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际贸易;发展前景

21世纪的今天,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全球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国际贸易的发展中,低碳经济更是本着较为深远的角度,实现格局的不断转换和技术的创新,在新的合作形态寻求中,做好低碳经济的适应性发展,实现低碳经济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在长足发展中状态中,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一、基于低碳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行业格局的调整和发展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低碳经济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低碳经济理念的结合下,注重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发展。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俄熔岩,低碳化模式的发展和应用,更加注重行业格局的调整。

首先,在商品贸易格局的优化调整中,主要是做好商品贸易的格局优化,将传统的石化能商品进行不断的调整,并注重资源消耗性的商品发展,实现低碳经济的合理有效发展,注重国际贸易的综合性发展。在新能源以及绿色能源商品的应用中,实现高科技新材料商品的有效性应用,将节能化环保特点实现,注重国际贸易相关比重的不断提升,注重商品贸易结构的一种优化和调整。

其次,对于地区贸易格局而言,在优化调整中,就要结合经济结构的一种优化调整过程,实现经济发展的低碳化形势,在低碳技术的应用中,体现出生产低碳化的商品过程,做好国际贸易竞争的优势发展,注重国家贸易地区的平衡性发展。

最后,低碳商品的生产中,就要联系低碳经济的一种重要发展过程,结合资金技术的优势发展,做好低碳经济的有效性发展,联系资金技术的不断创新,实现低碳经济的不断和谐有效性发展,最终从根本上调整国际贸易的一种地区格局发展。

二、基于低碳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内涵的拓展

现代化低碳经济的一种背景发展中,就要联系国际贸易的基本内涵,在内涵的拓展中,及时的转变传统的国际贸易内涵,实现碳金融理念的不断融合。碳金融的服务过程中,通过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逐渐减少,将人类社会活动对于环境的危害逐渐降低。

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发展中,国家贸易领域的发展,更是联系金融制度规范的相关标准,注重金融交易活动的充分讲解,在碳金融活动的基础发展中,实现资源上的有效分配,并在资金的不断配置中,做好排痰技术的不断支撑和应用,实现碳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保证。

低碳经济的创新发展中,就要实现国际贸易内涵的不断拓展,在国际贸易服务内涵的广泛拖住中,结合国际贸易的相关参与者的动向,做好低碳性的环保,在碳金融发展价值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对更好的国际贸易发展方向有效性的追求。

三、基于低碳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技术的创新

低碳经济的有效性发展中,联系低碳技术的一种技术支持,在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中,实现低碳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在国家贸易的发展中,更要注重技术上的不断擦红心,将国际贸易的有效性发展全面实现。

在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贸易商的发展中,就要结合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特点,并在资金技术的过多投入中,实现技术上的不断革命和创新,在自身经济的低碳发展中,将经济的低碳发展综合性的实现,注重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实现新技术革命的根本创新和发展。这种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应用中,做好新一轮技术的有效性革命,在国家贸易技术的转移中,将国家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强,实现国家之间的有效性技术合作。

低碳经济的有效性发展中,就要联系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在低碳经济的有效性发展中,注重低碳经济的单边贸易过程,避免各种贸易规则的产生,最大程度上避免贸易壁垒的产生。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中,一旦碳标签的出现,就要联系发达国家的相关发展过程,注重使用和推广的过程。碳标签在始终中,往往是结合相关产品的一种原材料制造,并注重制造储运相关发展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在标签的形式分析中,对消费者告知。关于贸易壁垒的打破之后,就要结合低碳经济的有效性发展,在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对碳关税措施制定,并将碳的排放量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做好碳排放量的根本控制。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现代化低碳经济的基础发展理念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而低碳经济中的国际贸易发展更要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的主题,对经济发展模式有效性的转变,在粗放型经济发展转变为集约型经济模式的发展中,将碳排放量减少,对绿色产品生产,实现低碳技术的有效性创新和发展,注重国际贸易的有效性应用和发展,这种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实现了国际贸易的科学进步,同时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宏岳,陈然.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J].经济问题探索,2011,02(1):66-71.

