?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研究综述与概念设定

1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国外实证研究表明,因为在贷款清收过程中可以出售抵押物还贷,贷款抵押能够提高贷款偿还水平,实现较高的贷款回收率(Carty,1998;Gupton等,2000;G.Kabance.,2001;KEmery.,2003;J.Franks,AdeServigny,SDavydenko,2004;JGrunert,MWeber,2005)。从多国数据比较来看,抵押物对贷款回收率的影响,因破产法及对债权人权利的影响、抵押物的种类、抵押物的价值评估方法及重评频率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宏观经济状况对抵押物变现价值有显著影响(J.Franks,AdeServigny,SDavydenko,2004)。Franks等人的研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但没有对影响的大小进行定量测算。

国内研究内抵押贷款的研究文章主要采用了定性分析、列举归纳的方法。研究文献集中在存在的问题的归纳(王志成,2002;苏建军,2004;王国恩,2004;)、抵押物价值评估质量(鹿亚芹,2003)、评估、登记费用高(叶春茂,胡友生,叶向东,1996;李瑞丽,2000)、抵押物种类的选择(朱建华、杨晓荣,1997)、以物抵债的限制条件(王春玲,2004)、快速变现的限制(程凤朝,2004;左利英,2005)、法定清偿顺序的影响(王国恩,2004)、抵押物破产受偿率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1998;隋军等,2002;四川省政府体改办调研组,2003)等方面,缺乏对抵押物担保效果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文献。

2概念设定

抵押贷款名义保证率:=抵押物评估价值/抵押贷款金额,其倒数即银行平常所称的“抵押折扣率”。

抵押贷款实际保证率:抵押物处置收入净额/抵押贷款金额,本文将其定义为“抵押贷款实际保证率”,并以该指标来衡量抵押贷款担保效果。

贷款回收率:=1-贷款损失率

抵押物评估价值变现率:=抵押物变现净值/抵押物评估值*100%

三、方法与结论

(一)样本及处理

本研究利用银行已处置完毕的抵押贷款档案资料,共取得广东地区贷款抵(质)押物处置有效样本1799个,涉及贷款金额70.9亿元,覆盖当地各个行业与地区;贷款发放时间1984-1999年,贷款抵押办理时间1995-2002,抵押物变现时间1996年至2004年。

为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对数据进行了如下清洗处理:

1、剔除了无效抵押数据。

2、对明显异常数据进行了核实修正:(1)剔除了原数据中贷款金额低于3万元的数据;(2)对实际担保率大于400%的数据进行了逐户核实。

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二)主要结论:

1、样本总体的实际担保效果不服从正态分布,为偏态双峰分布,其分布直方图如下:

实际担保率的均值为48.88%,显示担保的平均效果欠佳;标准差43.55%,效果波动大,稳定性差;分布明显向低端(10-20%)和高端(100%)集中,显示大部分效果很差,小部分效果好;分布呈现双峰分布,说明可能存在某种或某些系统性影响因素。

2、评估质量基本呈现向低端集中的β分布特征,评估质量差,评估质量对担保效果有显著影响。

从银行角度看,评估质量(评估价值变现比率)的理想分布应是一个均值大于或等于100%的正态分布,而且标准差越小,评估质量越稳定。

评估价值变现比率的实际分布情况如下图:

从上图来看,分布基本服从β分布,评估价值变现比率越低样本比率越高,评估价值变现比率均值仅为39.84%,评估质量很不理想。

进一步对评估质量与担保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两者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545,双尾显著性检验系数为0.000,数据显示两者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3、处置时间呈现近似正态分布,与实际担保效果无明显相关关系

处置时间的分布如图,呈现近似正态分布,其均值为54.79月,标准差为32个月。处置时间长,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抵押物本身产权不完善,另一方面主要是1999年以前抵押物处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

对处置时间长度与实际担保率进行相关分析,数据显示,双方相关关系显著的假设不能得到支持(Pearson相关系数为-0.006,双尾显著性检验参数为0.806),即从实证数据看,不能认为处置时间是实际担保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4、贷款金额与实际担保效果的相关关系获得数据支持

对融资金额与实际担保率进行相关分析,数据显示,双方相关关系显著的假设得到支持(Pearson相关系数为-0.123,双尾显著性检验系数为0.000),即从实证数据看,融资金额是实际担保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双方呈负相关关系。大额贷款抵押的实际担保率总体上低于小额抵押贷款的实际担保率,一是大额抵押物评估技术难度更大,二是其评估更易受借款人影响,三是大额抵押物与小额抵押物相比,市场需求面窄,更难变现。

