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器实训总结

电器实训总结范文精选

电器实训总结

电器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增强现实;电力仿真;变电;配电;培训

1引言

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是一种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信息集成的新技术[1]。AR技术可以提供在一般情况下,不同于人类可以感知到的信息[2]。增强现实技术系统具有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信息集成、实时交互、在三维尺度空间中增添定位虚拟物体三个突出的特点[3]。基于此,AR技术可以很好地应用在仿真培训领域,尤其是电力仿真培训这种高要求、高精度、高风险的领域。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电力仿真培训系统的不足和改进方案,提出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实现电力仿真培训这一新思路,并对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2电力仿真培训现状

电网企业当前普遍采用的培训模式是在国家电网公司、省级电力公司等部门的计划指导下,结合各地市电力公司的实际需求,开展的包括岗位轮训、鉴定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等方面的培训。培训模式以专人指导、老人带新人的模式为主,过程繁琐,以大量场地、设备资源为基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及时间,并且培训内容单调、枯燥。培训中心还需要按照培训大纲要求对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并提交培训报告,上级部门再对培训结果报告进行分析。这种培训模式有培训学员的工作与学习之间互相矛盾、培训资源不充足、培训内容的表现形式相对单调等问题。而引入AR技术,通过3D化的模型和对真实世界的物理模拟,大大增强培训学员与学习中的沉浸感和互动性,有利于学员更好地进行仿真模拟。

3AR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网运行的安全与稳定越来越重要,电网事故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这对电力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其培训无法针对电力设备的实际运行开展人才培养和实训。随着AR技术的发展,传统仿真训练系统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利用最新的AR技术,研发高沉浸式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对于提高新时期变电站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改进教学培训和技能鉴定单位的培训工作和考核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更好地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4]。

4实际应用

GIS组合电器一键顺控安全规范化操作与异常事故处理半实物仿真培训可以实现组合式电器“运行、热备用、冷备用、检修”四种状态间的转换操作。GIS组合电器一键顺控安全规范化操作与异常事故处理半实物仿真培训根据实际位姿和3D虚拟物体的实时虚实遮挡处理方法,保证虚实场景完全融合。某些操作时,由于对象本身的复杂性,用户可能无法直接观察到装配操作位置。此时需要“看穿”舱壁、看到内部情况,GIS组合电器一键顺控安全规范化操作与异常事故处理半实物仿真培训模式的“穿透显示”(又称盲操作透明化显示)完美地解决了此问题,如图1所示。同时通过图像同传等技术,将摄像头采集图像同步传送到服务器并实时计算叠加虚拟场景,同时在第三方大屏上投影显示,方便评判人员对操作人员操作进行及时指导和审核,如图2所示。3D数字化为操作过程的智能化交互控制提供了基本信息。实际操作过程还需要根据用户的操作、工具或设备的工作参数、质检或其他检测参数来进行综合的智能化控制。它既为操作提供引导信息,又为作业监控提供参考标准[5],为此要研究基于数字化操作指导和作业过程监控。模拟过程中系统会对操作人员的步骤进行分析记录,并会在模拟结束时生成报告供培训人员分析总结,如图3所示。GIS组合电器一键顺控安全规范化操作与异常事故处理半实物仿真培训是一种基于全新理念的GIS组合电器一键顺控安全规范化操作与异常事故处理半实物仿真培训模式,很好地结合了当下较为成熟的AR技术。采用虚实结合技术对当下电力系统培训模式进行改进,在节省人力、物力、时间成本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完善了培训以及解决了当下GIS组合电器的模拟培训系统表现出来的不足。

5小结

电器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管理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程,是实现信息化时代人才培养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重要课程。我们管理会计课程团队对该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以格力电器公司特定的经济活动及其产生的会计信息为分析对象,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强化公司的内部经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计算、善分析、懂管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习能力、工匠精神。本研究以项目六短期经营决策为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管理会计》课程标准,结合目前推行的数字化管理会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确定了我们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职业技能为本位,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融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应用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确定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具体内容,其中项目六如下表所示: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通过学情分析,为实现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了数字化管理会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证内容;以格力电器公司特定的经济活动及其产生的会计信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情境式的案例设计;打破了传统式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基于目标的学习内容的组合,完成知识向应用转变的过程;根据不同的知识点结合企业在疫情期间的经营决策融入了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企业担当意识。针对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具体如下:图1项目六短期经营决策重难点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

