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议县发挥农村党员先进性的有效途径

议县发挥农村党员先进性的有效途径

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保持党员先进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农村党员是体现党员先进性的最基层代表,是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排头兵”和“领头雁”。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对做好农村工作,稳定农村社会秩序,繁荣农村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县农村党员基本情况

截至*年6月底,全县共有党员10201名,其中农村党员5835名,占党员总数的57.2%。从全县行政划分结构来看,全县有124个村委会(社区),2029个村民小组,若平均计算,每个村民小组只有2.9个党员,与村民总数相比,微乎其微,势单力薄,党员的先进性难以发挥,且全县还有61个党员空白村。从年龄结构来看,35周岁及以下党员数只有1231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1.1%;而50—69周岁党员就有2881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49.4%;特别是70周岁以上党员有1117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9.1%,这部分老党员就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自理,党的先进性就更能发挥了,“一老三偏”现象突出。从文化结构上看,全县有农村党员5835名,其中大专以上文化党员只有39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0.7%;中专、高中文化党员560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9.6%;小学至初中文化党员4441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76.1%;文盲党员795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3.6%。从这组数据反映出,农村党员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意识不强,致富本领不强,就连自己都难以脱贫致富,又如何来带领群众致富呢?再从男女党员比例来看,全县5835名农村党员中,女党员只有500名左右,只有3名女党员担任村党总支书记,50名女党员进入村党支部委员,这明显给农村妇女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致使部分农村妇女出现了信封建迷信、信“邪教”等现象,严重阻碍了农村党员先进性的发挥。

二、农村党员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政治素质不高,党性观念淡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理想信念动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部分农村党员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理想信念动摇了,不管“主义”,只管利益;不相信唯物主义,而信封建迷信,政治信仰荡然无存。二是思想道德滑坡。少数农村党员在脑子里完全淡忘了党员意识,邻里不和,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三是责任感、使命感衰退。有的忘记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丧失了以强村富民为己任的责任感,只要组织照顾,不愿履行党员义务,行动上的先进性日益减退。四是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个别农村党员,不愿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甚至参加组织活动讲价钱,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对国家、集体和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

(二)年龄结构老化,后备来源短缺。在调查中发现,个别村党总支无职党员平均年龄近六十岁,年老体衰。据调查,农民要求入党的政治热情不高,农村青壮年大多常年外出经商、打工,主动申请向党组织靠拢的入党积极分子很少,偏辟、经济落后的村寨情况更差。这种要求入党人数减少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

(三)科技意识不浓,缺乏致富本领。不少农村党员与市场经济体制很不适应,想问题、做事情习惯于计划经济的老一套,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安贫守穷;有的虽有致富的愿望,但缺乏新知识、新技术,苦于无门路,显得无能为力;有的面对农业结构调整、激烈的市场竞争,束手无策,无所适从。从调查的情况看,在农村党员中,家庭较为宽裕、有一定帮带能力的党员只占到农村党员的20%,相当一部分党员仍处于不前不后状态,甚至有的还属于“扶贫”对象。这些党员因受年龄、文化、自然条件的制约,经济生活普遍不如当地非党群众,发挥不了党员在致富中的“带头”和“带领”作用。

(四)参政意识不强,社会责任感减弱。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并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行使民主权利。而部分党员对自己的权利认识不充分,不能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对待选举不慎重,人云亦云,对社会公益事业不热心。

(五)组织活动形式单一,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活动的方式和党领导农村的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就会出现对“无职党员”放任自由等现象,只是收取党费,偶尔过一下组织生活,走走过场。致使部分“无职党员”没有空间和机会施展才华,体现党员的先进性,部分党员意识逐渐淡漠,只顾自己致富,对集体的事不太热心,有的甚至参与封建迷信及赌博等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客观环境的因素。一是历史原因所致。据统计,全县农村党员中“”前入党的就占37.8%,而正趋于高龄化。解放后至“”前这一时期,发展党员主要看重成份好、政治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期间入党,则过分强调思想挂帅,政治领先,“知识越多越反动”,“越穷越革命”的认识,致使这一时期入党的农村党员年龄老化和文化低下有着明显“先天不足”的历史痕迹。二是大量人才外流。许多农村青年都不愿留家守业务农,不少村支书、主任反映,现在农村好“苗子”难找,大量有文化的年轻人通过“三个一批”的渠道外流走了,即:读书升学考出去一批,外出打工走出去一批,投亲靠友出去一批。留下的多是胆小质弱的年青人和老幼妇女,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发展党员后继乏人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的改善。三是集体经济薄弱。村党总支部由于缺乏经济实力,既不能有效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也不能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致使不少村民尤其是青年村民向往党组织的热情大为减退,无形中削减了村党总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村民尤其是青年村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讲实惠,不讲政治,想赚钱,不想入党,在政治追求上存在一些消极心态,存在“入党吃亏”,“入党无用”,“入党不自由”等观念。

