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企业管理

电力企业管理范文精选

电力企业管理

电力企业管理范文第1篇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促进电力企业改革日益深入。在此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关系到企业发展,所以,电力企业有必要立足实际,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管理工作的创新力度,为自身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先重点探究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面如何进行创新发展,然后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具体的对策,以供参考。在现今社会发展环境下,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对于如何推动企业合理转型,发展新的突破点,成为电力企业需要关注的工作重点。依据电力企业发展情况,人才作为创造性的劳动力,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企业应加强对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发挥人才应有的价值,从而更好地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一、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创新动力及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电力企业对人才进行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若不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则难以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人才管理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通过发现人才和利用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积累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人力资源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企业的保障,需要企业不断发现和支持。

(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动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企业核心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企业需积极引入高新技术人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管理水平,满足新时代人力资源发展需求。在信息化时代下,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给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带来不小的冲击,信息获取越发便捷,人力资源管理需通过不断创新理念,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否则会逐渐被社会淘汰。另外,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推动了企业文化发展,而企业文化发展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管理予以支持,因而只有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力度,才能够更好地形成企业文化。

(三)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对电力企业的重要意义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各企业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要想增强自身竞争优势,就要注重对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众所周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优秀的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因而,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创新十分有必要,能够充分发挥出人才的潜力。

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和存在的弊端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1.管理手段现代化。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越发便捷。因此,企业管理工作也逐渐突破以往时间和空间所带来的局限性。企业在人员招聘和学习培训方面,都能够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实现。例如,管理部门可通过网络组织人员进行培训,这一方式可以提高员工的学习效率。此外,利用网络进行招聘,可以增加企业选择的空间,进而选择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2.人力资源资本化。在过去企业人事管理中,企业职工都被视为“劳动工”,而企业职工给企业创造出的价值,也仅限于工作岗位的范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变化,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企业竞争也越发激烈,这使得企业对人才越发重视。

3.管理方法人本化。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可有效激发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电力企业要注重这方面,落实这一理念,深入挖掘员工潜能。而且,现阶段企业还强调“柔性管理”,也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要考虑人的情感因素,尊重并信任员工,站在情感的角度上激发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此外,还有企业会借助激励机制和手段,促使员工能够积极参与工作任务中,增强其主人翁意识。

(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弊端

1.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陈旧。部分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比较传统,虽然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企业电网结构、技术等发生明显变化,但是在人力管理方面依然处于滞后状态,没有随着企业发展而进行更新,也没有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战略。另外,还有一些电力企业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人员招聘方面出现不良现象。也有部分电力企业在干部选拔机制方面存在不少的漏洞,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小企业管理层权利较为集中,对优秀的员工不够重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其二,电力企业在干部选拔环节中,通常是以工作时间为参考依据,对员工专业技能、个人修养及工作态度等比较忽视。加之受因人设岗、论资排辈等现象的影响,使得企业员工工作热情不断被削弱。

2.人力资源投入不足。结合实际,不少电力企业管理层对人才资源的投入并不注重,认为在这方面的投入过于浪费成本。这些企业对人员培训和定期学习机会安排就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培训模式和内容方面也逐渐形式化,培训效果不明显。久而久之,企业员工专业能力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无法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最终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

3.竞争激烈,机制不够完善。对于电力企业员工工作效率不高这一现象,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企业缺少竞争管理机制。因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不少管理者认为只有物质奖励才能够有效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容易忽略企业文化和员工能力发展需求,这使得员工在工作中容易出现被动懒散的情况。另外,对员工的收入更加注重其职称、文凭等条件,而忽视其工作时间、效率等情况,进而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

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新的具体策略

在现阶段电力企业发展中,要想做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工作,则需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选择合理的策略,如树立新型人才资源管理理念、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和投入力度、健全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举措等。

(一)树立新型人才资源管理理念,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对电力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可促进其持续发展,获取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充分发挥这一作用,企业应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下,对人才资源管理进行深入创新和改革。企业需树立新型的人才资源管理理念,对人力资源管理地位予以重视。在新型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深化。在此过程中,企业首先要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其符合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在人员招聘、选拔等机制方面,要逐渐形成监督有效、奖罚分明的公正制度,以此更好地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其次,电力企业还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外包策略的引入,也就是通过选择专业的管理队伍和组织,负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而辅助企业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体系,降低企业人才资源的过多流失。

(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作为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要合理应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高效性目标,切实提高人员管理效率。在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方面,企业需立足时代潮流,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改革。对于如何创新在这方面的技术,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其一,提高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应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开展人力资源数据分析、管理工作等,以此不断提高企业对人力资源评估的准确性,确保职工岗位分配和管理的合理性;其二,合理应用计算机软件具有的数据处理功能,建立健全内部职工的信息资料库,不断提升人力资源信息的数据化,便于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对职工各项情况的了解;其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职工的沟通网络渠道,期间可利用多个网络渠道,如微信、内部管网等形成企业内部的交际圈,这样可确保各个部门、职工之间的深入交流与互动。

(三)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和投入力度

随着近几年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才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最大动力,因而电力企业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投入观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多元化的培训方案,不断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针对刚进入企业的员工,需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员工能够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有效掌握。对基层员工,企业需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并积极开展各项学习讲座活动,以此能够不断提升员工职业技能,保证工作效率。对业务娴熟的优秀员工,可安排外出考察的机会,如到国家重点电力培训机构、优秀大型电力企业考察学习等,借此不断开拓员工视野,学习创新理念。

(四)健全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举措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既能够有效提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还可避免员工对工作产生消极态度,进而影响工作效率。为此,电力企业要注重对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首先,开展物质激励工作。结合现阶段市场情况,绩效考核是常用的激励方式之一,因而企业要注重这一点,合理利用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统一的考核标准,之后根据员工工作情况,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其次,注重对员工的精神激励。在人员管理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员工针对内部经营管理情况提出问题和意见。具体而言,就是将员工融入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从而提高员工在企业管理中的责任感,凝聚员工力量,不断推动企业发展。

(五)强化绩效考核制度

电力企业在绩效考核工作方面,需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完善的考核体系。对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其总体发展战略。因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将企业长远战略作为指导,将企业运行中的各个环节、流程、岗位职责等进行指标化,确定考核主体、部门和岗位,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另外,相关部门还需建立绩效考核跟踪制度,通过与考核主体的交流,深入了解和把握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缺点,并进行针对性修正。此外,还要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具体包括休假、薪酬等。相关部门应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适时对员工岗位、薪资等进行合理调整。四、结语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电力企业也要顺应时代趋势,做好对人员的管理。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改进以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深入研究内部岗位对职工的能力要求,还要同时把握人力资源特点,做好管理创新,为促进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梁园园 单位:国能孟津热电有限公司

电力企业管理探究2

一、背景介绍

电力企业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行业,承担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重要责任。督查督办是各单位保障战略目标推进、决策部署落地、高效运转运营的重要手段,具有“管方向、促执行、保落实”的重要作用。电力企业在开展电力供应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能源转型升级、体制改革创新等一系列重要任务中,需要通过督查督办确保公司的战略目标稳步实施推进,在完成攻坚任务中彰显央企的责任和担当。在实际督办工作中常遇到以下四方面问题:一是督办的环节多、流程长、程序繁琐,督办人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却难于抓住关键,督办收效甚微。二是督办的范围大而全,缺少方向主线,任务不聚焦,督办用力过于发散,导致工作蜻蜓点水、浮于表面。三是督办的方式方法单一,局限于文字监督、纸面监督,督办不深入、不到位,未能发现真实情况和症结问题,不利于服务领导科学决策。四是过于强调工作任务和实施过程,督办的成效价值导向不显著,导致督办结果与领导的意图和初衷存在差距、甚至偏离,工作成效大打折扣。为此,本文基于在电力企业开展督办管理的工作实践,提出了电力企业全链条精益督办管理的理论及意义:一是提供了面向督办全周期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立足督办的任务选取、立项下达、过程监督、结果评价等全过程管理视角,提炼核心环节,构建了一套系统完整、重点突出、精准实用的管理模型,可有效解决环节多、流程长、资源消耗大、用力发散、收效低等问题。二是提供了面向督办精益化管控的具体实施路径。针对督办核心节点,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督办实践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风险点出发,设计了一套清晰、简明、合理的实施路径,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可推广性的工作措施,构建了分层次、立体式、纵深化的督办工作方法论体系。三是发挥了督办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关键利器”的效能作用。通过绿色集约、有质有效的督办工作准确为公司把脉,保障推动企业稳健发展,督出问题、亮点、成绩,服务公司党委掌握实情、倾听民意、科学决策。四是建立了督办工作围绕中心服从大局的长效机制。牢记央企姓党,坚持积极围绕贯彻落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执行公司党委决策部署和领导批示要求开展督办,建立台账、销号管理、动态清零、定期“回头看”,形成一批长效机制,在实施公司战略任务督办中,促进电力企业当示范、争先锋、做表率的作用发挥,营造“上有部署、下有执行”“一分部署、九分执行”的良好氛围。

二、电力企业全链条精益督办管理的模型

督办任务的全链条管理包括任务策划、立项下达、计划分解、过程监督、办结申请、变更申请、结果评价等各环节。其中,任务策划、过程监督、结果评价是最核心的环节。任务策划即“督什么”环节,过程监督即“怎么督”环节,结果评价即“督的结果”环节。电力企业全链条精益督办管理的模型,即以任务策划、立项下达、计划分解、过程监督、办结申请、变更申请、结果评价等全链条各环节为基础管控链,以“督什么、怎么督、督的结果”等环节为核心管控节点的模型,通过对核心节点实施精益化管控,实现从源头、过程、成效的全链条精益督办管理,提升督办效能。

(一)“督什么”是督办全链条管理的首端控制环节,是督办工作的基础根源。所有督办工作的出发点,都应围绕公司战略方向、中心任务、发展大局、领导意图来进行策划安排。只有深入研究好“督什么”的重要课题,找准定位、方向和着力点,才能确保督办工作的航向清晰、事半功倍。

(二)“怎么督”是督办全链条管理的中间控制环节,是督办工作的主体框架。督办工作,要采用科学合理、务实管用、灵活多样、与时俱进的措施方法和工具手段,摸清实情、找到问题、对症下药,增强穿透力、带动力,实现督深、督精、督准,有效发挥督办抓落实、防空转的效用。

(三)“督的结果”是督办全链条管理的末端控制,是督办工作的顶层成果。所有督办工作的落脚点,都需要放在对工作改进成果成效的评估上。要以部署是否贯彻落实到位、问题是否妥善有效解决、现状是否根本性扭转、难题是否本质上突破、员工是否减负增效、公司实力是否显著增强作为衡量准则,开展督办效益综合评价分析和定期“回头看”。通过对督办结果的检视、分析、管控,推动督办工作落地见效,以更有质感、更大力度、更具实效的督办工作,助力公司党委摸清实情、把握方向、科学决策。

三、电力企业全链条精益督办管理的路径

电力企业全链条精益督办管理的建设路径,是在电力企业全链条精益督办管理模型的基础上,集中主要力量,聚焦三个最核心环节,精准定位、科学施策、专项攻坚,实施精益化管控行动,以点带面实现电力企业全链条精益督办管理。

(一)围绕“督什么”核心环节实施精益管控行动。1.突出“减”字,统筹来源总量。统筹贯彻落实中央级、上级单位、本级单位三个层面,年度重点工作、决策会部署、工作会议部署、专题会议部署、主要领导指示批示交办、印发文件等任务来源,确保全口径覆盖,避免重要事项遗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的相关要求,加强督查督办的统筹计划和总量控制,仅对重点、关键事项立项督办,做到抓大放小、精减高效,进一步突出督办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实效性。2.突出“精”字,聚焦重点核心。将督办事项划分重点和一般两级,实行分级管控。将公司党委和公司主要领导关心的要点、关系公司战略全局长远发展的关键事项作为重点事项,集中资源、重点突破,确保务期必成。3.突出“深”字,带着问题意图。深刻了解督查事项的背景缘由及领导的意图期望,知道“为什么督”“督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达成什么效果”,在开展督办工作中,带着任务去、跟着问题走、追着线索查,保持思路清晰、抓住关键实质,既看“门面”和“窗口”,也看“后院”和“角落”,不被表象迷惑、不被纷杂的情况误导,坚持不达目标不收兵。4.突出“高”字,结合形势大局。提高政治站位、把牢政治标准,树立全局观念、坚持系统思维,将督办工作放到时代大环境下审视度量、反复斟酌,检视是否与发挥央企国之重器、“顶梁柱”作用结合起来,站在工作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对标对表,围绕落实党中央精神、上级党委决策部署,推进战略任务、公司发展,贯彻落实新理念、新布局,确立督办任务,确保立场坚定、视角宏阔,以督真问题推动公司发展行稳致远。

(二)围绕“怎么督”核心环节实施精益管控行动。1.明确计划分解的约束规则。高度重视工作计划的牵引作用,加强质量把关。提出“使用可考量的完成句式、避免不可考量的开展句式、每季度不少于一项完成成果、每月份不多于一项完成成果”的硬性约束要求,促进每项督办事项转化成具体化、可操作的工作计划,并平均分解至各季度,避免“前松后紧、年底突击、应付了事”。管控目标为工作计划数量相对全年工作计划总数量的占比符合时间进度。2.建立计划执行的衔接机制。将每项督办事项的工作计划纳入公司月度重点工作任务中,实行闭环管控,完成情况在公司月度例会上通报,促进计划落地执行,推动事项有序开展。3.拧紧“责任制”关键链条。压紧压实各级责任,针对每项督办任分解到具体部门、处室、人员。督办事项的工作计划制定、反馈、办结申请等环节,强化主办部门的牵头责任。在信息系统上设计跨部门协作流程,由主办部门汇总起草整体情况、由协办部门会签确认,由主办部门统一出口,提请办公室和公司领导审核。4.运用明察暗访与联合监督。围绕重点督查事项,通过新闻宣传报道、专项会议工作汇报以及与员工日常交流,从多个侧面、多个渠道、多个层次,相互印证,全方位考察事项开展的真实情况,从“被动安排听”到“主动留心看”,从“到点集中盯”到“随时随地察”,既减轻基层迎检负担,又促进提升督查质效。为了促进督办事项公开、立体、深度监督,建立督办会商机制,组织各部门中心兼职督查员成立公司联合督查组,下设职能小组和业务中心小组,开展交叉检查、会商评议、实地调研等工作,深入了解实情、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三)围绕“督的结果”核心环节实施精益管控行动。1.配套奖惩分明考核体系。将督办完成情况纳入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细化扣分规则,增强督办考核的严肃性。对督办任务实施季度考核和通报,未按时完成的、完成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二级计划未按时完成的,予以扣分。扣分时需提供证据材料。对于多部门协同的督查任务,明确牵头部门为协办部门分配分值的权利。对于主动、优质、提早完成任务的部门,新增设立加分奖励,加大正向激励作用,将督办事项完成情况评价纳入公司季度绩效会议材料和公司行政办公季度通报中。根据“督办任务办结率最高部门”和“重点工作优质提高完成”两项标准,择优选取“一部门、一督办任务”,进行通报表扬,提出加分建议。其中“督办任务办结率最高部门”取督办办结率和工作计划完成率的均值;统一督办任务,根据完成质量、完成时间等指标,结合民众测评等统计口径,选出统一督办任务。

