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试论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全覆盖的内涵作用和实现途径

试论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全覆盖的内涵作用和实现途径

社区党建全覆盖即“党的组织和工作的全覆盖,真正实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具体说,“组织全覆盖”,就是凡是应成立党组织的,都要予以成立,不能出现空白。“工作全覆盖”,就是要把党的工作做到每个党员身上,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让每个党员都处于组织之中。

按照“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社区党建全覆盖”的要求,当前社区党建中最重要的组织工作目标,就是要构建切实有效的社区党的组织活动体系,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支撑结构。具体讲,社区党建全覆盖就是适应新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建立社区党工委对社区实现全面领导的新体制,形成党整合社会各类资源的新机制,形成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工作体系,从而实现“强核心、建网络、全覆盖、促文明、为群众”的工作目标。总结现有的成功经验和好做法,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推进社区党建全覆盖。

一、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合力推进基层党建发展

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社区(街道)党工委要对社区党建工作负总责,领导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与群众自治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各自的章程充分行使职权,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运用属地、属条、属资、属业等不同方式,灵活地把社区中的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都纳入到社区党组织的有效管理范围内,主动联系社区单位党组织,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在职党员理事会制度,把单位党组织组织起来,共同商讨、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使社区单位的党建工作统筹规划,发挥党员居民在社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单位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联系卡,增强其社区党员意识、社区示范群体意识和社区党建主体意识,使单位在职党员逐步成为社区党建的中坚力量,扩大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保证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切实有效发挥。

二、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打造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

开展有效的社区党建工作,推进社区党建全覆盖,人力资源是第一要素。按照“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职业化运作”的理念,探索划分工作网格,配备专职党群工作队伍,实现“两新”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2005年6月,全市面向社会统一公开招聘了近2000名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这支队伍依托党员服务中心的资源,配备到网格,工作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第一线。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的建立,对于推动“两新”组织先进性教育活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基层党务干部匮乏的现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党群工作者就是人才”的观念得到了社会的逐步认同。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的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好吸纳有的居民区党组织干部作用,如何进一步拓宽队伍来源、选拔方式和培养途径等,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要以社区在职党员为骨干,培养社区工作志愿者队伍,培养职业化的专职党的社会工作者队伍,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党的社会活动家。

三、拓展党员服务中心功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为了进一步落实“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目标,本着“服务党员、服务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理念,全面推进社区(镇)党员服务中心的建设。目前全市220家街道(镇)党员服务中心已经全部建立,并向经济开发园区、商务楼宇以及村、居民区延伸,实现了党员服务网络在行政区域上的全覆盖。并完善党员服务中心的各项功能,确定党员服务中心作为流动党员的接纳地、“两新”组织构建党的基层组织的孵化器、区域内基层党组织共享的资源平台、党组织服务党员的温馨家园、区域内党组织大和党员面向群众面向社会的服务窗口五项基本功能。要以党员服务中心为依托,逐步建立包括首问责任制、情况报告制度、工作信息沟通交流制度等;促进社区内各单位间、社区与社区间、社区与单位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效地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动员组织单位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各项活动,开展为社区群众服务的活动,为充分发挥单位在职党员在思想上的导向作用、政治上的示范作用、服务上的带头作用创造条件。

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社区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组织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可以通过建立社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联系制度、服务制度、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使社区单位党员参与社区活动,形成制度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群团工作全覆盖、党建服务网络全覆盖”到“长效机制”质的飞越。联系制度可以是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可以通过设计制作《党员参加社区建设情况登记表》,便于社区党组织掌握了解在职党员的构成情况、分布情况和参与社区活动的情况;服务制度是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内容、形式的具体体现,单位党组织可以要求在职党员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和专长,开展专题服务,并定期向单位党组织汇报。

五、加强对新社会组织的分类指导,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

社团组织涉及范围广、差异性大且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之中,要切实遵循“谁举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按照党内的有关规定和程序,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进行分类指导,对有3名以上的正式党员,有合适书记人选的单独组建党组织;正式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采取挂靠、联合等方法予以组建;没有党员的单位,选派党建联络员。同时,要理顺社团党建双重管理体制:凡由法人单位举办的社团组织,明确举办单位党组织具体抓该社团的党建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凡由个人和个人合伙举办的社团组织,明确其党建工作由业务主管部门党委负责,社区配合做好有关党建工作;区社团管理局着重抓好“登记关”和“年检关”形成社团局、业务主管部门、举办单位和社区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社团党建管理体制。

六、探索工作体制的变革,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格局

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要对社区组织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建立完善党的社会工作体系。将行政管理事务与社会管理事务区分开来,使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平衡发展。在横向上发展各种社区组织的社会性功能,包括建立各类议事型组织、社区事务咨询协调委员会等,打破传统的区域性、行业性党建模式,加强社区党建以联系、整合、调控社会。

总之,要健全党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的组织体系,逐步形成“条块结合,相互支持”的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在“线”上,按照党政组织(行政组织)、驻区单位、居民区三条线理顺组织关系。继续加强和巩固条线党的工作体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变以前按行业设置为职能设置,把区域内各种各样的单位和组织党的关系分别纳入各条线党组织的工作范围,实现党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全覆盖。在“块”上,推进行业制党建。针对非公经济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党的工作,设立社区综合党委,构筑新的党建工作网络,为推进行业服务、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同时,搭建各种党建工作社会化活动平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就有党组织、就有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