[2]雷玲.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发展分析[J].中国商贸,2015,11(4):109-110.

[3]袁嫣.浅析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发展[J].中国商贸,2012,12(31):214-215.

[4]付潇雨.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4,06(5):21-22.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园林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兼顾了生态、艺术及自然科学,同时它又是一门与许多学科相交叉的、实践性强的学科。正是因为这种特点,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经济和园林行业的飞速发展及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园林在保护自然资源、节能减排、汇碳固碳的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对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园林与低碳之间的关系,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园林专业的发展,对推进园林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与园林的关系

许多研究表明,人类活动过度频繁引起的碳排放增加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1,减缓与适应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已被大家广泛认同。这个观点要求人们必须从节约能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降低人为碳排放。在这种环境下,关于低碳和园林方面的关系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它们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一方面碳排放增加所引起的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剧变,必定对园林的相关重要元素如形式、内涵、植物应用以及设计理念等产生影响。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人居环境发生改变使得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不得不考虑抗旱、抗气体污染等抗逆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在色彩上的季相变化,乔、灌、草合理搭配的生态景观以及部分地区因强降雨而导致的洪涝灾害等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园林在人居环境中的生态效益,园林植物在改善和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如降低周围环境温度、增加空气湿度以及抵制噪音污染等。而随着园林的进一步发展,其在生态方面的作用也已逐渐延伸到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特殊作用,如水文、碳汇、节能减排、减污以及丰富物种多样性等都与园林要素之一植物及其所形成的绿色空间密切相关。而低碳理念更是要求园林必须在降低自身碳排放的基础上,有效增加碳吸收,显著改善人居环境,并能适应未来气候变化下区域环境条件和城市发展需要。园林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碳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构成要素和设计理念均与低碳息息相关。绿地系统的主体——植物即是城市区域内唯一的自然碳汇又是唯一不消耗能量的碳汇体。此外,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及通过植物的合理布局产生的减排作用可能比自身的碳汇作用还要高。而园林建筑中,低碳材料的选择对环境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低碳材料具有使用寿命长、污染排放少、污染程度低、大多能回收利用等特点能充分体现环保理念^。而这些园林要素及设计理念在对低碳社会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基于低碳理念下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调整的意义

园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低碳城市中既面临着重要挑战又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高等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承担着培养维护生态与环境保护建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自然资源保护及低碳园林建设等人才的重任。在低碳理念的大环境下,园林的一些重要元素也将随之改变,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不仅要注重园林的基本要素,而且更应以低碳理念为出发点,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践行中进行不断调整,从而适应低碳社会发展对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最终培养出能够适应低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进行了不断地调整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实践,但在低碳社会、低碳经济及低碳园林等低碳理念的背景下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实践教学内涵狭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应对环境变化。其次是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衔接性差,且内容陈旧落后,与当今低碳社会发展联系不紧密。第三是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的作用不显著,实践内容缺乏拓展,大多为验证性、演示性实验,能体现低碳理念的设计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较少。第四是满足适应低碳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基地偏少,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以低碳理念为基准,对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三、低碳理念下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整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社会经济发展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有所提升,对于其人才的培养应在注重园林造园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前提下,更应强调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低碳园林的实践。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对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调整是必要的。

(一)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1.扩大实践教学内涵,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现代园林学是一个交叉性极强的边缘学科,其涵盖面极其广泛,尤其是中国的园林最初是依托于农林院校发展起来的。这就导致当今诸多院校的园林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同小异,均是按照“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来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的6,最终培养的学生是规划师、设计师、园艺师、工程监理员、施工员或者是景观生态学家。这就要求既要注意各课程实践内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程度,又要注意各实习之间的衔接度对知识点的提升作用,同时注重增强学生对园林实践的了解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而笔者认为,随着当今环境的变化园林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已由原有的绿化转向美化,又在美化的基础上趋向于节能环保、固碳减排、改善和维护生态平衡。园林发展的方向也由过去的单纯造园转向为低碳、生态园林,并被赋予了更多与低碳相关联的新内涵。所以,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结合社会环境和全球气候的变化而有所扩展,在园林的内涵中要体现生态园林和节约型园林等与低碳相关的内容。在实践环节中充分体现低碳、生态、碳汇等新技能和新理论,把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贯穿于本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从而满足园林内涵的加深和延伸。