2.建立统一透明验收规则。建立督办事项办结验收机制,设立初验和终验两道把关环节。对于初验环节,由办公室督办人员组织召开预验收会议,由联合督查组集体听取各部门中心督办工作完成情况汇报,集体审议通过后方可认定初步通过验收。对于终验环节,以公司领导审批把关为准,由办公室督办人员实施分级审批,重点督办事项,以公司主要领导审批同意,作为督办事项办结的终验标准;对于一般督办事项,以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同意,作为督办事项办结的终验标准。统一验收通过的标准、尺度,各项督办事项办结,除公司领导审批同意外,一般还应具备正式文件、上会审议通过、有新闻宣传稿等对外公开的佐证材料。

3.深化信息手段数字赋能。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赋能,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督查工作效率是必然趋势。要深化督查督办系统模块应用,实现立项下达、工作计划、进展反馈、办结申请、任务变更等全周期线上流转,支持跨部门协作和在线移动办公,实现督查督办进展的便捷录入、灵活审批、自动统计,提升协同运转效率和统计查看效率,实现数字赋能。新技术发展在伴随式数据收集、系统支持辅助决策、计算绩效考核等方面也将发挥作用。在深化现有督查督办模块应用的基础上,联合信息系统建设开发人员拓展督查督办模块功能,推进系统自动提醒评价、二级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跨部门任务协作等功能开发,进一步提升系统实用性、完善性,扩大数字减负赋能效应。

4.凝练深度督查分析成果。强化督办工作与调查研究工作、重大事项报告的统筹联动,拓展督办工作的线索、素材、关注点的来源渠道。立足服务党委决策部署,围绕重点督查事项,开展全程跟踪、深度调研、摸透实情,增强政治性、敏锐性、预判力,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编制专项督查报告,提出有建设性的思考和观点。围绕重点事项,每季度推出1篇专项督查报告,梳理亮点、分析问题、形成建议。定期收集整理公司主要领导批示汇编,从批示中找方向、明重点、查认识、查落实,加快批示件办理运转速度,建立“上有批示、下有执行”的闭环机制,推出有分量、有价值的督查报告,确保将领导同志的批示指示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四、结语督查督办工作是服务中心、推动大局的关键手段,但在实践中如何科学有效开展督办工作、激发督办效能是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为进一步发挥督办作用,还需要完善督办配套的保障体系。开展“党建+督办”,提高督办的站位、使命、担当,提供思想保障。组织督办工作的柔性团队,提供队伍保障。加大督办考察、专项调研等活动经费,提供资金保障。增强数字化手段引用,建立自动化、智慧化、智能化、可视化的督办工作体系,提供技术保障。从以上方面实施综合全面的精益督办管理体系配套工程,建立“一站式”“立体化”“深交互”的督办协同作战模式,增强督办的权威性、带动性、辐射力。

作者:金鑫 张大伟 王乔木 林楠 单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电力企业管理探究3

数字化引发的数字经济浪潮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企业作为社会资源配置有效微观载体,推进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企业数字化水平以及对数字化背后所隐藏的信息驾驭能力、管控水平将成为企业致胜的关键,也将是企业转型、生存的唯一法则。

1.数字化及发展概况

数字经济最早出现在1999年IBM公司副总裁查克·马丁发表的《数字化经济》论文中,但当时的定义更多关注技术性,没有从整个经济系统运行角度去考量。从宏观的角度,2016年G20杭州峰会提出了“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巨大驱动力。数字化经济离不开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的基石。对于什么是数字化存在着多样化的解读方式。简单地看数字化转型就是以企业价值实现为最终目的,以“ABCDTM”(A人工智能AI、B区块链BlockChain、C云计算CloudComputing、D大数据BigData、T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M移动技术MobileTechnology)等新技术为支撑手段,对企业全价值链进行创新、改造,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简单地说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是让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管理等活动行为转换为数字进行表达,通过转换的数字进行加工、处理反过来促进企业的各项活动,提高企业的敏捷度、提升企业的反馈能力、增强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限于某一个业务域、某一个节点,它贯穿企业价值实现全流程。从企业全流程价值实现看产品及服务是直接触达顾客并成为为顾客提供价值的载体,但它并不会自动的到达顾客手中,需要通过完整链条来实现,这个过程包括前端业务域的产品及服务数字化,中端业务域的产品研发、生产、物流运输数字化以及后端业务域的售后、生产调度、内部管理服务数字化来实现,即数字化转型的三个业务域。

2.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探索

电力行业在进行数字化变革时和天生根植于数字的互联网企业有所不同,大多数时候更追求运行的稳定性而非灵活性,更加倚重和习惯于生产安全或业务流程的渐进式改良,更倾向于排斥那些“不可预期”的改变。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不是能不能做,而是通过数字化转型能够实现什么。1.电力行业特点电力行业提供的终极产品——电是一种无实体形态的产品。在提供电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发电、输变电、配电才能到达客户手中。由于电难于储存,电在生产时几乎同时到达客户手中,因此电力几乎在所有能源产业之中最追求产销平衡。除了合理的生产调度决策,对电力设备的稳定性、数据监控的精确性要求近乎严苛。数字化转型中中端、后端业务域困难度远胜于前端业务域。2.电力企业业务域分析电力行业业务域存在的普遍的问题需要解决数字化转型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国产替代双升级,这就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统筹计划。相关设备必须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在管理上要有信息系统的支撑,在生产调度监控上要有智能化的调度监控系统。当前,电力行业即使有信息化系统支撑,但数据质量不高,信息系统“烟囱”情况还比较严重,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及时性都存在一定问题。这些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状况制约了电力行业数字化进程。目前大部分电力企业底层设备缺乏状态和告警数据。在输变电、配电也就是传统企业的物流环节中,自动化运维的精密程度不高。设备资产状态无法实时感知,缺乏相应的手段了解设备实时运行的状态。在传统监测模式下,最需要监控的设备状态信息往往是缺失的。上述挑战,也是电力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普遍痛点。

电力企业管理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又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的时代里,哪个国家具有人才优势,哪个国家将占据竞争的制高点。阐述了电力企业统计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并对如何选拔人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其为有关人事工作者提供参考。

何谓人才?以世人之传统观念,所谓人才,必要有高文凭、有高学历、有高职称,甚至还要有老资历,“惟学历论”的色彩甚为浓厚。然而无数事实证明,惟文凭、惟学历、惟职称的“人才观”带来的是大量人才的浪费和人才的埋没。相对于国内对高学历的崇拜,欧美发达国家似乎更为讲究实效,更加注重人的能力。随着经济一体化、竞争全球化趋势日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选人用人的实际运作上正在对传统的人才观进行突破。

1电力企业统计人才应具备基本素质

(1)具有深厚的科技统计专业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

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是对复合型统计专业人才的根本要求。只有具备深厚的经济科技统计专业知识,才能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和统计预测,并为决策提供服务。世界不断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只有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才能将所学的统计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2)服务至上的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统计人才要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把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统计工作的第一要务。统计工作是经济社会运行的晴雨表,是党政领导的参谋部,是社会公众的信息窗。第三个表述就是说了一个服务功能。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是为发展服务。越是高层决策,统计服务的作用就越是重要,统计服务的地位就越是凸现,统计服务的价值就越体现。作为高级统计人才,统计服务功能就具体表现为为党政领导决策服务的功能,就是支持决策,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3)通晓国际统计惯例。

国际统计惯例是世界各国统计人员应共同遵守的工作规范,是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和进行国家之间统计经验交流的需要,高层统计工作人员应通晓国际统计惯例。

(4)具有现代统计意识、风险意识和国际意识。

统计发展到今天已经由描述统计阶段发展到推理统计阶段,统计正向深层次发展。世界上一切未发生的事情都存在不确定性,经济决策者均承担着一定的风险,统计人员在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决策的过程中,必须具有风险意识,对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尽量减少风险损失。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实,任何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这就要求统计人员时刻注意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变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化。

(5)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表达能力。

掌握外语是获取外来信息的基础,而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是进行对外交流的必备条件。缺乏较强的外语基础,用外语编写的应用软件将无法使用,外文资料将成为一堆废纸。缺乏较高的外语表达水平,对外交流将成为空想,最起码不能进行直接交流或者在交流中容易形成差错,影响信息的准确性。

21世纪不仅是知识经济世纪,也是信息经济的世纪,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统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准确度。同时,由于信息量的扩大,统计预测的准确性在不断提高,统计决策的准确性也在提高。不仅如此,利用网络技术还可以进行各方面的交流,从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表达能力是对外提供信息和进行交流、发挥统计作用不可或缺的条件。

2电力企业统计人才的选拔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要求我们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人才概念需要以时展而不断丰富其内容,因其岗位的需要而恰当界定。所以在电力企业中评价人才、判别人才、认识人才、使用人才,要坚持以市场对人才的认可程度为依据,以能力和业绩的大小为重点,以社会价值的高低为重要参照,进而在企业中形成人人讲创造、个个做贡献的氛围,才能更有效地推动电力企业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人才概念与统计工作,要对新时期电力企业统计人才的选拔条件就有了更准确的界定。

(1)坚持树立“有用即人才”的观念重新认识电力企业统计人才的意识。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身份,突破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与以往对人才的判别标准不同的是,不将学历、职称和人才划等号,将成为新时期电力企业统计人才选择标准的一个亮点。由于电力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在电力企业统计岗位真正拥有专业文凭的微乎其微,致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力企业“统计人才”的意识不强、口号不响,仅仅把统计工作当作一项业务工作,并且在很多电力企业中,统计工作往往由其他专业的管理人员兼职完成。这就形成似乎其他专业都需要人才、都有人才,而统计领域则不需要人才、在电力企业中做统计工作的就不是人才的误差。用“有用即人才”的观念来重新认识电力企业的统计工作和统计人才,则在电力企业统计岗位上也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另外,由于电力企业的统计日常工作任务繁重、统计岗位单调枯燥、统计专业精细独到,干好电力企业的统计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业务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特别需要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从此意义来讲,只要具备干好统计工作的基本素质、能在统计岗位上无私奉献的,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统计人才,坚持用“有用即人才”的意识应成为电力企业选拔统计人才的首要原则。

电力企业管理范文第3篇

一、电力企业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电力市场化改革不全面

因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到位,未能完成放弃行业的专独情况。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下方面:第一,在发展农村电力的构建当中无法做到企业利益、国家利益相互统一,一般只是重视企业的利益。还有的出现城乡的电网相同,但电价不同的情况。实际上这就是企业的专独情况。第二,关于电价的问题。价格机制是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信号,电力是商品,同样会受到价格机制的影响。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不科学

电力行业的主要力量就是电力的生产人员,其素质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电力生产企业效益的高低。但经过对一个电力企业的统计显示,其数据结果是不理想的。就以我们公司为例:在生产人员当中,就业学历受过相关专业技术教育的工作人员仅占到所有人员的37%左右。其中,技校毕业生为31%,中专毕业生为3%,而本科毕业生仅占到3%左右。其它非电专业人员占到63%左右,其中,高中及以下的员工就占到一线工人的50%左右。人才当量密度极低,这和生产需要不符合,同时也非常严重限制着我们国家电力企业往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前进。

3.电源是低产出高耗能的资源

我们国家的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开发还比较落后,再加上电力企业社会意识不足。能源危机一直比较严重。以2013年发电量构成为说明,火电发电占82%,水力发电占17%,核能发电占1.6%,风力发电还不足百分之一。因此,在低碳经济以及循环经济的今天,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新型的能源。

二、怎样才可推动我们国家电力企业管理方面的创新

在新世纪开始之初,为推动标准化管理,制定了变电检修试验公司工作标准,针对了公司的三十六个工程由职责、基本技能、检查、考核等几个方面制定相关标准。同时为了可以构建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的过程方法。将人力资源、财务、物资进行集约化管理,以ERP管理为基础进行实现。

1.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垄断、引入多元化的竞争。这样就要求我们需要根据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构建起科学、合理、规范的公司。一般来说,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现代电力企业的管理要有清晰的产权,政治和企业是要分开而进行的,责任和权力是需要明确的,管理方面也要具有科学性;第二,公司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要和公司的规模统一、适应,不可去追求一种形式,最为重要的是要和市场相互协调;第三,探究出一条与我们国家电力企业相条例的管理体制,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进行科学方面的研究;第四,要让企业向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的发展,不可以没有目的的去扩大企业的规模,而是应该有条理、有规划的进行。

2.提升对企业人才管理理念,多吸引高素质人才

在当前社会,人才是企业非常重要的资源,因此在加强知识方面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对于技术、知识需求非常同的电力企业来说。第一,需要加大对于电力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构建起自己所研发的实体,以科学技术作为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科研的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竞争优点。第二,加强对于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要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有效去维护自身利益。第三,要尊重人才以及重视知识,同时需要完善相关的知识、人才管理,构建知识管理的岗位,让知识可以得到全面、全方位的管理。同时要让企业文化具有向心力和团结的力量。对一些高级的、技术型的人才要进行定量、定期的培训,提升知识创新的管理能力,及时更新知识。

3.构建起以资源节约、环保型企业

电力企业有着非常重大的责任,在最近这几年当中,伴随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还有煤炭市场的不断变化,再加上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一些影响。让我们国家的电力企业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所以,节能减排的任何非常紧迫。做好这种节能的工作,具有以下优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同时提升效益。

三、电力企业在管理创新时要注意的问题

电力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未有相应的方式可以套用,甚至在全世界也没有模式可以参考。东方西方的不同,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不同,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之前美国加州的电力改革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例子,不单打破了垄断,实现了厂网的分开和竞价的上网,还要完成开放电力市场,甚至用户可以对供电企业进行选择。在理论上是非常完美,但在实际中却有非常严重的后果。实际上,当前电力工业发展水平是否需保持相对垄断?一个方面,国家觉得电力行业没有彻底的消除专独,但别一个方面,又有很多问题的出现。例如电力投资回收其过长,由谁来投资是一个问题。而且,电力有着公益性,有着一般商品的属性,但同时有具有社会义务,不可将电力市场上的竞争看成是一般的市场竞争。所以,电力不可将竞争当成唯一的手段,同时不可局限于国内的竞争,而是要立足于国际市场。

