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政治建设论文

政治建设论文范文精选

政治建设论文

政治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学校的学风建设属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是思想层面的基础教育,因此,在高效的学风建设中融合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校的学风建设起到了基础性的促进作用。另外,学风建设是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与突破点,可以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个切实有用的平台。

二、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实现途径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前提,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学风建设成功与失败的重要表现,因此,要在大学的学风建设中,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工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明确“以学为主”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奋发学习、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兼顾学习成绩与其他素质的提高。

2、将大学生的学术教育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两者结合起来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将中华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大学生的学风建设中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将校园内的各种文化活动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风是一种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的积淀,而校园内文化活动是学风的外在表现。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的第二课堂,包含了非常丰富综合的内容,比如:文体活动、科创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校园的文化活动也是学校进行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精心布置与完成每一项校园活动的过程中都是使学生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的过程。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逐渐修正自身为人处世的态度与做法。

三、总结

政治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1、思想观念的创新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和世界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目前无论是所处在哪一个位置的人们,心理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人们的心理逐渐从单一,保守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多元化的社会也是促进人们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这样的现象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的工作方针很难进行有效的发挥,而进取精神和人们的创造能力会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逐步的进行发展。所以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其思想观念的创新必须发挥出来。

2、工作内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相互结合起来。在对传统的内容进行结合的基础上,需要弄清楚群众目前活动的新动态、新情况,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这样的工作做起来群众才能接受。从工作内容上看,深入开展文明城市以及文明单位等称号,无疑使得基层单位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会有极大的提高,同时对于群众中基础设施的建立,例如加大组织学习,以及健康的活动场所也是新形势下工作内容创新的具体体现。

3、方式方法的创新以前人们在思想上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仅仅可以通过教育进行解决,无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但是教育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如果把教育同法律等行政手段进行有效的结合,那么对于单位的组织经营以及对于队伍的建设无疑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增强基层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方法的创新,将教育与实际的工作和廉政工作进行结合,对企业进行针对性的法制教育,这样能够达到思想上面互动的效果,同时也是提高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最好的方式。

4、手段机制的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进行创新,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着手:第一对政治工作的科学性进行加强,坚决执行科技含量较高的思想政治工作;其二采用媒体等手段,对政治工作的方式进行丰富;第三,可以采取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这样方便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最后互联网的作用需要进行重视,加强网络的宣传,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适应时代的要求。机制创新,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永葆旺盛的活力和永久的战斗力,使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有益的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效益评估、督导落实机制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结果多方面的综合性评估。

二、企业文化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的完善,企业将更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企业如果想要进一步的发展,或者是向着更加国际的方向前进,那么行政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无疑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会相互的进行渗透。那么以人为本的措施主要是深入基层,加强基层员工的思想教育。对于企业的行政干部而言,通过深入基层能够了解到基层员工在实际遇到的困难,这样对于企业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基层员工的了解,可以宣传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其次,通过深入基层,能够宣传企业的成就以及面临的困难,将思想认识对基层员工进行宣传,这样起到从容面对企业改革所带来的挑战,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建设。

2、完善制度文化制度是企业行为文化所表现一系列的综合表现,对企业制造产品,以及企业在服务理念上有非常大的帮助,例如我们在企业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词汇:业务流程、企业的管理机构、企业管理制度、质量标准,这些制度都是企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企业的制度文化而言,实际是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人们总结出来的经验,然后将经验进行制度化,这些不仅仅是能够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完成的,所以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企业的改革以及企业的稳定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思想政治工作要和企业的发展、稳定以及改革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着手,采用较为敏锐的视觉对大局观以及对规章制度进行客观的审视,对制度的不合理位置以及制度的体系的改进给出合理的意见。而思想政治工作除了传统教育方法以外,针对时代的特征,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在制度文化的创新方面采用新的方法。

3、加强人才价值观教育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社会价值观出现多样化的特点。然而不管是企业内部还是社会上,价值观的冲突以及改革是我国目前社会上人文环境出现进步主要的标志。而企业内部员工人生价值观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目标短期化、自我化以及功利化。对于这些价值观的出现,思想政治工作者无疑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尊重现代人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4、促进企业道德文化建设企业道德文化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管理中的价值核心部分。当代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道德文化的建设通过道德规范、道德教育以及道德行为等对企业进行内外各种关系的协调,对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创造而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企业无形的资产。那么道德建设是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是一项非常复杂和长期的工程,需要通过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才能够取得成效,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报告、座谈等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对道德的规范、基本内容进行教育,这样能让员工充分认识到道德的必然性,对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打造优秀团队团队理论在企业文化中较为重要,而团队从本质上而言是属于在企业中处于同一环境,有着相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个群体。他们在沟通的过程中容易形成共识,在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可以相互的鼓励,这样的群体无疑更具有凝聚力。而打造优秀的团队,不仅仅是需要从企业的技术方面进行着手,还需要从人际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着手。

三、结束语

政治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学风因素入手,科学准确地分析归纳影响学风建设的主要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探寻培养优良学风的途径和方法。从目前情况看,大学生学风问题主要在于学习动机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抗挫折能力差以及诚信等问题。