2.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应与园林专业定位相适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园林行业正在飞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园林专业也加快了发展的脚步,很多大学都开办有园林专业。但由于各院校的性质不同,所以每个院校的园林专业属性也有所不同,比如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偏重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以农林为主的院校偏重于园林植物和观赏园艺,以艺术为主的院校偏重于环艺设计,而各类综合大学则以城市规划为主或开设相关课程。各院校由于各自的学校属性和办学条件不同,从而导致课程体系各异,使得培养目标在实践环节上偏重不同,差异甚大。因此,在低碳理念的背景下,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也应紧密和各院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在低碳园林、低碳社会及低碳城市建设中要充分体现园林不同属性的特色,把本专业在该院校中的地位和优势发挥出来。如农林院校的实践环节可以偏重于植物,设置一些与碳汇和低碳相关的植物类实习或实验;工科院校的实践环节要考虑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方面加强与环保节能等低碳理念相关的实习或实训;而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可以增加与环境及生态学相关的内容等等。只有通过建立能够体现该院校园林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当今低碳社会和低碳经济所需的专门人才。

(二)更新授课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性

1.授课内容中增加有关低碳及节约园林的知识。实践的基础来源于理论,所以实践的好坏和理论内容的指导性关系密切。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低碳概念的提出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低碳园林’、“生态园林’、“节约型园林”及“低碳城市”等一些理论知识,这对于学生在园林中进行低碳概念的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上述园林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因此,对于园林最初“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进行重新诠释,即“以人为本”要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所以在园林专业的相关授课内容中应增加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生态景观、环保节约、低碳及碳汇等相关的内容,开设有关低碳园林、生态园林、节约型园林及低碳城市的公共选修课。如可以开设《低碳园林规划设计》、《节约型园林规划设计》及《低碳与园林发展》等课程。

目前,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的选修课设置了园林植物和园林规划设计两个方向。但随着西北地区特殊地域气候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行业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要求园林专业在授课内容方面的主体方向也要有所改变。而现有的园林植物和规划设计方向在课程设置及其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园林植物方向的实践内容仍偏重于植物的形态特征和栽培管理,重点仍放在植物识别和栽培上,这与当前环境对园林植物主体功能转变的要求相脱节。例如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苗圃学及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实践教学课时可达70学时,但其中有80%的是关于植物识别和栽培的。而园林规划方向在设计实践时仍然注重园林的功能分区和对园林原场地的改造,学生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理念相对比较陈旧或拘泥于模式化,设计出的作品和实际严重脱节,只具有观赏性而无使用性,更没有考虑全球气候变化和低碳理念。因此,笔者建议,在这两个方向下,都应摒弃原来陈旧的内容,增加有关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和绿地碳汇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2.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性。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学生不但要掌握园林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要受到各种技能的基础训练,最终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从而能够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近几年,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定中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增加了实践教学比重,使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了6%左右。同时在实践环节中也注重了低碳战略的重要性,设置了环境改造、低碳植物种类搭配、低碳材料选择以及碳汇树种选择等相关的实习实验,从而使学生对更新知识能更好地掌握并能将园林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如在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中介绍园林绿地功能时要增设园林绿地的碳汇功能方面的实验一某小区园林绿地碳氧平衡测定、校园园林碳汇的组成结构调查等;在园林植物中增设园林植物种类固碳能力大小比较的实验一某树种固碳能力测定;在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提倡植物配置应注重生态环境和低碳模式的应用,如落叶与常绿搭配、常绿植物与色叶植物搭配以及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搭配等,从而提高园林绿地的固碳能力,如开设不同植物配置对园林绿地固碳能力大小的影响试验;在园林建筑中提倡遵循生态城市建设的3R原则,可开设材料的可循环利用、雨水的收集利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应用、低碳环保材料选用等与节能环保有关的实验,如不同建筑材料的碳排放量比较。在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中设计降低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的碳排放以及延长园林绿地的“使用寿命”的实验。在城市生态学中增加降低园林自身的碳排放、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建筑能耗等实习和设计。

