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共市委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

中共市委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

述职述廉报告

中共某市委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

2003年以来,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第十一届领导班子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又快又好”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青岛“三件大事”、“四大基地”、“六大产业集群”和“十项重点工作”,全力打造“实力××、效率××、人文××、和谐××”,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与2002年相比,地方生产总值、出口创汇均翻倍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50%以上。几年来先后被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科技工作先进市”、“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市”等荣誉称号,顺利通过“全国卫生城市”复审。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回顾三年来的奋斗历程,是思路不断完善,目标更加明确的三年。2003年省委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县域经济竞争进入白热化,面对非典、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土地紧缩等难题,市委领导班子沉着应对,超前化解,明确提出三个调整:调整一二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大中小项目,突出引进大项目;调整内外销结构,鼓励发展内销项目,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青岛龙头作用工作会议后,我们进一步抢抓机遇,号召全市上下“横向争位次、纵向看变化”,紧紧咬定“351”目标不动摇,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民营经济和城市化三大带动战略,加快建设加工制造业和仓储物流两大基地。通过不懈努力,2003年××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为第58位,2004年跃升了25个位次,上升为第33位;2005年又跃升7个位次,上升为第26位,居全省第4位和青岛首位,“351”目标画上圆满句号。针对“十一五”时期新任务、新要求,确定了“3211”奋斗目标,即到“十一五”末,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围绕实现这一目标,进一步强化“工业立市、开放强市、商贸活市、科教兴市”四个理念,提出了发展“大制造、大物流、大商贸”三大特色经济;加速同青岛的观念对接、规划对接、产业对接,全面打造青岛西部新区。进入2006年下半年,为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通报会和省委、青岛市委理论读书会等一系列会议精神,市委领导班子又提出了“调控不调标,克难不畏难,快进不激进”的原则,确立了“一个转变、四个突出”,即: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突出提升三产服务业、突出新农村建设、突出和谐社会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正是基于对形势的准确把握,使××的发展思路在与时俱进中逐步走向成熟,全市上下方向进一步明确、认识进一步统一、步子进一步加快。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始终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不动摇,在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上不断开创新局面。

(一)牢固树立对外开放理念,在扩大总量基础上提升质量。始终把对外开放作为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的主要抓手,以开放促调整,以开放促发展。一是坚持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建设。重点引进大高新项目、装备制造业项目、劳动就业拉动强项目、财政贡献高项目、节能降耗无污染项目。市、镇村联动形成了项目就是生命的浓厚招商氛围,掀起轰轰烈烈的抓签约、抓开工、抓投产热潮。自2003年到今年9月共引进外资项目1314个,实际利用外资18.8亿美元;引进内资项目1862个,实际利用内资198亿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97个、5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366个。面对国家土地紧缩政策,率先提出“收地缩院”,推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全市工业园平均容积率达48%,投资强度达5亿元/平方公里;在镇镇都有工业集聚区的基础上,果断提出“大项目进区、小项目进村”的口号,确保了项目的落户。2004年以来,每年新建项目都超过1000个、新建厂房300万平方米以上,是项目建设质量最好、数量最多的时期。二是采取外引内扩,着力培育“双20强”。确立了“十一五”末培植产值过10亿元的内资企业20家、产值过1亿美元的外资企业20家的“双20强”目标,三年来全市外资企业增资额达2.7亿美元,内资和民营企业增资额达20多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工业企业达5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67家,年销售收入过1亿美元的外资企业、过10亿元的内资企业分别达到4家和5家。三是抓好产业对接,培育产业集群。紧紧围绕青岛四大基地、六大产业集群,着力抓好配套协作,初步形成了车船配件、锅炉辅机、家电电子、钢结构制造、轻工纺织、食品加工、木器厨具七大优势产业集群,每个产业企业少则100多家,多则200多家,七大产业集群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5%,竞争优势日渐突出。

