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后备干部五线培养思考

后备干部五线培养思考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执行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优秀年轻干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备干部工作则是培养、选拔、使用年轻干部的基础。去年以来,铜山县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突出对后备干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建立和实施了后备干部“五线培养”制度,取得明显成效。

动因——三大瓶颈制约后备干部健康成长

一是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必要和具体的培养计划,这是当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比较普遍和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对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缺乏细致的规划,往往是有名无实。即使有培训,也只是给上几次理论课;即使有实践锻炼,也是不分党务干部、行政干部、经济干部、专业型干部,统统到基层转上一圈。这种单一的锻炼方式,在培养和使用上缺乏针对性、延续性,难以给后备干部提供合适的舞台和空间,严重阻碍了后备干部的健康成长。

二是对后备干部人选缺乏足够、多样的实践锻炼,导致后备干部高位低能或高智低能现象的频频出现。一些后备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之后,却缺乏独当一面的经验和能力,在应对复杂环境和突发问题时,往往手足无措,举步维艰,迈不开步子,打不开局面,有的后备干部对经济工作不够熟悉,领导和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不强;有的因循守旧有余,开拓创新不足;有的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欠缺,难以应对突发事件的考验等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后备干部缺乏足够的实践锻炼和磨砺。

三是在对后备干部人员的管理、培养和使用上,缺乏必要的激励竞争机制。多数单位并没有建立必要的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和考核管理机制,同样是后备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而非后备干部即使干的非常出色,也很难及时进入后备干部的培养范围。这种现象,一方面容易打击非后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后备干部产生懈怠的思想,不利于后备干部的发展和成长。

实践——“五线培养”构建大浪淘沙平台

对后备干部实施“五线培养”制度,是铜山县着眼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创新举措。通过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后备干部实践锻炼的具体目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人而宜,对症下药,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抓好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和培养工作,建立和实施了后备干部“五线培养”制度。

一是农村一线培养锻炼。对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后备干部,通过下调任职和下派挂职等途径到农村一线锻炼,让他们丰富阅历,了解基层实情,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提高后备干部在艰苦环境下开展工作的能力。单集、伊庄、汉王等镇将优秀的年轻后备干部下派到不稳定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通过交任务、压担子的方式,不断提高他们驾驭全局和应对复杂局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取得良好成效。*年我县新提拔副科级干部中,有5名曾在村党支部书记职位上进行过一年以上的实职锻炼。去年11月,配合我县新农村“百千万”帮建工程和“四在乡村”党员带动工程的实施,我们又从县直机关选派了67名35岁左右的年轻后备干部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经济薄弱村驻村帮扶,让他们了解基层工作、熟悉社情民意,牢固树立他们的群众观念,逐步提升他们在农村一线处理难点、热点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这些年轻干部到位后迅速转变角色,积极带领群众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使所在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是招商一线培养锻炼。增强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和引领发展的能力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积极选派有一定经济知识和招商经验、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视野开阔、社交能力较强的后备干部开展离职轮岗招商锻炼,把后备干部放到经济发达地区,推到经济建设主战场经受锻炼和考验。通过学习外地的先进工作经验和理念,进一步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高他们开拓创新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去年9月,从全县范围内选派了26名35岁左右年富力强的后备干部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建立了一支专业招商队伍。会同县外经贸局、县委党校对专职招商人员进行为期9天的封闭式集中培训。选派期间后备干部关系挂靠县外经贸局,由县委组织部定期对选派后备干部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督察。对选派干部实行滚动淘汰机制,对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实绩突出、反映较好的选派干部,优先予以提拔使用;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无所作为、完不成工作任务的选派后备干部,及时予以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对个别表现特别差的进行必要的工作调整或其他组织处理。实践证明,招商引资作为锻炼干部、培育人才、考察干部的有效途径,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26名专职招商后备干部分为6个招商分局,与当地开发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有关协会和重点客商进行了广泛接触,与部分客商进行了深入洽谈,掌握了一大批投资信息,达成了一批项目投资协议,其中7个项目在市第九届投资洽谈会上成功签约。