(三)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加有关低碳园林建设的创新实践能力和低碳意识培训

1.提高学生低碳园林建设的创新实践能力。园林是一门注重设计和美学的学科,而这两个方面都要求设计者有很强的创新意识。面临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高等农林院校所培养的园林人才应该是创新型人才。因为创新是人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出新事物、新成果的活动或过程8。创新本身是来源于社会实践,而实践同时又能指导再创新。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首要条件,创新思维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来源于社会和环境的变化。因此,在低碳理念的背景下,园林专业的实践内容应在原有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的基础上,更注重与低碳相结合的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性实验,从而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在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的同时,也对内容进行了必要地调整。对于一些实验内容相似或重复的实验根据课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合并和整合,这样就节约了一些实践学时,同时将这些学时用于开展新的实践内容,尤其是增加了创新性综合实验和体现低碳理念的生态园林及节约型园林等的实践内容。例如,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中公园设计和居住区设计要求学生必须体现节约、低碳,设置了低碳公园设计、低碳居住区设计等实验;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增设了低碳建筑材料选择实验;在园林植物课程中增设了园林植物碳汇功能比较实验;在园林设计课程中增设了园林绿地土壤碳储量调查与分析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的开设,使得学生始终能将“低碳”的理念贯穿于景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植物配置、植物景观造景及施工管理等多个与园林行业相关的方面,从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和;两足社会需求。

2.加强学生节约意识、低碳意识及生态意识的培养。园林规划设计师对于规划设计理念和设计要素的把握是决定园林设计成败的关键。园林专业所培养的园林人才将是未来的园林规划设计师,因此,要培养适应低碳社会发展需求的园林人才,就应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尤其要注重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节约意识、低碳意识及生态意识的培养,开展低碳生活方式的引导和宣传活动,在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细节中都贯穿低碳生活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此外,还应在相关课程的实习中加入低碳生活行为方式的内容,专门开设有关低碳和节约的系列实习,让学生把日常的消费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都能与低碳理念结合起来,对学生日常生活减碳量的高低进行评比,提高学生在设计作品上低碳理念的展现程度。同时还可以让园林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组建一些社团,如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学生成立的“美工生态协会”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引导学生的低碳园林意识。对于实践好的一些行为方式和经验可以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宣传,并在全校同学中进行推广,让园林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培养低碳生活、低碳园林的意识和行为方式,从而使其成为当今农林院校大学生低碳理念的实践者、倡导者和先行者。

(四)低碳理念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建设理想的实践教学基地,尤其是建立能满足适应低碳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基地,才能培养出适应全球变化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园林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对园林人才需求和要求的提高,许多院校的园林专业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尤其是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通过和当地及外地的植物园、花卉公司,风景名胜区、房地产公司及公园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条件,并在合作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今低碳理念的背景下,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在培养符合低碳社会发展的人才方面存在不足,或者其实习目的和低碳理念相脱节。加之低碳概念的出现和园林专业发展的历史都较短,所以目前能够完全满足适应低碳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基地相对较少。2013年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园林和景观奖)中获得一等奖的“天津低碳园林创意实践基地”应该是目前国内较为完善的低碳园林实践基地。那么,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建立与低碳理念相符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开拓,在这些实践基地中树立低碳的观念和理念,并在进一步的建设中付诸于实践,如在园路改造中可以用废旧的栈道、枕木或用低碳的材料,在标志牌、花钵等小品建设中用其他废旧的、无污染的材料;在植物方面可以突出其减排方面的作用等。其次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开发上要尽量选择低碳园林、节约园林及低碳城市的途径与手段来进行,这样可以真正让学生树立低碳的理念,也能为今后低碳园林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把自己的学校校园作为低碳实践最好的基地,在其中进行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建筑小品设计等方面的低碳实践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对校园环境进行低碳化改善,参与校园的低碳改造,将校园建设成为低碳园林式校园。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政策;低碳农业;信贷支持;低碳经济  

