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区县人才发展计划

区县人才发展计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制定并实施好这一时期的人才发展规划,对于全面实现我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及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回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市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自治区、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人才工作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党管人才的原则,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层次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以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开发人才资源为主题,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培养现有人才和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为重点,以创新人才资源开发机制为动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紧紧抓住引进,培养,用好人才资源三个环节,着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人才队伍数量、素质、结构明显提升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才短缺的矛盾基本得到缓解,人才流失现象得到遏制,人才对经济贡献率明显提高。全区重点领域的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人才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1、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15年,全区人才总量达到1.7万人,每万人中拥有人才量达850人,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拥有量达到10人以上,我区重点行业紧缺人才明显增加,基本满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数量明显增加,人才的行业、产业分布相对合理。党政人才队伍数量保持稳定,年龄、知识及专业结构更加合理,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例明显加大,人才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达到15%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的职业经理人数量明显增加,农村实用人才中受高等教育者比例明显提高,引进国外专家和国内知名专家服务我区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3、人才工作环境更加优化。创新人才政策环境,学习培养环境更加灵活,创新人才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新机制,着力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益,真正在我区形成人尽其才、才尽所用的人才发展环境。

(三)主要任务

1、不断扩大人才规模。坚持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并重,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并重,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人才开发利用步伐,挖掘本地人才资源潜力,合理有效地利用本地人才资源。同时,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开展各类招才引智活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探索人才柔性引进机制,使人才的总量、质量逐步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大力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切实加强党政机关和重点行业的人才配置监管,重点培育一批青年人才,逐步改变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紧缺,分布不均,年龄老化的现状。根据各行业工作的特点,统筹开展各行业人才工作,不断优化各类人才的分布,以满足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

3、切实加强人才能力建设。加强党政人才的能力建设,以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努力造就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到2015年,党政人才队伍数量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提高到85%以上。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能力建设,着力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围绕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2015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2500人。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建设,以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领头军。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500人;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更趋合理。加强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建设,适应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要求,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批技能人才,特别要培养一批技师和高级技师。到2015年,技能人才总量达到7500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重点培养一批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和乡村致富带头人。到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500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要有1-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致富能手。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人才队伍。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1200人。

二、“十二五”期间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以加强能力建设为主线,加速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1、加强党政人才培养,提升执政能力。以不断提高党政干部素质和执政能力水平为核心,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办好区委党校,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基地作用。根据国家《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能力建设的要求,大规模开展公务员培训工作,力争用五年时间对所有公务员轮训一遍,真正能让干部学以致用。鼓励公务员在职学历教育,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考,民主推荐等方式扩充科级后备干部队伍。积极实施公务员的初任、任职、更新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重视女干部、青年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的培养。建立健全选派干部交流挂职锻炼制度,每年由区委组织部安排一定数量科级干部或科级后备干部基层一线或信访部门挂职锻炼。

2、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短期学习培训和进修。全面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覆盖面达到100%,继续教育与本人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工资晋升、年度考核等挂钩。组织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考察交流,培养造就一批优秀学科技术带头人。

3、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围绕企业未来发展要求,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采取政府指导性培养和单位内部按需培养相结合,学历培训与专业进修相结合等形式,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有针对性地抓好重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培养。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努力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市场拓展能力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4、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大力支持中等职业教育,有计划地培养各类紧缺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组织生产一线职工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和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等活动,促进岗位成才,逐步培养一批适应我区工业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5、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升致富能力。根据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以及各类培训教育基地的带动作用,通过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途径,大力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使其成为既懂经营,又掌握现代科技知识,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复合型人才。

(二)以吸纳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6、利用政策优势引进人才。抢抓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积极与自治区、市对接,主动争取人才队伍建设的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扶持政策。组织、人事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制定人才引进、培养的具体政策,创新引才、聚才的良好政策环境,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各企事业单位要积极为人才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为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7、发挥本地优势产业吸引人才。发挥我区经济发展相对优势,结合我区光伏产业、循环经济产业以及农业方面的脱水菜、奶牛、枸杞等优势特色产业聚集的特点,有计划,成批量地引进人才。以培养和发展人才机制为载体,优化产业集聚功能,改变引才思路和方式,关注中西部人才走向,通过人才交流会、洽谈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各类急需人才。

8、积极推行人才柔性引进。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求所为,重其所酬”的招才引智新理念,采取聘用、借用、咨询、讲课、兼职、合作交流、人才租赁等形式灵活引进人才智力资源,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注重发挥籍在外人士的引导带动作用,探索建立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网,为我区企业联系与利用高级技术人才和最新技术建立联系渠道,为籍专业人才报效家乡和回乡投资创业搭建平台。

