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长人大常务会议讲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县长人大常务会议讲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县长人大常务会议讲话

近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的山水城镇的总体目标,以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执法力度,采取建管并重、标本兼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措施,深入扎实开展了县城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县城环境秩序有了较大改观。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坚持高标准建设,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一)高起点编制城市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体系。

至目前,我县县城划控制区面积38平方公里,近期(*年)规划人口7.5万人,远期(2020年)规划人口12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6.79平方公里,人口6.57万人,城镇化水平42%;城区道路总长42公里,道路面积53万平方米;下水道总长49公里;路灯1350盏,照明路段长40公里;供水能力2万吨/日,实际供水量约1万吨/日,供水普及率95%(建成区);城区供气能力400吨,用气人口5.05万人;绿化覆盖率35%;县城住宅综合开发率75%,城镇人均居住面积26平方米。

为高起点编制县城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架构,今年以来,我县邀请了*理工大学、*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市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先后编制了《县城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县城协调区整合规划)》、《县城重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县城其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南台山森林公园重要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大柘河、岭下河沿岸人居环境改造工程规划》。目前,上述规划、设计均已进入论证或批准、实施阶段。同时,县建设局等职能部门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管,全面落实规划报批后的跟踪监察制度,按照“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监管到位、查处有力”的总体要求,对不符合规划的违章建筑,采取发现一宗、查处一宗的手段,达到规范城市规划、建设行为的目的。

(二)高标准建设市政设施,打造配套完善的城市功能。

我县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认真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等四大工程,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1、净化工程。按照“全城覆盖、全日保洁、全民参与”的总体目标,县环卫所扩大了上门服务范围,上门服务已覆盖到城区和周边农村,城区基本无卫生死角和垃圾成堆现象,环卫管理体制运转良好;同时,进一步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制,城区环境卫生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2、绿化工程。为把县城建设与园林绿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规划一片、建设一片、绿化一片”,全力打造山水城镇、生态*,我县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同时,不断加大县城绿化力度,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县园林所积极、主动做好城区绿化花木的日常抚育、管理工作,对各街道的乔、灌木进行全面施肥,及时对花池、草地的垃圾进行清理,对树木进行除虫防病,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认真做好沿街路段缺株少株绿化树的补植工作。

3、亮化工程。城区重点实施了城市路灯和城市夜景亮化工程。按照完善功能、改善形象、塑造特色的要求,投资226万元,完成了梅平路健峰木制品加工厂至县公路局超竹养护站、河滨公园、*大道中(*大厦至环北路大桥)、环北路(环北路大桥至平岗路段)、*大道北(环北路大桥至伯公坳)、工业大道(三角花园至河陂水桥)共205盏路灯的安装。投入20多万元,对石龙寨景区实施了亮化工程。

4、美化工程。按照县委关于“唤醒大佛,舞活石龙,打造城门,提升老城”的城市建设思路,先后建成或在建南台山森林公园、石龙寨景区等旅游、休闲场所,完善了*公园的部分设施。同时,拉开城市发展架构,强力推进城南新区开发建设工程,着手论证老城改造工程,全面推进宜居宜业的山水城镇建设,城区发展前景越来越诱人。

二、坚持全方位治理,打造优美的城市环境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环境秩序整治工作,明确提出要把整治优化县城环境作为建设宜居宜业的山水城镇的重要工作之一抓好抓落实。县委肖文浩书记、县政府张映平县长多次在群众反映环境、秩序问题的信访件上批示,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继续加强县城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工作,给市民创造一个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为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工作部署,县政府调整、充实了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县城环境整治工作会议,明确了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胡新文在会上详细分析了县城环境、秩序存在的问题,要求各级各部门在整治工作中要敢于碰硬,协同作战,务必使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着力建立健全县城环境、秩序管理的长效机制,防止问题治而后乱,顽症根治艰难,使不良现象走入“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怪圈。在整治工作期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整治工作第一线,关心指导整治工作,亲自做群众思想工作,慰问工作人员,极大地鼓舞了参与整治人员的信心,对整治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柘镇和县建设、工商、公安等部门也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明确了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形成了领导重视、责任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