(二)加快培育“大物流、大商贸”经济特色,优化发展新格局。市委领导班子立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突出发展三产服务业,按照培育龙头、丰富业态、提升档次的要求,用好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资两个手段,重点发展仓储物流业和现代商贸业。规划了××湾国际物流中心区,加快建设半岛城市群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制造业物流中心和大宗货物运转中心,被确定为突出海铁联运功能的“青岛陆路综合物流中心”和“山东半岛区域重要的集疏运物流中心”。全市物流企业已有30多家,其中投资7.5亿元的中铁物流项目即将开工,总投资1亿美元的星联集装箱、总投资12亿元的澳龙集团等一批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期投资1.8亿元的福兴祥物流中心又扩建了二期工程,建成后年税收可达9000万元。配合现代物流业发展,2003年规划建设了西部商贸区,目前已完成投资20亿元,其中南方家园建材五金商贸城已完成一期工程并启动营业,香港kk零关税市场、九九佳汽车市场等即将建成,将发展成为辐射胶东半岛建材五金等商品集散中心。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打造对接青岛的城市新区。市委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同步、膨胀规模与提升品位并举,明晰了“东部和北部整合完善、南部拓展开发、西部优化提档”思路,确立了“一城四区两翼”的城乡一体化布局。近三年是城市规模和人口扩张最快的三年,城市中心建成区超过45平方公里,人口接近50万,按总人口计算,城市化水平达到62%。有序改造老城区,投资7亿元的××湾财富中心项目和投资4.5亿元的老汽车站片区改造,与世纪大厦一起构成老城高层建筑区和现代商贸中心区。优先开发新城区,3平方公里启动区已投入使用,完成60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利群、佳世客和总投资9亿元的两个五星级酒店正在筹备开工,提升了新城区形象和档次。加快对接青岛市区,在城市东部开工建设总规划16平方公里(水面面积6.28平方公里)的少海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大沽河下游重要的滞洪区、青岛最大的新兴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区和对接青岛的城市靓点。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继××一中、实验中学成功搬迁后,引进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结束了××无高校的历史;成立了南开大学××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专题研究挖掘××4000年历史文化底蕴,××大秧歌、××茂腔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突出统筹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坚持“善待百姓,维护公平”的执政理念,更多地将目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投向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镇村,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分享发展带来的实惠,努力营造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一)全力构筑“四级联动”格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提出了在全市构筑市、镇、村、户四级联动经济发展格局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着力加快镇村发展步伐。为壮大镇级实力,突出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2004年全市所有镇、办事处地方财政收入过1千万元,2005年有一个办事处地方财政收入过1.5亿元,7个镇、办事处过5千万元;为推动村级发展,不求一种模式,但求一个目标,全市60%以上的村庄都有项目、有收入。对城中村,有序推进旧房改造,加快农民市民化;对三边村(城区边、镇驻地边、园区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推进非农化;对偏远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手工业等,形成一村一品格局。为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实施创业、就业、守业“三业”工程,鼓励创业,促进农民向小老板转变,三年来培育创业农民小老板3000多人;提升就业,促进农民向新市民转变,三年来共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多人;扶持守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实施了小麦、蔬菜、花生“三个15万亩”丰产方工程,拓宽了农业内部增收空间。三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2006年从全市选出20个标杆村、20个示范村、60个带头村加以培育,从市直部门单位选派局级干部和股级干部担任指导员,市财政安排4.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19件实事,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围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大力实施总投资6.2亿元的“水电路医教”民心工程,投资4亿元实施了“一环四线”工程,逐步构筑起“外成网、内成环”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村村通油路达到75%以上,基本解决了全市村庄通自来水问题;突出抓好教育“三统”工作,实现了人员统管、工资统发、经费统筹;深化农村医疗卫生改革,以农村大病医疗统筹为抓手,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市农民参保率达98%,村庄覆盖率达100%。