9、建立引进人才补贴和颁发荣誉证制度。对于引进的特殊行业急需高层次人才,给予引进单位一定的补贴。对特殊需要受聘服务于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才,在受聘期间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每人每年补贴10000元服务费;对于自治区专家服务团团,服务期间能够较好的完成服务任务,为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区给予服务团一定的经费资助,区区级专家服务团成员每人每年享受服务补贴2000元。对采取柔性引进方式引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在区服务满1年以上的,服务期满经考核获得优秀等次的,以区委、政府名义授予“支持发展优秀人才”荣誉称号。

(三)以制度改革为动力,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新机制

10、深化党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新录用公务员一律坚持“凡进必考”。组织人事编制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退休、调离人员动态监控工作,积极与自治区、市编制部门对接,争取编制,每年计划申报15-20名编制用于招录公务员。切实抓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法规性文件的落实,积极推行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部分科级领导岗位竞争上岗。完善干部交流考核制度,健全后备干部管理制度。

11、积极完善人事制度。大力改革人事管理体制,努力探索适合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方式,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领域。按照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方向,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和完善人事服务的新形式和新功能。加强对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依法、有序流动。

12、建立科学的人才考评机制。针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同的行业特点,不同的岗位要求,探索制定出分类分层次的人才考评标准,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考评指标体系,完善各类人才考评方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提高考评的科学性,确保人才考评的公开性、透明性、独立性、公正性。

13、建立人才储备机制。针对我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才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建立人才储备机制。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每年从大专以上院校毕业生中择优选拔20名青年志愿者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储备人才。储备人才统一由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进行人事档案,实行计划外管理,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到人才储备库选用。

(四)以激发创造潜能为目的,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措施

14、加大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树树立“人才投入效益最大,人才环境投入就是人才投入”的意识,建立科学的人才投入制度。区政府设立区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培养培训、引进和奖励等,2011年—2015年,区财政投入的人才专项资金不少于250万元;在全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中设立区支持人才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和大学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支持人才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每年不少于500万元,大学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每年不少于50万元,用于支持各类人才和大学生创业;动员各人才服务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不断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形成以用人单位为主导,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市场化人才投入制度。

15、建立人才奖励制度。建立区杰出贡献人才奖励制度。从2011年起,每三年选拔2名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设立创新型团队奖和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奖。对相关领域人才集中,自主创新能力强,业绩突出的单位,进行创新型团队评选,从2011年起,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出两个,每个创新型团队给予奖励。同时评选部分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给予一定奖励。

16、完善人才各项福利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各项人才政策落到实处。强化利益分配的激励约束机制,保证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稳步提高,逐步实现人才福利政策规范化。设立高层次人才保障基金,不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关爱力度。

三、人才发展重点工程项目

1、建立并实施区“3358”人才工程。即每3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30名区区级学(技)术带头人、50名区级骨干人才,并给予一定奖励;评选80名区级骨干后备人才,3年内在培训教育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其快速成长。由区人才办进行跟踪服务和考核管理,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2、实施对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和培养的“513”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即:从2011年起,在全区区、乡、村三级范围内,选拔和培养一定数量的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各类农村实用型人才,基本满足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区政府在培养培训方面予以支持。其中:区级共选拔和培养50名主要从事农、林、水、牧、渔等各个产业,包括各类农村经纪人、农产品开发、销售服务的致富带头人、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在内的骨干型优秀乡土人才;全区乡级共选拔和培养100名从事农业种植、养殖、农机、兽医和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等各类专业实用人才;全区村级共选拔和培养300名掌握专业生产技术、技能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业能人、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和农村经纪人。

3、鼓励各类人才干事创业计划。设立支持人才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重点资助对象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自治区“313人才工程”以及市“351人才工程”等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人员;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各类高技能人才等。让各类优秀人才在干事有舞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事业有成就,每年支持人数不少于50人。设立大学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重点支持有创业意愿和创业精神的大学生,提供优惠政策,通过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全区营造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每年支持人数不少于30人。

4、“专家服务团”计划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计划。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专家服务团”计划的意见》。组建重点行业和区专家服务团,到企业、乡镇进行技术咨询、科技攻关、项目论证、人才培养。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创业政策,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在鼓励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创业和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创新科技特派员队伍的培训机制和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各类培训机构和培训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提升科技特派员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到2015年,全区科技特派员队伍每年稳定在120名左右,并在科技特派员队伍中至少培养出20名以上创新能力较强的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