四、结语

总而言之,管理是一个有机的、开放的整体系统,同时也是企业发展之根本。电力企业管理机制的改革要以力度深和范围广为基本原则,保证企业发展方向和市场经济的环境相互统一、协调,这样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去进行学习更加先进的管理、创新的方法,加大管理环境的不同程度的优化,以提升电力企业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去不断努力,探究出适合我国电力企业更加健康、调整发展的管理机制。综上所述,这些建议都是本人在十多年以来,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经验,在电力企业的管理当中,让我学习到了企业现代化的管理标准,包括标准化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同时还学习到了现代企业的相关制度理论。同时在实践中也应运这类方法与理论,为企业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做出自己的努力。

作者:陈康单位:国网忻州供电公司

第二篇

一、电力工程管理中的主要控制因素

1.1控制对象中人的因素

人是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的主观因素,人作为影响电力工程管理的主体,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升电力工程的管理水平,就要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提高电力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对电力工程管理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对电力工程工作人员的进行培训,提升整体的素质水平,企业可以组织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工作,选择一些专业知识丰富的人员从事相关的工作,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按照规定正确、规范的进行操作。还有就是要对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工程管理工作高效率并且规范化的进行,保证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1.2控制对象中施工材料的因素

工程的质量和所用的材料是息息相关的,没有好的基础材料,再严密的施工过程也无济于事,所以,工程管理人员还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把关,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材料质量的检查,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实施全程跟踪质量把关,防止不合格的施工材料的使用,确保工程的质量。

1.3控制对象中的外部因素

电力工程控制对象中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施工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外部环境一般主要是指社会环境,在电力施工过程中要与周围涉及到的居民和商铺进行协调,保证电力工程能够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顺利进行;内部环境一般是指施工现场的地质、气象以及道路状况等一系列的可以采取措施控制的因素。在电力施工之前,要对施工现场的地形环境情况进行检查,防止施工过程被突然破坏,保证施工的稳定进行。

1.4控制对象中管理体制的因素

在电力施工的过程中除了上述因素的影响外,还要考虑到管理体制的影响,施工单位要考虑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要求施工人员按照制定的管理体制有序的进行,保证施工现场是有有规矩可循的。明确的管理体制能够有效的管理施工人员,减少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人员的管理意识而造成的混乱,减少施工中的障碍,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

二、电力工程管理中的控制策略分析

2.1加强电力工程的技术水平

由于先进的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因此在电力施工过程中,也要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不断加强工程的技术水平,电力企业要根据工程的具体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强大的科学技术,是企业从材料设备的选择以及生产工艺方面得到加强,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的施工工艺,利用一些新型的环保材料来改善工程质量,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革,适当的进行技术的改革和创新,从多方面取得进步,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

2.2加强对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的监督力度

电力工程对于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技术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的监督力度是十分必要的。电力部门要在工程的初始阶段就对施工的相关技术和资料信息进行统一的整理和编制,使生产技术有统一的要求标准。此外,还要对施工材料的信息、来源进行定期的检查,检查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采购,确保电力工程的施工是在统一的材料和技术标准下进行的。

2.3提高电力工程的协调管理水平

电力工程的协调管理就是指要建立完善健全的制度来提升电力工程的协调管理水平。工程项目中明确、健全的管理体系能够为电力工程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企业现有的规章制度,并且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生产管理的协调,改进并完善管理制度,使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能够协调发展,从而使电力工程整体得以顺利进行。

2.4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力工程中的施工人员作为影响工程管理的主体因素,加强施工人员的工作能力、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素质对施工质量和进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想提高电力工程的管理水平就需要加强主观因素,也就是人的综合素质。首先对施工人员应该进行专业的培训,从技术方面提高施工人员的水平,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电力工程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作用,从道德方面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对自身从事的工作更加具有责任心和道德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得到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2.5实施样板引路的方法

提高施工效率也是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其中实行样板引路就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依据电力工程的管理标准,构建出样板,将工程拆分为小的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做好样板,之后再进行施工。按照电力管理的工作标准,先进行样板的试点引路,然后按照样板严格进行接下来的每道工序,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施工的质量。

三、总结

电力企业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家电网也在不断改革,电力企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原来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电力企业发展的要求,在三集五大的背景下,一些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对电力企业档案综合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为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电力企业;档案;综合管理;分析

一、引言

面对市场化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要想长久健康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对其各项管理进行创新,电力企业的档案工作对整个企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在三集五大背景下,很多电力企业已经实行了财务工作的集约化管理,这对档案管理也有很大影响,下面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电力企业档案的综合管理概述

电力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社会中各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电力的支持,所以社会各个行业也都受电力运行的影响,因此,提升电力企业管理经营的水平和运行的效率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电力企业档案综合管理对提升整个企业管理的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收集、保管、整理档案,鉴定企业档案的价值,对档案相关资料进行统计,检索与编目档案,对档案的文献进行编纂,提供使用档案的途径等,这些都是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而电力企业档案的综合管理主要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记录,对电力企业内部的人事活动、客户资料等进行记录,还要详细记录采购各种原材料的状况、引进的设备和机器等。有序、准确和及时,这是档案综合管理主要的原则,所以,电力企业档案的综合管理就显得比较艰巨、繁琐与复杂。需要在三集五大背景下,对我国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充分、准确的认识到档案的综合管理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电力企业档案的综合管理工作中关键的问题

1.电力企业档案的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电力企业档案的管理模式一般有下面几种:第一,分散式管理的模式,也就是按照档案来源,企业内的档案都是由部门进行管理。第二,单项分头归口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是把电力企业内部的档案,分为人事、文书、会计与科技档案进行管理。第三,其他形式管理的模式,也就是除了人事档案之外,其它的三类进行集中化管理。上述三种模式的实质都是各种不同的档案类型都有自己的管理体系,并没有确保档案管理的整体性,一些比较重要的管理经营和科研业务等档案,还没有明确的划分。

2.电力企业对档案进行综合管理时,没有足够的认识。这里重要是电力企业在对档案进行综合管理时,和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原则缺乏统一的认识,主要有下面两种:第一,认为只要明确了分管,在分级进行管理时能够各成体系,各自进行管理,不需要集中进行管理,第二,认为统一进行领导时,需要对企业内主要的档案进行统一、集中,但是并美誉包含人事与其它专门的档案。上述两方面都存在认识偏差。

3.电力企业档案的管理力度削弱,没有适应时展的形式。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机构的削弱,很多电力企业内部档案管理的机构内降格或者撤销,没有理顺管理的关系。第二,队伍得到削弱,档案管理人的人员被裁退,一岗多职现象的存在,使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兼顾。还有一些电力企业对档案进行管理的人员频繁更换,还有一些人员业务和技能水平不高,很难做好档案管理的工作。第三,制度方面的削弱,很多电力企业忽略建立档案管理体制的作用,使档案的管理变得混乱,甚至有档案流失现象存在。

四、电力企业档案的综合管理必要的条件

1.首先需要领导到位。要想实现档案的综合管理,就要在企业内有统一进行管理的机构,要对档案综合管理工作的领导进行明确,不能是虚设和挂名的领导。档案管理时遇到重大的问题,需要经过总经理决策,日常管理具体的问题,需要有档案管理室的领导进行负责。

2.人员需要到位。电力企业档案的综合管理,需要配置水平相当的档案人员,对档案综合管理的网络进行完善,建立其专职与兼职人员共同构成的档案队伍,使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可靠。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拥有专业的档案知识,对档案管理的制度非常熟悉,掌握管理的方法和原则,需要确保档案安全和完整。

3.设施需要到位。电力企业要想做好档案的综合管理,还需要对管理的设施条件进行完善。保管档案不能使档案受到损害,需要配置专业的档案室内或者档案柜,使用现代装具。还要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强化库房的管理,配置一些先进的设备,对温度与湿度进行控制,尽量使档案的寿命得到延长。

五、电力企业档案的综合管理途径

1.需要转变管理理念,拓宽管理思路。要树立起牢固的服务思想,从被动变为主动,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基础,主动进行改革,学习各种现代化管理理念,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加强对档案管理的认识。

2.做好服务的工作。在对档案进行综合管理之后,需要对使档案资源得到共享,转变服务的形式,可以开辟出专门的阅览室,以便为企业相关人员咨询、借阅或者复制档案服务,还要使用财务和人事档案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管理。

六、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档案的综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整个企业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切实发挥出档案综合管理的作用,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玥,刘俊鹏.论电力企业档案的综合管理[J].兰台内外,2016(1):79-79.

[2]张暄硼.电力企业档案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6):195-195.

[3]何柳青.浅析电力企业档案综合管理的重要性[J].祖国:教育版,2013(4X):63-64.

作者:代道余 单位:国网四川宜宾供电公司

第二篇:电力企业采购风险及管理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电厂被建立并投入使用,因此电力企业在基建的过程中,也进行了大量的物资设备采购。随着市场的变化以及电力企业需求的增大,电力企业在采购物资设备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风险。本文针对电力企业的采购风险及管理,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电力企业;采购风险;管理;探讨

电力的出现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以及人口的增多,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不断的增加电厂供应电能。在基建电厂的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物资设备采购活动。随着此类活动的增多,以及市场的变化电力企业如何降低在采购物资中的风险,如何合理的规避这种风险,引起了电力行业人员的重视。笔者针对电力企业的采购风险及管理进行分析研究,以盼能为我国电力企业降低采购风险提供参考。

1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指以供应电能为目的的盈利性企业,电力属于支持社会运转的基础能源之一。为了保障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正常用电,电力企业通过不断修建电厂的形式进行电能供应。一般情况下电厂的基建涉及到的主要项目为:电厂基础设施修建、发电设备安装、电网搭建、变电站修建、接入用户端。人们通过电网使用电能,并按照使用量给电力企业缴纳一定的费用,整个过程形成了电力企业的运营模式。

2电力企业在采购中面临的风险因素

电力企业在电厂基建的过程中,面临大批物资采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电力企业面临较多的风险,例如招标风险、合同风险、质量风险、时间风险等。此类风险直接影响着电厂的基建速度,以及电厂的后期维护问题,甚至涉及到一些合同诈骗的情形。针对电力企业在采购中面临的风险,笔者进行了简要的剖析。

2.1招标风险

电力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时,首先会进行公开的招标活动。通过公开招标活动,吸引物资供应企业前来。随着市场变化加快,电力企业招标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此类的风险主要存在于,第三方分包等问题。例如电力企业在招标时,投标企业以较低的价格中标,之后又进行转包赚取中间差价。但由于中间价格的差异,第三方企业为了利润只能提供同等价位的设备物资,或者再次进行分包赚取中间差价。当前针对此类分包事件引起的电力采购事故也较多,使得电力企业在电厂基建的过程中造成一定程度的延误。

2.2合同风险

电力企业进行公开招标之后,根据投标情况选中供应企业,之后与企业签订物资采购合同。此类合同签订中的风险也是目前,电力企业中最为多见的采购风险。合同在签订的过程中,双方就考虑事宜编入合同内,经过双方的谈判和商议最后确定合同文本。在此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风险为,合同涉及问题不够全面,或者合同签订中出现有歧义的条款。因此类事件造成的风险问题也较多,甚至多次引起电力企业与物资供应企业之间的纠纷。

2.3质量风险

电力企业与物资供应企业签订采购合同之后,物资供应企业进行设备和物料方面的供应。在此过程中电力企业面临的风险即为物资设备的质量风险,电力企业修建电厂的目的是为为用户安全稳定的供电。一旦在基建的过程中,使用质量不合格的物资设备,即可能导致后续的供电不稳定,甚至不能顺利供电等问题。甚至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当前质量风险问题,也是电力企业采购风险中重要的核心风险。

2.4时间风险

电力企业与物资供应企业签订合同之后,物资供应企业根据合同约定时间准时给电力企业,提供相关的物资设备,在此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风险为时间风险。双方签订合同之后,物资供应企业在约定的时间内供应电力企业物资设备,电力企业方可顺利的进行电厂的修建和安装。其中的时间风险主要为物资供应企业,无法准时进行物资设备的供应。导致电力企业在电厂基建的过程中,造成整体工程的延误,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3针对电力企业采购风险及管理现状的改善思路

为了有效的改善电力企业的采购风险及管理现状,笔者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以下的改善思路和方法。例如:签订弹性合同、附带强制性违约处罚、中标企业缴纳保证金、成立联合监督机构。按照以上方法进行规范物资供应企业的一些不良行为,并保障电力企业的利益,降低电力企业在物资采购中的风险。

3.1签订弹性合同

签订弹性合同的主要方式为在合同签订时,除必要的硬性条件之外。针对不可控因素或偶发事件进行概括签订,例如在实际应用中涉及到的设备不合理,需要进行设备更换,或由物资供应方引起的一系列事件造成的损失,由物资供应方全部负责。以此降低电力企业的采购风险,并降低因偶发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

3.2附带强制性违约处罚

为了保证电力企业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使用质量合格的物资设备。双方在合同签订时,电力企业必须提出编入强制性的违约处罚,以此保证在出现后续问题时,电力企业可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物资供应企业也形成了一定性的约束力,使其遵守合同签订中的条款,保障双方企业的合法权益,并促进双方的合作。

3.3中标企业缴纳保证金

为了保障电力企业的自身利益,降低电力企业的采购风险,并加强采购中的风险管理。电力企业在进行招标时,可以提出凡是中标企业需要缴纳一定的数额保证金。以此筛选出具备一定实力的物资供应企业,减少第三方分包的可能性。整体的保证金由政府部门和电力企业共同监管,并在整体工程结束之后进行退还。

3.4成立联合监督机构

为了降低电力企业的采购风险,并加强采购中的风险管理。电力企业可连同第三方质检机构、政府部门以及物资供应企业,成立联合监督机构。为了保证物资供应企业所提供物资设备都为合格产品,监督机构应对每批次的设备物资进行检验。以此促进整体物资设备的合格性,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另外政府部门的加入,也可以使得联合监督机构具有一定的威慑性。例1:2012年6月6日下午某电厂发生爆炸,事故已经造成两死一伤。据新华社报道,爆炸事故发生于一氮气厂房。事故原因:建设过程中,未设立应有的监管机构和制度。

4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采购风险及管理中,主要面临的一些风险问题为:招标风险、合同风险、质量风险、时间风险。针对此类风险问题,笔者经过分析提出了以下的改善思路和方法,例如:签订弹性合同、附带强制性违约处罚、中标企业缴纳保证金、成立联合监督机构。以此促进电力企业与物资供应企业的顺利合作,并降低电力企业的采购风险,加强了采购中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亢淑文.探析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6(2):676-677.

[2]范爱斌.浅谈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38,40.

[3]杨国梁.浅析电网企业物资采购过程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

[4]刘凯.强化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5):3073-3074.