 

低碳农业是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前提下,针对当前传统农业投资大、耗能高、污染严重等缺陷,从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的角度提出来的。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各国之间的竞争开始表现为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的竞争。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步伐刻不容缓。农业生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泉,同时碳素也是由于土壤圈转化而来的。低碳农业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保持农作物的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低碳农业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的支持作用,为低碳农业提供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1 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性 

1.1 发展低碳农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效应的重要前提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2007年,ipcc公布了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在1906年到2005年的100年时间里,世界的气温平均上升了0.74度。同时,随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多,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上升。因此,发展低碳农业迫在眉睫。发展低碳农业,能够更好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增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保护地球作出了巨大贡献、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1.2 发展低碳农业是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基础 

全球气候的变化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出能力。同时,气候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农业方面的相关专家认为: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30年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将会下降10%左右,如果到了21世纪中后期,玉米、水稻和小麦等粮食作物的产量将会下降37%。因此,我国更好的发展低碳农业,是解决粮食稳定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大力发展低碳农业,推广先进的技能环保农业技术、创新能源技术,更好的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3 发展低碳能力也是提高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 

党中央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当前,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农作物的农药残留问题,造成了农产品的污染,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农作物收获之后,很多农户焚烧秸秆,造成了大气的污染。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环境,同时也危害着农民的健康。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只有发展低碳农业,才能够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为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供重要的保障。 

2 金融政策对低碳农业的信贷支持的现状 

2.1 金融机构对低碳农业的资金支持不充足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步伐刻不容缓。但是由于我国的低碳农业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的支持作用,为低碳农业提供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对农业的投入资金和技术匮乏,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欠缺。另一方面,由于农业投资的风险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资助低碳农业的方面力度不大。政策性银行虽然加大了对低碳农业的投资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投资主体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提升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但是,政策性银行在承担某项具体职能的时候,会受制于利益差别的影响,造成用于低碳农业的资金发生产业流动转移。这样就造成了政策性金融银行对低碳农业的资金和支持力度不够,影响了低碳农业的稳定发展。 

2.2 我国的金融政策对低碳农业的融资体制过于保守,对投资产业的信心不足 

我国的金融机构在对低碳农业的融资过程中,融资体制过于保守,金融机构和金融政策对低碳农业的发展前景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和认识

,对低碳农业的投资信心不足,从而导致了低碳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融资困难的情况。这样一来,低碳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会缺乏先进技术和充足资金的支持,在发展的过程中会越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利于低碳农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低碳经济也处在萌芽阶段,再加上低碳农业的风险性比较大,这就决定了商业银行对低碳农业的投资是很少的,阻碍了低碳农业的发展。 

2.3 低碳农业的利益回报不稳定,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不高 

到目前为止,我国低碳农业还处在政府的投资阶段。由于低碳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这一种非市场化行为,这样就不能有效地保证社会的投资者得到自己应有的那份回报和收益。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资金对低碳农业的投资积极性就不高,投资融资的渠道也变得狭窄,从而严重制约了低碳农业投资的多元化和低碳农业的快速发展。