(二)宣传到位,准备充分。舆论是行动的先导。为使广大市民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县城环境、秩序整治工作,县城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公开信等载体,向市民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在县广播电视台播放了《致市民的一封公开信》、《*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县城广场和严管街管理的通告》,确保宣传到位。县广播电视台积极支持、配合整治工作,成立了专门的报道小组,进行强有力的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爱护环境、遵守秩序的意识,营造了人人议论整治、人人关心整治、人人参与整治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重点突出,管疏结合。为确保整治工作集中力量、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县城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找准突破口,把“两个广场”、“两条柏油路”、县城北区空气质量作为重点,集中人力进行专项整治。针对县人民广场及周边绿地被群众占用进行非法摆卖现象死灰复燃的情况,县城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大柘镇及县直有关职能部门的执法人员,进行专项整治。在整治行动中,执法人员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治人,充分发挥敢于吃苦和敢于碰硬的精神,连续奋战15天,共出动执法人员625人次,取缔非法摊档10多家,解决了人民广场“脏、乱、差”现象,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拥护和高度赞扬。针对县城严管街车辆乱停乱放、随意停车搭客的现象,县公安交警大队制订了《县城“严管街”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方案》,抽调精干警力组成整治小分队,通过定期巡逻执勤和不定时突击的方式,加强对县城平城中路、平城南路、环城路等城区主要干道进行交通秩序管理。自整治以来,交警部门共查处车辆乱停乱放行为182起,有力保障了县城交通干道的畅通。县环保局积极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一是切实加强对县城居民饮用水源的保护,清除各种威胁饮用水安全的隐患,增设县城制水厂入口监测点,确保城区饮水安全;二是加大对县城北区空气质量的治理力度,重点推进县城区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的整治,加强对县绿洋中纤板厂木屑粉尘治理督查,加大监管,力促刨花板线停产退出。为解决*富远稀土新材料公司废气污染问题,责成该公司投资50多万元对生产废气的治理。同时,进一步巩固立窑水泥行业治理工作,全面开展烟粉尘二次除尘治理,各水泥企业近期共投入了500多万元资金进行水泥粉尘治理,县城北区空气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县交通局制订了《*县道路运输市场突出问题百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从6月25日起对全县道路运输市场突出问题进行百日整顿行动。至目前,该局共出动交通执法人员350人次,纠正违章车辆80多辆次,纠正乱涨价行为4起,查处非法营运车辆60多辆,有力地打击了各类非法经营行为,非法营运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以人为本,维护群众的利益,取得群众的支持配合,是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为此,在整治工作中,执法人员既严格执法,又妥善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兼顾群众的利益。为妥善解决人民广场临时摊档主的生活出路问题,县城管大队等单位将原在人民广场摆卖的摊档引导、安排至河滨公园进行摆卖。由于在整治过程中坚持做好了“管”、“疏”两方面的工作,今年整治期间,未发生因整治工作导致的群众上访事件,确保了社会稳定。

(四)部门联动,成效显著。在此次县城环境、秩序综合整治行动中,县建设、工商、城管、交通、交警、环保、卫监和大柘镇等部门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部门联动,在整治范围上着力重点区域,在整治方式上突出管疏结合,在整治机制上注重长效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县公安交警大队科学规划,积极筹集资金14万元,完善了“严管街”2.5公里路面的行车道、斑马线、禁停牌等标志标线,拆除了影响交通的防护铁栏杆4处共200多米;针对*汽车客运站门口商铺多、候客车辆多、交通拥挤的现状,该队组织工程人员拆除了道路两侧的防护栏,并划定了20多个临时停车位,有效缓解了该地段停车难和交通拥挤的问题。园林所加强了对绿化花木的管理,认真做好花木的修剪造型,加强花木的防护措施。县环卫所进一步完善了城区公共场所的卫生设施,有效控制了乱丢、乱倒垃圾的现象。城区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新安装了自来水干、支线管道8公里,解决了东富岭、梅东村上选区、河陂水及城南新区共3000多户群众的饮水问题,完成了柘东路供水主管道的验收和路面恢复工程,解决了城区夏季用水高峰期缺压的问题。城南新区排水等市政工程设施正在得到完善。

