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试论加强党对构建和谐社会领导的重要意义

试论加强党对构建和谐社会领导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为此,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的重要意义。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的重要意义,蕴涵在党与社会自身的内在运行机理与逻辑之中,我们应当从社会建设与党的奋斗目标的内在联系、政治保证对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党与社会的关系建构等方面,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目标,强调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鲜明特点。作为中央全会,专门研究社会建设问题,明确地把社会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把一系列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原则写入中央文件,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绝非偶然。

从党的奋斗目标看,实现高度的社会和谐、建立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最终目标不同,尤其在于是否以社会和谐作为价值取向。重视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实践特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党不懈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就内在地说明了社会建设对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至关重要性。

加强社会建设对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具有更为直接的目的性意义。回顾党的领导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在不同历史阶段,党曾经制定过不同的阶段性目标,这些目标大都是具有手段意义的目标。而我们党当前提出社会建设的目标,则不仅仅是手段意义上的,而是具有手段与目的的高度统一性。社会建设不仅是服从、服务于最终目标的,而且与最终目标具有更为直接的联系,是更具有目的性的。可见,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的必然性,蕴涵在党的执政使命自身的逻辑之中,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

从根本意义上说,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主要来自于社会的利益差别和利益矛盾。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基本着力点是正确处理群众利益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和部署,始终贯穿着“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这根红线,鲜明地反映了注重民生的政策取向。而利益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有利于实现利益均衡的机制,这种机制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机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通过党的领导才能实现。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调控利益的机制和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政治是最根本的方式和途径。首先,就人的存在方式而言,实现人的政治价值,对于提升人的生存意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发展实践说明了这个问题。譬如,所谓“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从一个方面说明,如果仅仅从人的物质需求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不能满足社会和谐的要求。因为人的利益要求,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还有精神层面的。其次,就解决利益问题的途径而言,人类政治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的利益问题与政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解决人的利益问题必然诉求政治机制。由于利益秩序的构建在本质上涉及复杂的社会政治关系的调整,因此,其他方面的机制都表现出局限性,如法制机制的滞后性、经济机制的功利性等等。

政治的方式与途径当然只能由政党主导。这是由政党政治的特点决定的,即利益代表功能的发挥。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唯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把政党利益代表功能发挥到极致。因为它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党正是由于始终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在实现历史使命的过程中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党的事业才有了成功的保证。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实质上就是社会利益秩序的政治构建过程,而这一过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才能真正实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握党与社会的正确关系。政党必须与社会密切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政党政治是为了适应和满足社会客观的利益代表要求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一旦脱离这种社会条件,政党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基础。另一方面,政党代表社会的利益要求,主导社会秩序的政治建构。

政党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对于我们党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一方面,正是社会主义的特征与本质规定了为实现人类理想社会而奋斗的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特征,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具有不同于其他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另一方面,正是我们党的先进性决定着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前途和命运。二者相生相行、休戚与共,互为存生的依据和前提。

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与社会的关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不断巩固和扩大。与此同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党与社会高度一体化的传统关系发生了变化,党整合社会的方式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在党情国情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创新政治整合方式,在新的权力架构下强化党的功能与权威;在市场机制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资源的基本配置方式的情况下,如何创新经济整合方式,发挥政治机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功能;在思想观念多样化的情况下,如何创新文化整合方式,优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等等。毋庸置疑,只有解决这些课题,党才能深入社会之中,才能不断强化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才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也是党与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过程,党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将在新的起点和基础之上不断得到强化。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既是调整党与社会关系的内在要求,也是调整党与社会关系的必然选择。只有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很好地解决党与社会关系调整过程中面临的社会整合方式创新问题,党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才能建立在客观合理的基础之上,和谐社会建设才能获得现实的机制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