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碎片化学习在开放教育课程建设中实践

碎片化学习在开放教育课程建设中实践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碎片化学习的硬件条件得以保障;开放教育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重构课程,将传统的系统性、整体性的课程知识以项目化、场景化、任务化等加以实现,使得碎片化学习的软件条件得以保障。借助信息化手段重构知识结构的课程建设之路,是落实提出的“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举措与抓手。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开放教育;课程建设

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及学习方式。“5+1”综合教育改革试点开放大学在探索开放教育适应新时展的先行先试及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探索中,发现课程建设是重中之重。2012年在教育部关于同意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广东开放大学的函中,明确提出:“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学校应以课程为单位建设学习资源,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认真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技术专家与课程内容专家紧密合作开发高质量课程资源。”[1]具体落实到各开放大学的建设任务上,主要就是要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碎片化的理念加以改造和建设课程资源,使得课程资源能够支撑起构建信息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助推“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一、信息化时代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由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这种变化被称为人类社会的第三次浪潮进程。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较之以往时代,其变革速度更快,第三次浪潮的变革有可能只需要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一)信息化时代考验着我们的教育

信息化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学习方式都受到信息化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变化快、容量大、参与人员多、互动性强、智能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应确立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发展观、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这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信息化时代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媒介

知识总是以一定的媒介为基础传承的,一种是动作媒介,如做事、运动、种养植、书法、音乐等需要在做中学的经验、体会等;一种是书本媒介,如印刷的书本,记录着知识、思想、情感等;一种是网络媒介,它借助于数字化手段把知识、思想、情感用音视频、网页、网络社群互动学习等方式进行传播。三种媒介在学习中也是不可偏废的,但各有侧重。动作媒介的作用主要是形成经验性知识,书本媒介的作用是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网络媒介的作用有利于把知识的相关性进行联系和知识的内涵外延进行扩展。

(三)信息化时代加快了我们的教育变革

过往的普通高等学校学历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将知识进行整体化、系统化、体系化,主要依靠面授教学同时辅以网上学习资料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其学习群体为全日制的在校生,该学习模式在培养人才方面上成效显著。作为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的广播电视大学,其主要是依托网络平台进行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资源推送等,学习者以面授学习和网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这种线上线下学习的方式对于在职人员具有极大的便利性,可以实现半工半学,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实现知识的获取和学历的提升。自2012年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开放大学以来,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借助目前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改造课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教学资源,满足学习者学的诉求,满足课程支撑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要求[2]。以上种种现象表明,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从事开放教育的一线人员,要深刻认知信息化时代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变革以及开放教育如何小切口选题介入到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来。

二、碎片化学习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信息化提升了碎片化学习的成效,碎片化学习在信息化时代成为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方式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一)信息化时代使得碎片化学习成为现实

“碎片化学习”是作为与“系统化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系统化学习”是通过首先确定学习的相关领域和明确学习目标,进而掌握相关知识概念和方法论,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网络结构,最终建构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碎片化学习”就是指将学习这一完整、系统性的活动变成不系统、零散的形式,具有知识信息碎片化和学习时间碎片化的双重特点[3]。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上,古来有之,北宋欧阳修有“三上”之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在碎片化的知识重构上,就是通过信息化的硬软件环境,将原本按照章节编排的知识结构变革为按照项目、任务等进行小知识点的重构,使得原有统一授课的学习方式变更为了可以通过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的系统学习,做到知识的体系化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就应该是满足开放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最有效学习方式(具体见图1:知识碎片到知识体系的蜕变)。

(二)信息化时代使得碎片化学习内涵愈发丰满,特色愈发鲜明

碎片化学习通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进行碎片化重构,使学员在展开学习时可以实现跨时空、跨学科等的学习,它可以以正式或非正式学习的方式推送给学员,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育供给方革新知识内容的建设、知识内容的推送等来满足教育需求方的“时时、人人、处处”学习诉求[4]。碎片化学习具有灵活度高、针对性强、吸收率高的特点,学习资源供给方将原本整体性、系统性、一体化的学习资源通过项目化、任务化、场景化的设计,将知识以碎片形式予以呈现和推送,使得学习者借助手机等信息化设备时时、处处开展学习活动;学习者又能根据碎片化的知识有针对性选择自己需要的、必要的知识技能。这种知识结构的重建,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做到了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间的相互匹配。

(三)信息化时代使得碎片化学习的渠道愈发多样化

碎片化学习的成效取得必须要有便捷的、高效的学习渠道,借助于信息化的日益发达,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工具挖掘碎片化的知识、利用多媒体工具重组碎片化的学习内容、借助在线学习课程资源构建碎片化的学习平台等。学习者利用手机等通信设备可以便捷地从百度、谷歌等浩瀚的网络资源仓库和较为专业的知网、数字化图书馆等专业的数据库平台获得自己需要的数据信息;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将获取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按照某类逻辑关系再整合等,使得原本凌乱、无序的知识点变成较为系统的整体;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资源等形式,与学习者、教师、平台管理员等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协同合作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碎片化学习模式及其与开放教育融合分析

通过探究碎片化学习模式的特点,对碎片化学习与传统教学和开放教育融合的研究,深层次掌握碎片化学习的内涵及其在其他学习场景中的应用,能更好地发挥碎片化学习模式的优势,提升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碎片化学习三种模式的探究

