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领头燕的风采

领头燕的风采

李春莲,是禹城市中街道办事处立新村妇代会主任,蔬菜生产技术研究会会长、巾帼帮扶队队长。近年来,我抓住农业结构调整的时机,誓让土地生金,带领农家姐妹,创新思路显身手,不利家门奔小康。实现规模种植蔬菜1000多亩,建大小拱棚2000多个,形成了以立新村为中心的万亩菜区,我村被市妇联确立为“三八科技示范基地”。

我村有68户人家,300口人,512亩耕地。过去,村里的男性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土地只靠妇女耕种,除了种粮棉,零星种植一点蔬菜,也是推着车、挑着担去集市上买,经济效益很低,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如何让守在家中的妇女靠自己劳动致富?身为村妇代会主任,我苦苦的思索这个问题。

1997年,镇妇联女子农函校开设蔬菜种植专业,我和村里的七名姐妹报名参加,学习中我的脑子一下开了壳。那时各级政府正号召搞农业结构调整,我意识到,姐妹们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我村临城靠站,村里又有种植蔬菜的习惯,结合学到的拱棚蔬菜种植技术,我决定发动全村规模种植蔬菜,打出品牌,以规模化生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带领农家姐妹闯出一条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路子。万事开头难,群众种惯了粮棉,怕规模种植一是缺技术种不了,二是卖不出去赔老本。为了说服群众种植蔬菜,我转东家串西家,算经济账,讲发展前景,并带领姐妹们到规模化种植区张北和永年去参观,同时又考察了江南的几个大型蔬菜集散地,开阔大家的眼界,增强大家的信心,也表明了我的一番苦心。姐妹的热情被激发起来,都说不说别的了,跟着李春莲干吧!二三年时间,我们村到处是蔬菜,遍地是拱棚,成了无粮村。

1999年,我又获得了一个技术研究会会长的职务。以参加农函校学习的七位姐妹为骨干成立了立新村蔬菜生产技术研究会,我们在雨雪天集中学习研讨,平时田间地头解决日常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在一起观察分析研究各类蔬菜病情与防治、接茬换茬、品种更新换代的问题。我们分析季节与蔬菜成熟期的关系,抓住市场先机,引进优良蔬菜品种,做到人无我有,争取蔬菜卖出好价钱。*年引进的“大红袍”茄子,通过试种已经在全村及周围的蔬菜种植专业村全面推广,亩产比原先的品种增收3000斤。2003年,茄子栽培中遇到了死秧现象。这种病危害很大,一旦发生就会在整个生育期内扩展蔓延,甚至造成大面积绝产。有一菜农,种了七亩,全部感染这种病,亏本一万多元,这位农民急的得了一场大病,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查阅了大量资料,用了几十种农药也无效果,我就不信这病就没有根治方法。带着病株标本我到了省植保站,托熟人找到徐作珽老师,他告诉我这类病在其他地方也已经发生,之所以不好治是因为它的传播途径是土壤。一般药剂在土壤中分解很快,这种病应以防为主,生态控制,按照徐老师的指点,从种子消毒到幼苗无菌培养,从药剂防控到换茬轮作,嫁接栽培,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方案,攻克了这种顽固疾病。往日围着锅台转的立新村妇女,看着长势喜人的芹菜、茄子、青椒等蔬菜,计算着不比男人外出打工挣得少的收入,她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成立研究会有了娘家人,建起小拱棚有了聚宝盆。姐妹们在种植蔬菜中尝到了甜头,她们的心和研究会贴得更近了。

群众信我,把我当依靠,当作守护人,咱心里更要时刻装着群众。为了确保蔬菜销路畅通,我们对蔬菜的成熟期及详情全部登记造册,并预测产量与外地批发商联系好。到了蔬菜成熟季节,根据各地批发商所报的需求量,及时采收,以最快的速度运往各大城市。去年秋天,一个客户在临近立新村的前李庄急着收一车菜,而菜农人手少忙不过来,我知道后,找了十几个人前去支援。当时天气已经很冷,又下着小雨,人们用手整理着带水的蔬菜,寒气直往骨子里钻,不一会儿手就麻木了,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大家争分夺秒的赶在客商要求的时间之前,整齐利索的把菜收齐,感动的客商直竖大拇指。信誉就是市场,从那次以后,那位蔬菜运销商成了立新村的常客。现在,北京、上海、南京、常州、寿光十几个城市的蔬菜批发商都来要菜。我们这形成了买方市场。04年秋,全国性蔬菜供大于求,芹菜价格由03年秋季的一公斤1元钱下滑到一公斤一毛钱,有大量的成品菜卖不出去,这次我们沾了讲信誉的光,我给各地菜商打电话,他们都来排忧解难,不但我们的芹菜全部销出,而且临沂、齐河的芹菜种植户也挤到我们这里来卖。

