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激发乡干部队伍活力工作措施

激发乡干部队伍活力工作措施

一、乡村干部队伍现状分析

县辖18个乡镇。科级领导干部216人,共有乡镇干部1710人。占14.39%根据调查,配齐了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人大主席、乡(镇)长、副乡(镇)长、武装部长、计生办主任、财税所长、民政站长,基本配齐了司法所长、综治办副主任,11个乡镇副书记兼人大主席,2个乡镇综治办副主任兼司法所长。乡镇干部平均年龄为36.8岁,30岁以下占40%40岁以上占25%女干部不到10%大学及以上占10%中专及以下占29%

县辖332个村、2440个村民小组。基本上每村配备了1名书记、1名村主任和1名文书。65个村实行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共有村级干部998人。占19.6%如马营镇回岔村、龙头村和鸡川镇杨川村。16个村配备书记、主任、文书、副书记或副主任四职,占4.82%村干部平均年龄为42.7岁,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0%,妇女占6‰。从调查情况看,县乡村两级班子配备齐全,年龄、学历、性别结构都有了明显改善,整体功能得到增强,带领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调查也表明干部队伍建设中仍存在着班子结构不尽合理、干部思想观念落后、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干事创业的活力与动力等问题。

一是结构不尽合理。基层干部资源整合还不够科学。根据调查,理论素质较低。乡镇3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干部占65%左右,全日制本科毕业的不足50人。人员的专业结构也不尽合理,党政管理、农林类的相对较多,学经济、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较缺乏。性别结构不平衡,女干部总数偏少,离县城近的乡镇女干部占比又过多,如碧玉乡女干部几乎占所有干部的40%村干部中女的不到10人。尤其是村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不高,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突出,所谓“黑头发进了城,白头发在守门部分基层干部思想惰性严重,缺乏理论学习的兴趣,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领会其精神实质,更没有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深层次思考,仅停留在上传下达上。极少数村干部受年龄、文化程度的限制,对农业专业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缺乏必要的研究与学习,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

二是创新意识不浓。基层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部分基层干部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差,方法较为单一。不能辩证地看待,具体表现在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淡薄,创新意识、发展意识不强,拘泥于原有的一些思想观点和具体做法,唯书唯上,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部分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对当前农村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了解不深,研究不透,遇事左右掣肘、上下为难。不深入群众,不会、不想、不敢做群众工作。对重要事项的决策,严重脱离群众,不能充分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有的基层干部盲目“崇上”贯彻上级的政策时毫无创造性、灵活性,照抄照搬,背离当地客观实际和群众意愿,唯上是从”有的片面强调局部利益,对“上”又极不负责,不顾大局,搞“有政策、有对策”不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造成关系不顺、政令不畅。

三是工作压力大。对乡村干部发挥更大作用主观上有制约性。上面千条线,待遇相对低。下面一根针”乡镇干部面对的下有广大农民群众,上有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一些阶段性、临时性、突击性任务一茬接一茬,而且都要与考核、奖惩挂钩,让农村干部如履薄冰。相当部分乡镇干部思想上想进城,离县城近的乡镇干部不愿到较远乡镇上班。尤其是村级干部的收入更低,据调查,年底,全县村干部年平均工作日在150天左右,年平均报酬收入为2700元。村干部普遍认为不划算,既亏了自己,又亏了家庭,不如外出打工赚钱。即使按这样的标准,部分村干部也因完不成工作任务而未能足额领取。

四是体制不够顺。基层干部垂直管理上可操作性不够强。乡镇政府要管理本行政局域内的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计划生育等多项工作,管理有重叠。上级职能部门条条块块分割又过多过细,尤其是一些县上垂直的站所,如司法所、计生服务所,干部平时参与乡镇工作,但年度考核、干部管理权限等又在垂直管理部门,事实上垂直管理部门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力、精力经常深入18个乡镇了解干部、管理干部、指导工作,存在个别站所上面管不到乡镇管不着,干部平时管理上存在空档。