3 强化金融政策对低碳农业的信贷支持 

3.1 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力度 

完善政府职能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力度,对低碳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能源的立法工作,完善立法体系。政府要积极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保障能源发展战略的有序运行和实施,进而确立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的法律地位。第一,要积极制定和修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更好的保护环境和缓解温室气体的排放奠定重要的基础;第二,积极制定与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通过法律法规等手段激励和引导经济主体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第三,政府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企业和银行之间的责任和义务,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发展。其次,政府要完善奖惩制度,做到赏罚分明。积极鼓励经济主体和民众提高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力度,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格的惩罚,形成对民众的法律约束;再次,政府要加快推进我国的能源体制改革,加快能源改革的步伐。积极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积极推动当前我国可再生资源发展的体制建设,进而能够更好的培育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资源,实现政府职能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力度。 

3.2 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低碳农业的金融政策支持 

首先,不断加强和完善关于低碳农业的技术创新和改造工作,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各类银行和金融机构要从低碳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前景出发,开展金融产品和金融信贷的管理制度创新,更好地利用我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努力建立起由金融政策支持的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的金融长效机制。其次,要积极完善企业征信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在金融政策对低碳农业的信贷支持过程中,金融机构应该加强与低碳农业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积极监督和引导金融机构为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改善节能环保领域的融资服务。再次,相关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金融理念,充分发挥我国金融机构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加强对低碳农业投资的创新力度,降低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筹资成本。 

3.3 支持农业领域低碳技术的引进与开发,提高低碳领域的技术水平 

在发展低碳农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靠先进科学技术的保障。农业政策性金融要积极把金融信贷与低碳科技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支持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科技成果的推广,提高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大力推广低碳农业的科技成果。比如说;南京农业大学研究小组在河南成立了低碳农业合作试验示范基地,对低碳农业进行了研制和开发。通过多年的努力,这个小组研发了应用生物质碳工程的转化技术,新型高质量肥料的研制开发,最终形成了规模的生产力,促进了低碳农业的发展步伐。 

3.4 大力支持农资行业发展,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党中央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当前,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就是来源于农作物化肥的使用和牲畜的粪便。例如,生产和使用氮肥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310倍,牲畜的粪便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人的80倍。因此,低碳农业的金融性政策首先要加大对农资行业的投资力度。可以通过对牲畜粪便进行有机处理。比如可以推广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将牲畜的粪便以及生活垃圾制造成沼气,这样既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清洁能源,促进农业低碳化的快速发展。另外,还要加大金融机构对肥料改进的程度,国家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以及缓控释肥等,促进农业肥料利用率的提高,进而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了低碳农业的快速发展。 

3.5 金融机构应该严格管理,突出重

点,加强对低碳农业的金融服务工作 

首先,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技术改造和创新的支持。各个银行金融机构应该研究有关节能环保产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加快信贷管理和金融产品的制度创新,进而充分利用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信贷支持节能创新的长效有机机制。国家的政策性银行要加大对科技产业重大项目的支持和投资力度;其次,建立低碳农业的贷款交易平台。贷款交易作为一种最新的银行业务,对经济战略的转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发展低碳农业的过程中,可以加大对低碳农业发展的贷款力度,实现银行信用风险的分散和转移;再次,实现金融机构外部监管框架和层次的宏观化。通过加强系统性、宏观性的监管框架,进而形成积极有序的同行业竞争态势,实现信贷工作的有序运行。 

3.6 积极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2010年,湖南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研究并启动低碳经济试点,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同时也是湖南省“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湖南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样是重要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是低碳消费, 低碳消费是指在生活消费领域中,人们购买和消费符合低碳标准的产品或服务,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降低污染、减少浪费的一种节约型消费模式。湖南要实现低碳崛起, 必须夯实这一重要基础。

一、低碳经济对消费方式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其必然选择。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低碳经济只有依托低碳消费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低碳消费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自身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

1、低碳经济要求改变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可以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工业社会下形成的“便利消费”、“一次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等消费观念及习惯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便利消费最典型的例子。2009 年 6月我国开始实施“限塑令”。“限塑”意义不仅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 10 %的塑料袋 ,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 .2 万吨标煤,减排31 万吨二氧化碳。由此可见,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和发展,必将改变消费者现有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