1.学习动机不端正,自觉规划学习意识匮乏。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在日益开放的校园环境中不断渗透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不断冲击着学生的大脑,严重影响着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影响他们学习方向的明确,学习动机的端正、学习动力的充足,造成学生片面地追求物质享受和精神需求,无心学业、忙于恋爱、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学习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现象不断涌现。同时,学生不知道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对所学专业兴趣不浓,学习依赖性突出,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等问题,常常把自己学习方面存在问题归咎于教师讲课水平、学校教学条件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风气,阻碍了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

2.心理素质偏差,逆商能力不强。优良学风的养成,必须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一些学生时常感到学习压力大、就业前景不光明、交际面临障碍,心理经常充满了焦虑、无助甚至恐惧,以至于整天精神恍惚,学习兴趣不浓,对未来没有目标,缺乏踏实进取的刻苦学习精神,遇到挫折困难容易消沉气馁,不肯接受别人帮助和批评指导。造成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学生是先天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但是更多学生是因为成长环境和认知能力存在着问题。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心理焦虑、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协调好人际关系、提高抗压能力等问题,避免学生走弯路,增强逆商能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困扰学风建设的重要问题。

3.诚信意识不足,德育教育缺位。目前,在高校中时常出现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学风及学术道德问题。一些学生毕业论文或课程报告出现造假和抄袭的情况,学生旷课和迟到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考试作弊、弄虚作假问题层出不穷,甚至有不断蔓延的趋势。即使在就业环节上,有些学生在就业材料、签订就业协议等方面,虚造信息、违约情况日甚,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失去信任。这些问题表面看是诚信问题,说到底是道德品质问题,严重影响了学风建设,影响了社会风气,削弱了高校在社会中象牙塔的正面形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对于目前高校学生学风建设所存在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学风建设也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意和永恒主题,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具有推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的良好环境,能够对学风建设提供很好的推动力量。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长久的熏陶,能够使受教育主体的思想与行为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同时,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激发人们对良好学习风气的向往和追求,提高大学生参与学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为学生努力学习工作的原始动力。因此,营造良好的外部思想氛围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这对于学风建设具有重大价值。

2.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具有协调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收集有效的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学风建设中的广大师生的思想、意见建议,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通过沟通化解矛盾,减少学风建设中的一些负面情绪和影响,同时能够促进学风建设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工作,能够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中的认识偏差和生活中的心理偏差,促进其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高校大学生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克服对学习狭隘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学风建设与个人成长成才的关系,从而化解心理矛盾以及各种外界的干扰。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着力点推动学风建设的对策

在高校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应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高校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推动学风建设的开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准确定位,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内动力,保证自身的全面发展。高校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规划和目标。一方面,高校应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理论教育,把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职业规划教育内容传授给学生,有针对性地把职业规划知识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有利于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学生,在各个时间点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其更加符合本阶段实际,并督促其实现各个结点的目标和任务。同时,要创造专业教育讲座、创新创业平台等各种条件,让学生把学业目标与职业目标结合,促进大学生了解职业环境,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

2.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良好学风养成。高校应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传扬本校优良校风学风,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通过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和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学术水平;通过举办和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利用微博、微信等热门网络互动平台,开展丰富的网络文化教育,用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通过鼓励学生读书交流,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内涵。总之,搭建一切有益于学生成长成才平台,促进校园良好育人环境的营造,使“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

3.树立学生先进典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高校建设优良学风过程中,应树立学生先进典型,形成良好的激励措施,鞭策后进。要积极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个人,培育浓厚的学习先进气氛,感染、激励和熏陶学生刻苦学习和努力上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以此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要通过组织学生支部开展各种理论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素质,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要充分选拔好用好学生骨干的先锋示范作用,使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成为学风建设重要推动作用,调动广大同学学习的能动性。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教风促进学风。良好教风要靠所有教师共同的努力。“教风是广大教师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和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高校要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教学风格养成,以抓好师德师风教育促进教师教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高校要大力整顿教学秩序,强化教师的工作规范和行为规范,组织老教师进课堂听课,开展学生评教学,做好教师教学的监督和保障工作,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保证学校的教学秩序良性健康地运行。高校要建立教学工作评价机制,奖优罚劣,奖励教学工作突出、学生评价高的教师,给其荣誉和适当报酬;惩罚教学不认真、学生评价不好的教师,暂时退出讲台,甚至退出教师序列。高校要充分调动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开展,使学生对专业感兴趣、树目标,改变学生学习动机不端正、上课习惯不规范、缺课逃课行为。从而使优良师德师风教风带动学风的进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专业知识脉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

政治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其最根本的成果就是以宪政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或者说宪政制度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宪政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在于社会全体成员对它的接受和信仰,也即宪政意识的支持。可以说,如果脱离了宪政意识在全社会成员中的植根、认同和普及,政治文明的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认识和把握宪政意识与政治文明的这种内在关系,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思想认识前提和理论基础。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其最根本的成果就是以宪政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或者说宪政制度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宪政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在于社会全体成员对它的接受和信仰,也即宪政意识的支持。可以说,如果脱离了宪政意识在全社会成员中的植根、认同和普及,政治文明的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认识和把握宪政意识与政治文明的这种内在关系,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思想认识前提和理论基础。

