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策略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它在数学试卷中的分值较高,难度也比较大,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一种重要的题型。应用题对学生各方面的考查比较全面,它要求学生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在做题过程中要仔细、耐心的审题,还要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才有可能在这一道题中取得高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去掌握具体的解答应用题的技巧,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运用情况,但这恰恰也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薄弱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能够在数学考试中取得更高的成绩。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与日常生活缺乏联系

应用题,顾名思义就是希望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的问题,而应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付诸于生活。但其实,目前很多的数学应用题与日常生活之间缺乏联系。数学应用题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的问题,在出题时,教师如果将题目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结合上课所学的知识点去解答数学题,学生自然就能够学会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这也能够让学生更加乐意去解答应用题,这样的做法拉近了数学应用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应用题充满更多的兴趣。

(二)学生不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点去解答应用题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发现有些学生不能够自如地去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去解答数学学习中的应用题。他们其实并不是不会,只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点正确地运用在解题上,也正是因为这个,才导致有些学生明明在数学上花了很多时间,但是却又没有太大的成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记忆知识点,他们认为记住了知识点就能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因此,他们很少花时间去思考应该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点去解答数学题,甚至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花时间去练习的,而这种错误的想法恰恰就是导致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学习效果不那么显著的原因。

(三)学生不够细心导致应用题错误率较高

有些学生在做应用题时,错误率比较高,但是其实不管是在知识点的掌握方面还是在知识点的运用方面他们都学得很不错,他们的错误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做题的时候不够细心,所以才会导致题目的错误率比较高。有些学生可能是没有仔细审题,只是把题目读了个大概然后就开始下笔答题,等到答到一半之后才发现审题审错了,然后再重新审题、重新做题,但是这样就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可能会导致试卷写不完的问题出现。有些学生可能审题这一关安全度过了,但是在答题的过程中又会因为追求速度而漏写或者漏算某个步骤,导致题目没有办法继续算下去,最后只能选择放弃做这道题。当然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前面这些问题都没有出现,但是他在某一步运算中出现了错误,最终结果与答案不一样,这也是学生做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种问题。其实这些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就是因为学生不够细心,才让这些错误一直存在。

(四)学生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

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难的科目,它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要求比较高。相对其他科目来说,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会偏多一些,在讲课时教师可能会比较注重知识点的安排而忽略了课堂的趣味性,因此,数学课堂有时会比较枯燥,这可能就会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课堂教学没有办法吸引到学生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可能就没有办法集中精神去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点,上课不认真听讲,知识点掌握得就不牢固,况且课后学生可能不会进行复习,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能力就逐渐下降,数学成绩自然也就没有办法提高,成绩的不理想会让他们对数学这个学科越发地不感兴趣,这样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

二、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应用题在数学试卷中的分值是最高的,难度也最大,一般都是作为最后一道大题出现,很多学生数学分数较低就是因为没有办法在这道大题中拿高分,因此,教师提高对于应用题的重视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在应用题中取得比较高的分值,那也就意味着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地掌握和运用相对比较熟练了,那在试卷的前半部分学生的得分也会比较高,因此,只要把应用题这块“大骨头”啃下来,那其他的数学题也就不难了。

(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质量还有另一个比较大的作用就是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不管是什么科目的教学,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其实就是学生在逐渐地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一个过程。虽然数学应用题也是印在纸上的一些题目,但是它是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能够创设一种比较符合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更加真实地去利用理论知识去解答数学题,以此来充分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三、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的具体做法

(一)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

在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审题是第一步,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学生要进行正确的审题,只有审题正确了,才有可能正确地解答应用题。如果审题不够细心或者审题出现了错误,那么就很难正确地完成应用题。1.正确读题,标出重点条件。首先教师就要让学生正确读题。学生要仔细、认真地读题,最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在小学的数学考试中,时间其实是比较充裕的,因此,学生不必为了节省时间而粗略地读题。读题非常关键,在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读题的习惯,让学生在读题时把握题目中的重点条件,弄清楚题目的问题,把重要的问题或者重要的数据标注出来,方便学生在后续解题中抓清题干。2.正确把握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在读题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去把握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弄清楚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写等式、画图、画辅助线的方式去帮助自己理解题目,正确把握题目所给予的信息。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解题步骤

