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上半年反腐倡廉建设和纪监工作总结

上半年反腐倡廉建设和纪监工作总结

今年来,在市纪委监察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纪委监察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反腐倡廉决策部署,立足于“干精品,创一流,争第一”,大力开展“监督方式改革创新年”活动,不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上半年反腐倡廉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我县紧紧围绕“保位保先争一”的目标,一手抓惩治,一手抓预防,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上半年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摆在首要位置,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强化书记、县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责任,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上半年,先后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4次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反腐倡廉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二是狠抓责任分解落实。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签订责任书。狠抓重点专项交办任务的落实,下发《2013年反腐倡廉工作部署分工及专项工作任务交办意见》,将市纪委交办的14项重点任务,分解到部门、到岗位、到人员,明确完成时限和目标要求,加强对交办任务的督促检查,促进任务的落实。三是严格运用考核结果。对2012年度全县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情况进行了考核,共评定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优秀单位31个,合格单位107个,基本合格单位3个,不合格单位1个。四是廉洁自律氛围浓厚。领导干部主动上交红包礼金3.45万元,有价证券1.2万元,拒收8.2万元。

2、狠抓“八项规定”落实。把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相关规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四个强化”落实“八项规定”。一是强化学习宣传,知行合一。依托县电视台、报社、手机报等平台,广泛宣传关于改进工作作风有关规定的具体内容、重大意义及深刻内涵。在县城区重要场所电子屏幕、公益宣传牌、灯箱广告宣传“八项规定”内容,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强化制度规范,树规立戒。根据上级关于改进干部作风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简化接待工作、厉行勤俭节约等九方面入手,出台了《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县各类会议活动明显精简,会议规模、参会人员、会期都大幅缩减;全县党委政府各种简报、文件比上年同期减少三分之一。三是强化领导带动,狠抓落实。从领导班子抓起、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在调研、出行、开会、发文、接待等工作中一切从简,作出表率,树立形象。大力推行乡镇“廉政食堂”,上级到乡镇检查工作,一律在食堂就餐。四是强化监督检查,查究问责。综合运用投诉受理、明察暗访、查究问责等措施,加强对贯彻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相关规定和厉行勤俭节约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据统计,上半年,全县共压缩行政消费性开支216万元。

3、强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共受理投诉举报134件次,转立案4件。在严惩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预防。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估,规范权力运行,探索非公企业防治腐败机制。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今年已成功组织交易50宗,成交额达3.23亿元。全面推行公务卡改革,将差旅费、招待费、办公用品购置费、培训费等17项公务支出中随意性大且易于滋生腐败的日常性支出项目,纳入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原则上不再使用现金结算。全县166个预算单位共发放公务卡1774张。加强廉政宣传教育,在神农广场、广场、嘉蓝路、桂嘉路设置大型廉政广告宣传牌,在车头镇荫溪社区全力打造省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着力营造崇廉尚廉浓厚氛围。

4、深入推进执法监察。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大局,深入开展执法监察,推动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对县城市建设投资中心2010年来组织实施的建设项目和财务状况进行执法监察,对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城南及肖家黄花水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进行重点检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督促推进“打非治违”工作,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查车头镇荆林村非法砖厂和违法采砂行为,有效化解了群众上访事件。

5、严纠不正之风。一是建立农民负担动态监测网络机制,全方位记录监控涉农收费、惠农补贴发放,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二是深化治理教育乱收费,组织督导组,以暗访为主,明查为辅,对全县各中小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幼儿园,教育收费政策执行情况和收费公示制度巩固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了学校遵守“县教育收费八项刚性规定”情况,对莲荷中心校、普满中心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三是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做大做强《每周聚焦》电视专栏节目,打造的“焦点访谈”。通过该栏目,共反映作风、效能、政风和行风及社会各类问题15个,督促解决15个,受理群众投诉42件,已办结37件,办结满意率85%。四是严查不正之风。先后对县煤炭局违规收费、县机动车驾驶员协会强制入会、县人民医院有关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

