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我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计划

我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计划

我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市今年将启动实施“七大”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工程。立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围绕种植业、畜牧业、林果渔、苗木花卉及其它农网业“三个三分之一”的农业结构调整目标,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实现“五个加快(转变)”、“四个拓展”、“五个提升”: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升级,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加快转型,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转移,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方式加快创新;拓展农业功能,拓展农业产业链条,拓展,策支持保护水平,提升农村改革创新能力,提升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突出设施农业建设和高值田开发,在保证粮食总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做到以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为载体的生产基地建设常抓不懈,以主导产业、主导产品为载体的规模特色农业常抓不懈,以新品种、新技术为载体的品牌效益农业常抓不懈,以市场开拓、产加销一体化为载体的现代市场农业常抓不懈,全市重点培植优质粮、瓜菜、干鲜果、畜禽、苗木花卉、桑蚕大主导产业,集中培大培强有机蔬菜、泰山池藕、泰山系列食用菌、泰山中药材、泰山茶、新泰黄花菜、肥城桃、宁阳大枣个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有机蔬菜“亮点”产业,在全市形成—个在省内外有明显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个初具规模、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年内新发展设施大棚万亩,新调整高效经济作物面积万亩,新增高值田面积万亩。以国家大型优质小麦基地建设和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为抓手,促进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向优质化、专用化发展,全市粮食总产万吨,增长;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万亩,增加万亩优质专用玉米面积达到万亩,增加万亩。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工程。以强市兴企富民为目标,围绕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强市,打破传统农业的局限,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做到“四个加快”:一是加快龙头企业群体培优扶强。用足用好国家和各级有关优惠扶持政策,集中力量培植泰山亚细亚、肥城银宝、××复发中记、蒙牛乳业××分公司等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吸引创办发展一批生产带动型、加工拉动型、营销推动型龙头企业,集中培植一批多元化投入的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贮藏、包装、保鲜企业和组织,进一步增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加快农业招商引资步伐。发挥区位和资源两大优势,筛选一批农产品加工、农业资源开发、休闲、观光等项目,通过多种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一批农业资源开发和农产品加工项目,靠项目带动加快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步伐,积极构建农产品加工业强市。年内新发展投资过万元的农产品加工贮销企业家。三是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扩规升级。对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改造完善和扩规升级,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和要求,组织具备条件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争创山东省和国家标准化批发市场和定点批发市场,通过—年的努力,力争每个县市区争创—家山东省和国家标准化批发市场和定点批发市场,使我市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区域销售中心。四是加快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模式、新办法,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扩大对拳头产品、主导产业、优势农产品和基地农户的覆盖面。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公司股份合作制农场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带动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使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三是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工程。以增强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精心组织实施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计划”,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完善市、县和基地、市场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加强对主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发展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年内新发展有机蔬菜认证面积万亩,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万亩,新增绿色食品基地面积万亩。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万美元。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对有一定基础、规模、产品质量和信誉度较高的地方特色农产品,积极做好商标注册和申报原产地保护工作,努力争创省级、部级和部级农产品名牌,年内力争每个县市区认定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个,努力打造××农产品优质安全绿色的特色品牌,不断提高我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四是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以依靠科技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瞄准省内外、国内外先进水平,引导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开展协作攻关,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在农业生产和加工领域中的推广应用。采取农业技术人员和基地农户双向选择、利益挂钩、技术承包、结对联姻等有效形式,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组织实施好良种产业化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沃土工程、农业丰收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广应用设施农业、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农作物免耕栽培、化学调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旱作农业、秸杆综合利用等重大农业实用技术,引进、示范、推广一批品质好、有特色、效益高的新品种、新技术,搞好技术集成和组装配套,加快农业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力争全市粮食平均单产提高公斤以上,经济作物平均亩收入提高元以上。抓好青年农民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农业专题培训等培训项目的实施,加快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依靠科技增收、致富和创业的能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市、县、乡三级农业电子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把各级农业网站打造成面向“三农”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显著提高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的进村入户率。

五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以提高农民非农收入水平为目标,围绕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坚持抓好常规技术培训的同时,整合社会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实施《农民工培训规划》,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增加阳光工程投入,扩大农民工学员受益覆盖面,加快我市农村劳务输出以“普壮工”为主向以“技能工”为主转变,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自主创业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坚持“整体转移为主,分散转移为辅”,外抓拓展,内抓挖潜,瞄准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鼓励支持、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务输出服务中介组织,大力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搞好规划与引导,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小个体、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就业。年内力争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万人。

六是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农业循环型经济和生态农业,对农村土、水、种、肥、药、电、油、柴、粮等各种生产要素统筹规划,整体安排,综合开发,加快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大生态农业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林木覆盖率和小流域治理率,改善农村生态生活环境。加大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力度,消化农业废弃物,着力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

七是农村民心凝聚工程。立足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围绕把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和积极性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加大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大力转变各级涉农部门和干部工作作风,做到落实政策零偏差,服务基层零距离,廉洁自律零违纪,群众信访零投诉,凝聚全市万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一心一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落实中央和各级制订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真正把取消农业税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三项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加快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落实好农民负担百分考核和“一票否决”制度,严厉查处农村“三乱”行为,坚决防止各种变相增加农民负担的现象发生。抓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落实,促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稳定。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重点抓好人均收入不足元的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真正使贫困户受益。坚持开展打假护农活动,使之制度化和规范化,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行为,为农业生产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维护广大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