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实现湖泊水质好转发言

实现湖泊水质好转发言

同志们:

*是国家“三湖”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更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总理、曾培炎副总理最近亲临*流域视察,并分别主持召开“三湖”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就治理*水污染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传达学习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科学规划,全面部署,动员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打一场*治理的攻坚战,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源潮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水污染治理放在更加重要而紧迫的位置

*面积2338平方公里,*流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人口约占全国的3%,gdp占全国的12%,人均gdp是全国的3.5倍。我省*流域包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4个市及所辖的10个县(市),人口占全省的20.6%,gdp占46.2%,财政收入占44.3%,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就决定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九五”开始,*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整治的“三河三湖”之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和我省*流域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各项综合治理措施,积极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加大污染减排力度。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施严于国家规定的环保准入条件和污染排放标准,关停了500多家化工、印染、皮革、染料等重污染企业,256家印染企业实现了一级达标排放。“十五”期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局部水体中的部分污染物指标保持稳定或有所好转。

二是建成一批重点治污工程。我省列入国家“十五”计划9大类176项工程,目前已有161项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投资80多亿元,其余15个在建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其中新建污水处理工程86项,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35万吨,比“九五”末增长3.4倍。

三是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三清一绿”,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全面开展农村河道疏浚,已清淤土方1.7亿方。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496万亩。有些地方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收到较好效果。

四是强化科技支持。省和国家有关部门在部分湖区实施水污染控制和水体修复技术示范、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底泥生态疏浚方案优化、水生植被恢复示范等科技项目。在国家和省的支持下,无锡五里湖地区开展综合整治试点,取得明显成效。连续六年进行“引江济太”,对治理*水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是推进污染治理机制创新。省财政加大对水污染防治的投入,今年安排3亿元引导资金,着重支持*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探索建立“污染者付费、治污者受益”的污染治理机制,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环境保护。目前,*流域各市的污水处理费已提高到每吨1.1—1.15元,有效吸引了社会资本投资、经营污水处理设施。

应当肯定,多年来我省在*水污染防治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水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尽管*湖体的cod指标有所下降,高锰酸盐指数处于三类标准,部分湖区和断面水质有所改善,但氮的含量还在上升,磷的含量也没有控制住,导致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蓝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据环保部门*6年监测,*总磷处于四类标准,总氮劣于五类标准,*流域水污染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一是水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环境容量。据有关方面研究和监测,*流域cod排放容量是37万吨,而去年实际排放量51万吨。在*水污染防治中,过去比较注重控制cod排放,控制氮磷的措施没有及时跟进,部分企业不能达标排放,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和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滞后,生活污水处理率不高;农业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部分水域围网养殖密集,农业面源污染突出。二是调水引流不畅。*是典型的浅水湖泊,平均水深不到2米,引排出路不畅,水体流动性差、循环周期长。望虞河是一条流域泄洪河道,近年来在“引江济太”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仅靠这一条通道,不能满足生态补水的需要,特别是不能解决梅梁湖调水问题。同时,望虞河调水也影响到西岸地区排水。由于水流不畅,湖体底泥淤积较多,氮磷等污染物含量较高,内源污染加重。三是投入不足。*调水引流、污染控制、疏浚清淤、生态修复等需要大量投入,但资金不够落实,投入不到位,直接影响到治污工程建设进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思想上、工作上都存在差距。一是认识不够到位。对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刻,对*水污染的原因、污染治理的内在规律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把握。二是治污力度不够。水污染治理滞后于流域经济增长,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仍然存在,环保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不够完善和落实。三是环境执法不严。监测手段滞后,监管力量薄弱,“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今年*蓝藻提前暴发,造成比较严重的水污染,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省委、省政府和沿湖地区党委、政府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得力措施,使问题得到了化解。但是这一事件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正如总理指出的,*水污染治理开展多年,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富营养化已接近临界点,湖体水质出现了加速恶化的趋势,抓紧治理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是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苏南地区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水污染治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充分认识加快*治理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充分认识加快*治理面临的有利时机和条件。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治理摆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更加紧迫的位置;必须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坚持不懈,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硬的措施,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必须大力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增长方式,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真正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使苏南地区成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地区。