二、作风大整顿“发展环境整治年”活动进展情况

把整治发展环境作为服务中心工作的着力点,通过推动“发展环境整治年”活动开展,努力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1、实施“一把手”工程,高调推动。把作风大整顿“发展环境整治年”活动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任务交到“一把手”,板子打到“一把手”,责任追到“一把手”。县委书记同志亲自召集20个单位的“一把手”,专题调度调研“发展环境整治年”活动开展情况;县长同志、常务副县长同志、纪委书记同志等县领导多次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着力研究解决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47个重点责任单位的“一把手”在任务交办会上作表态发扬,全县各相关单位“一把手”积极履职,扎实推动作风大整顿“发展环境整治年”活动深入开展。

2、围绕“十项重点工作”,强力推动。紧紧围绕优化环境十项重点工作采取措施,加强监督检查,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编制《政务信息公开指南》,出台《重大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实施意见》,加速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平台建设与应用,拓展电子监察平台应用,将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收费、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政务公开等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平台,进行电子监察,全面优化政务环境。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工作,规范涉企检查,开展满意度测评,收回《涉企检查满意度反馈卡》86张,对安监局、地税局等企业有反映的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约谈。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建设园区政务服务分中心,将社会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园区,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开展平安环境建设,排查纠纷16起,受理查处各类涉及重点工程、涉企案件13起,抓获违法嫌疑人19人。严格执行优化发展环境“五个严禁”,严查执行不力和“中梗阻”问题,对24个单位的重要岗位开展了专项效能监察。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加强日常巡查,严查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案件,及时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各类矛盾和纠纷,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上半年,共受理涉及效能优化的举报投诉13件,查处效能优化案件6件,处理32人。

3、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推动。认真开展“为民务实转作风,勤廉办事树形象”作风建设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干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项目工地等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突出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据统计,自活动开展以来,县级领导已先后下乡开展调研160余次,走访群众2600余人,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243个,解决资金5400余万元,改善民生方面问题236个,扶贫帮困249户。全县各乡镇、单位解决民生问题523个、新农村建设方面问题158个、为基层筹措资金978.6万元。加强干部作风整治,开展经常性暗访活动,严肃查究问责。上半年,共组织明察暗访活动45次,印发作风通报9期,问责处理干部职工57人,其中科级干部8人,一般干部职工49人。

三、监督方式改革创新年活动进展情况

全市纪检监察系统“监督方式改革创新年”活动动员大会后,我县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成立班子,出台方案,加强指导调度,迅速启动监督方式改革创新年活动。一是厘清职责。由干部室按照“三定”方案,结合平时工作分工,将委局各室职责一条条列出来,然后发各室征求意见,对有争议的和交叉的职能职责,由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后进行了明确。二是明确任务。根据市纪委各室确定的主要工作任务,结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明确了2013年全县纪检监察工作主要任务共106项,其中创新性工作任务11项。三是进行交办。对106项主要工作项目,按照“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执法的再执法”、“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进行责任分解,明确了每项工作任务的责任单位、责任方式、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完成时间。4月28日,召开了任务交办会,进行了任务交办。截止目前,所有的项目都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资料”的“五个一”要求,正在有力有序推进。四是切实创新监督方式。切实转变监督理念,创新监督方式,坚持定准位、做到位、不错位。如在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各类考试监督上的改变。今年,我们一律不再直接参与招投标,不再直接参与各类考试的现场监督,而是加强日常检查,加大暗访力度,注重收集未中标老板对招投标工作的意见,注重收集考生和相关人员对招考工作的意见,发现问题后,及时切入跟进核实,并对有关部门进行问责。