作者:陈思毅 单位:广东省韶关粤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篇:电力企业工程审计问题分析

摘要:近年来,电力企业实现深化发展,其从传统意义上的粗放型扩张运营模式积极转变为现代化的集约式模式应用。纵观可知,电力企业相关工程建设普遍具有周期长、投资大、专业强等特点,为充分确保电力工程投资效益的最大化获取,必须认真做好相应审计工作,推动电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文章对电力企业中的工程审计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电力企业;工程审计;电力工程;投资效益;审计管理体系

1电力企业工程审计的相关内容

1.1从立足审计对象这一角度来看

电力企业中工程审计涵盖多方面内容,针对电力工程支出的准确性进行全面审查,同时细化审查电力企业工程自身造价情况,即指的是直接用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所涉及的相应支出;针对电力工程相关费用准确性实施合理审查,其中涵盖有电力企业在建设工程时进行缴纳的行政性收费以及税收等内容;针对实际工程量准确性进行审查,工程量即指电力企业建造工程时实际形成的工程数量;针对其他相关费用准确性展开细化审查,即指施工过程中消耗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费用。

1.2立足工程建设阶段这一角度来看

电力企业中的工程审计主要包括如下多项内容:

(1)开工前期审计,涵盖有立项审计以及招投标审计、合同审计三部分内容,其中立项审计主要指的是专业审计人员针对电力项目相关的可研以及审批手续、资金来源等内容能够满足具体规定且能够符合开工条件进行细化审查。合同审计则指就合同中涉及的当事人法人地位以及条款内容等展开详细审查,旨在保障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合同颇具合法性。招投标审计的实施目的在于针对标书合理合法性展开有效审查,并审查相关费用能够满足规定要求以及所编制的电力工程预算完整性如何;

(2)施工阶段审计,审计建设方资金拨付进度,并针对落实资金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核实。审计施工单位,旨在将工程建设中所存在的私自挪用资金以及转移资金、浪费资金以及侵占资金等问题情况及时找出,与此同时,实时跟踪审计电力工程中所形成的经济活动,一旦发现不良现象需及时予以纠正。审计监理单位资质,该项工作实施的主旨在于使得施工单位以及监理部门的工作开展颇为客观公正。审计隐蔽及变更工程,在电力企业工程建设中,此类工程属于最为薄弱环节,立足审计工作开展,会使相关变更信息与工程量得以充分明确,坚决杜绝在审计过程中形成扯皮问题;

(3)审计竣工决算,即指待工程竣工完成后,审计部门参考项目施工中涉及的各项成本消费记录开展审计工作,其中需就竣工决算合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查。应针对竣工决算资料准确性以及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查,审查相应涉及规划能否满足具体需求。针对涵盖有竣工报告以及工程量、选取费用以及施工变更、套取定额等在内的其他工程决算内容进行审查,同时全面反映出建设方实际的资金使用状况。

2电力企业中工程审计工作开展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1事前审计欠缺充分性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众多电力企业在工程项目实施前尚未认真做好相应的事前审计工作,正是因为此项工作的欠缺,导致在项目立项的初期阶段,容易由于调研工作开展不充分使得投资预算被任意突破。通常而言,这类项目普遍缺乏周密计划性,新建项目及大修项目之间所存在差异难以被有效区分出来,造成工程施工方案产生变化却未能顺利履行正常申请审批手续,实际严重脱离计划,使得审计工作陷入重重困境。另外,电力企业在开始施工以前,处于招投标阶段时同样会出现审计不充分的现象,我国制定的跟招投标相关的规定本意在于全面保障所处竞争环境公正公平,旨在控制滋生腐败问题。然而,现实却是在日常的实际审计操作中,多数审计部门难以实现全面参与,对应形成活动始终在审计机构监管外游离,导致所形成的招投标行为未能满足政府政策制定的既定目标要求,使得部分违规违法行为难以受到有效监督以及严厉惩罚。

2.2事中审计缺乏重视度

在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工作均是较为重视事后审计工作实施,对于事前审计以及事中审计的关注度相对较低。然而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事中审计工作同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地位,一旦被轻视则会引发不良结果。譬如说,施工中进行现场签证事项过程时,由于工程建设现场签证一般是当作预算审计重要参考资料的,因此必须充分确保且拥有较强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但是因为现如今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审计工作十分缺乏,造成部分不良企业在实际签证时怂恿施工一方跟建设一方共同将工程造价哄抬高,严重时会导致施工品质水平严重降低,除此之外,进行资金管理的时候,因为部分建设方未能严密管理资金,造成拨付资金进度以及工程建设期难以有效协调匹配,如此一来,引发一定的施工质量问题,使得电力企业蒙受损失。

2.3决算编制欠缺及时性

待完成电力企业工程建设项目之后,为实现新增固定资产在账目中的及时纳入,立足原则角度出来,需在完成项目交付以后便立刻进行决算报告的合理编制,然而实际情况则不然,其通常是在完成工程项目几年之后才会把财务部门的不良状况进行上报,正是由于这种不及时上报问题的存在埋下了很多不确定隐患因素。实践证明,多数电力企业在工程已然竣工之后却没有及时进行决算手续的有效办理,然而其却会在年末时期根据概算95%针对新增固定资产价值进行暂时评估,但是所得暂估价已然会跟决算相互间形成相对的差额情况,如此产生的差额最后都会通过固定资产折旧模式在下年会计账目中进行计入,进而使得电力企业无形之中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问题。

3电力工程审计难点解决策略研究

为提高电力工程审计的实效性,可通过以下方法开展实施:

3.1建立健全电力工程审计管理体系

规范化、科学化的审计管理体系能有效发挥审计作用,提高审计效率,从而保障审计拥有较高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达到全面监管的目的:(1)应从强化项目立项及决策上入手,不允许擅自更改决策程序,违反决策事项,避免给审计造成障碍以及引起经济损失,保证项目开始前科学合理的决策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2)对法人实行责任制审计,对实行情况监督检查,切实做到权责统一;(3)针对重点项目严格审计,统一标准,审计管理要做到严谨规范,同时加强审计方法的改革,遵循审计流程,到达监督管理的目的,从而使电力工程审计实现程序化。

3.2真正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

电力工程全过程审计不但涉及电力工程的资金运行,还涉及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项目。传统电力工程内部审计的重点都在工程造价上,其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工程成本。但随着社会进步及经济的发展,电力工程内部审计不仅局限于对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审核,更要覆盖到对管理以及会计工作的审计上。对管理进行审计能起到提高管理水平、减少管理失误的作用,从而切实提高电力工程质量,改善资源浪费,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收益。

3.3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

电力工程内部审计覆盖面广,不放过对每个环节的管理审核,通过对电力施工各个环节的审核达到对资金使用、建设施工、质量控制的全方位把控。以往的审核目的在于监督工程造价是否合理,而当今审核重点已然过渡到管理和会计审计,旨在提高电力企业与其他各部门的合作水平,加强生产环节的紧密性,完善管理漏洞,保证项目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满足强化企业效益目标。一方面,必须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包括收集审查预算资料,结合施工图审查预算中是否存在多算工程量等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施工过程监控,做到在施工过程中深入施工现场调查了解,确认实际工程量,确保签证等结算资料的真实性。

4结语

综上可知,电力企业工程建设审计工作实施中尚且存在有很多问题情况,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要求电力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情,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认真完善电力工程审计工作,力求推动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我国电力事业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郑放鸣.电力企业中工程审计问题之研究[J].管理观察,2011,(14).

[2]路爱华.电力企业工程审计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2014,(3).

[3]杨剑,沈璇.电力企业委托中介机构开展工程审计业务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

[4]甘小勇.试论电力工程审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通讯世界,2015,(17).

[5]黄伟强.浅谈工程审计中的造价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3).

[6]沈莉.浅议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电力工程审计工作[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6)

作者:田媛媛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乐山供电公司

第四篇:电力施工企业资产管理思考

摘要:目前,电力发展趋势日益严峻,很多施工企业也即将面临各种挑战。文章对电力建设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主要规律做了分析,并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了当前电力施工中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应对电力施工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企业资产;资产管理;电力建设;固定资产

当前,电力施工企业相对繁多,所以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格、类别、型号也比较复杂,凸显一系列管理问题,尤为突出的是增加了管理难度。由于资产多且广泛地被分布在各个施工现场,使用者不同,资产类别不同,资产在企业内部项目间流动频繁,造成设备状态时常发生变动。于是,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合理安排和权责关系的明确。电力施工企业的核心之一是如何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这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电力施工企业要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优化管理,完善固定资产各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并且不断更新固定资产管理新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电力企业的发展实力。

1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特点

固定资产主要是资助电力企业中产品流通过程中需要的资金,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看出,电力施工企业中的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已经逐步实现分层管理。无论是从外购来的固定资产,还是自身本来具有的或者通过别的渠道获取的资产,其都具有相对较高的价值,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严格管理,并且还应该重视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由于固定资产数额大、使用部门较多,分布范围较为广阔,所以固定资产的形成相对分散。加上电力企业的变动幅度大,与此同时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

2电力施工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局限

2.1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电力施工企业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在回收方面,方式不科学;在维修方面,没有严格监管,没有完善处理、清算等管理制度。没有贯彻和落实考核制度,没有规范管理流程的实施。提前对固定资产加强管理是最佳的管理方法,但现实中诸多企业没有重视这一点。如果没有严格控制管理好投资流程,缺乏有效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及合理的科学调研,将会阻碍投资的收益效果。如果缺乏应有的监管,很容易造成资产损失。漫无目的地选择投资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造成众多不良后果,不仅没有发挥资金效益,还很容易产生很多无效资产,也有因为相关管理人员的疏忽大意,固定资产时常存在货物和账目不相符合的缺陷等问题。

2.2电力企业中固定资产存在现场管理缺陷

由于很多电力企业的现场管理不规范,忽略资产核算等缺陷,加上没有完全熟悉固定资产技术,现场管理措施不得当。大多是由于机构的编制安排不够合理,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

2.3不良固定资产方面的比值逐步上升

越来越多不良的固定资产逐渐形成,这些价值不高的资产无法提高企业的经济获利。另外,由于运行不合理、设备陈旧,大大提高了固定资产的比重。由于国家制定的法律具有严格的约束性,不断发生改变的市场经济,导致使用传统方式生产的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无法满足企业需要的能源。

2.4报废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

很多基层单位无效固定资产或者无用固定资产基本是由本单位直接管理。很多单位将无效闲置的固定资产丢弃在原地,不予相应措施,然而他们有时候也将这些无效的固定资产分类存放、分散管理。

2.5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

目前,越来越多的资产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缺乏工作上进心,误以为资产是隶属于国家的,与自身无关。另外,很多管理人员浪费资产现象严重,随意丢弃资产,不及时处理有差错的固定资产,无动于衷、不想解决办法,只是搁置一边,听之任之。

2.6资产管理中的核算问题

有的电力施工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产生很多缺陷,比如:没有标准地划分好固定资产的费用支出和后续支出,导致当期损益列表中存在很多不符合条件的项目。由于对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认识不足,造成固定资产逐渐商品的交易手段,还有管理人员不重视管理方法。甚至有的企业没有专业人员去管理,而让单位直接实行管理。

3电力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对固定资产制度的管理

电力施工企业需要要求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这就要求资产必须实现公开竞争,实行招标。由于电力施工企业的迅速发展,高技术的大型仪器和精细设备也便成为了企业选择的重点,采购部门需要努力完善采购管理制度,如果发现没有购买固定资产的人员,相关部门需要科学的做调研工作,认真了解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同时,固定资产的管理小组也要认真研究并分析可行性的分析,通过固定资产的优势对应用的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决定大型设备是否有必要性和实用性,实现科学性和可行性。除此之外,电力施工企业还要努力贯彻实行固定资产流动管理的制度,严格监管,管理部门也需要提高责任意识,将工作落到实处。配备专员专门对该项工作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者要妥善保管好固定资产的数据,依照资产流动的管理制度严格监管。对增加固定资产和减少固定资产,按照规定都要被列入在出入库,对于无效闲置的固定资产也必须要被列入库单上。固定资产的流入和流出都必须按照规定由上级领导和负责人员批准和审核,管理人员获取设备要出示凭据。除此之外,电力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固定资产的维护管理制度,检验人员发现或者得知维修信息,需要及时认真地检查设备设施,在配合固定资产维护制度下进行有效的修理。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和高效运转,还能够适当地减少固定资产的修理支出,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清查力度

目前,我国会计制度已经严格规定,需要定期对固有资产进行清查。电力企业每个年度都要实施清查,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更好地保障账目以及物品相互之间符合,从而能够客观地分析企业的固定资产和运营效果。工作人员也要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3.3完善企业固定资本的会计核算体系

电力施工企业不断对固定资产改造或者更新,同时利用折旧措施实施来完成。然而,固定资产的折旧手段很多,比如产量计量法、工作小时计算法等。管理人员很多都是运用平均年限法,由于其可以让核算项目以及结果较为清楚和明确。不过也有许多大型企业用加速折旧法来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这是对固定资产的早期运用实施折旧,增加了当期的成本和费用,同时也减少了当期的利润,这是税收挡板作用。实质上,对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时间进行延期,更多的是考虑到资金和时间。电力企业拥有免利息的贷款机会,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资金使用率。

3.4会计实施电算化的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因为固定资产的规格繁杂以及类别多元化,这些无时无刻不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和生产效益。电力施工企业各部门的固定资产,这就使得部门之间相互加强管理和维护工作。但是由于企业各个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侧重点不同,所以目标也不尽相同,除此之外,管理报表和项目数据都存在巨大差异,出现账目不真实和填写存在错误等问题。由于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要求过高,加上手工处理效率太低,很多缺陷和不足依然凸显而出。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比值越来越大,所以应当实施计算机技术集,而当前,传统电力企业的提取方法落后、条件不高,只可使用综合分类折旧法,然而此方法手工操作的正确率较低,无法达到核算和管理规定的要求。

3.5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

随着企业的改革和进步,毫无疑问,固定资产的工作内容也不断变化和更新。管理人员可以开展理论实践的学习活动,以实现精神和物质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的体制。管理人员也必须要爱岗敬业,充分做好自身本职工作,有计划地创建固定资产人才管理队伍,培训固定资产管理知识,对责任心不强的人员给予警告和批评,严重的可以适当地调离岗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具有显著的关键效果,必须要不断提升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以保证电力企业工作顺利进行。

4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和价值,其对于固定资产的合理管理是实现预期经济发展的关键途径,要想最大程度地实现资产化经营,企业资本低、高效益运营,提升资产增值的最佳效果,必须要最大程度地强化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严格监管会计审核出现的问题,强化企业自身的清查力度,全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更好地吻合新时期的资产管理的需求。体现出固定资产的作用和效能,实现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不断前进,加快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李波.强化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J].建筑与文化,2015,2(27).

[2]郑红.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探讨[J].艺术科技,2016,4(7).

[3]刘凯.新形势下企业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有益探索[J].科技资讯,2013,2(2).