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在教学策略上进行精心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保证教学环节的实施

丰富《管理会计》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如PPT教学课件、教案、微视频、动画、案例库、思政案例、素材库等,利用智慧职教云平台和云上实训仿真平台专一网资源、布置任务,保证“课前线上预习、课中混合式学习、课后线上巩固”三大教学环节的实施。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运用项目化教学、情境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实现翻转式、混合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课堂。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案例教学实现任务驱动;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的展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思维导图总结,有利于对比知识点、构建完整知识体系;以学生讨论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引导学生自行解决任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做到因材施教,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建立多维多角度的评价考核体系,完善学生评价考核的模式从线上资源的观看时长、活动的参与、任务的互动、作业与测试的完成等设计平台考核点;从线下的考勤、参与度、小组合作度等设计课堂考核点;从小组代表展示、竞赛活动的参与等设计个人加分考核点。利用云上实训仿真平台专一网从企业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通过线上+线下学生的表现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学生从小组合作、互动答疑来评价他人的决策正确与否。这种多维多角度的评价考核模式改变传统的“作业+考试”的单一考核模式,更加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课堂教学实施与成效

(一)教学实施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三环节+五步骤”的教学模式,例如在项目六任务2《亏损产品是否停产》中,课前主要任务资源,利用任务单引导学生学习,课后利用平台训练巩固、互动答疑,课中具体实施流程图如下所示:

(二)实施成效

在丰富的数字资源前提下,精心组织与设计,教学实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思政起到了引领作用,达到了知识与素质同步提升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般的融入课堂教学中,发挥了思政的引领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具体如下表所示:

2、以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教学策略设计,达到了翻转课堂的效果

以格力电器为情境设计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利用一个资源库、两个平台、三大教学环节、五大教学步骤,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作用,利用混合式教学延伸了课堂,重构了学习流程,达到了翻转课堂的目的。同时设计案例贴合企业实际应用,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利用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

3、多维度多角度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评价更科学全面

我们采用了多维度多角度的评价考核模式,利用主客观方面相结合的因素,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使得评价信息更加全面,调动学生参与度、积极性。

(1)课前对课件学习评价(占20%)

课前在智慧职教中心任务资源,通过任务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其中学习进度(占60%)、评价(10%)、问答(占10%)、对笔记(占10%)、纠错(占10%),主要通过智慧职教平台客观评价,测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课中对课堂活动评价(占30%)

课中通过学生的考勤(占20%)、参与度(占40%)、课堂表现(占20%)、测验平均分(占20%)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其中参与、课堂表现主要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仿真实训专一网平台评价来进行,其它通过智慧职教平台评价,融合了主客观评价,主要考核和评价学生的个人基本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素养。

(3)课后对作业完成评价(占30%)

除了课堂随测外,每一项目布置作业,内容可以是基础知识,也可以是应用技能训练;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判断、案例分析题等;有些来自智慧职教云平台,也有些来自云上实训仿真平台专一网。平台能够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平台会自动给出测评分数。

(4)综合考试对学生阶段学习效果评价(占20%)

全期通过三次考试,综合评价学生阶段学习效果,主要目的是督促学生平时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与复习,评价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应用熟练程度。

四、教学特色与创新

(一)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我们建立了“1+2+3+5+N”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个资源库、两个平台、三大教学环节、五大教学步骤,N种教学活动进行课程教学组织。资源库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保证了教学的实施;依托智慧职教平台完成了课程的翻转、混合式教学,利用云上实训仿真平台训练了专业技能;通过三大教学环节、五大教学步骤和N种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构建了项目化等教学方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精打细算组、神机妙算组、老谋深算组、神谟远算组四个小组进行教学,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有效的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丰富了生产性教学案例,增强了学生体验感