三是服务一线培养锻炼。选拔一批长期在乡镇基层工作或工作性质较为单一的后备干部到服务一线进行岗位锻炼,让他们参与项目审批、征地拆迁、重点工程建设、文明创建等工作,提高执行政策、化解矛盾的实际工作能力。去年底,铜山县行政服务中心暨铜山县便民服务中心、铜山县经济开发区项目服务中心成立。三个服务中心合署办公,进驻职能部门21家,可同时办理76个审批事项、105个收费事项及26个服务事项。三个中心的成立是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推进铜山跨越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也为年轻后备干部提供了在行政服务一线岗位锻炼的舞台。通过严格筛选把关、岗前培训等程序,县委组织部会同有关单位共选派了36名年轻后备干部进驻服务中心,通过锻炼,使后备干部熟练掌握相关政策、法规,熟悉审批事项办理程序,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和群众、服务经济和社会。

四是企业一线培养锻炼。当前,亟需培养和储备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领导干部,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去年以来,铜山县先后选派和抽调60余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城区建设、企业项目、企业改制、企业党建一线工作,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才华和锻炼自我的“大舞台”。从建工局等单位选派了9名后备干部到长安集团等县重点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管理、招商引资及各项服务等工作;在私营企业较多的利国、大彭、柳新、马坡等镇,选派镇机关年轻后备干部到当地私营企业帮助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建立了“后备干部企业党建联系点”工作责任制,有力推动了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去年5月份,从房管局、劳动局、外经贸局、工会等单位抽调17名后备干部成立县属企业改革破产办公室,负责县属企业改革方案的组织、实施,落实与职工相关的政策,做好职工思想稳定工作。

五是信访一线培养锻炼。针对部分后备干部经历比较单一、群众工作能力较弱等情况,选派后备干部轮流到矛盾比较集中的信访局协助接访,办理信访案件,帮助解决热点、难点和棘手问题,进一步了解社情民意,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提高分析、解决复杂问题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锻炼时间一般为2-4个月。去年,先后选派6批15名同志到驻京信访工作组任组长,承担信访接待和信访案件处理任务,提高其处置突发事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县信访局指定专人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在业务上对挂职干部开展传、帮、带,帮助后备干部尽快得到提高。

运作——五项措施推进制度落实

铜山县对后备干部实施“五线培养”制度,使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锻炼制度化、经常化、多样化,进一步提高了后备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使后备干部“五线培养”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我们还逐步探索和建立了一套保障机制。

制度保障。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常规工作。近年来,我们先后出台了《铜山县后备干部工作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选调生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专职招商干部队伍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有效推动了后备干部培养锻炼工作。近期,在总结对后备干部进行“五线培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研究出台《铜山县关于全面推行年轻后备干部“五线培养”制度的实施意见》,对后备干部到农村一线、招商一线、服务一线、企业一线、信访一线的培养锻炼分别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农村一线、招商一线、服务一线锻炼为长线锻炼,一般期限为1-2年,企业一线、信访一线为短线锻炼,一般期限为2-6个月。凡是未经过一年以上实践锻炼的后备干部,原则上不得提拔和使用。

分类培养。在工作中,注重根据培养对象的专业修养和个性特点来合理确定培养方向,有针对性地采取各具特色的培养措施,使后备干部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对缺乏独立领导阅历的后备干部,通过下派农村一线挂职等方式,放权让他们逐步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对于素质较高但处事不力的后备干部,让他们到信访一线、服务一线、企业一线完成急、难、险、重任务,锻炼提高他们驾驭全局、果断决策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对在工作条件和工作基础较好的单位工作的后备干部,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基础较差,工作难度较大的地方或岗位接受锻炼。

计划推进。制定科学的后备干部培养规划,有计划、有层次地加强后备干部培养锻炼工作。计划在两年内重点培养100名左右副科级后备干部,50名正科级后备干部。近期将制定出台《*—*年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培养锻炼规划》,力争到*年底建立和保持一支150人左右的年轻后备干部队伍。同时,我们在对后备干部分类培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后备干部个人锻炼计划。

激励提醒。一是谈话提醒。要求后备干部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和后备干部谈话不少于两次,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不足,防患于未然。二是结对帮扶。根据后备干部培养锻炼的主要方向,指定单位相应的领导班子成员与后备干部结对,及时掌握后备干部的学习、思想、工作、生活和实践锻炼情况,使其的锻炼培养真正收到实效,做好传帮带工作。

动态管理。坚持动态管理,建立进出通畅的优胜劣汰机制。建立后备干部管理档案,对后备干部实践锻炼情况进行定期和经常性的考察,对那些经实践证明不适合继续作为后备干部的,果断地淘汰,通过大浪淘沙,使后备干部队伍不断新陈代谢,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