解决了规模化蔬菜种植的销售问题,蔬菜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用工困难又成了新的问题。*年的一件事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北京的一个客户要一车芹菜,当时这种菜虽然已过了大批量的采收期,但是我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在立新村及周围收齐这一车菜还不成问题,于是我就满口答应了客户的要求。可是在收集的过程中,由于一家一户劳力有限,采收质量标准不同,而且芹菜种植的又比较分散。到了预定的交货期,菜还没有收齐,客户着急,我更着急。正是这一急让我又急出了一个新思路——成立巾帼帮扶队。在蔬菜种植、收获、销售过程中,哪家忙不过来需要用工,我就组织几名姐妹去帮扶。这样既解决了蔬菜种植用工难的问题,帮扶队员也得到了经济实惠,我把想法告诉了几个姐妹,我说咱组织个帮扶队,有偿服务,她们一听说,乡里乡亲的,帮忙还收人家工钱,开始都还不好意思,我就给她们分析,我们的菜越种越多,忙不过来,依靠人情帮忙不是办法,市场经济问题就要用市场的方法来解决,姐妹们的思想通了,她们都说,不说别的了,还是跟着你干吧。全村80多名姐妹都参加了帮扶队。过去一家一户一亩菜需要十几天才能收完,现在大家齐动手,几个小时就能收完。

巾帼帮扶队的业务不断拓宽,还经常到外村打工。开始,到外村打工,还不敢明说,就说去赶集,我和邵兰芳,也就是书记家属,俺俩去给高庄一户收玉米,一天一人挣了十元钱,天黑回来,就有人盯上稍了,问我干什么去了,我说去外村干活挣钱,去不去?能不去吗,一集合又是二三十人成了打工族。2004年春,齐河县大黄乡有人来我村,找人去种20亩地杨树苗,一天完成,大黄离我们村20多公里,当时我们也正处于春种大忙季节,我就到外村联系了十几名妇女,按时完成了对方的工作。周围村妇女也认了打农工,时间长了,一到农忙季节,外村的妇女就来我村找零工做,自然而然的我村形成了一个女子劳务市场,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成了每天早晨村南头的一道靓丽风景。

我所带领的这支巾帼帮扶队帮出了立新村的人气,也帮出了客观的经济效益,立新村自己500亩地全种菜,又到外村承包土地500多亩,年获经济效益400多万元,每年人均纯收入1万多元。我种了20亩,年收入10多万元。巾帼帮扶队每年劳务收入人均达3000多元,全村20万元以上。05年,我村有4户购买了家庭轿车。立新村已经成了远近有名的富裕村。

辛勤的劳动换来丰硕的成果。2004年7月22日,是我最难忘的日子,全国妇联领导来禹城视察农村工作,亲切地握着我的手,称赞我是禹城妇女的骄傲,这更加强了我创业的信心和决心。04年8月15日,是我最激动的日子,我如愿以偿的成为一名正式中共党员。2005年3月被德州市妇联授予“科技致富女能手”、“三八红旗手”,2005年12月,被推选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我还作为禹城市“巾帼创业行动”报告团的成员,到各乡镇巡回做报告。农家姐妹有能力自强自立,有能力干事创业,关键在于要把自己认准的路走下去。今年我计划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一处面积500亩的高标准绿色蔬菜示范园,现在,禹城市妇联正在帮我们协调解决征地,创建品牌蔬菜,以此带动禹城蔬菜业的发展。到十一五末,将我们的“示范园”做得更加规范标准,我们的村庄基本实现户户有轿车,家家有存款,村貌整洁,乡风文明的新农村。我坚信由我们妇女姐妹的加盟参战,社会主义新农村会早一天建设好,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