5、处置成本率呈现β分布特征,与实际担保效果的相关关系获得数据支持

处置成本率的分布如图,呈现β分布特征,其均值为20.45%,标准差为21.78%。由于数据的β分布特征,处置成本率数据主要集中在15%以下的区间里(低于12%的数据占了50%),处置成本率较高的,主要是小额抵押物、划拨土地等。

对处置成本率与实际担保率进行相关分析,数据显示,双方相关关系显著的假设得到支持(Pearson相关系数为-0.306,双尾显著性检验系数为0.000),即从实证数据看,处置成本率是实际担保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6、不同种类抵押物实际担保效果呈现明显区别

不同种类抵押物实际担保效果区别明显。不动产的回收率总体上高于动产的回收率,具体如下表:

7、多元线形回归分析结果讨论

研究试图对实际担保率与处置成本率,融资金额,评估价值变现比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模型1,2,3均能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1的F检验,其决定系数R2约为于0.4。

四、改进抵押贷款管理的政策建议

1、提高抵押物评估工作质量。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第一,由银行而不是企业作为抵押物评估委托人;第二,建立与落实评估机构与评估人员评估质量的记录与考核制度;第三,建立与落实抵押物的评估期限管理与重评估制度;第四,建立银行内部评估审核制度,并实行严格的任职资格管理。

2、区别对待不同种类、不同地区、不同金额的抵押物选择与评估折扣率。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建立不同种类、不同地区、不同金额抵押物担保效果档案,在此基础上制定种类、地区、金额区别对待的评估折扣率;第二,对不同种类、地区、金额的抵押物评估价值审核实行区别授权,严控高风险种类和地区。

3、选择抵押物和评估折扣率时,必须考虑抵押物处置成本率的影响。

4、严格规范抵押贷款操作,最大限度降低抵押物登记、处置等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5、区别对待存量与新增贷款。新增贷款实行最严格的抵押物,而原抵押物价值不足的存量贷款,只要能补充抵押物,明显降低整体风险,可以考虑在一定时间内灵活处理。参考文献:

[1]JosephE.Stiglitz,AndrewWeiss,"CreditRationinginMarketswithImperfectInformation",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71,No.3(Jun.,1981),pp.393-410

[2]JosephE.Stiglitz,A.Weiss,"CreditRationingandCollateral",inEdwardsetal.,editors,RecentDevelopmentsinCorporateFinance.1986

[3]Bester,Helmut,"TheRoleofCollateralinCreditMarketswithImperfectInformation",EuropeanEconomicReview,(June1987),Vol.31,No.4,pp.887-899.

[4]Besanko,David&Thakor,AnjanV,1987."CollateralandRationing:SortingEquilibriainMonopolisticandCompetitiveCreditMarkets,"InternationalEconomicReview,DepartmentofEconomics,UniversityofPennsylvaniaandOsakaUniversityInstituteofSocialandEconomicResearchAssociation,vol.28(3),pages671-89

[5]Carty,L.V.(1998):BankruptBankLoanRecoveries,Moody’sInvestorsService,Juny1998

[6]Gupton,G.M.;Gates,D.;Carty,L.V.(2000):BankLoanLossGivenDefaulted,Moody’sInvestorsService,Nov2000

[7]Kabance,G..(2001):MexicanBankruptcyandRecoveryRateStudy,FitchIBCA,Dec2001

[8]Emery,K.(2003):Moody’sLoanDefaultDatabaseasofNovember2003,Moody’sInvestorsService,Dec2003

[9]Franks,J.;deServigny,a.;Davydenko,S.(2004):AcomparativeAnalysisoftheRecoveryProcessandRecoveryRatesforprivateCompaniesintheU.K.,France,andGermany,StandardandPoor’sRiskSolutions,July2004

[10]Grunert,J.;Weber,M.(2005):RecoveryRatesofBankLoans:EmpiricalEvidenceforGermany,

[11]InwonSong,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贷款分类和准备金计提中抵押的处理”,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网站

[12]蓝虹,穆争社,抵押、担保机制的功能及效果的博弈分析,财经论丛,2004,(4)

[13]窦广涵,刘昱,我国银行担保贷款的现状及风险防范,华南金融研究,2004年第2期

[14]理明:《国家计委中小企业融资课题组的报告显示-中小企业贷款出现新动向》[N],《经济参考报》2001年4月3日。

[15]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改革》[C],载于李扬,王国刚,何德旭主编,《中国金融理论前沿II》[A],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224-254页。

[16]苏建军,银行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安金融,2004,(1)