2、低碳经济要求调整消费结构

低碳经济将促使经济结构由现在的能源耗费型、粗放型向技术集约型、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变,导致社会产业结构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必将影响建立在工业经济基础上的消费结构。低碳消费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是“三低”原则 ,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浪费原则。低能耗要求人们尽量多消费节能产品,如节能灯、节能空调等;低污染要求人们使用消费品时尽可能减少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如多乘公交车,少用煤等;低浪费则主要针对那些奢侈消费行为以及不节约消费行为,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行为。

二、低碳消费方式变革的特性

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自工业化以来,人们形成了“高碳”的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因此,当这场变革来临之时,必须要涉及到与旧的消费方式的方方面面的矛盾。要理解低碳消费方式变革的深刻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1、深层性

低碳消费不仅仅关乎的是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问题,更深层次的是一种健康、文明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文化的创新。低碳消费在强调人们消费节约的同时,更注重的是消费的质量和内涵;在强调个人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更强调环境质量的提高;在强调物质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更强调人们精神生活、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强调当代人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更强调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种崭新的消费文化观念,高层次的消费文化观念。由于消费文化具有导向作用,低碳消费文化一旦形成,必将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向低碳转变。

2、综合性

低碳消费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生活方式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题。从第一个层面理解,低碳消费意味着居民消费增长率高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率,或居民消费增长而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从第二个层面讲,低碳消费所确立的是一种在促进消费发展的前提下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单纯的抑制消费思路不同,它强调消费与减排的结合,重点在低碳,目的在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改善消费方式来减少能源需求和排放;从第三个层面看,低碳消费还关系到人类的发展权和社会公平问题。因为几乎人类所有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都一定程度依赖能源,产生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同的国家由于发展水平不同,面临的发展潜力和减排空间不同,要设计合理的、能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碳排放方案,必须从社会公平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以实现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

三、“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低碳消费方式的构建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要求人们改变当前的高碳消费观念,提倡低碳消费理念,树立低碳消费观念。为此,需要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个层面,探讨低碳消费方式,形成全社会的低碳消费。

1、政府在低碳消费方面要率先垂范

政府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民能否树立低碳消费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消费行为的影响 ,政府部门应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表率。一方面 ,政府在采购环节应注重低碳消费。在公车的采购上 ,要优先选用低排量、低耗能的品牌与车型,在空调、电脑 、打印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的购买上也要首选低耗能与低污染的品牌与型号;另一方面,政府在具体办公过程中应注重低碳消费。要规定日常的办公过程中必须坚持低碳消费方式 ,如到何种温度才能开启空调,规定空调温度设定区间,严格控制公车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还要建立社会监督体制,使政府的低碳消费置于民众和社会组织的监督之下,纠正不合理消费行为。

2、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坚持低碳生产与消费

低碳生产,首先取决于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低碳行为,如何由利益驱动转化为自觉的责任和意识。有了这种责任,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引导低碳消费。企业在主导低碳消费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不仅是能源消费大户,也是碳排放大户。在低碳经济社会条件下,能源的节约以及能源结构的改变对企业竞争力影响极大。因此,企业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以降低企业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以体现企业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意识,实现生产领域的低碳化、生态化。 企业是生产低碳节能产品的主体,是推广低碳产品的生力军,是低碳生产性消费的起点,消费者低碳消费是低碳生产性消费的终点。低碳消费方式作为低碳经济时代的全新的消费生活方式,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企业只有生产低碳的产品,才能使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根据低碳化程度有所选择,才能使低碳消费方式得以逐渐推广。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上海建设与发展以碳交易市场为特征的环境能源交易市场,是国家和上海“十二五”规划发展战略导向,也是上海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有效抓手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动力,更是培育和发展上海现代服务业集群的重要战略抓手。