所有的课堂教学以格力电器公司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为例,采用脱敏数据,融合学习知识与技能进行设计,通过角色扮演、任务驱动进行情境式教学,使学生获得体验感,参与度更强了。另外,在教学实训环节,我们主要采用了云上实训仿真平台专一网进行实训,平台提供了10多家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及时将新信息、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到教学中。

(三)运用了信息化教学工具,提升了师生管理决策能力

在实训课堂中,主要引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突破了以往理论到公式计算的教学方法,利用EXCEL函数、图表与数据透视表穿插于教学与实训过程,更贴近实际工作,同步提升了师生的管理会计决策能力,如学生在行业赛中获全国一等奖,团队老师和学生在省教师职业能力竞赛、省会计相关技能竞赛中也取得了佳绩,同时团队还主持省级教改课题1项、省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1门、《管理会计》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发表了与课程相关的论文多篇,教研与科研能力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底阳阳,翟少红,“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

[2]杨爽,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信息化探索与应用[J];才智;2019.

[3]徐玲丽,基于翻转课堂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设计[J];丽水学院学报;2019.

电器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汽车电子;实训教学;智能模型车

0引言

为了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现代学徒制”开始得到广泛应用。虽然这种学徒制度在中国的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但研究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得到精确分析。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现代学徒制教学没有得到普及。从整体分析的角度来看,学徒制的教学方法也是学习和理论互惠循环的体现,主要将教材作为主要内容,并将企业职位和培训基地视为基础设施,教师通过课堂传输,企业员工培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实践,自主思考和创新。

1汽车电子专业实训教学资源开发

1.1车轮调校

智能汽车轮胎是非充气轮胎,轮胎和轮辋是分开的。当智能车高速移动时,由于轮胎受到各种力的压迫,很容易将其从轮辋上分离,所以必须使用专业的粘性橡胶将轮胎和轮辋系在一起。新轮胎光滑而坚硬,因此轮胎表面必须用细砂纸打磨,汽车的ABS功能是通过电磁阀监控制动系统的工作状态,以确保车轮在制动时锁的滑移率,连续点制动由电磁阀实现。智能汽车可以在汽车后部安装轮子,以确定实际速度或速度测量的第五轮。在转换传动比之后,编码器检测到的信号被转换为智能车的理论车速,第五轮装置确定汽车的实际速度,并且可以实时获得智能汽车的滑动速度。

1.2动力传动系调校

变速箱的额定的平顺性和差速性能,变速器的平稳性主要反映在发动机的齿轮和动盘之间的齿轮间隙中,齿轮传动装置中的间隙不适合,很可能导致传感器在运动过程中摇晃甚至是车轮跳动的现象,差动性能影响平滑弯曲和加速性能。理论上,只要调节发动机的前后位置使得轴之间的距离是两个齿轮分度圆的半径之和,就可以实现平滑的齿轮传动条件。实际上,轴之间的距离难以精确测量,可以将发动机设定在恒定速度,然后聆听齿轮系的齿轮的声音来确定是否正在进行调节,如果声音很清晰,这表明网格中的间隙太大,声音很暗,这表明网格中的间隙太小。调整发动机的前后位置,直到驱动器的声音非常小,几乎听不到,此时的间隙是最正确的。

1.3质心位置调校

根据车辆的坐标系,可以看出质心在x轴上的位置反映了车辆前后轴上负载的分布,而前后轴上的负载则是如此,影响转向和制动特性。质量中心在y轴上的位置反映了汽车左右质量的对称性,并且质心在x轴上的位置与汽车的侧倾相关。智能汽车是具有加速转角的某些特性,后轴应比前轴稍重一些。在实际设置中,可以通过调整电路板,电池和舵机等组件的前后位置来调整质心位置。为了避免智能车倾斜现象,主要原因是横向加速度太大,而且汽车的质心不够低,因此,用B/2h可以对汽车倾斜阈值进行估计,B是卡特彼勒的汽车的倾翻阻力,在实际使用中考虑了h-质心高度,悬架变形和弹性轮胎变形,并且倾翻阈值降低了约10%。