[17]王国恩,贷款抵押风险的生成因素及其防范对策,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18]王志成,抵押贷款风险需引起高度重视,中国审计,2002(9)

[19]鹿亚芹,资产评估质量及评价研究,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0]叶春茂,胡友生,叶向东,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难点与对策,银行与企业,1996,(6)

[21]李瑞丽,关于抵押贷款登记收费问题的调查,南方金融,2000,(5)

[22]朱建华、杨晓荣,西方商业银行的抵押贷款,广东金融,1997(4)

[23]王春玲,抵债资产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措施,中国房地信息,2004

[24]左利英,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国际经济合作,2005,(1)

[25]程凤朝,论以资抵债过程中的资产评估问题,2004,10,16,

[26]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规范破产,为企业优胜劣汰提供司法保障,人民司法,1998年第5期

对策与建议的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抵押贷款;信息不对称;担保;效果

一、引言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担保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应当实行担保。抵押是一种重要的担保方式。

贷款抵押的作用和现状,已有许多论述。当借贷双方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时,抵押和担保既有利于解决银行面临的逆向选择,也有利于借款人避免银行的信贷配给(Stiglitz&Weiss,1981,1986;Besanko&Thakor,1987;蓝虹,穆争社,2004)。办理抵押贷款可加大公司所有者/管理者个人违约成本并提高借款人履行合同的激励(InwonSong,2004)。

我国抵押贷款发展较快。据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联合调查组对国有商业银行10个县级以上机构2000年末贷款情况的统计调查,其中信用贷款占贷款余额的28.58%,担保贷款占71.42%(其中抵押贷款41.45%)(窦广涵,刘昱,2004)。

如何衡量抵押贷款的实际担保效果?抵押贷款是否具有普遍的实际担保效果?实际担保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何?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研究综述与概念设定

1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国外实证研究表明,因为在贷款清收过程中可以出售抵押物还贷,贷款抵押能够提高贷款偿还水平,实现较高的贷款回收率(Carty,1998;Gupton等,2000;G.Kabance.,2001;KEmery.,2003;J.Franks,AdeServigny,SDavydenko,2004;JGrunert,MWeber,2005)。从多国数据比较来看,抵押物对贷款回收率的影响,因破产法及对债权人权利的影响、抵押物的种类、抵押物的价值评估方法及重评频率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宏观经济状况对抵押物变现价值有显著影响(J.Franks,AdeServigny,SDavydenko,2004)。Franks等人的研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但没有对影响的大小进行定量测算。

国内研究内抵押贷款的研究文章主要采用了定性分析、列举归纳的方法。研究文献集中在存在的问题的归纳(王志成,2002;苏建军,2004;王国恩,2004;)、抵押物价值评估质量(鹿亚芹,2003)、评估、登记费用高(叶春茂,胡友生,叶向东,1996;李瑞丽,2000)、抵押物种类的选择(朱建华、杨晓荣,1997)、以物抵债的限制条件(王春玲,2004)、快速变现的限制(程凤朝,2004;左利英,2005)、法定清偿顺序的影响(王国恩,2004)、抵押物破产受偿率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1998;隋军等,2002;四川省政府体改办调研组,2003)等方面,缺乏对抵押物担保效果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文献。

2概念设定

抵押贷款名义保证率:=抵押物评估价值/抵押贷款金额,其倒数即银行平常所称的“抵押折扣率”。

抵押贷款实际保证率:抵押物处置收入净额/抵押贷款金额,本文将其定义为“抵押贷款实际保证率”,并以该指标来衡量抵押贷款担保效果。

贷款回收率:=1-贷款损失率

抵押物评估价值变现率:=抵押物变现净值/抵押物评估值*100%

三、方法与结论

(一)样本及处理

本研究利用银行已处置完毕的抵押贷款档案资料,共取得广东地区贷款抵(质)押物处置有效样本1799个,涉及贷款金额70.9亿元,覆盖当地各个行业与地区;贷款发放时间1984-1999年,贷款抵押办理时间1995-2002,抵押物变现时间1996年至2004年。

为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对数据进行了如下清洗处理:

1、剔除了无效抵押数据。

2、对明显异常数据进行了核实修正:(1)剔除了原数据中贷款金额低于3万元的数据;(2)对实际担保率大于400%的数据进行了逐户核实。

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表1样本基本情况一览表

变量样本量均值标准差25%50%75%最小值最大值

实际担保率(%)179948.8843.5516.0036.5076.40-10.50333.33

评估价值变现比率(%)179939.8438.9912.9228.9956.60-57.50375.00

融资金额(万元)1799395.01986.0833.20102.00335.00317640

处置时间(月)179954.1431.5529.0048.0072.000180

处置成本率(%)95920.4521.785.7712.3127.78.19144.93

(二)主要结论:

