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乡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乡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乡是全县***民族乡之一,共辖5个行政村,20个自然屯,总幅员面积22万亩。全乡2,209户,总人口9,760人。几年来,乡党委以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为牵动,认真履行职责,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5年,全乡经济总收入实现5,000万元,比*4年增长了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12元,比*4年增长了25.6%。乡党委连续多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在乡镇领导班子实绩考核中,连续两年全县综合排名第一;*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明确思路,咬定发展不放松

好思路才能有大发展。*4年,县委调整了浩德乡领导班子,新班子上任伊始,就把如何争创全新发展业绩作为主攻方向。通过认真调查研究,集思广益,乡党委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定“小乡要有大思路、小乡要有大举措、小乡要有大发展”的理念,确立了“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打民族牌,走特色路,再造新浩德”的工作思路。一是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开棋之举,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来谋划、来推进,通过项目建设迅速积聚起经济加速发展的能量和强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安商、富商的优惠政策,让利于客商,诚心诚意为引进的项目搞服务,做到有诺必践,有难必解,有求必应。两年来,共引进了浩大塑编、浩大粮食二期工程、浩尔其民族风情园、兴海莱茵鹅养殖、西浩德商品猪繁育改良、20万千瓦风力发电等6个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已达到10,366万元。初步建成了以横贯乡所在地浩尔其加工一条街为轴,东部粮食集散区、西部民族风情旅游区、中部畜牧招商区为辐射的“一街三区”经济发展格局。项目建设的突飞猛进,为乡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在努力打造项目建设“旗舰”的同时,乡党委注重挖掘自身潜力,着力构建多元经济格局。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旱涝保收田示范园区建设,逐步形成粮经饲三元种植格局。加强了畜牧基础设施建设,*4—*5年,全乡新建了标准化青储窖*个,新建了德肉美种羊、西门达尔肉牛、奶牛繁改基地3个,培育舍饲典型*个,配套建设了畜牧综合服务站点6个,先后成立了畜牧养殖协会、鹅毛皮张贩运协会,畜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55%。三是强力推进劳务经济,通过内部安置和外部转移相结合,*5年转移劳动力1,500人,富余劳动力转移率达到了80%以上,劳务收入达到900万元。

顺势应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针对“一免两补”政策实施后农村形势的新变化,乡党委解放思想,坚持从健全机制入手,努力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促进工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领导方式从行政命令型向示范引导型转变。建立健全了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民主管理,形成了常规工作经常公开、重点工作定期公开、重大项目事前事中事后三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尤其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乡党委立足长远,制定出台了一整套行之有效工作制度,推进依法行政,从根本上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目前,全乡80%以上乡村干部和70%以上的党员有自己的致富示范项目;乡村党员、干部还主动与困难群众结成包扶对子,在信息技术、资金方面提供服务,积极为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6年春耕期间,全乡干部共为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资金、物资80多万元。在党员先进性教育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满意率达到了99%以上。

以民为本,着力关注社会民生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乡党委切实增强为民意识,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实施了乡村道路建设、自来水进村入户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4年以来,全乡共完成通村红砖路3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目标,兴海和西浩德两个民族村实现了屯屯通,受益群众达8,000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50%,中小学危房改造完成100%;有线电视、电话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入户率分别达到90%和60%;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了90%以上。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乡党委认真组织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文化中心户”群众性创建活动,并积极实施了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乡容村貌、村风民风明显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