四、反腐倡廉和纪检监察工作项目化进展情况

继续用项目化管理的手段推进反腐倡廉和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发展,推动全县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今年,市纪委批准我县立项2个(纪检监察干部绩效考评机制建设、信访信息共享诉求共处机制建设),目前,两个项目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工作实施方案,正在分步实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1、实施“纪检监察干部绩效考评机制建设”项目,对纪检监察干部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一是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出台考评办法,统一评比。出台《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将乡镇纪委书记、县直机关纪检监察干部和派驻机构纪检组长纳入委局考评范畴,实行目标化管理。采取集中考核、日常考核、民主测评的方式,内容分工作业绩、工作作风和民主测评三大块,实行百分制考评。年底召开述职测评大会,抽取部分乡镇纪委书记和纪检组长向纪委全会年度述职评议,得出综合分数,其他未抽到的考评对象由考评组组织到所在单位进行考评,评先评优指标由纪委常委会审定。二是建立动态考核台账,细化工作责任,跟踪管理。按单位性质,分为乡镇纪检监察干部、派驻单位纪检监察干部、派驻单位以外的纪检监察干部,对考评对象日常工作作风督查、参会参训、材料上报、完成临时性工作任务的情况,建立日常工作考核台账,对完成情况,及时予以登记,跟踪管理到位。三是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奖优罚劣。把考评结果与办案补贴发放相结合、与评先评优相结合、与提拔重用相结合。依据考评结果,发放乡镇的纪检监察工作经费和纪检监察干部办案补贴。对纪检监察干部年度考评结果为优秀和称职的,每年发放工作经费的100%,每月发放办案补贴的100%,对特别优秀的考评对象,除所发的补贴外,再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的奖励。考评结果为基本称职的,每年发放工作经费的50%,每月发放办案补贴的50%;考评结果为不称职、在岗不在位或没有办过案的,不安排工作经费,不发放办案补贴。通过推行纪检监察干部绩效考评机制,改革创新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方式,全面提升工作绩效,进一步提升纪检干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

2、实施“信访信息共享、诉求共处机制建设”项目,全面提高信访办理质效。我县民风彪悍,是一个信访大县,信访总量居高不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头举报、多层举报、重复举报信访件所占的比重很大,导致信访件“多口进、多口出”、重复登记、重复批示、重复交办,大大降低了接访处访的效率。为扭转这状况,今年,我们着手实施“信访信息共享、诉求共处机制建设”项目,建立完善涵盖信访对象、信访诉求、承办单位、领导批示、办理进展、结果反馈等信息的“信访信息系统”,着力构建“高效统一、双向互动、全面共享、全程监督”的信访信息平台。“高效统一”,即建立全县信访信息电子台账,对相关信访数据信息统一登记、统一、统一交办,从根本上避免“多口进、多口出”、重复登记、重复批示、重复交办等现象发生。“双向互动”,即切实增强系统的开放性,实现上下级双向互动,构建快捷的信息交互平台。“全面共享”,即实现上下级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信访信息互通共享,最终实现全县“一盘棋”。“全程监督”即实行信访事项24小时监控,全程跟踪、查询、督促案件办理。经过深入调研分析和反复论证,目前已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建立完善了《关于建立信访举报联系点的实施意见》《信访监督工作实施细则》、《信访工作问责制度》、《信访举报工作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相关制度;已经搭建好信访信息共享网络操作平台,明确了技术操作流程。下一步县纪委信访室和县信访局将进一步利用好信访信息共享网络操作平台,有效解决机构不全、力量不足、信息不灵、手段不多、处理不实、成本过高等问题,探索联手处理疑难信访问题、联合调查干部违法违纪信访问题、联系研究工作新办法、联动排查干群矛盾和社会矛盾新方法,形成信息互通、手段互补、力量互用、成果共享的局面。实现基层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100%,实名举报的双向回告率100%,信访举报线索的立案率、信访案件查实率、案件优质结案率逐年提高,集体访、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越级信访量逐年下降的目标。今年来,我县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预定目标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下半年,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一是要在督促指导上下功夫。要组织力量,深入到一线督促指导,注重解决问题,以取得实际成效。二是要在落实推进上下功夫。要采取“明察暗访+问责推进”的方式,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作风建设新规,深入开展作风大整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年”活动,着力领导带头,着力建章立制,着力监督问责、着力解决问题,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三是要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监督方式改革创新年活动,就确定的11项创新工作,特别是两个项目,改革创新监督方式,加大推进力度,努力探索更为便捷、有效、管用的监督方式方法,打造特色亮点工作。四是要在查办案件上下功夫。要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五是要在宣传推介上下功夫。要增强宣传推介意识,大力推介我县在反腐倡廉建设和作风建设上取得的新经验、新作法、新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