1.4程序框架

必须对智能汽车车载摄像头,伺服驱动模块,电源模块,主板,摄像头模块,按钮和显示模块以及速度测量模块的驱动模块进行编程。当摄像机到达指定的采样线时,必须立即执行图像采集,不能延迟,并且在收集过程中,间隔的中断程序的处理时间尽可能短,大程序不能在中断过程中进行处理。

2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

2.1设计典型学习任务

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学习典型的工作任务,在教学中进行实际演习,最终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效结合,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目标。因此,培训内容的选择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发展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和先决条件。根据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专业岗位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则和大学教育条件,改变学时。

2.2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构建

在实施行动导向学习的过程中,多媒体是对汽车电气设备基本结构和原理的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的主要方法之一,维护工具和培训设备是实践培训的重要保障。因此,构建课堂的合理理论结构,侧面操作是课程实施的主要环节。其中,理论研究领域配备了多媒体,黑板,物理等展示平台,为了获得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领域配备了培训平台,设施等用于示范运营,集团运营等。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有一个完整的电器培训室,其中包括别克凯越汽车的电动工作台,大众朗逸汽车电动工作台,多媒体设备,学生桌椅等,以及万用表和解码器维护,工具和设备为开展实践培训课程提供了必要条件。

2.3一个学习任务的实施示例

如果我们以“前照灯的故障诊断与修复”为例,下面是对学习过程的详细介绍,重点是行动导向。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按照“信息”,“计划”,“决策”,“实施”,“评估检查”和“反馈”等基本培训环节开始学习;第一,信息:如果出现错误“别克凯越前照灯近光不亮”,老师提出了培训任务,并了培训手册来解释知识的关键点,在这一部分,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可以从各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只是解释必要的理论知识,并派学生分析故障,同时收集数据,填写作业和分析控制方案,从而获得必要的理论知识,这个过程让学生学习自学技能,收集文学和阅读技巧的能力。第二,计划:在本课程中,该班级分为6-8人的工作组,每个组根据工作分配任务分析故障原因,找出故障的位置,并制定维护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扮演监督请求和学习方向的角色,充分反映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在团队中工作的能力和分析技能;第三,决策:制定服务计划后,团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最佳服务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检查并并了解每个小组的服务计划并指出了计划中的问题;第四,实施:根据既定的维护计划,每个小组结合训练工具(如训练集和万用表)执行分组,执行维护操作并执行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熟悉手册,正确演示和指导工作,强调安全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第五,检查和评估:每个组检查故障诊断位置是否不正确,任务是否已完成,执行设备指导和最终现场处理。教师会检查每个组的正确操作以及故障排除的正确性;第六,反馈:每个小组在进行自我评估过程中,总结该培训任务的经验,最后,教师总结此项学习任务实施的理论和技巧以及评论。

参考文献:

[1]陈柱峰.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时代农机,2017,44(09):196-197.

[2]葛胜升,宗发新.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9):290-292.

电器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对任何一门课程的理解首先应当是综合性的,对电子专业课程的理解也不例外。之所以先强调这种综合性,是因为考虑一门课程的综合性,有助于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提纲挈领、高屋建瓴的概览,从而使得对这门课程的视角有一定的整体性与宏观性,此所谓“大处着眼”。大处着眼的视角其实也是多元的,从当前最流行的能力视角来看,中职学校电子专业主要的能力要求包括这样一些: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一般需要达到熟练的水平;认识、识别、检验、选择电子元件的能力,一般需要达到基本熟练的水平。此外还包括对同一型号不同工艺电子元件的识别判断能力,一般需要达到了解水平;简单电路的设计、安装与调试能力,一般需要达到熟练水平。除了这些基本能力,电子专业还需要学生拥有识别电子电路图,以及简单的评估电路、提供使用报告等能力,这是一种由实践能力与表述能力融合起来的综合能力,一般需要达到基本熟练的水平。在这种大处着眼的综合性课程视角下,电子专业的课程视角显然应当从能力的角度进行定义,即实际教学中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只是培养电子电工生产线上具有某一技能的技术工人,而应当培养能够走完生产线的综合性人才。当然要注意的是,这种思路不能演变为贪多求全,不能让学生变成处处都懂处处不精的工人。从综合性的课程视角来看,综合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学生对电子专业的综合理解能力,然后才是实践能力。