1、样本总体的实际担保效果不服从正态分布,为偏态双峰分布,其分布直方图如下:

实际担保率的均值为48.88%,显示担保的平均效果欠佳;标准差43.55%,效果波动大,稳定性差;分布明显向低端(10-20%)和高端(100%)集中,显示大部分效果很差,小部分效果好;分布呈现双峰分布,说明可能存在某种或某些系统性影响因素。

2、评估质量基本呈现向低端集中的β分布特征,评估质量差,评估质量对担保效果有显著影响。

从银行角度看,评估质量(评估价值变现比率)的理想分布应是一个均值大于或等于100%的正态分布,而且标准差越小,评估质量越稳定。

评估价值变现比率的实际分布情况如下图:

从上图来看,分布基本服从β分布,评估价值变现比率越低样本比率越高,评估价值变现比率均值仅为39.84%,评估质量很不理想。

进一步对评估质量与担保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两者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545,双尾显著性检验系数为0.000,数据显示两者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3、处置时间呈现近似正态分布,与实际担保效果无明显相关关系

处置时间的分布如图,呈现近似正态分布,其均值为54.79月,标准差为32个月。处置时间长,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抵押物本身产权不完善,另一方面主要是1999年以前抵押物处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

对处置时间长度与实际担保率进行相关分析,数据显示,双方相关关系显著的假设不能得到支持(Pearson相关系数为-0.006,双尾显著性检验参数为0.806),即从实证数据看,不能认为处置时间是实际担保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4、贷款金额与实际担保效果的相关关系获得数据支持

对融资金额与实际担保率进行相关分析,数据显示,双方相关关系显著的假设得到支持(Pearson相关系数为-0.123,双尾显著性检验系数为0.000),即从实证数据看,融资金额是实际担保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双方呈负相关关系。大额贷款抵押的实际担保率总体上低于小额抵押贷款的实际担保率,一是大额抵押物评估技术难度更大,二是其评估更易受借款人影响,三是大额抵押物与小额抵押物相比,市场需求面窄,更难变现。

5、处置成本率呈现β分布特征,与实际担保效果的相关关系获得数据支持

处置成本率的分布如图,呈现β分布特征,其均值为20.45%,标准差为21.78%。由于数据的β分布特征,处置成本率数据主要集中在15%以下的区间里(低于12%的数据占了50%),处置成本率较高的,主要是小额抵押物、划拨土地等。

对处置成本率与实际担保率进行相关分析,数据显示,双方相关关系显著的假设得到支持(Pearson相关系数为-0.306,双尾显著性检验系数为0.000),即从实证数据看,处置成本率是实际担保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6、不同种类抵押物实际担保效果呈现明显区别

不同种类抵押物实际担保效果区别明显。不动产的回收率总体上高于动产的回收率,具体如下表:

表2:部分种类抵押物实际担保率统计指标

项目样本数均值标准差25%50%75%最小值最大值

居住用地1771.4349.0425.0070.91103.3117.65198.70

居住用房48959.1143.6623.9350.00100.00-5.88293.33

商业用地5755.3340.7420.0044.25100.001.16130.60

工业用地20748.2839.8817.6335.7077.72-2.94222.67

商业用房44347.2648.6915.2534.8264.85-4.44333.33

办公用房5646.2139.7415.9131.0074.24-10.5187.5

工业用房44041.8039.5412.2330.3958.51-3.45287.10

设备7429.3730.278.0217.3740.72-4.00100.00

7、多元线形回归分析结果讨论

研究试图对实际担保率与处置成本率,融资金额,评估价值变现比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模型1,2,3均能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1的F检验,其决定系数R2约为于0.4。

四、改进抵押贷款管理的政策建议

1、提高抵押物评估工作质量。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第一,由银行而不是企业作为抵押物评估委托人;第二,建立与落实评估机构与评估人员评估质量的记录与考核制度;第三,建立与落实抵押物的评估期限管理与重评估制度;第四,建立银行内部评估审核制度,并实行严格的任职资格管理。

2、区别对待不同种类、不同地区、不同金额的抵押物选择与评估折扣率。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建立不同种类、不同地区、不同金额抵押物担保效果档案,在此基础上制定种类、地区、金额区别对待的评估折扣率;第二,对不同种类、地区、金额的抵押物评估价值审核实行区别授权,严控高风险种类和地区。