二是城市环境更加洁净。县建设局开展集中整治30多次,对县城主要街道乱贴乱画等突出现象进行了专项治理,共出动450人次,清理“六乱”行为3516宗,清理旧桌椅、太阳伞等杂物42车,没收破旧广告牌175个,拆除人行道广告牌75个。县环卫所进一步完善了保洁责任制,着力解决城乡结合部、市场等重点地区的清扫保洁工作。县水务局定期组织人员清理县城河道河面的垃圾,并建立健全了河道河面保洁的长效机制。县卫生监督所加大对城区餐饮业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突出监管重点,认真开展春夏两季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经营行为,共出动卫生监督员280多人次,发出指导性监督意见书350多份,整改意见书30多份。

三是城区秩序更加良好。县工商局采取日常巡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法,认真抓好乱摆乱卖、乱搭乱挂、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的整治,共纠正乱摆乱卖、乱搭乱挂、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的行为87宗,取缔无证无照摊档14户,确保商户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经营。同时,该局还会同县环保局等部门,积极开展噪声扰民现象的治理,引导娱乐场所经营者守法经营,遵守《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规定,自觉控制音量,杜绝噪声扰民的现象。此外,县建设局物业站认真做好市场周边摆卖秩序的整治工作,安排足够人力,加强重点岗位的值班工作,确保市场经营秩序良好。

三、坚持高效能管理,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

虽然我县的城市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城市环境、秩序整治仍存在“运动式”的弊端,离宜居宜业的山水城镇建设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为此,今后,我们将坚持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从以下五个方面建立健全县城环境、秩序管理的长效机制,为争创绿色崛起示范县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一)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城区的发展和城市管理的要求,我县将着力以健全制度、执行制度来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继续探索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的改革,集中必要的行政资源综合执法,从根本上解决执法主体不明确、执法依据不充分、执法效果不明显的弊端,使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同时,加大对《*县县城规划区内个人建房管理规定》、《*县城区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等规定的执行、监督力度,进一步落实“城管目标考核”、“门前三包”责任制,健全“县、镇、部门、社区(居委会)”四级管理模式,促进城市面貌的根本好转。

(二)改善城市管理执法环境。由于少数市民法律意识、城市意识淡薄,导致阻碍城管执法甚至暴力抗法的行为时有发生。为此,今后我县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上述突出问题:一是清理行政执法主体,明确执法依据和执法权限,切实减少执法越位和不作为现象,努力提高行政效能;二是确定执法岗位,将执法职权项目和职责分解到具体岗位和执法人员,严密执法程序,细化执法标准,改变过去那种执法岗位不清,职责不明,履行职责相互推诿,揽功推过的现象;三是建立执法考核体系,突出执法效能评估,完善行政责任制追究机制。建立执法人员考核档案,制定年度执法人员的执法标准和考核标准以及法律培训测试要求,将行政职权的行使与执法人员的年度考核挂钩,实现规范执法行为。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深化对市民的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推进政府与群众的沟通,让群众了解政府、支持政府工作,优化城管执法环境。

(三)强化城市管理协作机制。县城环境、秩序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职能部门多。为此,我们将继续加强领导,充分发挥统筹作用,协调工商、公安、环保、卫生等部门与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各部门领导定期对执法和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协调和决策;二是建立工作互访制度。由各部门有关人员每月对具体问题进行磋商,及时制定有效的工作方案和组织执法活动;三是建立现场处理合作机制。执法或管理部门在现场处理问题时应迅速告知相关的执法或管理部门到场,以利于各方衔接具体问题,最大化地提高执法和管理实效。

(四)加大城市建设管理投入。要实现面貌整洁、摊点经营规范、交通秩序良好、城市美观协调的城市管理目标,就必须不断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近年来,我县在县级财政收入逐步增长的形势下,一方面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同比例增加对城市管理的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城市管理经费紧张的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巩固、扩大近年来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成果,使城市建设管理形成常态、长效运行机制。

(五)强化城市意识宣传教育。我们将继续强化县城环境秩序整治宣传教育,既要大造声势,又要深入持久、注重实效。重点在社区、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中经常开展城市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提高自觉保护优美环境、维护良好秩序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全社会形成讲文明、守秩序、护环境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