二、齐心协力,坚持不懈,打一场*水污染治理攻坚战

*水污染治理是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既需要解决当前紧迫的矛盾,又要围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出统筹规划和部署。前一段时间,省委、省政府在抓好*蓝藻暴发应急处置的同时,组织力量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专家和干部群众的意见,制定了《*省*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这个方案已经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这次发到会上征求大家的意见。我们希望这个方案能够体现广大干部群众的意愿,汇集各方面的智慧,成为我省治理*水污染的行动纲领。

省委、省政府提出,*治理的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规划、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采取控源、截污、引流、清淤、修复等多种手段,对*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治理,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用5年时间,有效控制湖体富营养化程度,实现水质明显改善。再用8到10年时间,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恢复*地区山青水秀的自然风貌,努力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关键取决于*流域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经过多年努力,我省*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人均gdp已经超过7000美元,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水污染治理,实际上也给我们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和动力。我们一定要从这次蓝藻提前暴发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痛定思痛,痛下决心,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在发展思路、增长措施、政策导向、考核标准等方面都要有一个大的根本性转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从依赖资源能源消耗向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努力做到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环境持续改善。

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关键措施的落实:

(一)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减少污染排放的治本之策。据测算,目前60%以上的节能减排可以通过结构调整来实现。要把*水污染治理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以产业优化升级减少环境污染,以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废弃物排放,以集约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流域经济结构偏重、三产比重偏低、消耗排放偏高。去年苏.9%,服务业比重仅为35.2%,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要按照“调高调优调轻”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产业,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加快形成节约、环保、高效的产业体系,促进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污染下降。要坚决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持扶优限劣,坚决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对*地区的化工、医药、冶金、印染、造纸、电镀等行业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在*8年年底前依法淘汰2150家小化工企业。

(二)实行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环境准入制度是规制产业发展、调控环境负荷的有效手段。要把环境容量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参照国际先进水平,在*流域制定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切实加强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做到“三个不批”:属于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的不批,排污超过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的不批,超过排污控制指标的地区新增排污的项目不批。全面禁止新上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新增氮磷排放的项目。同时,要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富营养化日益严重的状况表明,即使流域污水处理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大大超出*的环境容量。必须在*流域实行更高水平、更加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标准,以提高排放标准倒逼企业完善治污设施,降低排放强度,从总量上控制污染物排放。据统计,*流域纺织、化工、冶金、造纸、电镀、酿造等六个行业,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流域工业排放量的65%和63.4%。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必须首先从这六个行业入手,制定实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标准,全面提高cod、氮磷等主要水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达标的一律关停。

(三)加大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力度。*流域是全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约1000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左右。每年排放的生活污水高达5.68亿吨,是造成*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要切实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努力实现“三个大幅提高”。一是处理能力大幅提高。2010年前,新建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163座,新增日处理能力346.8万吨,所有城镇都要限期健全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收集管网,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0%以上。二是处理标准大幅提高。新建污水处理厂要全部配套建设除磷脱氮设施,执行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已建各类污水处理厂要在明年6月底前开展技术改造,增加和完善除磷脱氮工艺,限期达到一级a标准。三是尾水和污泥再生利用率大幅提高。大力推广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处理,加快建设尾水再生利用系统,城镇景观、绿化、道路冲洒等优先利用再生水。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规范化处置,力争2010年污泥规范化处理率达到100%。