建设上海碳交易市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加强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创新、建设碳交易市场是推动“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的迫切需要。碳排放权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是运用金融杠杆,实现节能和碳减排的重要市场机制。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及国家发改委有关工作安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上海作为试点地区之一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工作,以加快建立行之有效的碳交易市场。从国家政策导向而言,上海运用市场化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上海已通过一些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在节能减排工作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目前仅依靠行政手段已经无法完全解决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确保上海“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完成。因此以最低的成本、对经济增长最小冲击的手段即融合运用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来推动节能减排成为上海发展低碳经济和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当然之选。

2008年至今,国内各地先后建立了二十余家环境权益交易机构,环境能源市场建设被推上新一轮区域性经济竞争的风口浪尖,上海加快推进碳交易市场平台发展的任务刻不容缓。

碳市场建设及碳金融发展是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需要。广义而言,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金融活动,主要包括温室气体的排放权及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直接与间接投融资及其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碳金融可以表现为四个层面:基于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对低碳项目投融资的贷款型碳金融;基于低碳项目的风险投资和直接融资的资本型碳金融;基于碳排放权实物交易的交易型碳金融;基于碳排放权和其他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和投资的衍生型碳金融。

自《京都议定书》2005年生效以来,碳金融市场已成为当前国际金融发展新业态。碳市场建设和碳金融发展是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上海碳金融市场快速健康发展必将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全面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丰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

碳市场建设、低碳技术推广是探索中国特色低碳绿色发展经验的有效途径。目前,发展绿色经济、节能环保、降低碳排放已成为重要的国际先进生产力发展潮流,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已成为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新领域、新焦点、新高地。如何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加快推动低碳技术、低碳环境和低碳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经验迫在眉睫。

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应从自身发展实际和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和发挥各行各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市场建设、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等,运用金融杠杆,探索和积累低碳绿色发展经验,加快形成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和低碳绿色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上海碳市场发展的挑战与目标、任务

上海碳市场发展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碳交易的地方制度缺失。碳市场刚刚兴起,各类制度尚未全面建立,特别是法律上无法可依,碳市场基本处于制度无序的状态。二是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目前,各地政府各自建立当地的碳交易所造成了资源的属地化、市场的分割化、信息的封闭化。上海要打造全国碳市场、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更加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国家有关部委的全力支持。三是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激烈。上海碳交易市场在与国际市场接轨同时,也面临与国际其他同类交易所的市场竞争,上海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规模及发展力度亟待加强。

上海碳市场发展的总体目标: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和上海市政府关于低碳经济工作的方针部署,着力推进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着力提升碳市场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增强我国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维护碳市场的稳定和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上海碳市场发展的主要任务:创新碳交易机制,发展碳市场,将碳交易作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调控、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手段;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碳金融,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为重要平台,引进、集聚、培育和发展碳技术研发商、集成商、经纪商、投资商和具有国际权威性的碳评估机构,形成国际化金融服务新业态,创全国之先、争全国之优,抓紧展开中、高端现代服务业布局,为上海建设国际碳金融中心服务。

推进上海碳市场建设的建议

为了更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作用,切实推进上海碳交易市场建设,建议上海大力推进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加大宣传舆论导向力度。加大碳交易的宣传工作力度,增强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节能减排的舆论导向,为上海碳交易市场建设夯实思想基础。

第二,加快建立上海碳交易市场体系。一要支持并积极参与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加大争取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力度,力争上海先行先试;加大市财政税收支持力度,给予碳排放权交易免税支持,建立市碳排放权交易专项扶持基金;从政策、制度、税收、资金等各方面给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大力支持。二要做大做强做优碳交易市场平台。完善碳交易体系,建设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碳交易服务市场平台。政府推动加快碳排放核算方法及核查标准的开发和制定,抓紧建立并完善碳排放指标普查、统计、认证、核算核定体系;加强对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政策、税收和资金支持力度,培育国内碳交易相关的碳金融服务产业发展。三要逐步拓展碳交易市场研究领域。市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探索包括林业碳汇、海洋渔业碳汇等新领域,为进一步扩展上海碳交易市场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