[4]李乔成.新形势下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建议[J].中国商贸,2013,7(2)

作者:杨晓勇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第五篇: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与措施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财务管理的地位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需要对财务管理风险予以重视,运用内控体系达到财务管理风险防范能力提高的目的。文章围绕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与化解措施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随后提出了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化解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管理风险;化解措施;内控体系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目前我国致力于开放电力市场的建设,同时兼并重组企业的盛行、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逐渐增加的外资都冲击着传统的电力企业。电力企业需要对其财务管理的风险进行正确的认识,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化解。

1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

1.1自然灾害风险

发生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会严重损坏输配电线路、电力设备,这会使得企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发生自然灾害会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和电力系统崩溃,使得人员伤亡,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对其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和技术防范风险的水平进行提高,从而尽量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

1.2政策性风险

国家政策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资本运营产生的风险就是政策性风险,包括财政税收政策、汇率变动、利率调整等多个方面。作为国家的中坚企业,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直接受到国家政策要求的影响,电力企业必须以国民经济利益为核心进行生产经营,因此其面对的政策性风险也就越高。国家曾经实施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就对电力企业的运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项工程使得企业的负债和资产在短期内剧增,使得企业资产负债率快速上升,电力企业经营成本和付息增加,导致企业负担加重,这种政策性的风险致使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骤然加大。

1.3体制改革风险

电力体制改革始于2002年,这一改革的目的在于将垄断打破,引入竞争,将市场体系建立起来,对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进行完善,使得管理和价格形成体制建立起来,进行市场监督。这种体制改革使得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这种风险是无法控制的。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出台了县级供电企业体制改革、农电体制改革等重大举措,这种风险会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逐渐显露出来。

1.4经营风险

企业资产过高负债率就代表着其企业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但这种情况并不代表着企业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当企业负债率高于80%,其面临的经营风险就非常严重。目前我国的五大发电集团资产负债率都已经高于85%,这些企业具有大规模的投资,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大,具有较长的回收周期,在投资建设中因为过度举债导致其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对此必须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对成本管理进行加强,融资渠道进行拓展,使得经营风险降低。在各个地区欠费过多通常都是高耗能企业,这些企业具有较大的收费难度。目前国家正在宏观调控水泥、电解铝、钢铁、铁合金、电石、冶金六大高耗能企业。将其分为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淘汰类等企业,对其实行差别电价,在这种情况下,回收电费面临的风险又将增加。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必定有许多高能耗产业难以维持,最终倒闭,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很大的回收电费的风险,增大了电力企业的经营风险。

在电力企业中,不合理的财务资金结构会对电力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财务管理中出现筹资风险。一方面,在生产经营中企业会产生亏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偿还借款,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就只能用自有资产进行借款和利息的偿还,在无法偿还借款时就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另一方面,电力企业需要对利率风险进行解决,电力企业在进行筹资时由波动的金融市场利率造成的被动损失,也是因为不合理的管理结构造成的。在电力企业中,不明确的财务管理会使得其经济利益受损。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如果其投资预期效益不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如果通过收购和兼并的方式发展扩张,就会因为其薄弱的风险防范意识、不了解市场走向等原因,使得电力企业因为盲目的对外投资和扩张发展造成企业损失,这种损失往往会打击电力企业今后的发展。

2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化解措施

2.1建立财务监督体系

在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可以对其他企业成功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学习借鉴,从而建立风险约束机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进行提升,财务风险进行降低,从而使得财务风险的预防、控制、总结得到加强。在制定财务决策的过程中,为降低风险,可以使用分散风险策略、转移风险策略、控制风险策略、回避风险策略等方法来实现。转移风险的方法包括订立反担保合同、购买财产保险等方式,还能对各个方案决策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对比收益和风险,选择决策中收益较好、风险适当的一种。

2.2对企业的治理机构进行完善

在防范财务风险方面,对电力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完善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措施。因此在制度和规范内需要企业监督层、董事会、股东会将自身职责认真履行,在权力的使用上做到科学合理,对股东和其他利益主体的合法权力进行维护,确保董事会有效监督企业管理人员,推动企业的发展。我国电力企业一般包括许多子公司,作为一级企业的法人,子公司自负盈亏,享有经营权、财产权,同时也承担民事责任。所有子公司均由总公司进行集中控制、监督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亟需进行责任权利分明的治理结构的制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证企业每个员工都能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集中化的管理,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有效提高,对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2.3对现金流和成本进行管理

电力企业需要严格控制投资成本,对各项财务预算进行优化,考察、审核预算外的支出,对企业内部的内部薪酬制度进行完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资金使用,使支出成本实际效益提高。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还需要对资金的计划管理进行加强,提供资金支持、防止资金中断、实现资金循环、对资金动态进行监视、保证资金安全、对资金成本进行降低、控制收纳和支出的资金。

2.4对财务风险意识进行提高

对于财务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的法律知识和财经知识,通过培训对其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进行提高,避免出现违规操作和主观臆断的现象,对其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进行提高。培训财务管理人员主要对其风险管理意识、专业技能水平以及理财能力进行强力培训,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加入风险管理,使得部门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得到提升,对其在工作过程中对的管理漏洞及时发现,并针对漏洞的性质采取措施进行解决。除此之外,为了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提高,还可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文化建设加强,注重管理财务风险文化,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措施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做到生产经营积极文明,从而使得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提升。

2.5进行高素质财会人员队伍的建设

电力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因此企业应该在其人力资源战略中加入高素质财会队伍的建设。第一,需要选拔、任用财会人员,使得竞争环境公开、公正、公平,尽量防止暗箱操作和拉关系行为的出现;第二,需对财务岗位进行轮岗训练,同时还应该对轮岗训练的目标和轮岗时限进行制定。如果财会人员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就会造成其对问题的处理能力下降;第三,电力企业应该为财会人员创造机会,在基建、生产等专业上进行锻炼,同时进行复合型财会人员的培养,满足企业财会管理的需求;第四,对财会人员中有潜力的一部分人员来说,压力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为其进行合适的工作环境的创造,使其更好地接触资料、研究问题、阅读文件、参加会议。

2.6对财务信息建设进行加强

将信息技术运用在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就是财务信息化,财务信息化能够对财务基础工作质量进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进行提高。如今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电力企业都开始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也较为丰硕。企业可以从集中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开始,将高度集成化的信息调配、控制和管理在企业内部形成,使得在短时间内财务管理人员就能得到大量的信息,并使用相关方法和手段处理数据,使得财务决策做到科学合理。在企业的信息共享系统的构建方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集中化可以对其起到促进作用,实现信息共享的实时化,帮助企业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决策科学合理,能够有效避开财务分析,将准确的财务信息提供给企业的决策层。

3结语

本文就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与化解措施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随后针对其风险提出了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化解措施。通过措施的实行,使得电力企业对自身的情况、内外部的环境进行正确的认识,在对财务管理体制进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将风险管理理论运用其中,进行财务监督机制的制定,设计的企业的风险防范水平提高,从而实现企业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章姐,陈娜,张根文.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

[2]郭付兰.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

[3]李程.浅谈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7).

[4]李佳.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以及强化管理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4,(4).

[5]郭付兰.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

[6]王磊.论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分析[J].企业导报,2014,(20)

作者:于鲲 单位: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四平热电公司

第六篇:电力施工企业内控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渐打破了原有的电力施工企业的寡头垄断地位,挤占了电力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电力施工企业进入了微利行业,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对电力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全强化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措施,是企业提升经营效益实现发展战略的有效保障。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随着房地产去库存压力的增大,电力、铁路等基建市场普遍萎缩的情况下,施工企业生存普遍比较艰难,在此背景下“必须坚持价值思维,效益导向”的理念,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成果,但有许多的电力施工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多,管理效率下降,企业往往处于负盈利状态。基于此,本文对电力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了研究,简单介绍了管理现状,结合我国电力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提出更好的管理措施,为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收益。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内控管理;重要性;措施

一、电力施工企业内控现状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电力施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我国安全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俗话说的好“没有制度,不成方圆”任何企业都需要制定相关的规定与制度来约束企业的发展,电力施工企业也是相同的。为了促进电力施工企业长久发展,必须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建立完善的电力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的整个运行进行动态控制。但是,我国许多电力企业并没有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很多电力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仅仅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因为电力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存在问题,所以使得电力施工企业的效益越来越差,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越来越弱。例如,有些电力施工企内部的员工钻制度的漏洞,从中吃回扣,在一定程度上太高了施工的成本。

(二)电力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涣散

电力施工企业项目多、散,人员较为分散,管理难度较大,在项目核算上内控不严,人工材料等成本核算混乱,权责不明,造成项目核算成本不准确,导致某个项目盈利巨大,某个项目严重亏损,严重影响管理层对项目的管控。

(三)电力施工企业工程款回收困难

工程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工程款回收困难问题,稍有不慎会造成大量烂尾工程,大量难以收回的工程款,造成企业虽然有盈利但是严重缺乏现金流,造成工资支付不及时,人心不稳;而施工企业又多聘用农民工,款项回收难造成大量农民工工资难以支付,引发上访等严重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企业形象。

二、电力施工企业内控管理目标

电力是我国不可缺少的资源,人们的生活、工作、社会与工厂的运行都不开电力的支持,而电力施工企业则是为电力公司提供安全运行的环境与设备。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在我国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为了更好的发展电力施工企业,就必须明确知道电力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朝着目标不断努力。根据我国电力施工企业的实际管理情况,主要的控制管理目标分为处置风险与控制两个部分。处置风险是为了保证企业能够及时控制和规避未来发生的突发状况;控制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经营不当而损失利益,在保证企业合法经营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为企业增加利益,有效的控制能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与员工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内控措施

(一)建立长效机制

电力施工企业要想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制定长期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从而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分析,提出未来将发生的风险,从而提出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完善政策、法律、法规、制度方面的系统构建。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实现企业内部实时控制,提高企业的效益,在未来的日子发挥长期稳定的作用。电力施工企业应该成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从而对电力施工企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审计,实现二次控制。但是,我国许多的电力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都存在问题,内部审计部门缺乏自主性与独立性,有些企业根本就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除此之外,我国大部分的内部审计部门都是形式上存在,缺乏实质性作用,对电力施工企业的控制根本没有多大的作用。内部审计部门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应该站在公开、公正的立场,以第三方身份对企业内部的发展与运作进行监督,提高企业运行的质量。

(二)资金控制

电力施工企业所做的工程大多数都是长期的,很少有短期的,在施工的过程中资金流动量非常的大,涉及的范围非常非常广泛,很难追踪。电力工程施工中,资金涉及到工程分包款、材料、设备等方面,这些方面控制管理不合理,极易出现纰漏,因此要严格的控制内部资金。电力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某些因素,经常会出现电力施工设计变更的现象,设计出现变更之后相应的工程款也应该进行调整。但是,这些调整与变更在合同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双方在工程款上发生纠纷,有时候未能及时支付相应的工程款,有时候会出现账目与资金项目不符等现象,长期以此会导致电力企业的诚信度大大降低。所以,电力施工企业应该严格控制内部资金,对企业资金进行详细的统计,统筹协调内部机构的资金需求,不断提高企业内部自己的运营效率,尽可能按照合同中的工程款进行调度,确保企业资金能够及时的收复和支出,形成良好的资金循环链。在采购环节要严控材料采购风险,合理安排采购计划,合理选择供应商,严格审核付款流程。

(三)项目成本控制

电力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非常多,应该针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详细的规划,从而进行单个项目的成本预算,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成本核算方式完成单个的项目成本预算,最后对所有项目的成本进行统计,完成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企业的发展是为了盈利,所以大部分的企业对成本控制方面的管理比较全面,成本控制体系也相对完善。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精细化的成本控制,只是有一种精细化管理的思想。要想实现精细化的成本控制,首先对电力施工企业有全面的了解,熟悉管理环境,对企业的各个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施工中的环节进行详细的监督与改进。其次,高度重视电力施工企业的实施环节,时刻关注企业施工的成本,对成本变化进行详细的统计与调查,并且分析成本控制手段在施工中取得的作用。在实施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与工程预算相结合,对施工进行适合的调整,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形具体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辅助要素上一定要关注安全生产,安全生是目前施工企业的首要管理目标,没有安全一切都免谈,同时还应当建立相应的精细化管理评价体系。

四、结束语

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作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基础的电力行业的关键一环,任重道远,只有电力施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才能有动力更加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行,只有严格执行各项内控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为电力施工企业保驾护航。

作者:刘亮 单位:广西大唐电力有限公司

第七篇:电力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探讨

摘要:完善的办公室管理制度对于电力企业的规划、决策、发展壮大都有着重要作用,作为电力企业的综合管理部门,只有不断加强办公室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协调好电力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使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企业发展的目标。文章针对现代电力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完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工作规划;办公室管理制度;企业管理

1电力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办公室管理工作是一种决策,它能对电力企业的运营、决策、管理进行合理的安排。办公室的基本职能就是管理、协调、服务,办公室管理能对电力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监控管理,确保电力企业的工作更加合理、科学。企业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它是各个部门协作的组织,办公室的工作就是需要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从而保证电力企业各部门的和谐发展,同时办公室还能将上级领导的决策转达给下级工作人员,承担着上下级沟通桥梁的任务,因此加强办公室管理工作很有必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员工的精神追求,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电力企业办公室管理,能让办公室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的发展、精神、价值观等状况提出自己的意见。电力企业办公室属于综合性的办事机构,直接服务于企业领导、各个部门、基层及全体员工,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文件的起草编辑和传递、协调类工作和一些接待服务工作。

对电力企业来说,办公室管理工作起到一个沟通的纽带作用。当前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电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也在不断深化,电力企业的办公室工作也不再是单一的事务处理,而是从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和方向,同时做好企业本身的服务工作,促进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够平稳快速发展。从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办公室的管理工作还处于一个低下的水平,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管理的意识不强等等原因并不能发挥好办公室的沟通协调作用,这导致了电力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滞后,企业的群众基础薄弱。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如何抓住这一挑战和机遇,使得电力企业办公室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这是电力企业当下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电力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理念的老套

目前,我国的电力的发展还是相当迅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电力企业和外界的联系,造成外来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对我国企业传统的管理理念的冲击。与此同时,工作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解放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压力,使得工作环境大大优化,工作人员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工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传统的一些办公室管理模式和理念显然已经禁锢了企业的突破和发展,根本上是无法带动企业发展与进步的,因此要吸收外界优秀的管理理念,并结合电力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的特点,构建出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方式,来促进电力企业办公室工作的高效进行。

2.2管理制度不完善

电力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扩大其生产的规模和力度,同时还需要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而电力企业的办公室管理存在的很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和财力的巨大浪费。因此要重视企业的办公室管理工作,完善电力企业办公室的管理制度,以便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

2.3办公室的事务操作能力不强

相对而言,电力企业办公室的工作内容比较繁琐,要求工作人员要将工作做好、做细、做精,所以在执行起来比较费时费力,一些工作的失误就可能带来企业工作的一系列问题,工作卖力的有时候得不到领导的肯定,还容易受到领导的批评,这严重地伤害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导致办公室人员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给工作的完成和落实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面对比较繁琐及复杂的工作,要求办公室人员在业务上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没有使办公室人员的工作能力有所提升,比如接受培训的时间或次数比较少,甚至有的人从工作开始都没有接触过一次培训,致使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渐渐跟不上电力企业的发展步伐,满足不了办公室的工作需要。