从学习者开展碎片化学习的动机、学习方式等角度进行研究,碎片化学习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主动式学习模式、被动式学习模式和随机式学习模式。主动式学习模式的流程为自主设定好学习目标,遴选好学习平台,开展内容的学习、制定学习策略、定期交流分享等,最后有一个学习效果的评价,同时该评价又反过来影响学习目标的设定,进而形成一个学习的闭环;被动式学习模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根据指定的学习任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进行学习平台的遴选、学习内容的收集和获取,同时进行学习交流,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使得学习问题得以解决,最后进行学习成效的总结与反思;随机式学习主要是无特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更多的是因兴趣爱好引起的学习,多为碎片化的学习,经过学习之后进行成果的交流与效果评价。

(二)传统教学与碎片化学习的结合

一是教与学主体的互补性。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讲解课程知识;碎片化学习模式下,可以借助手机等客户端在信息化教学平台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跨时空的学习。二是在教学内容上形成互补。传统教学主要依托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较为系统、全面地传授知识;在碎片化学习中,学习者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对那些没有掌握的内容或者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进行反复学习,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三)开放教育与碎片化学习的融合

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模式就是将多媒体课程资源、全过程的学习评价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利用遍布全国各地的省市县电大及其学习中心进行面授辅导、利用双向视频教学方式进行网络教学。其学习方式是比较灵活随意的,既可以网络学习,也可以自学,这种学习方式就不需要比较固定的时间,对于一大部分的在职人员来说,选择自己合适的时间学习,利用碎片化学习解决自己存在的困惑,然后提升自己的知识层面。

四、碎片化学习的开放教育课程建设提质培优路径

通过对信息化提升碎片化学习成效的分析,使得碎片化学习在开放教育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倒逼我们的开放教育课程建设予以更新理念、重构知识体系架构等,以设计出满足碎片化学习需求的高质量学习资源。项目组以“风险投资”课程建设为例展开探究与实践。项目组依托学校的在线学习平台,通过搭建校内外兼职授课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场景化的碎片化重建,完善学习过程的资源建设和过程性考核,努力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目前已运行了一学期,整体效果良好(具体见图2:“碎片化”课程资源建设)。

(一)组建教学团队,提高教学质量

广东开放大学是由省市县三级办学实体构成,我们的教师团队由省校的责任教师、基层开放大学的面授教师及来自行业领域的能工巧匠构成。教师团队联合学生、用工单位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研分析,明确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其中责任教师主要负责对课程体系架构的设计,面授教师和企业的能工巧匠负责将课程知识点与岗位技能诉求相匹配。

(二)按照碎片化学习要求,重新设计课程结构

针对“风险投资”课程的结构,按照碎片化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包括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知识点及考核等。通过分析研究,将课程“打碎”为“教学内容”碎片化资源库、“教学视频”碎片化资源库、“案例分析”碎片化资源库、“知识讲义”碎片化资源库等多个资源库,同时将这些碎片化资源库按照系统的知识体系“集成”在课程技能目标、教学实施过程等方面,做到知识点碎片化、知识体系化。

(三)对标职业岗位要求,开发课程资源

项目组组建了课程建设团队,收集课程教学标准、教学模块、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学习资源。将课程面向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细分落实到相关教学模块上,建设资源迭代可积、“分层分库、多端交互”的学习资源库,按自选方式进行积木式组合、积累和迭代,打造多终端线上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5]。同时,重视行业企业技术人员、技术技能大师、能工巧匠等深度参与资源建设环节,将本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内容,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程项目案例为载体,丰富资源库建设,固化教改成果。

(四)丰富碎片化资源,满足碎片化学习需求

碎片化学习只是学习方式发生了变革而已,其核心仍然是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项目组以碎片化学习资源建设为切入点,因为只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才能满足学习者碎片化学习的多样性需求。“风险投资”课程开发了微视频20多个,总时长达500分钟以上,内容涵盖了从风险投资相关的理论知识到该领域的典型案例,从国外漫长的风险投资发展史到国内时间短但迅猛的发展史,让学习者对风险投资既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性认知,又有他们感兴趣的专题知识点,极大地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黏性。

(五)重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碎片化的知识体系构建

在碎片化学习方式下,其考核评价必然要进行“碎片化”。项目组通过设计一学期两次的网上教学答疑(占总成绩的20%)、过程性的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期末的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等多形式的考核手段,对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碎片化知识点学习成效进行考核,这种系统化的考核和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计,保证了知识点碎片化学习的知识体系化,增强了学习效果。

五、总结

碎片化学习是开放教育服务“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灵活、便捷学习方式的主要特点,借助当下突飞猛进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搭建校内外、校行企教学团队,将岗位技能与知识技能进行重组和匹配,将课程内容进行碎片化再设计,既是满足“时时、处处、人人”皆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也是落实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指导精神,更是开放大学转型发展、提升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

参考文献

[1]于海燕,吴磊.碎片化学习背景下微模式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134-136.

[2]曾凡梅,魏延.基于问题的碎片化学习模式探究[J].成人教育,2018,38(2):15-18.

[3]王承博,李小平,赵丰年,等.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10):26-30.

[4]傅友,黄华兴.碎片化学习在成人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6):493-495.

[5]张奕奕.基于碎片化学习的在线开放课程设计: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8(6):46-50,56.

作者:张宏伟 尹文 单位:广东开放大学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