(二)深入开展“情满××”活动,社会保障救助体系日趋完善。始终把老弱病残、失地农民、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作为衡量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标准。以完善城乡低保为重点,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和《××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把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群众和没有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全部纳入市镇两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以慈善事业为补充,拓展救助渠道,在全省县级市中第一个成立了慈善总会、第一个加入了中华慈善总会、第一个在镇级成立慈善分会,慈善医院、慈善超市已正式挂牌运营,形成了善款救助、慈善医院、慈善超市三位一体的慈善救助格局,累计募集善款3000多万元。通过深入开展“情满××”活动,制定了《统一全市贫困群众救助办法及标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七类弱势群体救助标准和责任部门,建立起扶危济困的长效工作机制。以“双扶”工程为依托,在市直部门中开展了“三百双万”活动,组织市直部门重点扶持100个小康示范村、帮扶100个后进村、整顿100个集体经营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安排全市万名机关职工联系帮扶万户困难户。2003年以来,社会保障救助工作成为××历史上发动最广泛、措施最得力、效果最明显的3年。

(三)积极推进“平安××”建设,社会稳定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把创建“平安××”工作放在与第一要务同等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了把××建设成为全省最平安、最稳定城市之一的目标。按照省委创建“平安山东”的部署,牢固树立“稳定无小事”观念,通过抓联动机制、抓信访稳定、抓严打整治,严格落实稳定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建立起部门齐抓共管、群防群治、整体联动的维护稳定工作机制;探索实施了维护稳定“三五三”工作法,张高丽书记对此专门做出批示要求在全省推广;定期集中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安全感调查连续几年居青岛各区市前列;同期无一起“×××”分子聚集滋事,无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2003年以来,××市维护稳定工作一直位列青岛五市第一,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四、突出干事创业,凝聚加快发展合力

始终把打造一流干部队伍、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全市培育了一支励精图治、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形成了一套务实奋进、拼搏争先的工作机制,营造了一种凝心聚力、团结和谐的发展氛围。

(一)加强组织建设,打造一流干部队伍。在高度重视自身建设的基础上,始终注重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培养锻炼干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到南方学习考察,使广大干部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从而真正做到吃透上情、了解外情、熟悉内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围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走进老百姓,实现三满意”为主题,创造性实施了“五学教育法”,得到省委、青岛市委充分肯定;围绕创新用人机制,大力选拔培养年轻干部,2003、2006年先后两次以公开选拔方式,安排29名30岁以下干部到基层担任副局级职务,使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大大改善。围绕打造“效率××”,深入开展“机关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在全市机关中评选了20个“先进科室”和100名“优秀科长”;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强基固本”工程和“双培养”工程,农村干部“双强”能力日益凸现,成为全省第一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市。

(二)创新考核机制,营造干事创业氛围。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新任务,坚持抓班子带队伍,领导协调人大、政府、政协集中精力,团结一致,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将各行各业、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凝聚在加快发展的旗帜下,在全市形成了人心思上、人心思进,干事创业、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从市委常委一班人开始,所有市级领导实行包重大项目和包镇办责任制,尤其是在2004年率先在青岛地区成立了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公室,实行周报告、月考核、季度一总结、半年一观摩制度;进行实地考核,不看桌面看地面,不听汇报看场面,充分发挥指挥棒和助推器作用;严肃利用考核结果,根据经济发展基础实力将全市18处镇、街道办事处划分为三大方阵,每年一考核,对三大方阵按照考核结果重新洗牌,末位镇办主要领导做出书面检查,在电视台公开找差距、定措施,并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三)强化制度制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全部工作的始终,越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越是牢牢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确保不出事、干好事,从而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每年的反腐败重点任务逐项分解,任务到部门、责任到个人,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中纪委信访举报联系点作用,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重大项目跟踪监督、预算外资金监督、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政府采购六个重点领域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在建立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在村级推行财务委托制、集体资产台帐式、工程招投标管理、村务公开、谈话和奖惩以及“驻村员、信息员”等六项制度,增强了工作实效性。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中共党史资料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