3做好电力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对策

3.1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办公室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发展,就要重视企业的办公室的管理工作,要科学、规范地提高办公室管理水平,建立起健全的办公室管理制度,使得工作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是有科学指导依据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同时对办公室的具体工作的执行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工作变得井井有条,每一个流程都会有对应的指导流程,就不会走很多的弯路。在对这些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还需要有相应的一些监督和考核制度,只有这样制度才能够彻底贯彻和执行,避免工作再出现失误、低效的现象。

3.2提高电力企业办公室人员的工作素质

在企业中,一个人所具备的素质、能力及技能和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息息相关的。就电力企业而言,电力企业办公室的管理工作是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办公室管理素养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这就必然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创新,使得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适应高速变化的市场经济。电力企业办公室的管理工作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管理经验去开展,它需要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充实,并通过实际的实践活动将这些理论的知识体系带到企业的办公室管理工作之中,除此之外,要应该注重自身在业务方面的技能的提升,要学会结合传统的管理工作应用,将最新的科技和理念融入到办公室的工作中。比如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企业能不能在未来挑战中处于有利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信息化时代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就要对信息化技术的知识和发展有充分的了解,将信息化和自身企业的高度结合,制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科学计划,以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

人是一切活动的前提,也是企业管理活动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在管理方式上的突破和改革,办公室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等都需要以人为中心,将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经营有机结合,创造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对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有益处的综合管理模式。例如,在管理方式上采取柔性管理,这种管理也是相对于刚性的管理提出的,它就是以人为本,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重视人的成长和作用,真正地将员工的成长和企业的成长放在同一个思考维度,它重视个人的成长对企业的战略影响,企业要给员工一种家的关怀和归属感,要真正地从员工的需求出发,替员工去承担员工所面临的一些困境,让员工在企业中不仅是为了工作,更多的是对企业的一种感恩和依赖。这样的企业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更有利于企业工作的开展。办公室工作的人是企业决策的执行和监督者,它担任企业的管理工作中重要的部分,所以更应该注重员工的心理状态和员工的诉求,使得员工可以完全地投身到工作中。

3.4增强部门间的协调能力

企业的职能部门都是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非常有必要。办公室管理部门更不是一个可以完全独立运作的部门,它需要和其他各个部门的沟通和联系,还要协调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避免企业内部出现员工之间产生矛盾的情况。协调工作是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将企业中的各部门协调工作做好,企业才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发展速度,也就提高了企业办公室工作的工作绩效。想要做好企业的协调工作应该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协调工作要有一定的高度。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平时要对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知识储备要广,在工作之中要时时从领导的思维和高度去思考企业的一系列问题;第二,协调要有一定的广度。协调工作涉及的部门和内容都非常多,这要求在协调工作中要发挥出整个工作的积极性就必须及时和各部门的领导沟通交流,同时还需要将自己的工作向上级领导汇报,以便可以得到尽可能多的支持;第三,协调要适度。协调工作一定要注意一个度,需要在正确的时机处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得办公室的协调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协调效果也大大提高。

4结语

电力企业是和企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办公室管理工作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电力企业办公室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还需要积极和领导及同事沟通,及时了解企业的各部门各方面的信息和动态,提出自己对企业发展的一些合理化建议,使企业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促进整个电力企业的整体效益提升,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琳.简析现代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完善[J].中国外资,2012,(9).

[2]王景军.企业办公室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城市经济,2012,(2).

[3]林静,王家杰.做好新时期电力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1,(12).

[4]罗京.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做好新形势下的办公室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3,(3).

[5]王文军.作好办公室工作的几点体会[J].铁道文秘档,2015,(4).

[6]冯梦令.正确处理五个方面的关系[J].铁道文秘档,2015,(4).

[7]宋津方.新时期如何做好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J].品牌,2011,(6)

作者:邹春连 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吉安市吉州区供电分公司

第八篇:电力企业队伍技术建设现状

【摘要】企业在当今所面临的变革性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新时代经济水平得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下,相关企业的资源投入、生产设施的更迭,以及员工的培养都要与这些全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相匹配,否则企业便会被新时期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速度所淘汰,而在这些需要完善的项目中,企业的员工团队建设成为了首要建设重点,因为员工作为整个企业内部的桥梁,在整个团队的发展建设当中起重要的枢纽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现状及相关对策,以期为企业团队的革新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现状;对策

引言

企业在当今得益于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革新的支持而实现了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的双重转型,但是,社会形势的变化却为企业带来了无形的发展压力,因此企业的执行力与发展机能在压力的阻碍下几近停滞,而因此衍生的相关问题也就渐渐增多,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问题,因此企业必须针对此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改革政策,进而革新员工队伍的整体建设,进而从员工的角度使整个企业的建设都回到正轨,以实现企业整体发展的新时代转型。

1.现阶段下企业政工队伍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1.1思想体系混乱

纵观现阶段下,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不重视,对于政工队伍也很少开展继续教育,这就导致现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无法发挥出其应用的价值。

1.2结构缺乏合理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大多数老同志都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就给企业内部政工队伍的完善带来诸多困难,导致企业政工队伍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为企业内部注入新鲜的血液。

1.3创新意识匮乏

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但是,很多的政工干部尚未走出传统的误区,没有创新和改变的勇气,仍然使用传统的知识来开展工作,对于工作也不够积极,甚至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的情况,这就严重的制约了企业的良性发展和循环。

2.加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2.1重视人的作用

人始终是团队建设和企业得以生存所必须依附的主体,因此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企业的内部革新都要将人的作用放到首位,并将人的作用切实地重视起来,以人为本,这样既符合了我国的相关战略体系,也能够使企业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因此企业内部就要重视人的作用,并且在重视这些作用的同时着重重视人的思想作用,在企业内部多组织一些思想教育类的培训,并将培训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悉心执行培训教育机制,而并非只是泛泛的空谈。与此同时,在员工内部的思想教育培训具体环节上打破传统的教条式理念的束缚,将时代化所衍生的新思想新动态都切实地融入到员工培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环节之中,并且注重员工的个人实际情况,及时针对员工的个人政治能力具体情况变动相应的教育环节与培训流程,以进一步彰显以人为本的实际要求。而这也是适应社会与时代需要的必经途径。

2.2打破传统框架

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瞬息万变,而在这一动态性的时代大环境会对以此环境为基础的相关政治类思想教育规划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企业内部的政治类思想教育规划工作必须突破旧有的传统框架的束缚,结合当今时代的新思想体系来执行相关的教育培训流程,这样才能将传统的工作带入到全新的时代背景之中,进而使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切实地影响到企业员工团队的革新与发展。

2.3完善内部制度基础

而企业的内部制度能够对相关的革新建设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因此在对员工团队的实际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制度的重要性,以科学的制度作为员工团队建设最为有效的体系架构支撑,因此,制度的完善对于企业员工团队的合理规划既有时代性的进步意义。所以要重视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而这里的制度不但包括规章制度,还包括企业内部的核心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完善对于其它以之为基的上层建筑来说是一种极具保障意义的东西。相应的思想建设和团队建设活动在这一基础上全面展开,将会更有利于企业内部团队建设的合理化改革。

2.4完善文化建设

而企业的文化在这一环节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要在新的时代,建立企业内部的一种全新文化机制,打造企业开发人员的正面形象,以确保良好的企业文化大环境,使员工能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得到身心的全面放松,进而投入接下来的工作进程之中。

2.5政工队伍的革新

为了提升团队的内部管理,业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得到全面的深化,这对于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来说是一个必经环节,因此应该在企业内部开放选择和竞争机制,并完善选拔干部机制的管理体系,促进优秀干部主动进行实践与探索活动,全面提高企业的层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6团队素质的规划

除了外界改善管理机制,同时也要提高评估管理团队的素质,全面推行岗位问责体制,对政治性工人的实际工作予以准确而全面的评估,进而对其综合素质有一科学性的评价和发展规划,这类评估机制作为选择干部奖惩的主要依据,应在企业内部全面建立起来,进而使政工干部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接受政工队伍建设的相关培训环节。

2.7团队内部体系建设

对于团队的内部管理建设,应在监督,教育机构和其他势力的协同下共同发展,进而使得相关的机制完全符合标准,同时防止腐败类性质恶劣的事件的发生。此外,政工干部要发挥一定的榜样作用,严格遵守人事、保密等隐私政策,进而全面抵制负面风气的影响,进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企业内部顺利进行,从而使得企业在经过这一系列的企业的政工队伍建设之后能够走上发展的正轨,进而使得企业的发展思路得以全面革新,在与新时代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结合之后,促进我国经济体制建设的全面进步。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政工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它对于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的内部发展,企业的相关工作理念的革新以及企业的培训机制的完善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严肃对待企业的政工队伍建设,有利于企业内部相关机制的合理化构建,有利于企业体系的革新,有利于企业团队的内部队伍规划,同时还有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因此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应对这一建设活动加以一定的重视,通过相关规定的完善使得企业内部有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体系保障,进而使得相关的企业的政工队伍建设活动能够在一定的约束下进行,从而实现企业的政工队伍建设效果最优化。而这也推动我国经济体系在新时代体制下的革新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马金利.新时期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

[2]闫铁轶.新时期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现状以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

[3]杨枫.新时期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4

[4]李赛.新时期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

作者:杨成业 单位:哈尔滨供电公司

第九篇:油田电力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途径

摘要:在油田企业逐步深化改革的形势下,为满足精细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必须重视成本管理,努力提升管理水平。本文在标准成本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目前电力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阐述了如何建立标准化成本管理体系,进而提出了开展标准成本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控制

在油田企业积极参与区域市场竞争和逐步深化改革的趋势下,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受到重视,其管理模式正逐步从以生产为中心过渡到以提升经济效益、深化企业发展质量为核心。标准成本管理作为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以制订的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从而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一、油田电力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目前,电力企业成本管理是粗放型的,离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距离尚远,而标准化成本管理体系是精益化生产管理的延伸与拓展,是将资源规划、费用消耗、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等都纳入控制,以企业运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通过减少和消除生产管理中一切不产生价值的活动,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和内部增值,以此增加企业资金回报率和内部利润率。

(1)成本管理标准化理念有待强化。标准化成本理念提倡的是通过细分专业主体,将成本重点由核算和监督向成本控制、延伸及筹划进行转变。电力企业推行标准成本管理,需要结合电力企业经营特点,通过对成本项目的细化分析,设定相应的定额标准,对比标准与实际成本情况,揭示出差异,实施对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员全过程控制。

(2)成本管理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电力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成本费用的过程管理不足。对管理部门而言,年初指标分配,年末业绩考核,全年成本指标不超预算即可,缺乏针对预算进度及完成情况的考核,成本资金的投向、使用效果以及产生效益如何,花费是否合理等,缺乏系统而规范的过程控制;另一方面,成本管理与业务管理的联系不足,成本信息较为滞后,管理的信息手段较为匮乏。

(3)成本管理标准化框架有待完善。电力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高投资运营,支出缺乏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无法实现企业资源的完全优化配置:一是受传统成本观念影响,对电力工程投资的分析与预测研究不足;二是缺乏科学合理的支出标准体系,缺乏统一的定量标准,缺乏风险评估数据;三是成本管理组织体系不够健全,基层缺乏专业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组织机构支撑。

(4)成本管理机制的运行规范性有待提高。近年来,电力企业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给成本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而目前的运行机制不能完全适应成本管理的要求:一是成本管理僵化,缺乏适当的灵活性;二是成本分析和实施效果后评价尚未充分开展,大项费用支出难以实施有效监控;三是成本支出随意,监控力度不够;四是成本考核片面侧重于指标完成情况,而对于成本支出是否符合企业的经营战略、有无偏离、完成质量等核心问题却缺乏控制。

二、油田电力企业标准化成本管理实施要点

1.建立作业标准数据库。根据电压等级、线路、变电站的作业情况采集基层生产数据,建立电力企业作业标准数据库;根据电压等级、容量等分门别类选出典型线路、变电站、设备,逐一制订标准,并与本企业历史成本、同行业标准成本进行对比,以确定最优化的成本定额标准,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定期加以调整。一线人员要做好相关作业成本的归纳与统计,并逐级上传与汇总,最终形成作业库中各项作业活动的标准定额。在科学合理的成本定额基础上,掌握真实详尽的资产、人员信息,合理地确定各种影响因素。

2.面向基层,推广成本意识与效益观念。标准成本管理要面向基层,切忌研究制订出整套实施方案后,仅停留在管理层,不能落地实行。要根据经营环境、管理水平、资产质量、人员素质等相关因素的特点,做好标准成本管理理念的推广与宣贯,不断将成本意识与先进理念在基层推广与应用,让员工在内心增强成本意识与效益观念。

3、增强对比分析,提高考核力度。通过建立标准化成本管理,加强对成本支出的过程监控,按照“标准、精益、闭环”的支出原则,对成本实际支出和定额强化对比,对不合理的支出要按照标准进行比对和分析。量化成本考核指标,加强成本制度监管与控制,以此增强标准成本管理效果的考核,与被考核人的利益相挂钩,明确责任,发挥考核的作用。

三、油田电力企业标准成本管理的建议

(1)树立标准成本管理观念。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工程,构建完善的标准成本体系需要管理理念的同步提升。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行为,提升企业凝聚力,树立成本效益观念。管理重点逐步向提供稳定、可靠、清洁的电力能源转变,坚持全过程、全面控制成本,取得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并通过持续提升效益来强化企业凝聚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2)加强对成本结构的分析。目前油田电力企业成本预算的核定主要参照历史成本,结合当年效益目标确定。推广标准化成本管理的方法,加强成本结构的分析,将减少预算指标中的人为因素,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对成本支出实行实时控制,可以有效落实经济责任,加强对各级责任主体的效益考评力度。同时,为成本指标的评价和考核提供了量化依据,强化了分析、评价和控制的效果。

电力企业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要想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从管理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模式,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制定先进的管理体系,使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按既定的程序,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得到监控。近年电力企业推行各项达标管理,为电力企业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电力企业;达标;创新;效益

一、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管理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即为利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建立,将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找出来并进行治理,构建风险分析与预控机制,对生产行为进行规范,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要求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维持人、设备、环境与管理的有序进行。

1.安全生产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

首先,企业发展必须以安全生产为基础,要将安全生产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社会中必须以企业为单位,必须贯彻落实企业本身的安全,进而有效保证社会的稳定性,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其次,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纳入安全生产这一重要内容。人类最根本、最重要的需求即为安全,安全能有效保证人的生命和健康,只有生命的存在才能保证基本生活和生产活动。总而言之,要以“安全第一”为永恒不变的主题。唯有安全得到保证,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和稳步前进。所以,安全工作是第一位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建立特殊监管机构