二、电子专业课程实施的模块化

在电子专业教学中,上述综合能力却不是天然形成的。也就是说大处着眼一般只能提供一种宏观的理解与认识,综合能力只能在单项能力的基础上形成,从这个角度理解综合能力,可以将其看做是一种“综合起来的能力”。而这一课程视角下对应的教学策略,就应当是课程实施的模块化,此所谓“小处着手”。模块化与传统的分类教学不同,模块化教学思路下的电子专业的教学中,每一个模块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这些模块又可以组装成一个更大的整体,如此叠加,综合能力便有可能形成。从当前职业中学的教学实际来看,包括电子专业在内的课程实施都包括三个模块:基础知识与技能(课堂教学);实训(学校实训室)、岗位技能(顶岗实习)。具体来说,基础知识与技能模块包括照明电路、低压控制电路、电气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模拟电路的设计、数学电路的设计等更小的模块;实训技能模块主要是指向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一般包括操作、电工、电子三个小的技训模块;岗位技能模块相对较为复杂,从学生顶岗的可能性来看,一般包括家用电器的生产与维修、电工维修、电子设备调试等小模块。从这三个模块的相互关系来看,显然前面两者为岗位技能提供了知识与能力基础,而岗位技能则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实际体现。这种课程视角体现出明显的“分——合”思路,这也是符合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实际的,是当前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电子专业课程评价的精细化

需要说明的是,对电子专业教学结果的评价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不仅是面向学生的,也是面向教师的。处于转型期的中职教育,更多地要通过评价促进转型升级。笔者这里想结合电子专业的教学阐述两个观点:其一,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电子专业的学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学生在校学习的简单电气电路有可能一出校门就落后了,这种情形基本上无法得到根本的改变,因为电子教材的编写及其教学,一般都是落后于电子行业的发展的。所以电子专业的教师就要通过精细评价等手段,让学生对电子专业的发展与前景产生一种质的认识,并且让这种质的认识成为学生就业之后的持久动力。其二,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师发展。也正是由于电子专业特有的发展迅捷性,教师还要通过对学生的精细评价,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今天的电子专业教师,已经不能满足于能看懂普通家电的电路图,不能满足于能够带着几本教材就能将课堂“混”过去,应当能在对学生的三大模块的学习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以让自己对学生是如何完成电子专业的学习的过程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始终真正引领学生走在电子专业学习的道路上。

四、总结

电器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苏州和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公司供电专业按岗位,一般分为两大类,城轨高电压和城轨接触网,高电压工种,需要对城轨供电系统内变配电所进行日常的运行、检修,对电气设备进行试验,以及SCADA系统维护检修。接触网工种要求对城轨接触网及相关设备进行周期性维护、检修、调试,并能不断改进接触网检修工艺。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应能培养适应城轨运营一线需要的,具有必备的基础及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的运行、检修、试验、调试、施工、调度、故障处理作业,SCADA系统运行维护,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的维护、检修、调试、施工及事故抢修作业,能从事接触网工、变电检修工、变电值班员、SCADA系统检修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式与教学计划

1.培养模式目前轨道交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三种,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岗前培训式三种。在国内,大中专院校中还没有正式设置地铁供用电专业,地铁供用电的专业人才大多来自电气化铁道供电,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而随着地铁项目陆续开工及投运,轨道交通人才呈现需求量大,专业性强的特点。苏州轨交1号线首批一线专业人才的培养,采用了“订单式”培养模式,介于当时苏州本身不具备学生现场学习与实践条件,采用了外送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的地铁公司现场培训3到6个月的实践培训方式。截至目前,苏州已有两条运营轨道交通线路。在与院校原有的合作培养经验及本身现有的运营经验基础下,具备了逐步完善和深化人才培养的条件,在人才培养的周期和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可以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

