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让赏识教育走进习作教学浅析

让赏识教育走进习作教学浅析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对小学教育有更多的期待。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化知识。传统的教学工作之中,教师往往会以严厉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会让学生累积诸多的负面情绪,而对于内心想法较多的学生,习作中也没有机会去表达自我。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期阶段,教师应用赏识教育极为关键,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学生得到肯定之后,便能够更加努力学习,保持自信,为其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赏识教育;习作教学;小学;策略

赏识教育是基于学生实际情况所应用的一种策略。这种教育方式具备人性化、人文化的特点,在语文教学工作之中,教师应用赏识教育来构建富有人文主义气息的课堂。赏识教育更尊重生命。教师在课堂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并给学生相应的鼓励,能使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当学生受到教师的积极引导,在学习的过程中便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降低在学习阶段的各种压力,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运用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习作教学阶段,运用赏识教育,面对学生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实现教学活动创新设计的目标。教师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师对学生的赞赏,通常是口头表扬的方式,再加上对学生的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等形式,教师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每一位同学展现自我优点的机会,那么学生便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以实践为基础建立学习自信心,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1]。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开始阶段,从小就推进赏识教育,有助于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学生的日后成才与否,本身就要看教师的态度。赏识教育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而且在教学活动之中,更注重一种平衡以及和谐。赏识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课堂上师生是平等和谐的。所以赏识教育也是关注生命意义的、富有爱心的教育形式。赏识教育构建人性化的课堂,根据教育教学发展需要,以及儿童的特征,合理设定教学环节,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教学模式。尊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教师对学生保持尊重、爱心、耐心的态度。在赏识教育之中,核心的任务是对学生的赏识,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其实也能带动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周遭事物。赏识教育要肯定人的行为,做好积极暗示,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建立,学生能够不断进取、自我拓展,必然能实现发展目标。

二、赏识教育应用于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发展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习作

教师在习作教学阶段,可以根据学生的某方面特长,鼓励学生去拓展兴趣爱好,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优点。教师对学生的优点、特长以及成功的部分扩大化,在习作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设定发展的方向,那么在习作期间,学生就会慢慢建立兴趣,也勇于表达自我的真实想法。在习作教学阶段,应用赏识教育要突出艺术性、趣味性的特点。结合实践进行分析,教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优化赏识教育的核心。在习作过程中,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去对待学生,最好是设置随机教育的环节,那么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去构思习作的主题,或建立学习框架,教师把握时机,提出表扬并鼓励学生。对于小学生来讲,自我认知不足,或者有自卑的心态,都会因为教师的敏锐度,而重视自我的小进步,跟随教师的节奏,在习作阶段放大自己的优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从业态度,以及留心现实生活,从细小的内容去判断大方向,面对问题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实现深度探索学习的目标。课文能够对小学生带来一定的启迪影响,教师带领学生去剖析文章的主体结构,了解实例所反映的观念,分析写作方法、主旨内容。教师设置习作的主题,是让学生真正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让学生通过习作,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习作教学阶段,教师应用赏识教育要富有艺术性。因为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行动等都会对学生带来重要影响,而学生是否能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学习态度。习作过程中,能否有效地表达内心想法,就会受到教学形式的影响。真理的存在本身就能够反映客观事实,所以在特定的环境之中,教师优化策略,鼓励学生探究实践,那么习作就是师生交流的一种途径。如果学生的语言学习达不到目标,以及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存在问题,那么教师的一个动作或者表情,就应该引导学生去表达,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之中,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发现有一类同学,想要完成习作任务。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更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指点,甚至是一种批判。这其实是缺乏关注度的表现,这时候教师在习作评语之中,用简单的肯定句子,或者在课堂上对学生满意地点头,对于内心脆弱的小学生来讲,这就是一种莫大的鼓舞,能够帮助学生在发展道路上持续不断地走下去。如果学生在习作期间,因为主题不明确,因为字词表达不到位而感到痛苦,那么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安抚,拍拍学生的肩膀,或者师生大拇指触碰以示鼓励,都能够引导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走出困境。也就是说,赏识教育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落脚于实际,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教师的肯定,进而能够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在语文习作教学阶段,教师查看学生的作业会发现,有不少学生在表达观念期间,是有自己的个性的。有些学生会放大一些细节,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的方式,去剖析生活现象、现实问题。但是,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不足,在实践阶段还会存在问题。教师为帮助学生充分发挥特长,将赏识教育融入习作教学阶段,让学生前期在课堂上互动,或者设置一个辩论环节,为后续的习作做好准备,那么学生就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优势或者不足,未来的习作任务,也会更加用心,找寻突破自我的方式[2]。