3、选择抵押物和评估折扣率时,必须考虑抵押物处置成本率的影响。

4、严格规范抵押贷款操作,最大限度降低抵押物登记、处置等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5、区别对待存量与新增贷款。新增贷款实行最严格的抵押物,而原抵押物价值不足的存量贷款,只要能补充抵押物,明显降低整体风险,可以考虑在一定时间内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JosephE.Stiglitz,AndrewWeiss,"CreditRationinginMarketswithImperfectInformation",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71,No.3(Jun.,1981),pp.393-410

[2]JosephE.Stiglitz,A.Weiss,"CreditRationingandCollateral",inEdwardsetal.,editors,RecentDevelopmentsinCorporateFinance.1986

[3]Bester,Helmut,"TheRoleofCollateralinCreditMarketswithImperfectInformation",EuropeanEconomicReview,(June1987),Vol.31,No.4,pp.887-899.

[4]Besanko,David&Thakor,AnjanV,1987."CollateralandRationing:SortingEquilibriainMonopolisticandCompetitiveCreditMarkets,"InternationalEconomicReview,DepartmentofEconomics,UniversityofPennsylvaniaandOsakaUniversityInstituteofSocialandEconomicResearchAssociation,vol.28(3),pages671-89

[5]Carty,L.V.(1998):BankruptBankLoanRecoveries,Moody’sInvestorsService,Juny1998

[6]Gupton,G.M.;Gates,D.;Carty,L.V.(2000):BankLoanLossGivenDefaulted,Moody’sInvestorsService,Nov2000

[7]Kabance,G..(2001):MexicanBankruptcyandRecoveryRateStudy,FitchIBCA,Dec2001

[8]Emery,K.(2003):Moody’sLoanDefaultDatabaseasofNovember2003,Moody’sInvestorsService,Dec2003

[9]Franks,J.;deServigny,a.;Davydenko,S.(2004):AcomparativeAnalysisoftheRecoveryProcessandRecoveryRatesforprivateCompaniesintheU.K.,France,andGermany,StandardandPoor’sRiskSolutions,July2004

[10]Grunert,J.;Weber,M.(2005):RecoveryRatesofBankLoans:EmpiricalEvidenceforGermany,

[11]InwonSong,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贷款分类和准备金计提中抵押的处理”,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网站

[12]蓝虹,穆争社,抵押、担保机制的功能及效果的博弈分析,财经论丛,2004,(4)

[13]窦广涵,刘昱,我国银行担保贷款的现状及风险防范,华南金融研究,2004年第2期

[14]理明:《国家计委中小企业融资课题组的报告显示-中小企业贷款出现新动向》[N],《经济参考报》2001年4月3日。

[15]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改革》[C],载于李扬,王国刚,何德旭主编,《中国金融理论前沿II》[A],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224-254页。

[16]苏建军,银行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安金融,2004,(1)

[17]王国恩,贷款抵押风险的生成因素及其防范对策,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18]王志成,抵押贷款风险需引起高度重视,中国审计,2002(9)

[19]鹿亚芹,资产评估质量及评价研究,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0]叶春茂,胡友生,叶向东,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难点与对策,银行与企业,1996,(6)

[21]李瑞丽,关于抵押贷款登记收费问题的调查,南方金融,2000,(5)

[22]朱建华、杨晓荣,西方商业银行的抵押贷款,广东金融,1997(4)

[23]王春玲,抵债资产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措施,中国房地信息,2004

[24]左利英,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国际经济合作,2005,(1)

[25]程凤朝,论以资抵债过程中的资产评估问题,2004,10,16,

[26]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规范破产,为企业优胜劣汰提供司法保障,人民司法,1998年第5期

对策与建议的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抵押贷款;信息不对称;担保;效果

一、引言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担保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应当实行担保。抵押是一种重要的担保方式。

贷款抵押的作用和现状,已有许多论述。当借贷双方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时,抵押和担保既有利于解决银行面临的逆向选择,也有利于借款人避免银行的信贷配给(Stiglitz&Weiss,1981,1986;Besanko&Thakor,1987;蓝虹,穆争社,2004)。办理抵押贷款可加大公司所有者/管理者个人违约成本并提高借款人履行合同的激励(InwonSong,2004)。

我国抵押贷款发展较快。据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联合调查组对国有商业银行10个县级以上机构2000年末贷款情况的统计调查,其中信用贷款占贷款余额的28.58%,担保贷款占71.42%(其中抵押贷款41.45%)(窦广涵,刘昱,2004)。