2.培养课程计划结合苏州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供电中心对人才专业能力需求及校企合作的框架内容,经过校企双方专业负责人的交流及协商,确定了供电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框图如图1,主要分为四大模块。

(1)基础素质模块。该模块体现了高职教育对大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应用能力的要求,使其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外语、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

(2)核心岗位能力模块。分为专业基本技术、专业核心技术、专业方向技能三部分内容。

1)专业基本技术,要求具备机械基础、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零件等机械类和电工电子、电机、电气控制等电类专业基础知识,属于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2)专业核心技术,体现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特点,通过各课程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结构、高压电器设备原理、变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的原理以及相关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

3)专业方向技能,体现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两大专业岗位,高电压和接触网的专业技能。高电压方向体现了城轨供电系统高压设备及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的应用,并要求熟悉城轨牵引供电系统专业的安全规则。利用院校高电压、供配电、及继电保护实训室内开展的实训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赴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供电中心进行高电压的认识实习,增加对现场设备的作感性认识,该实习一般可安排在学生定岗实习前的一个学期,而到了顶岗实习期间,再到公司参加专业岗位的培训和实践来提升岗位工作能力。接触网方向体现了接触网(柔性接触网、刚性接触网和第三轨)的结构组成、作用,要求掌握接触网的受力力学分析和计算,掌握接触网结构中各种负载的分析计算方法、接触网平面设计的基本内容及一般技术原则,能够读懂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电气分段示意图和各种装配图,掌握接触网运营、检修和施工的标准及工艺。通过学校接触网实训室的实训来掌握常用接触网零件、设备与工具。通过接触网支柱的登杆训练适应将来现场作业中的登高作业。通过赴轨道公司参观、跟现场运营班作业进行接触网现场实习。

(3)综合应用模块,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高压进网作业许可证的培训及考核,该证是供电类专业进行高压作业的许可证,是城轨供电岗位的必备证书。同时需要完成毕业设计。

(4)拓展模块,通过选修课及专业讲座的形式,使得学生了解轨道交通公司的运营管理、公司内涵以及轨道交通供电应用的新技术。该课程可以通过轨道交通公司的人教部门和供电专业人员授课完成,这样利于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缩短学生入职适应时间。

三、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及实训基地的建立

教学资源共享。共享图书、教材、网络数据库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开发城轨供电类教材。共建专业教师团队。院校的专业教师可以到企业授课,苏州轨交公司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到校授课或开专业讲座。院校供电专业教师团队和轨交公司供电专业工程师组成优势互补的专兼职教师团队。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仪器市场上还没有专门针对城轨供电专业的实训仪器和设备,学校可以通过在传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实训设备上进行模块化改造,比如在供配电实训装置中,增加城轨牵引供电模块,再加以改造,使其成为地铁中典型的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装置。同时与当地轨道交通企业共建现场性强的接触网和高电压实训基地。给学生及在职人员提供实践与训练的场所,开展职业资格认定合作。学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利用假期下轨道交通公司运营一线,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轨道交通供电技术,跟踪最新的运营动态。

四、就业服务与保障

就业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而根本上是学生、学校、企业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关系,学生的就业服务就能做好。首先在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创造与轨道交通公司互动的条件,通过邀请城轨公司的工程师给已组成的“地铁班”定期进行企业文化和专业技术讲座,通过学生实习前纳入教学计划的认识参观实习,以及在学生下城轨公司顶岗实习期间组织专业教师的定期巡视,来完成过程性监督和保障。完善学生预就业实习阶段的意外保险与医疗。现有轨道交通公司对于实习的每个学生提供一定的住宿和生活补助,使其无后顾之忧。而对于城轨公司不予录取的学生,学校积极组织再推荐就业等都是作为该专业所必须的就业服务保障。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