五是显绩较注重。考核指标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干部的工作导向。据调查,隐绩有忽视。各乡镇在考核、评估乡村干部政绩时,喜欢追求和重视看得见的显绩、硬绩,如硬指标二女户对象、劳务输出人数等,往往轻视和忽略那些不易量化,但需要常抓不懈且见效慢的事情,比如创新机制,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人的素质等潜绩、软绩。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也容易诱导基层干部确立不够全面或不正确的工作指导思想和政绩观,导致“形象工程”数字工程”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二、激发乡村干部活力的主要做法

县着眼于激发干部队伍创造活力。设立了办公室,成立了目标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县目标管理年度考核、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公务员年度考核“三位一体”考核管理办法》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奖优罚劣、重奖重罚的目标管理机制和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撤的选贤任能机制。坚持把两个机制贯穿于平时督查、阶段考核、年终兑现奖罚和干部选用、班子调整的全过程,说一不二、说到做到严格考核、兑现奖罚,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调查表明,各乡镇又根据各自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干部管理机制,有效地激发了干部的活力。

一是围绕重点。合理安排乡村干部工作。各乡镇都在吃透乡情、村情的基础上,因人而宜。结合乡镇干部的专业特长、年龄和性别结构,综合考虑,将干部及时合理地安排到机关或各村组,整体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马营镇充分体现重兵保重点,先把干部安排到小村、最好搞的村锻炼,经过民主测评、党委会综合研究排名前面的优秀干部安排到工作任务最大、最难搞的村,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各项工作。同时,对一些时间要求相对不急的工作,没有下达具体任务,发挥老同志的余热,成立老年工作组,利用老年人进行思想说服教育。鸡川镇坚持难易结合、大小结合、远近结合、项目村和非项目村结合“四个结合”按照每片人口2500人左右的标准,将全镇15个村重新划分为8个片,根据每个片、村的工作任务和难易程度安排驻村干部,解决了以前干部包片驻村任务轻重不均、责任不明等问题。

二是搭建平台。不断优化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结构。乡镇党委在优化班子结构、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中坚持重实绩、重公论,推优选先。选拔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乡镇干部为驻村责任人或后备干部,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入村班子,通过压担子、靠责任,加大培养力度,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马营镇实行承诺制,对民主测评和党委会综合研究排名前6干部,及时推荐到领导岗位。近两年,所推荐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或进城的高达21人。同时,马营镇对后进村“两委”班子进行调整优化,先后选拔36名村级后备干部为支部委员,新选拔年轻有为、致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9名村级后备干部进入村班子,有力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鸡川镇积极推行“双激励”即把“作风实、业绩显、口碑好”优秀年轻干部既选拔为股级站所负责人,又安排为驻村第一责任人,今年已有4名驻村责任人得到提拔。通过“推优选先”让广大干部群众感到工作有干劲、前途有奔头,逐步形成了人人奋勇争先、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三是建立机制。切实靠实乡村干部的工作责任。各乡镇都出台了符合自己工作实际的工作制度与考核机制,指向明确。明确完成工作怎么办,完不成工作怎么办,超额完成工作怎么办,使每个干部一开始就非常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和工作责任。每个乡镇制定完善了干部职工及村干部管理制度、基层组织建设、计划生育、梯田建设、劳务工作等10多种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对乡镇工作和干部的管理。马营镇实行双重双向考核办法,制定出台了月考核村、季考核片和长效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双重双向考核办法,将考核标准量化、细化,既有村任务、又有片任务,既考核村、又考核片,使每项工作都有了便于操作的具体考核标准,做到村村有压力、片片有动力,驻村责任人和片长各自承担责任。同时,研究制定了村干部管理办法》村干部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建立了村干部请销假制度、会议制度、工作督查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凡村干部作风不实,弄虚作假,对负责的工作抓得不力,完不成任务,导致工作滑坡的对自己要求不严,群众意见较大的都予以谈话诫勉,并坚持执行制度不走样,先后对6名工作不力的村干部谈话诫勉,有效地促进了村干部作风转变,提高了村干部工作效率。