(四)严格控制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氮和磷是*水体严重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加大治理力度。一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到2010年,*流域农药、氮肥使用量要在现有基础上分别削减30%和20%,主要污染物总氮、总磷排放量削减50%以上。二是加强农业废弃物的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按照与工业污染源一样的管理要求,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实施排污许可、申报和总量控制制度,确保达标排放。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农膜等其它农田废弃物的收集、清运与处理。三是大幅度压缩网围养殖。据环保部门监测,*2年至*6年东*网围养殖区底泥中的有机质、总氮和总磷分别增加了116.9%、90.5%和55.6%,明显影响水质。*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饮用水源、调蓄防洪,保持流域生态平衡,发展渔业必须服从这个大局。东*网围养殖面积要压缩到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限额之内。其他湖区现有网围今年年底前全部拆除。还要采取严格措施,控制船舶污染。四是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积极推广应用地埋式、净化沼气池、人工湿地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十一五”期末*一级保护区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要达到70%。加快实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集中处理。*8年年底前,*流域要全面实现“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

(五)加快调水引流工程建设。从多年来*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实践看,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必须统筹规划建设流域调水引流工程,形成新的调水通道。一是增强流域调水引流能力。这次化解蓝藻暴发危机,望虞河“引江济太”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仅靠这一条调水通道,无法满足改善湖体水质的需要。要按照“以动制静、以清释浊、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要求,抓紧建设新孟河、新沟河和走马塘工程,从根本上解决*调水引流问题。二是突出抓好重点区域和主要出入湖河流的综合整治。*流域水系发达,0.5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湖泊共有189个,河道总长达12万公里。对主要出入湖河流以及*湖西、望虞河西岸、京杭运河沿线等地区,抓紧制定实施环境整治达标方案,确保“十一五”期间达到治理标准。对新孟河、新沟河沿线要全面开展污染整治,确保调水水质。三是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周边共有11个大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要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进一步集中整治,限期关闭所有工业、生活排污口,拆除影响水安全的设施。同时,抓紧组织实施引用长江水的第二水源建设和取水口的延伸改造,保障居民饮水安全。四是大力开展节约用水。要牢固树立“节水就是减污”的理念,严格实行供水总量控制和用水定额管理,力争到2010年*地区实现农业用水负增长、工业用水零增长、生活用水微增长。

(六)积极开展疏浚清淤和生态修复。改善*水环境,必须努力修复和重建良好的生态系统,通过疏浚清淤和生态修复,增强环境自我调节功能。一是大力实施疏浚清淤。底泥是湖泊的主要内源污染。国内外湖泊治理经验表明,在外源污染得到控制后,内源污染治理就将成为改善湖泊水环境的决定性因素。要制定实施专项规划,对梅梁湖、竺山湖等重点湖区以及入湖河口加快实施疏浚清淤,控制和减轻内源污染。继续抓好*流域农村河道、村组河塘清淤,确保在2010年前全部清淤一遍。二是加快建立生态隔离带。在*一级保护区,即沿湖5公里和入湖河口上溯10公里两侧各1公里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退渔还湖、退耕还湿地,建设湖滨生态隔离带,近期先从沿湖1公里重点区域试点起步,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三是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总结推广五里湖治理的成功经验,在*适宜的湖湾、主要入湖河道,建设前置库、人工湿地、生态护坡等生态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到2010年,*一级保护区要完成造林绿化25万亩,环*1公里范围内建成生态防护林带,有效隔离、吸附污染。种植放养有利于净化水体的动植物,提高湖泊自净能力。

(七)着力提高科技治污水平。要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必须在科技进步上有所突破,坚持走科学治太之路。一是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的基础性研究。努力在*富营养化形成和消除机理、湖体氮磷来源及污染控制、蓝藻生长和暴发规律、水体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重大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为科学治理*提供支撑。二是大力推广水污染防治先进适用技术。积极运用“863”*治理科研项目成果,加快环保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水污染防治技术。三是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加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实施清洁生产工艺改造,重点培育一批污染“零排放”企业。对使用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以及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要严格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并向社会公布审核情况。到2010年,*流域所有工业企业都要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建成全国最大的清洁生产示范基地。四是扩大湖泊污染治理的国际交流合作。认真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装备与管理经验,增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努力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