(二)组织管理的因素。一是思想认识偏差。特别是村党总支对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农村以农为主,只要把农村经济搞上去,其它一切问题均迎刃而解,从而重农轻党,对农村党员的工作很少过问,无暇顾及。二是教育和管理滞后。从调查的情况看,部分村委会无论是对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还是对普通群众的教育引导,普遍存在层次不分、方式方法单调、内容缺乏针对性的状况。在教育对象的层次上,男女老少、亦工亦农亦商“一锅煮”;在方式方法上,习惯于“集中上大课,开大会听报告”,读读报纸,念念文件,或者套用听课——讨论——总结“老三步曲”;在内容上,大都是“统一食谱”,千篇一律,不因人、因时、因需施教,出现供求不对路,学用脱节;管理上对如何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及时研究制订新的、分层分类的管理措施十分欠缺,比如:对流动农村党员、老党员、中青年党员、贫困党员、无职党员、个体工商户等不同类型的党员管理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使管理流于形式。三是个别人为设阻。一些村党组织负责人私心杂念重,嫉贤妒能,故意压制人才,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不愿发展年轻有为的农民入党,有意设置重重障碍,采取“拖、卡、压”等手段,将优秀青年农民拒之门外。这种人为设“卡”,堵塞了农村党员队伍的源头,制约了整个队伍的优化。

(三)党员自身的因素。一些农村党员放松或忽视理论知识和文化科技知识的学习。有的认为,农民天生就是种田打工,学习既学不来粮食,又学不来经济,更学不饱肚子,视学习无用;有的自知文化水平低,但又认为年龄大,“修成庙来和尚老了”;有的对学农科知识还有点兴趣,而对政治理论根本打不起精神,长期“失学”。据调查,相当部分农村党员不知道“三个代表”是什么,分不清楚党员权利与义务的区别。由于不重视学习,致使农村党员队伍“低、老、少、缺”的状况普遍存在,即“觉悟低、观念老、知识少、技术缺”,面对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步履维艰,甚至行为失范。

四、发挥农村党员先进性的途径

针对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切实改进队伍状况,发挥农村党员先进性已刻不容缓。从当前的情况看,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

(一)大力开展先进性教育,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弄懂“为什么代表”、“代表什么”、“如何代表”这三个问题,扫清思想上的障碍,使党员的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参与意识、市场意识不断提高,努力践行“三个代表”,永葆党的先进性。农村需要众多的党员在带头致富、共同富上作示范、做表率。因此,要大胆鼓励农村党员掌握新科技,学会新本领、理解新政策,“学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带一批群众、富一方经济”,在结构调整、增效增收方面先行一步,高人一筹,真正成为生产骨干、致富能手,成为群众的主心骨、领头雁。真正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干部就是一根标杆”,增强党性意识,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增强村党支部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关键在建设好村党支部。在建设村党支部班子中一定要注重人才的选拔,只有选好人、用好人,才能把党的政策贯彻好、落实好。实践证明,在选拔人才中一定要打破地域、不分界限,“不拘一格选人才”。把那些能带领群众致富,能把农村经济搞上去,有胆、有识、有才、有志之士选拔上来,担任村支部书记。同时把那些具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政治信念坚定、群众基础好的同志充实到班子中,提高班子的战斗力。

(三)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生活,加强党员管理。村党支部在建设和发展中要强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意识,要坚持“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始终坚持党员议事、民主评议等制度,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整体功能,切实贯彻好党的各项制度。在党员管理工作上,村党支部要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对正式党员根据不同情况分类管理。对部分党员所犯问题不大并已认识错误的,要加强教育促其改正;对那些意志衰退,不能发挥党员作用的,要劝其退党;对那些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违法违纪、经教育仍无改过之心的,要坚决予以除名,以保证党的肌体的纯洁性。

(四)强化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党员致富本领。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素质的根本举措在于加强教育培训,要把提高农村党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教育培训。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内容丰富、方式灵活,最好是走出课堂,到田间地头现场培训。多侧重于农村实用科技培训,在提高致富本领上下功夫,对致富能人重点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理论教育,继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学习讨论活动,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个人富与群众共同富的关系,同时加强科技文化知识和法规政策知识培训,引导他们走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前列,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充实他们的科技知识、法制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五)严把党员进口关,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要注重党员发展的质量,提高党员发展的整体素质。一方面,要注重从一些青年和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从源头上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要有分辨真伪的能力,对返乡青年、种养能手、个私企业中的佼佼者,要加强培养,激发他们对党的事业的热情,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引导他们自觉地向党组织靠拢,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奠定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要善于观察,把观念更新先于一般农民,思想觉悟高于一般农民,发展思路活于一般农民,致富本领强于一般农民,文化素质优于一般农民,组织纪律严于一般农民,奉献精神多于一般农民的人选进党的组织,不断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对一些有目的,有企图的人申请入党的要拒之门外,防止一些入党动机不纯的人混入到党组织队伍中当来,搅乱党员队伍。对一些长期不发展党员的党组织要予以重点扶持,对成批发展,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党组织也要予以谈话劝阻,坚持党员发展个别吸收的原则,严把党员进口关。

(六)激活载体,完善体系。无职党员参政议政热情不高,关键是载体不活。村党支部要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创新活动方式。组成由无职党员参与的“民主理财会”、“议事会”,给无职党员提供参与村级管理的机会,发表意见的场所,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为了便于无职党员参政议政,可根据实际需要,优化党小组设置:由一些个私企业、事业单位离退休党员组成参谋咨询小组,由一些德高望重的党员组成调解纠纷、监督小组,由年富力强、有知识懂科技的无职党员组成科技致富小组。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员,财务管理的监督员,热心公益的议事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充分激发党员的聪明睿智,真正发挥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