四是奖罚分明。切实加强考核结果的综合运用。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履行领导职责,及时兑现。扑下身子抓落实、抓督查,坚持部署了工作跟踪督促检查,一抓到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说一句算一句,句句算数,及时按制度兑现奖罚,切实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各乡镇实行年终综合考核制,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同奖同罚,年底由“一把手”对班子成员、班子成员对中层干部、中层干部对一般干部、一般干部对班子成员进行评定,根据年度目标责任完成情况核定分值,评定等次、兑现奖罚。马营镇坚持绩效挂钩,实行重奖重罚,按月考核,按月兑现村干部报酬,今年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拿出20多万元对去年工作突出的村班子和16名村干部进行了重奖。鸡川镇在今年二季度计划生育和四月份的梯田款收缴等重点工作中,获奖最高的村可达3180元,处罚最大的村达2950元,真正体现了重奖重罚,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三、激发乡村干部活力的思路与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构建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新。激发乡村干部活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乡村干部队伍。

一是招贤纳才。切实抓好乡村班子建设。建好班子是激发乡村干部活力的关键所在一要创新观念。坚决摒弃“老实听话、工作稳当”传统观念,优化结构。以“有能力带头富,有党性带领富”为新时期挑选农村基层干部的条件,以发展论英雄,凭实力用干部。二要拓宽渠道。结合县委“三位一体”考核结果,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严把关口,着力配齐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同时,要按照双强两有”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有较高的文化程度)要求,配齐配强村级班子,改变过去只在党员和在职干部的小圈子中挑的做法,拓宽视野,打破年龄、地域、身份和资历等界限,选拔村干部从致富大户、民营企业能力中物色,从外出务工经商的能务中物色,从退伍军人中吸纳。三要改进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干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制度,将竞争机制引入乡村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

二是注重培训。全面提高乡村干部能力和工作水平。建设新农村,深化教育。必须要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有文化、善经营、会技术、懂法律的新型农村基层干部。一是要依托县乡党校,每年分级分类分层次对所有乡村干部轮训一遍,通过千名干部下基层宣讲、聘请有关方面专家进行专题辅导、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提升培训效果。二是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不断拓宽培训内容,既要重视政治理论、政策知识、法律法规,也要注重市场经济、科技、管理等实用技术的培训,还要重视历史知识、县情和乡情的培训。三是突出实践锻炼。每年要组织乡村干部定期到先进乡镇进行观摩交流,同时不断创造条件让乡村干部参与外出学习、考察等活动,使他开拓视野,拓宽思路,提高能力,激发工作热情。

三是合理设置。为乡村干部准确考核提供重要依据。一套制度是否行之有效,建章立制。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是看其能否从工作实际出发,抓住问题的根源,制定出较为详细合理的分解目标、任务和措施。如果只注重于形式,做表面文章,制定的各项规章粗枝大叶,缺乏对全局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就不会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一是要合理设置考核内容。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内容既包括计划生育、劳务工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又包括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稳定等方面。二是要继续强化考核方式。做到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自我考核与上级考核、党组织考核和群众评议相结合。三是要增加考评工作的透明度。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从而促使乡村干部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全面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步伐。

四是以人为本。为乡村干部发挥最大作用打造内生动力农村工作面广量大,落实待遇。纷繁复杂,农村干部在工作上、精神上和生活上都承受着很大压力。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尽快从只注重“管理、规范和约束”转变到注重“关心、爱护和支持”上来,建立减负降压机制,为乡村干部营造良好的工作“软环境”不断激发乡村干部的工作激情和内在动力。一要落实政治待遇。建立起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要大胆提拔任用。要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招聘为乡镇干部,进一步激发村干部的进取意识。二是要提高经济待遇。积极推行村在职干部规范化管理实行干部报酬结构工资制,即基层工资、考核工资和效益工资,由县乡财政分级负担。同时,建立在职村干部工资补贴最低基数保障制度、退职干部社会养老保险金制度,不断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三是要减轻生活压力。建立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三必访”制度,即乡村干部生病住院时必访、家庭遭遇变故时必访、逢年过节时必访,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乡村干部夫妻分居、就医等方面的生活困难,使干部更加顺心、安心地做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