企业法人(厂长)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活动。厂长下令由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牵头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打破以往由安监部门牵头监督检查,这样有效遏制安监部门自评自满无人监管局面,但安监部门是工作组的牵头部门,带领所属其他部门按企业领导划分的责任分工开展工作。每个流程节点都由标准化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所有问题都形成闭环管理。

3.建立网上动态管理模式

开设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专栏,按时间节点在网上公布各部门达标进展情况,奖优罚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采取网上征集合理化建议,为企业献计献策,不断推动达标进程。对于不配合工作的部门重处重罚,并关联部门领导年终兑现奖。通过这样的管理有效调动企业领导和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达标的积极性。

4.推行现场安全隐患互查机制

在自查本部门存在的安全隐患后,可以再跨专业查找现场设备、技术、管理上的安全隐患,若本专业自查中未查出问题,而被非专业组查出问题的,通过领导鉴定、核实后要对其进行考核,对查出非本专业问题小组进行奖励,形成相互之间的监督促进,有利于深入排查现场隐患,共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

5.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为提升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保证安全标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从而更加合理地考核本企业安全绩效,每年必须制定安全标准化绩效评定计划,并用安全标准化绩效评定管理办法、安全绩效考核实施细则来监督约束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在积极建设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之后,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促进企业防范事故能力的增强,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促进企业正确转型,保证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电力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达标管理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是根据《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以标准化原理与方法,构建完善的以技术标准为主体,涵盖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内容的企业标准体系,保证其顺利运行;同时在生产、经营等环节贯彻标准化管理,保证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的企业。

1.理顺企业标准关系

建立科学、系统的企业标准体系为达到生产、经营管理的目的,各种标准、范围、程序、工艺流程、指导书与大量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都必须良好地建立在企业内部,这些标准属于哪方面,各个方面间是否和谐一致,和企业需求是否相符等,均必须应用系统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把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标准要求进行准确识别,构建合理、全面、科学的标准体系,在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1)收集整理企业法律、法规;(2)利用标准化“简化、优化、统一、协调”原则整合体系内容,使其统一到标准体系内。

2.进一步规范企业标准化管理

企业标准化管理即为应用标准化的方法对各项技术与管理工作进行严格要求和规范。在一些企业中对标准化工作非常不重视,认为这不影响生产,不影响发电指标,无所谓,没必要投入精力和经费。有这种想法的领导决不是好领导,领导若不懂得管理,则也难以经营好企业。利用建立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能有效提高领导层对标准化工作的正确认识,完善原本不健全的标准化机构,加大标准执行力度,进一步深化“恪守标准”“标准领先”等意识。

3.标准体系的建立

为企业管理持续改进提供支持企业标准体系创造良好的基础性平台以便企业有效开展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其中,针对安全、环保、能源、信息、职业健康等责任方面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换言之,企业标准体系中涵盖了当前企业普遍应用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三、电力企业达标管理实施效果

1.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实施效果

安全生产标准化在企业内的开展,要求企业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相关的工作要求,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容与目标,保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企业身上,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能充分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企业执行安全生产标准,特别是教育培训与职业健康相关的规定和要求,能保证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经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活动,长年得不到解决的现场标志、标识不齐全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改善了周围作业环境,员工们的劳保待遇得到很大提高,部门之间多年相互推诿的问题得到落实解决,通过对设备的治理,隐患的排查,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达标实施效果

企业未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工作前,无标准化组织机构,无组织机构图、无三大标准体系结构图,更甭说标准编号;文件的编写没有统一规范,特别是管理制度的制定、修编、审批无程序可言,随便几条就称为制度;管理标准中各项职责分工不明确,遇到责任归属问题互相推诿,标准根本没有形成体系;文件的编写没有统一规范,特别是规程编写格式错误百出;实施方案无固定格式规范;管理不能形成闭环。通过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达标活动,把不规范的标准全部按国标系列要求整理和编写,重新理顺标准之间相互关系,特别是把一些内容上存在交叉的管理制度进行整合,长期执行的管理制度上升为管理标准。管理标准中部门之间管理流程图的增加、工作标准中考核项目的增加,进一步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规章制度编写框架结构和内容格式要求的规范,增加了规章制度的实用性,编制出结构合理、内容完整、文字准确、简练,逻辑关系正确,部门间职责界面清晰、分工明确,考核评价指标定位准确,可操作性强、管理流程规范,实现闭环管理的规章制度。每项规章制度都要从办公自动化系统(OA)流转审批,每项制度必须“送会签”→厂领导“核签”,然后再往下流转,最终形成带有部门文号的文件。技术标准是三大标准体系的主体,本企业660MW机组正值投产试运,其间对检修规程和运行规程的编写成为最大难点,为此标准化主管理部门专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标准编写培训,通过全员不懈的努力,终于完善了技术标准编写工作。

总之,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达标试点工作,使本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以往模糊管理不复存在,达到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该体系的运转实现了技术标准(物)、管理标准(事)、工作标准(人)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员工做什么由工作标准来制定,怎么做由技术标准来指导,工作过程中遇到管理技术事项(涉及各部门管理职能准则问题)由管理标准来协调。电力企业标准化达标管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达标验收的繁琐,有些项目没必要设定等等,还有待我们继续创新发展,不断摸索管理新经验,为电力企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毕永涛.安全生产与企业文化关系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2,(13):274-274.

[2]高翠莲,王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J].会计之友旬刊,2011,(18):41-43

作者:韩淑红 单位:大唐长山热电厂市场运营部

第二篇:电力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探究

摘要:本文在对党建工作意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目前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党建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精神文明

一、发挥党建工作主体地位的意义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型产业,电力企业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更对经济发展起到支柱性作用。通常,在电力单位,其领导成员大多是由党委担当,进而以此来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党建工作的开展,对电力企业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同时也可以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所以,要充分发挥出党建工作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在电力企业的主体地位,进而不断促进电力企业的有效发展。自改革开放伊始,电力企业便开始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之前的垄断地位也逐步打破,原本的经营体制得到了改革,并对市场经济需求做到了满足。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其党建工作便是要以电力改革创新精神为根本,来进行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然而,对于电力企业来讲,要想做好党建工作,则必须对党员主体地位做到极大尊重,同时搞好内部党建工作,完成以党员为核心党内民主机制的构建。另外,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对其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要对电力企业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认识,不断做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使企业在发展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目前电力企业党建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1.对党建性质缺乏认识

对于企业来说,其核心在于追求市场价值最大化,所以,企业对生产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尤为重视,但对党建的一些思想问题却有所忽视。目前,电力企业在党建工作开始时,通过党建与生产结合的策略,对企业党建机制进行了探索,采取领导班子配比的方式,使得生产与党建工作做到两手抓。然而,在实际工作开展时,由于一大部分党员干部工作繁重,主要时间都花在经济效益创造上,因此没有时间去学习理论知识,更忽视自身修养的提升,甚至会受到消极、不良思想的影响。另外,还存在少部分人,对党建工作缺乏认识,对党建与生产间的关系难以做到平衡处理,致使党建工作得不到落实与开展。

2.党员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一部分党员干部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党建意识较差,党性觉悟不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对现状较为满意,从而缺乏上进心理,遇到利益时,将党性原则、社会道德等因素遗忘殆尽。在错误面前,变得较为麻木,在为人处世上,不讲究原则,身上总带有一些歪风邪气。

3.党支部相关制度不完善

对于一些电力企业来说,其党支部所建立的党建工作制度不完善,甚至没有建设相关制度,即使建设完成了,仍缺乏应有的完整性、严肃性与针对性。同时,还存在一些党支部,在开展工作时,较为随性,没有工作开展计划,或者拟定的计划较为空洞,因此在执行时,得不到有效开展,很多工作仅仅走走过场,流于形式,没有对应的约束机制与监督机制,从而对党建工作的开展,对电力企业生产积极性的提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电力企业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对策

1.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企业在党建工作开展时,应坚持把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所得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总结与归纳起来,以学习或宣传视频的形式,让企业党员对这些理论著作与文化成果做到有效学习,使其个人政治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还需要坚持以党的管理为核心,做好青年党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对企业经营路线与政策落实情况做到严格控制。创新党建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式,在对各项理论成果学习与落实的基础上,运用新形式与方法来开展党建学习,并借助灵活多样的学习机制,使党建工作机制得到有效建立。

2.加快对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

开展基层的党组织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全面,具体的落实工作还需要不断地健全,因此要加大对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不仅仅要关注管理层的党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基层员工的党建工作相对更加的薄弱,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管理。首先要对基层的党组织建设的工作管理目标明确,要制定部门的考核制度和监督制度,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和基层人员要进行奖励。要建立客观地对基层的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评价制度,在基层的工作开展要符合基层的实际情况,具有基层工作的特点,要多开展一些基层特色活动。依据在基层创建一个完整的党组织的标准,对基层的各种工作的开展和组织都需要有严格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另外,要对党建工作足够的重视,实现党建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和合理化。这样党员在开展组织基层活动时就能很好地将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工作做到高效和透彻。

3.推动构建电力企业的防腐体系

(1)加大廉政教育,提高干部的自律性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对贪腐的打击力度一直是处于一种高压状态,企业的各部门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同时,应该认真地贯彻党中央管理纪律建设的一些要求。就企业内部而言,廉政教育一直是企业不可忽视的要点,同时企业每年还需定期地召开关于廉政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廉政执行能力的主题廉政教育活动,使得企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都能够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对一些廉政典型我们要加大宣传的力度,促使广大的企业领导和党员可以真正地做到自律,严格地规范自身的行为。

(2)推进反腐廉政制度的建立对党中央的关于反腐倡廉的工作要认真地落实和实施,要有治理的决心,加大打击的力度,做到长期地坚持对反腐工作的打击和治理,绝不做只治标不治本的工作。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理,奖惩并施的处理模式,同时还要做好对反腐工作的预防机制,对企业的反腐倡廉的机制不断地完善和改革。对企业干部的财产实行公开透明的方式,对企业的党员和干部要实行定期向组织汇报个人的一些情况的制度,严肃处理腐败和违纪现象,对严重地伤害群众利益的不正当行为要坚决打击。保证党风的优良,从根源上解决企业的一些腐败行为,建立并完善企业的反腐廉政制度。

四、总结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党建工作的加强,不仅是电力自身发展所需,更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时,需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推行企业精神文明开展,借助有效的学习与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党员素质,使党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在电力生产工作完成的同时,养成为人们服务的思想意识,进而推进企业在未来获得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春娥.新形势如何做好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J].工业c,2016,(6):76.

[2]杨眉.新形势下强化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建议与措施[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11):277.

作者:伍贵兰 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吉安市吉州区供电分公司

第三篇:电力企业经济审计问题探析

一、当前电力企业经济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审计各项环节的管理不完善,审计重点不够突出

电力企业的经济审计工作是贯穿于其整个过程的,所以在各个环节都会涉及,但是当前的电力企业在各个环节的管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电力企业只重视经济事项发生之后的处理,忽视了其预防工作和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处理应对。例如成本费用的管理和审计是贯穿其中的,对前期的预防和计划工作的要求较高,尤其在采购、电建环节等,需要长久的监督,否则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电力企业的审计工作内容繁杂,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但是还是有主有次的,需要对个别环节加以重视,重点突出,但是一些电力企业在资本的流动方面管控力度不够,重心偏移。

(二)审计执行力度有待提高

审计工作在进行审计完成之后,最需要的就是实际的执行工作和改进工作,但是当前一些电力企业在这方面做得不到位,有待改进。在管理观念方面还较为欠缺,一些管理制度只是空虚地存在,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切实地去执行,一些工作仅仅是停留于表面。如果在审计工作这方面,仅仅是看到了问题或者寻找到了方法,但是没有切实执行,这样带来的后果很严重。

(三)管理层对经济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够

管理层的管理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的开展情况,在管理层正确的管理观念的引导之下,在基层员工的努力之下,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投入,电力企业才会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多数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在这方面的意识不够,对经济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在进行管理工作时,都会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处理,且没有做到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导致整体的企业对这方面的认识不到位,经济审计工作涣散。

(四)电力企业内部经济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首先,目前在多数的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中,经济审计部门机构的独立性不够好,权威性不够高,一些审计部门还在受到其他部门的支配与管理,这就使其失去权威,难以保证其审计工作的独立自主;其次,相关的审计工作人员的独立性不强。由于受到薪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导致相关的经济审计工作人员在进行经济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会有诸多顾虑,难以实现其工作的公平性和客观性;第三,审计部门的资金存在短缺的现象。

二、提高电力企业经济审计水平的措施

(一)完善对审计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突出工作重点

电力企业的经济审计工作对真实性和公正性、合理合法性的要求较高,也就需要其突出工作重点,其成本费用的审计可以作为重点之一,明确成本费用管理的重要性和其工作内容,以帮助电力企业节约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等。另外,一些数额较大的数据及项目的审计也是工作的重点,要确保做到审计到位,防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明确各个工作重点,改善工作涣散的现状。

(二)切实加强经济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度

管理者要在管理方面加大力度,工作人员要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和工作效率,二者相结合。并在进行成本、预算等的审计时要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做到工作计划与工作内容的一致性,并随时进行监督工作,建立适当的奖励惩罚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执行到位。

(三)加强对经济审计工作的重视,不断创新审计方法

首先要让管理层和基层工作者明白经济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创新寻找新的审计方法,比如用口径数据比较法取代之前的资料查找法,口径数据比较法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用鉴证法可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通过对各类数据的分析以及各个环节的把握,充分了解审计状态,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效率。

(四)进一步提高经济审计工作各方面的独立性

首先,针对电力企业审计部门不够独立的问题,要将审计部门单独设为一个部门,并提高其权威性,不能将其置于某一个领导的管理之下,而是要做到公正公开,避免受到某一个领导的制约和控制;其次,在审计工作人员额独立性方面,要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独立性就不能让其他部门的人员来进行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可以保证可以独立进行审计活动;第三,在审计部门的资金方面要保证供给,但也同样收到监督。

三、结语

电力企业经济审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其工作质量,为其他工作提供良好的内部经济环境,提升工作效率,从而促进电力企业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子啊进行审计工作时也需要随时转变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的电力企业的不断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楼玉红.审计信息化系统对电力企业内审水平的促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8):165-165.

[2]唐文.我国地方电业局内部审计优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39-41.

[3]周洁.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J].沈阳大学学报,2005(1).

[4]吕伟康吴伟钊陈丹梅黄冰.电网企业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3,(11).

[5]唐忠良程俊春王伟玲.电网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2,(27).