如何衡量抵押贷款的实际担保效果?抵押贷款是否具有普遍的实际担保效果?实际担保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何?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研究综述与概念设定

1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国外实证研究表明,因为在贷款清收过程中可以出售抵押物还贷,贷款抵押能够提高贷款偿还水平,实现较高的贷款回收率(Carty,1998;Gupton等,2000;G.Kabance.,2001;KEmery.,2003;J.Franks,AdeServigny,SDavydenko,2004;JGrunert,MWeber,2005)。从多国数据比较来看,抵押物对贷款回收率的影响,因破产法及对债权人权利的影响、抵押物的种类、抵押物的价值评估方法及重评频率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宏观经济状况对抵押物变现价值有显著影响(J.Franks,AdeServigny,SDavydenko,2004)。Franks等人的研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但没有对影响的大小进行定量测算。

国内研究内抵押贷款的研究文章主要采用了定性分析、列举归纳的方法。研究文献集中在存在的问题的归纳(王志成,2002;苏建军,2004;王国恩,2004;)、抵押物价值评估质量(鹿亚芹,2003)、评估、登记费用高(叶春茂,胡友生,叶向东,1996;李瑞丽,2000)、抵押物种类的选择(朱建华、杨晓荣,1997)、以物抵债的限制条件(王春玲,2004)、快速变现的限制(程凤朝,2004;左利英,2005)、法定清偿顺序的影响(王国恩,2004)、抵押物破产受偿率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1998;隋军等,2002;四川省政府体改办调研组,2003)等方面,缺乏对抵押物担保效果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文献。

2概念设定

抵押贷款名义保证率:=抵押物评估价值/抵押贷款金额,其倒数即银行平常所称的“抵押折扣率”。

抵押贷款实际保证率:抵押物处置收入净额/抵押贷款金额,本文将其定义为“抵押贷款实际保证率”,并以该指标来衡量抵押贷款担保效果。

贷款回收率:=1-贷款损失率

抵押物评估价值变现率:=抵押物变现净值/抵押物评估值*100%三、方法与结论

(一)样本及处理

本研究利用银行已处置完毕的抵押贷款档案资料,共取得广东地区贷款抵(质)押物处置有效样本1799个,涉及贷款金额70.9亿元,覆盖当地各个行业与地区;贷款发放时间1984-1999年,贷款抵押办理时间1995-2002,抵押物变现时间1996年至2004年。

为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对数据进行了如下清洗处理:

1、剔除了无效抵押数据。

2、对明显异常数据进行了核实修正:(1)剔除了原数据中贷款金额低于3万元的数据;(2)对实际担保率大于400%的数据进行了逐户核实。

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表1样本基本情况一览表

变量样本量均值标准差25%50%75%最小值最大值

实际担保率(%)179948.8843.5516.0036.5076.40-10.50333.33

评估价值变现比率(%)179939.8438.9912.9228.9956.60-57.50375.00

融资金额(万元)1799395.01986.0833.20102.00335.00317640

处置时间(月)179954.1431.5529.0048.0072.000180

处置成本率(%)95920.4521.785.7712.3127.78.19144.93

(二)主要结论:

1、样本总体的实际担保效果不服从正态分布,为偏态双峰分布,其分布直方图如下:

实际担保率的均值为48.88%,显示担保的平均效果欠佳;标准差43.55%,效果波动大,稳定性差;分布明显向低端(10-20%)和高端(100%)集中,显示大部分效果很差,小部分效果好;分布呈现双峰分布,说明可能存在某种或某些系统性影响因素。

2、评估质量基本呈现向低端集中的β分布特征,评估质量差,评估质量对担保效果有显著影响。

从银行角度看,评估质量(评估价值变现比率)的理想分布应是一个均值大于或等于100%的正态分布,而且标准差越小,评估质量越稳定。

评估价值变现比率的实际分布情况如下图:

从上图来看,分布基本服从β分布,评估价值变现比率越低样本比率越高,评估价值变现比率均值仅为39.84%,评估质量很不理想。

进一步对评估质量与担保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两者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545,双尾显著性检验系数为0.000,数据显示两者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3、处置时间呈现近似正态分布,与实际担保效果无明显相关关系

处置时间的分布如图,呈现近似正态分布,其均值为54.79月,标准差为32个月。处置时间长,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抵押物本身产权不完善,另一方面主要是1999年以前抵押物处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

对处置时间长度与实际担保率进行相关分析,数据显示,双方相关关系显著的假设不能得到支持(Pearson相关系数为-0.006,双尾显著性检验参数为0.806),即从实证数据看,不能认为处置时间是实际担保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4、贷款金额与实际担保效果的相关关系获得数据支持

