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意义

小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意义

全球化作为当代社会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它的影响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其所引发的问题也多种多样。熟悉马克思经典著作的人都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百多年前所提出的“世界历史思想”与当今的全球化有着直接和紧密的联系。但是,肤浅地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观点既不正确也不严谨。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解读必须回到他原本的语境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摘下有色眼镜还原世界历史思想的本源。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方法论、世界观,也是对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的一种把握。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唯物史观的最初创立就是借助“世界历史”的研究而形成的。

不可否认马克思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古典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世界主义理论思潮都是世界历史理论最重要的来源。古典经济学的世界理论、殖民理论和现代化国家的合法化理论等方面的内容,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直接来源,他所倡导的整体观、发展观也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借鉴。在《历史的哲学》的绪论部分,黑格尔就提出了他所关注的不是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而是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1]。在马克思看来这种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指的是现代社会产生以后各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历史来源于东方而终结于西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则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对于人类历史发展和命运的考察,得出的结果是世界的历史来源于全球,最终达到彼此之间的融合。黑格尔认为民族、国家的存在是世界历史思想的前提,而马克思的结论却恰恰相反,认为世界历史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民族或地区的力量。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的推动力是“绝对精神”,而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分工和交往。从思想源流上看,马克思是紧接着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但从思想的实质内容来看,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和重塑。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来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摆脱了世界主义的民族狭隘和民族偏见的成分,同时把它建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础上,并得出了共产主义才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最高成果。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

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动力问题。马克思认为,随着近代以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活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而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2]。历史向世界历史

转变的动力问题,马克思认为有以下三个:

第一个动力———大工业的社会性和资本的扩张性是根本动力。大工业的社会性是指分工的社会化,分工的结果必然引起大工业的无限扩大其生产范围。资本本来就具有扩张性,国际竞争把这种扩张变得更加激烈。第二个动力是交往的扩大。首先是民族内部交往的发展,促进分工协作与生产的发展,分工和生产反过来推动交往的发展,为交往突破民族地域的局限提供基础。随着内部交往和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外交往也就成为必要。一旦对外交往发展起来,又会进一步地促使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的发展必定反过来推动内部和外部的交往发展。科技是生产力和交往力发展的源泉,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第三个动力。

世界历史理论归根结底探讨的是人与历史的关系问题。世界历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集中表现在人的“世界历史性发展”。人的历史性发展是一个复杂、矛盾的过程,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关系表现为四对矛盾:人的孤立化和交往的普遍化、能力的异化和全面化、观念的自觉化和“受抽象统治”以及个性的平均化与多样化。

关于世界历史与共产主义关系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与世界历史格格不入的,资本主义是无法完成世界历史的,从而引出了世界历史与共产主义的联系,共产主义也要在世界范围形成才可以真正实现。马克思指出的“无产阶级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可能实现一样”。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不应被简单地等同于全球化,它不仅是对黑格尔历史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否定,也是基于现实物质生活世界对人的思考。世界历史思想与全球化理论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开源,后者是前者高级的发展阶段。需要说明的是,在我们看来,全球化理论与世界历史理论虽有关联,但是分属两个不同的理论层次。就目前的研究状况分析,全球化理论属于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无论以吉登斯为代表的社会学角度的全球化研究、麦克卢汉为代表的信息通信角度的全球化研究,抑或所谓的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研究,盖莫能外。

从150年前马克思提出的世界历史理论到今天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管是资本主义社会对自身问题的关注,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这就引起国内外的许多学者深受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影响,其中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当代资本主义体系作了整体性的把握和研究,提出的“世界体系”也就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理论。“世界经济体”和“国际体系”是这个基本体系的结构。前者是世界体系的经济基础,后者是上层建筑;世界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尤其自身的规律,在这个体系当中每个民族和国家都要受到制约。这个体系的动态结构从内到外由中心、半和组成。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是立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延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领域。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科学的方法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方面。现代化已经从过去单一的本国家、民族的现代化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词语,当然这个转变很大意义上是全球化的作用结果。因此,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对外开放,走入世界交往的行列,由此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思想[3]。他倡导我们要做世界公民,并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一个民族和国家必须进入世界性的交往才能以人类已取得的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为起点,不断创新。同时人类的历史也证明了,那些善于交往和开放的民族才能走在历史车轮的前面,中国近现代的落后也恰恰说明这一道理,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只能遭受失败。邓小平也指出当今的开放世界存在着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但是二者之间必须开放和交往,又在开放和交往中存在矛盾和斗争。社会主义国家在开放的过程中不能丧失自我,邓小平的开放理论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具体实践和发展,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到邓小平的开放思想以及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这一巨大的时间跨度充分映现出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意义,明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