(二)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完成赏识教育

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来讲,他们掌握基础知识,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渴望拥有一种个性化表达自我的能力。那么在习作过程中,教师就要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在阅读、写作、习作等各个环节的要求不同,教师要注重学生读写能力的拓展。一方面,学生能累积知识,另一方面还能通过习作输出观念。教师在习作教学阶段,始终要坚持学生主体的原则,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索语文课程知识,更好发表个人观点。赏识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也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实现创新探索的目标。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一些事情,根据教学安排完成学习目标。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有一些学习收获,教师要给出一些建议,并鼓励学生,使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升。教师在习作教学阶段,要给学生不断尝试的机会,并适当给予教学指导,让学生勇敢表达自我、发现自我、拓展自我。教师对学生的努力要保持肯定的态度,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突破的目标。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去帮助学生坚定自信心,维护自尊心,那么学生就能够积极面对困难,通过习作更好表现自我。《家乡的习俗》习作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布置给学生相应的任务,让学生提前搜集资料,了解自己的家乡并观察家乡的风俗、民情等等。设置课堂讨论的环节,学生能够彼此交流思想,踊跃发言。教师在这一段的互动环节,会发现学生对家乡的态度是有所不同的,自己在家乡生活之中,也会有不同的收获。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习作方向。语言沟通与习作是紧密联系的,通过交流,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灵感,提升文字表达能力。

(三)从课外作业入手,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在课外作业指导方面,教师强化赏识教育,帮助学生重点关注自己在作业方面的闪光点,并对学生提出表扬,那么学生便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师检查学生作业,可以看到有不少学生,字迹潦草影响阅读感受。有一次,我发现班级中一位同学字迹相较于以往有明显变化,于是,我当场表扬了这位同学,并将他的作业拿到班级之中,让全班同学去观看,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每次在作业阶段,都能保持字迹的工整,能够在习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态度。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究创新,给学生更多机会去实践,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教师本身就是教学活动的开拓者、引领者,帮助学生在习作阶段,保持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现教师的影响力,并给学生积极的引导,那么学生的习作水平会大大提升。《为人民服务》是一篇经典课文,完成这一课文学习之后,教师让学生练笔习作,设置的主题是如何“做一位合格的公民”“弘扬爱国思想”。课外拓展学习,可以是观看影视资料,也可以是查阅我国近现代史的资料,对某一个情节进行深度剖析,确定习作主体。这样的习作任务设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强化主体意识,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学生受到伟人的鼓舞,自我的思想品德发展也获得积极条件。

(四)优化习作教学方式,实现赏识教育

教育是传递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惑的一种途径,也是实现师生积极互动、心灵碰撞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习作教学要始终围绕课程教学改革要求进行。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探索让学生通过习作有效表达的方式。所以教师要将赏识教育与习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以赏识教育为基础,真正打动学生,提升学生习作水平。教师在习作教学阶段,会发现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不仅是客观差异较大,还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面对这些限制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因素,教师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与学生一起探索问题处理的方式。教师探索教学改革,就是落脚于语文课堂,启迪学生思想,引导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对语文知识、习作要点要有深入探究的意识,激发自己的求知欲,提升习作水平。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师生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沟通分析、思维碰撞等等。教师主导习作课堂,但又能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付于学生,学生所表露的思想,以及所构思的情境,教师要关注并给予积极反馈,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学习兴趣,在习作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克服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不足。从我国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来看,用一种打骂批评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始终保持一种努力学习的态度,要听从父母、教师的指导,这会给小学生带来极大的压力。我们从世界各个国家的教育教学形式来看,赏识教育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积极体验。教师通过赞美、表扬的方式,帮助学生去改进习作的策略,对于学生来讲,课堂学习的幸福感提升了。这种积极情绪是一种很棒的心理体验,会在学生习作期间,化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如果学生在习作,以及其他模块知识学习期间,没有一种积极的体验感,那么就会缺乏自信心,没有自己的追求也缺乏希望。人在一出生便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里,无论是信息应用,还是人际互动,都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在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自卑感,降低学生的不安全感,使得学生能降低自己的恐惧感,那么赏识教育与中西方结合的优势由此展现,能够给习作教学带来驱动力。

三、结束语

赏识教育应用于习作教学阶段,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更好地应对学习困难。所以赏识教育与习作学习结合,对学生的自我发展有重要影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多给学生一些积极反馈,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都能表现出对学生的赏识,教学的智慧性、积极性由此展现,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目标,在习作的过程中也能有更多学习收获,进而提升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高亚平,李妍.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意义与融入分析[J].中国教师,2021(S1):14.

[2]杨兆峰.让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充分体现[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10):119.

作者:施剑梅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新都路小学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