作者:张宪庆 单位:大庆龙唐供热有限公司

第四篇: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管理思考

摘要:为了加快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从而确保其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进而为企业节约更多成本,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背景进行简单概述,基于其现状探讨了目前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管理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明确且充分的认识。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在电力企业的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还提高了职工队伍的稳定性。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由行业统筹转变为地方统筹,养老金待遇下降,这在退休员工队伍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管理的探讨存在非常重要的价值作用。

一、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的改革现状

社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对于养老保险等相关保障的认识越来越普及。构建健全完善合理的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可以保障社会稳定,同时,还有利于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电力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进步。电力企业实施合理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于自身的发展与改革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随着电力产业改革的深化,其养老保险制度也应依据国情不断变化。例如:电力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传统行业统筹变为新型地方统筹。针对企业的职工而言,则具十分深远的影响。合理制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养老保险机制,是促进电力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大背景下,电力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并研究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二、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现存的问题

1.保险金额应与退休年龄挂钩

基于目前我国现有养老保险制度,企业职工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与其离退休后所领取的金额挂钩,指企业职工所缴纳金额时间越长,在办理离退休手续后,所得养老保险金额越大。但在实际缴纳过程中,因受国家离退休政策及各种不可控性因素影响,例如:第一职工性别;第二,就业年限;第三,缴费年限等,最终导致少部分职工缴纳年限不同,从而导致部分职工在办理离退休手续后看,所发放的养老保险金额不同。结合相关资料发现,我国男性职工退休年限是65岁,女性职工退休年限为60岁,男性管理岗位职工退休年限是60岁,女性管理岗位职工退休年限是55岁,尤其针对电力企业中,不仅工种复杂,还因企业发展水平高低,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使部分电力企业的职工由于性别或其他原因,从而导致养老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最终出现金额发放不公平的现象。

2.企业性质的差异导致养老保险金的差距

依据目前我国现有养老保险金管理制度,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中并没有纳入政府机关部门,这使得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之间割裂开来,导致在缴纳养老保险金过程中,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差别。同时,我国电力企业在缴纳养老保险金过程中,应由企业与职工共同承担缴纳。其具体比例为:第一,个人缴纳比例为总体养老保险金额的8%;第二,企业缴纳比例为总体养老保险金额的13%。相较于机关事业单位,由于其并没有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所以电力企业与职工个人都不需要再次缴纳。但在此制度实施之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范围并没有拓宽到机关事业单位之中,只是对原先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一定的变动,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在退休之后,所领取的养老保险金额一般都比企业所养老保险金额的数额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养老保险金的待遇差距正在逐步加大。

3.养老保险制度的执行缺乏明确的标准

首先,我国电力企业在办理职工离退休手续时,缺少明确执行标准。结合相关资料发现,我国电力企业离退休职工、干部可不参考《企业养老保险参考制度》,可参考《机关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绝大多数电力企业因规章制度的空白,缺乏明确标准,以至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盲目性,还使投入的人力资金到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增加了企业成本,最终导致部分企业难以划分职工退休具体时间及范围,无法确定其发放标准,出现部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额发放不及时,甚至于少部分电力企业因规章制度空白,其养老保险金由企业全额发放,不仅增加了原企业负担,也阻碍我国电力产业发展及变革。

三、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管理措施

1.构建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的养老体系

指降低电气企业与其他机关单位的养老待遇差距,构建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的养老体系。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的养老体系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措施为:第一,依据电力企业自身经济能力,将企业效益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挂钩;第二,当两者达到一定比例水平时,企业应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第三,当企业职工在办理退休手续后,企业便需按月或按季度发放养老保险金,以保障职工在退休后的稳定收入来源。例如:我国浙江省《养老保险条例》中明确表示,企业需要按照企业效益总额的5%计入企业养老准备金。

2.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限

基于我国法律,劳动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在《企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实施初期,缩短部分企业职工退休年限是对其在劳动义务的体谅,不仅使少部分职工提早享受社会保障及退休补贴,也是一种福利型鼓励政策。由于当时绝大多数职工收入结构单一,在办理离退休手续后,收入不受其影响,而现今职工收入结构复杂,不仅有各种奖金,还有存在其他补贴、津贴等。并且,我国老龄化加重,缩短部分企业职工退休年限已不符合我国国情,企业应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限。具体措施:第一,制定统一退休年限,企业可基于国家政策灵活应用,可对企业男女职工实施同年龄离退休,或将女性职工离退休年龄延长至60岁;第二,取消部分工种提前办理离退休手续。

3.制定离休补贴标准

企业应依据不同地区的人员离休补贴标准,制定具有企业特色的离休补贴标准,便于日后能够进行管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大型电力企业在经济效益允许的条件下,可统一提高离休人员的补贴标准。首先,企业先充分了解其他省份的离休标准;其次,企业可针对现有离休人员的工资标准,结合企业经济效益,分层提高其补贴待遇,而政府相关部门则应加强对于养老工作管理的引导,负担部分待遇支出,可由相关部门统一发放其养老保险补贴。最终,制定具有企业特色的离休补贴标准,为推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四、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尚且存在诸多因素影响着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的管理效率。为了使其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便有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应用措施,比如:构建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的养老体系、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限等。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电力企业养老保险效率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为推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阎哲.简析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管理[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48):34-35.

[2] 王利京.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33):37,38.

[3] 宋晓雨.当前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科学化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5,(22):128.

[4] 张淑萍.电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J].科技与企业,2013,(24):304.

作者:田方芳 单位:沈阳电力建设总公司

第五篇:电力企业员工思想工作分析

摘要:“维稳”即是维持稳定,围绕当前的国有企业稳定大环境下去开展各项工作,构建和谐稳定供电企业的简称。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不稳定因素增加,如何结合形势发展和企业实际,有的放矢地做好维稳工作,成为供电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务必要认真深入学习新的方针政策,从维护企业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思想上提高对维稳工作重要性的重视,积极维护基层员工的利益,在处理涉及员工利益的不稳定因素时要从情、理、法方面着手。本文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现状,就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员工的维稳工作抛砖引玉,谈谈心得体会。

关键词:企业改革;员工;维稳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需要,国有供电企业正在积极深化体制改革,由于在改革中常常涉及到一些员工的岗位、人事关系、薪酬待遇等切身利益,容易产生各种利益矛盾和其他一些不和谐因素,为此,要积极研究采用新的方法不断促进维稳工作。在改革面前,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应加强对维护企业稳定重要性的重视,采取合理的方式应对改革中产生的各类矛盾及因改革而产生的各种群体性事件,积极为供电企业的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内外部环境,推进改革工作不断深入。为了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维稳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基于基层员工的实际需求,积极挖掘因改革而导致的各种不稳定现象,深入研究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应对这些不稳定因素。对此,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

一、培养“三个意识”是做好维稳工作的前提

为了做好维稳工作,首先要端正思想观念,尤其是企业维稳工作人员,更要树立和培养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前瞻意识。

1.培养大局意识

培养大局意识,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培养和树立发展的意识、稳定的意识,从企业和员工发展的大局和整体角度出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积极促进供电企业实现协调发展。经营效益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工作,但若没有稳定的员工团队和良好的工作秩序,将会给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维稳工作成为企业面临着的新问题,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做好改革维稳工作,应培养和树立大局意识,立足大局,扩大视野,从整体利益出发,深入分析各方面的利弊,坚持推进维稳工作。

2.培养责任意识

培养责任意识,要求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努力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坚持维护社会稳定和企业发展的大局,本着对企业、对员工负责的态度,正确看待和处理企业的维稳工作。坚持“稳定是第一责任”,将责任意识落实到实处,对电力企业改革中涉及到的员工,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给予更多的关怀,坚决不能敷衍塞责、互相推诿,针对员工的诉求,及时与有关部门领导做好沟通交流,坚决落实改革中涉及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切实保护基层员工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坚持把工作做在前面。

3.培养前瞻意识

培养前瞻意识对基层维稳工作人员的洞察力、预见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能够从多角度深入研究分析因改革而产生的潜在不稳定因素和显性不稳定因素,并能对改革维稳的事态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提前准备紧急事态处理方案,防止“小事变大事、大事变闹事”,做到未雨绸缪,把握住电力企业改革维稳工作中的主动权,防止因改革导致矛盾性问题的恶化发展。由于矛盾纠纷问题即使处理措施合适,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前瞻意识的基本素质。

二、加强维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做好维稳工作的保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思想、新技术以及新型企业模式等不断涌现,促使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不断变化,由此也带来了新的维稳问题。作为电力企业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应加强学习,增强自身的本领,以能够有能力应对错综复杂的企业矛盾。为此,应加强对理论、法律和政策的学习。

1.学理论

学理论,应加强对党和政府的相关理论、方针和政策的学习,尤其应加强对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并将其作为理论更新的基础,积极用理论丰富头脑,用理论指引行动。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入,维稳工作理论也日渐深入,电力改革企业要深入研究维稳工作的基本政策,加强对心理学、社会学、方法论等的学习,以此增强维稳工作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2.学法律

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学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维稳工作中,各类矛盾纠纷错综复杂,对于其是否合法、合理等问题,应采取不同方式区别对待。对于合法又合理的,应基于法律合理解决利益冲突,坚决维护当事人的权益;对于合理但不合法的,应基于实际情况采用合法的方式予以解决;对于合法但不合理的,应基于法律,根据具体诉求情况区别对待;对于违法行为,应坚决依法严肃处理。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的武器去化解企业矛盾。

3.学政策

随着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断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方针,而具体的方针政策是解决企业现实矛盾的主要依据,因此,只有深入研究分析这些方针政策,才能正确处理电力企业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通过对这些方针政策的学习,基于政策办事,在处理矛盾过程中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基层维稳人员要依据涉及改革的有关信访问题条例、规定、办法等政策文件,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处理改革中的问题,以应对维稳工作中出现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

三、掌握“情、理、法”是做好维稳工作的依据

古人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即解决企业改革矛盾的科学方法是正确采用情、理、法。企业改革首先遇到的就是信访问题,根据对上访人所反映的问题的研究分析,他们普遍追求的是合情、合理、合法,因此,在处理改革中的矛盾纠纷时,应从上访人的心理需求角度出发,采用情、理、法的办法去化解矛盾,维护企业的稳定发展。

1.用“情”化解矛盾

在矛盾纠纷中,有许多人是因情而访,主要是由当事管理人处理方法不当引起的,如在执行落实政策过程中,方法简单、行为粗暴、缺乏耐心和热心等,导致当事管理人和员工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这些问题应更多地用“情”去化解,加强与员工的心理沟通,积极做好安抚工作,对于涉及到员工收入、岗位待遇、工作与家庭冲突等方面的,当事管理人应基于员工角度,积极提供帮助,协助解决问题。

2.用“理”化解矛盾

针对员工的信访问题,可简单分为有理和无理两类。对于有理的,应本着“员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积极协助解决,对于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当面说明事实情况,争得理解。对于无理的,要积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其劝返,并晓以无理上访的利害关系,对于“偏执型”“认死理”的员工,应努力做其思想工作,可邀请与其私人关系较好的同事好友一起参与。对于违法上访信为,可由司法机关介入。

3.用“法”化解矛盾

对于因法而访的行为,基层维稳工作人员要积极做好法律的宣传工作,尤其是对于不懂法律的弱势群体,要积极提供法律援助工作,协助弱势群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对于涉法上访的矛盾纠纷,要做好引导其走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

四、了解“详情”是做好维稳工作的关键

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应认真对待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通过对矛盾纠纷的个别事件的深入研究,总结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根据员工提出的问题和诉求,深入分析矛盾事件的起因、发展、矛盾焦点、当事人的心态与愿望等,并积极协助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对于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涉及电力企业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应加强对此的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因电力企业改革而产生的不稳定因素,从深层次角度出发去分析这些矛盾问题的产生及发展的原因,为上级制定和完善好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提供有效准确的参考信息。

五、把握“三性”是做好维稳工作的重点

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应注重对矛盾纠纷发生规律和特点的研究分析,并及时做好工作总结,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三性”,即时节性、群体性、针对性。时节性是指矛盾纠纷发生的时间,如法定节假日、劳动合同到期而单位不再续签等敏感时间。群体性是指一些不稳定的员工群体,如转岗员工、生产一线员工、退休员工等群体性人员,应及时加强与他们的思想沟通。针对性是指抓主要矛盾,深入研究主要矛盾涉及到的不稳定因素。作为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应深入认识矛盾纠纷发生的规律、特点,基于此,进行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有序推进企业改革的维稳工作。

六、关注“改制”员工的诉求,是做好维稳工作的根本

对于电力企业“改制”分流涉及的基层员工,他们在企业的改革中做出过较大的贡献和牺牲,造成他们收入降低,在企业的发展规划中不受重视,这些员工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在:(1)年龄偏大,岗位竞争能力较低。这些员工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综合性的劳动技能,在思想上过于依赖企业,虽然按国家政策拿到补偿金,但转入社会自谋职业的意愿不强,易表现出自卑心理,自怨自艾,缺乏上进心。这些员工大部分处在企业的底层,家庭抗风险能力较弱,当企业的改革涉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时,就会导致他们的情绪反应激烈。(2)专业文化水平较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企业为了运营发展,不断深入加强各项改革改制工作,这些员工由于受到自身专业文化水平的限制,难以满足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中各层次员工的收入差距加大,这些低收入员工群体内心容易滋生凄凉,若改革中自身利益被损或利益分配不公正时,就会导致他们过激地进行上访。(3)企业改革后,由于自身利益因体制改革而受损,这些员工内心自认应该享受与主业员工相同的待遇,尤其是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新体制可能无法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就会导致矛盾激化。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不断推进电力企业发展规划,应正确看待和解决这些员工的思想和实际问题,做好改革维稳工作:(1)认真倾听改制分流员工提出的问题和诉求,了解他们诉求事项的原委,深入分析其合理性,并协助提出解决方案。(2)详细分析具体情况,对于符合国家政策的诉求应积极给予肯定答复,对于不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但符合情理的,应加强友好沟通,妥善处理,基于实际情况采取变通方式予以解决。(3)对不合理的诉求应从政策角度予以直接否定,并告知后果,但应以合理的方法和语言态度详细告知员工具体细节,避免造成当事人误认为维稳人员故意推诿敷衍,引起矛盾激化。根据基层维稳工作的总结,改制分流员工提出的诉求主要集中在经济待遇方面,由于受企业改制政策的影响,导致他们收入降低,此外,还有一些是因为员工的家庭发生意外而出现“救急”情况,造成经济困难。前者主要是因企业分配中的“不公正”现象而导致员工抱怨,如事情处理工程“不透明”,这些问题应基于实际情况及时处理。而由于员工家人患重病、发生意外事故等紧急特殊情况,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应从多方面努力,积极做好心理安慰,在物质上给予适当帮助。

七、结束语

在电力企业改革的维稳工作中,我们要深入认识到当前维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基于社会稳定和电力企业发展规划,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狠抓各项维稳工作措施的落实,使员工在构建和谐稳定供电企业氛围中共享企业的改革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殷建华.基础维稳与综治工作探索实践[M].时事出版社,2008.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