对融资金额与实际担保率进行相关分析,数据显示,双方相关关系显著的假设得到支持(Pearson相关系数为-0.123,双尾显著性检验系数为0.000),即从实证数据看,融资金额是实际担保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双方呈负相关关系。大额贷款抵押的实际担保率总体上低于小额抵押贷款的实际担保率,一是大额抵押物评估技术难度更大,二是其评估更易受借款人影响,三是大额抵押物与小额抵押物相比,市场需求面窄,更难变现。

5、处置成本率呈现β分布特征,与实际担保效果的相关关系获得数据支持

处置成本率的分布如图,呈现β分布特征,其均值为20.45%,标准差为21.78%。由于数据的β分布特征,处置成本率数据主要集中在15%以下的区间里(低于12%的数据占了50%),处置成本率较高的,主要是小额抵押物、划拨土地等。

对处置成本率与实际担保率进行相关分析,数据显示,双方相关关系显著的假设得到支持(Pearson相关系数为-0.306,双尾显著性检验系数为0.000),即从实证数据看,处置成本率是实际担保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6、不同种类抵押物实际担保效果呈现明显区别

不同种类抵押物实际担保效果区别明显。不动产的回收率总体上高于动产的回收率,具体如下表:

表2:部分种类抵押物实际担保率统计指标

项目样本数均值标准差25%50%75%最小值最大值

居住用地1771.4349.0425.0070.91103.3117.65198.70

居住用房48959.1143.6623.9350.00100.00-5.88293.33

商业用地5755.3340.7420.0044.25100.001.16130.60

工业用地20748.2839.8817.6335.7077.72-2.94222.67

商业用房44347.2648.6915.2534.8264.85-4.44333.33

办公用房5646.2139.7415.9131.0074.24-10.5187.5

工业用房44041.8039.5412.2330.3958.51-3.45287.10

设备7429.3730.278.0217.3740.72-4.00100.00

7、多元线形回归分析结果讨论

研究试图对实际担保率与处置成本率,融资金额,评估价值变现比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模型1,2,3均能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1的F检验,其决定系数R2约为于0.4。

四、改进抵押贷款管理的政策建议

1、提高抵押物评估工作质量。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第一,由银行而不是企业作为抵押物评估委托人;第二,建立与落实评估机构与评估人员评估质量的记录与考核制度;第三,建立与落实抵押物的评估期限管理与重评估制度;第四,建立银行内部评估审核制度,并实行严格的任职资格管理。

2、区别对待不同种类、不同地区、不同金额的抵押物选择与评估折扣率。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建立不同种类、不同地区、不同金额抵押物担保效果档案,在此基础上制定种类、地区、金额区别对待的评估折扣率;第二,对不同种类、地区、金额的抵押物评估价值审核实行区别授权,严控高风险种类和地区。

3、选择抵押物和评估折扣率时,必须考虑抵押物处置成本率的影响。

4、严格规范抵押贷款操作,最大限度降低抵押物登记、处置等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5、区别对待存量与新增贷款。新增贷款实行最严格的抵押物,而原抵押物价值不足的存量贷款,只要能补充抵押物,明显降低整体风险,可以考虑在一定时间内灵活处理。参考文献:

[1]JosephE.Stiglitz,AndrewWeiss,"CreditRationinginMarketswithImperfectInformation",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71,No.3(Jun.,1981),pp.393-410

[2]JosephE.Stiglitz,A.Weiss,"CreditRationingandCollateral",inEdwardsetal.,editors,RecentDevelopmentsinCorporateFinance.1986

[3]Bester,Helmut,"TheRoleofCollateralinCreditMarketswithImperfectInformation",EuropeanEconomicReview,(June1987),Vol.31,No.4,pp.887-899.

[4]Besanko,David&Thakor,AnjanV,1987."CollateralandRationing:SortingEquilibriainMonopolisticandCompetitiveCreditMarkets,"InternationalEconomicReview,DepartmentofEconomics,UniversityofPennsylvaniaandOsakaUniversityInstituteofSocialandEconomicResearchAssociation,vol.28(3),pages671-89

[5]Carty,L.V.(1998):BankruptBankLoanRecoveries,Moody’sInvestorsService,Juny1998

[6]Gupton,G.M.;Gates,D.;Carty,L.V.(2000):BankLoanLossGivenDefaulted,Moody’sInvestorsService,Nov2000