(八)强化环保执法监管。省、市环保、水利、建设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加强水质监测,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环保执法检查。一是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在*流域所有饮用水源地、主要出入河道和市县行政交界断面,全部设置自动监测站,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监测。对*流域所有污水处理厂、所有排放cod和氮磷污染物的重点污染源,全部安装自动监控系统,并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实行在线监测。设立*湖面蓝藻预警监测站,建立蓝藻预测预警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及时掌握蓝藻暴发的征兆,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在*地区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和监测。二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适应*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新要求,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和管理制度,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和重大事项会商机制,完善信息机制,提高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能力。三是严格执法监督。坚持依法治太,铁腕治太,严肃查办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每年开展环保专项执法检查,检查结果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重大违法排污案件,要实行挂牌督办,既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又依法处理相关责任人员,切实解决“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全面实行重点污染源监管责任制,建立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监管不严、执法不力、行政不作为、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治理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水污染治理既是当前十分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紧落实各项关键措施,使*治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新的成效。

(一)全面落实治太目标管理责任制。解决好*水环境问题,是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大事,是全省上下的共同责任。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省里调整充实了省*流域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并设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狠抓落实。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加强配合,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是工作责任落实。要把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作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健全*水污染治理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格局。*流域有关市、县对本区域水环境质量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把水污染治理各项目标逐级分解到地区部门,落实到行业单位,明确到项目人员,使目标任务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工程项目、每一个具体责任人员。二是政策措施落实。省委、省政府围绕*水污染治理,在控减污染源、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已经或将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流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政策的积极效应,约束性规定必须严格执行,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激励性政策要及时兑现,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三是督查考核落实。要严格*水污染治理工作督查制度,每项工作都要有阶段性的目标任务,都要有量化的年度考核指标。要加强督查考核,定期公布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治污工程完成情况,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要把*水污染治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有关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流域治污工作涉及的五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每年要向省政府报告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的同时,坚持以改革的办法促进治污减排,注重运用市场的力量配置资源,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污染治理工作。要充分发挥价格调节机制的作用。从今年7月1日起,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促进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年底前,提高*流域市、县污水处理费标准,明年在*流域乡镇建成区开征污水处理费。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完善水价政策,提高水资源取得成本。要努力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水污染防治的投入,重点支持基础性、公益性治污项目建设。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工程建设。省级环境保护引导资金、污染防治资金要重点向治理*倾斜。*流域各市、县要加大投入。《*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中提出,各市、县要在新增财力中划出10-20%,专项用于*水污染治理。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研究采取有关财税政策,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到2010年,*流域地区全社会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要提高到3%以上。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流域饮用水源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等生态功能保护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给予补偿。

(三)努力形成治理*的整体合力和良好氛围。*治理涉及面广,社会高度关注,必须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增强全社会的环境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支持和参与*治理,从自己做起,从本单位做起,从本地区做起,献计出力,多作贡献。对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政府要予以表彰和奖励。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推广先进经验,揭露反面典型。深入开展环保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环保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努力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全体公民的生态保护意识,真正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最后,再强调一下当前治理*蓝藻、确保供水安全问题。随着夏季气温升高,控制蓝藻暴发、保证供水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要认真总结前一个阶段的工作经验,严密监测预警,针对天气、水情、蓝藻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进一步强化高温条件下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一是加大蓝藻打捞力度。提高打捞效率,继续做到日生日清。二是科学安排调水引流。目前*流域已进入主汛期,要密切关注汛情和水环境状况,积极利用汛期水量增多的有利条件,妥善处理防汛和水资源保护的关系,确保流域防洪和供水安全。三是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进一步落实严密保护水源地和取水口的措施,做好自来水净化处理,确保饮用水安全稳定达标。全省各地都要对水源地和取水口进行一次全面的、严格的检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污染隐患,落实应急预案,确保供水安全。四是加强重点污染源整治。组织有关部门对所有排污企业和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查,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对偷排超排的企业要依法严处重罚,确保安全度汛度夏,确保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同志们,*水污染治理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全面落实治太各项任务,努力实现*水质根本好转,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