正确读题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接下来就需要学生正确地去解题了。1.联想适合解题的知识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正确地完成了读题的步骤,也大致了解了题目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大致理清楚题目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需要学生根据这些基本知识去联想相关的知识点,再从这些知识点中找到解题的方向。例如,在遇到计算商品利润这类题目时,正确读题之后学生就要立刻反应出利润的计算公式,学生可以将公式写在草稿纸上,方便做题时直接套公式计算。2.仔细进行答题。将题目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想出来之后,学生就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然后进行答题了。在答题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细心答题的习惯,告诉学生不要着急,考试时间是十分充裕的,一定要静下心来,不要急躁,一步一步慢慢写,保证题目的准确率才是最重要的。3.答题结束要检查。在答题结束之后,一定要让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答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如果在答题之后进行检查,那就能够把这些错误进行改正,能够更好地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要教导学生对自己的计算进行验算,答题之后要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确保自己的做法没有错误。

(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应用题是非常考验学生的数学基础的,学生要有一定量的数学知识之后,才能更好地解答应用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学生后续解答应用题积累一定的知识量。

(四)学生之间形成帮扶小组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组合成帮扶小组,让一些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去帮助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是不一样的,学生相互之间比较了解,而且他们的年龄比较接近,可能要比教师更清楚怎么讲才能让同学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再加上他们都是初学者,对于数学的接触时间差不多是一样的,数学的难度对于他们来说是相同的。相比之下,教师接触数学的时间就比较长,有时候学生很难理解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其实是很容易的,所以很多时候教师不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但学生相互之间可能就更容易感同身受,他们能更快地了解其他同学的难点。因此,让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帮助进行学习可能会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

(五)让学生自己解说题目,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适当地和学生进行角色的交换,让学生当一当教师,给学生解说应用题的机会。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题,教师可以让一些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讲解,在学生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地把握是否扎实,做题过程是否正确,解题思路是否完整,如果学生在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的话,教师可以给这些学生一些口头鼓励,让学生能够继续保持下去。让学生自己讲解题目的这个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能激励班级里的其他同学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争取自己也能站上讲台为班里的同学讲解题目。

(六)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进行解题

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进行解题的能力。图文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问题,更容易发现解题的方法。例如,在“两辆列车从甲、乙两地相向出发,甲车每小时行驶2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30千米,5小时之后两车相遇,请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这道题中,把图画出来就能很直观地发现甲、乙两地的距离就是在这五小时里甲车行驶的距离再加上乙车行驶的距离。所以在解这类题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多画,让学生习惯做题画图,从图中去理清解题的思路,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做题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做题习惯。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怕花时间,一定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题目,对同一题掌握不同的解法,这样在考试中才能更好地去解答题目。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平时做加法的习惯,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学生才能学会做减法。例如,在解答“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共有88个头,24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这道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假设所有的动物都为兔子,那脚就一共有352只,比244多了108只,那么根据这108只脚就可以算出鸡的数量有54只,进而求出兔子有34只。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试着把所有的动物都假设为鸡,算出脚多了68只,而根据这68只脚就能够算出兔子有34只,最后就能求出鸡有54只。教师用这种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去掌握更多元的解题方法,在考试时学生就能选择自己觉得容易的方法去做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解答数学应用题的技巧能够很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一起努力,培养学生掌握并且形成运用数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形成较好的逻辑思维,正确把握图文结合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帮助他们更好地去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潘淑玲.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

[2]柳瑜.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问题及优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3):1.

[3]吴培强.浅谈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J].中学数学,2020(2):1.

作者:马月芳 单位:临夏市城郊镇肖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