[7]Kabance,G..(2001):MexicanBankruptcyandRecoveryRateStudy,FitchIBCA,Dec2001

[8]Emery,K.(2003):Moody’sLoanDefaultDatabaseasofNovember2003,Moody’sInvestorsService,Dec2003

[9]Franks,J.;deServigny,a.;Davydenko,S.(2004):AcomparativeAnalysisoftheRecoveryProcessandRecoveryRatesforprivateCompaniesintheU.K.,France,andGermany,StandardandPoor’sRiskSolutions,July2004

[10]Grunert,J.;Weber,M.(2005):RecoveryRatesofBankLoans:EmpiricalEvidenceforGermany,

[11]InwonSong,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贷款分类和准备金计提中抵押的处理”,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网站

[12]蓝虹,穆争社,抵押、担保机制的功能及效果的博弈分析,财经论丛,2004,(4)

[13]窦广涵,刘昱,我国银行担保贷款的现状及风险防范,华南金融研究,2004年第2期

[14]理明:《国家计委中小企业融资课题组的报告显示-中小企业贷款出现新动向》[N],《经济参考报》2001年4月3日。

[15]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改革》[C],载于李扬,王国刚,何德旭主编,《中国金融理论前沿II》[A],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224-254页。

[16]苏建军,银行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安金融,2004,(1)

[17]王国恩,贷款抵押风险的生成因素及其防范对策,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18]王志成,抵押贷款风险需引起高度重视,中国审计,2002(9)

[19]鹿亚芹,资产评估质量及评价研究,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0]叶春茂,胡友生,叶向东,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难点与对策,银行与企业,1996,(6)

[21]李瑞丽,关于抵押贷款登记收费问题的调查,南方金融,2000,(5)

[22]朱建华、杨晓荣,西方商业银行的抵押贷款,广东金融,1997(4)

[23]王春玲,抵债资产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措施,中国房地信息,2004

[24]左利英,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国际经济合作,2005,(1)

[25]程凤朝,论以资抵债过程中的资产评估问题,2004,10,16,

[26]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规范破产,为企业优胜劣汰提供司法保障,人民司法,1998年第5期

对策与建议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品牌;营销;误区;建议

品牌的英文单词Brand,源出古挪威文Brandr,意思是“烧灼”。著名的营销学家菲力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者是他们之间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为了辨认某个或某群销售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并使之与竞争者之间的产品或者劳务相区别。他认为品牌至少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属性(Attribute)、利益(Benefit)、价值(Value)、文化(culture)、个性(Personality)及用户(User)。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一、我国企业对品牌营销存在的误区

一个品牌比较持久的含义应当是它的文化价值和个性,这就是品牌的附加值,它们是品牌价值确定的基础。对于品牌的认识不能够忽视品牌在产品核心竞争力方面所起的作用。

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品牌营销普遍存在以下误区:

1.品牌有无核心价值均可

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精髓,一个品牌最独一无二且最有价值的部分通常会表现在核心价值上。海尔的核心价值是“真诚”,品牌口号是“真诚到永远”,其星级服务、产品研发都是对这一理念的诠释和延展;诺基亚的核心价值是“科技以人为本”,同样,诺基亚不断推出新产品及以人为本的设计来打造其高科技形象。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核心价值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是创造百年金字招牌的秘诀。

2.品牌形象可以朝令夕改

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怎样看待你的品牌,它反映的是当前品牌给人的感觉。坚持统一的品牌形象是一些国际品牌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坐拥百年辉煌的可口可乐,上百年来一直强调它是“美味的、欢乐的”,从未偏离过既定轨道,从而树立起鲜明的强势品牌形象。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品牌形象朝令夕改,最终将无法建立强势品牌。坚持品牌形象统一,应该将所有能势都往同一个方向努力,让每一个品牌行为都对品牌资产积累有所贡献,让点点滴滴的传播动作都成为品牌资产的积累和沉淀。

3.品牌个性不鲜明

在现在这个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人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和主张,各种各样的选择,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个性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这就创造了一种需求:需要不同个性的品牌。那些随大流毫无个性试图争取所有人的产品,实际上将被所有人所不取。这就是绝大多数产品至今仍默默无闻的真正原因。

三、对我国企业品牌营销发展的建议

现今,企业的品牌营销战略须适应新的市场情况,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对此,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差异化品牌营销

差异化品牌营销的依据,是市场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特性。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是收入水平和不同的消费理念等,从而决定了他们对产品品牌有不同的需求侧重,这就是为什么需要进行差异化营销的原因。

相关期刊更多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农业科技与信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黑龙江对外经贸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