一、政治文明的核心在于宪政制度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在政治活动、政治过程、政治制度和政治理念上的逐步开化和前进的程度。近代以来政治文明的发展主要是和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形成相联系。在同封建专制集权长期斗争的过程中,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发展出了以民主政治为核心的诸多政治文明理念,如人民主权、权力制约、法治、人权、责任政府等,这些政治文明理念被载入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根本的一整套政治法律制度,即宪政制度,并以此为基础进而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制共和国。这不仅是近代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更重要的是它还推动了政治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近代政治文明发展的目标途径在于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存在和运行则通过宪政制度得到保障。因此,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集中体现为宪政制度。首先,作为同封建专制集权斗争的产物和结果,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国家政治文明的诸多理念是通过以宪法为基础的一整套政治法律制度得以确认、落实和贯彻的。也即宪政制度是对近代政治文明以法律制度形式做出的确认,是近代政治文明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宪政制度的诞生为人类的政治活动从腥风血雨的野蛮和暴力下解放出来,进而走向文明、有序的政治提供了最好的制度保障,并成为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追求和选择。其次,宪政制度又是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并规定了民主国家政治文明的基本走向和基本原则。政治文明的诸多理念集中体现在民主政治中,它们要求民主政治的基本方向应当是实现政治权力运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政治权力的分配、政治制度的设计、政治权力的实现。宪政制度就是在现代民主国家中以其特有的制度功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民主政治的要求,同时对可能的针对民主政治的破坏进行预防和限制,引导和保证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再次,宪政制度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一个成熟的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政治文明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政治只是少数奴隶主和封建贵族享有的特权,他们通过对国家权力的专制垄断实现对其他社会成员的人身占有和对全社会的财富占有。即使在古希腊奴隶制的民主制度下,享有民主权利的成年公民也不过仅占人口的百分之十。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以后,政治思想和政治活动的民主化逐步成为政治文明发展的主要方向。民主、自由、人权的基本理念,代议制度、政党政治等政治体制逐步成为政治文明发展的主要内容。这些发展成果最终通过以宪法为基础的一系列政治法律制度得以确认和加强。可以说,宪政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的最高表现。

二、宪政意识是宪政制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宪政制度的产生、实施、贯彻不仅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场影响深远的制度革命,要求和实现宪政首先更是一场深刻的政治观念的革命。追溯政治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时代的政治活动总是内含着特定的政治观念。这种政治观念为一定的政治体制的建立、存在和发展提供着强大的道义和精神支持资源。一方面它使生活在该政治体制内的不同的种族、民族、宗教和其它社会群体保持了政治认同目标的一致性,并排斥任何可能导致背离该政治观念的政治行为。另一方面,这种高度的政治认同使得政治体制从中获得共同的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使政治体制具有权威性和合法性,政治体制的过程和目标才能得以畅通无阻和贯彻实施。作为现代政治体制根本的宪政制度的存在及其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同样也离不开一定的宪政意识的支持。

宪政意识是现代社会成员对建立在宪法和以宪法为核心的政治法律制度基础上的现代国家的政治活动的本质、特点、规律的认识和反映。与古代封建专制政治制度下的政治活动相比,现代社会民主政治最根本的特点在于政治权力的民主化,即政治权力产生、构成、更迭来必须自于公民的选举,必须得到人民真实的授予;政治权力的运做过程和决策目的必须保障和实现公民的依照宪法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这意味着现代社会的政治活动首先必须建立在社会成员的认同基础之上,必须体现出社会成员普遍追求的价值观。这种普遍的认同和价值观反映在现代法律政治制度上就是宪政制度。宪政意识对宪政制度的意义概括地讲主要体现在:

首先,宪政制度是宪政意识作用于政治活动的结果。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告诉我们,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即有意识的活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正是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活动得以实现。正如列宁所说的:“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m[};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是如此,人们的社会政治活动亦不能例外。19世纪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考察美国的政治制度时指出,美国取得成功的因素有三个:“第一是上帝赐予美国人的特殊和偶然的状况。第二是他们的法律。第三是他们的习惯和习俗。”在这三个要素中,“最具有生命力的是第三个要素—人民的精神、感情、信念,开宪政意识的产生,宪政意识则是宪政制度建立的精神之母。

其次,宪政制度的完善依赖于宪政意识的不断培育和提高。如前所述,宪政制度是宪政意识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因此宪政制度必然地要体现出宪政意识的要求和价值取向,并以此作为制度设计的目的及其功能实现的基础。这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宪政意识,就必然有什么样的宪政制度,宪政制度不能脱离宪政意识而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宪政制度不仅是以宪政意识作为自己的起点,以制度的形式满足宪政意识的要求和价值取向,同时宪政制度又是以不断成熟和完善的宪政意识作为自己强大的精神动力,维持和保障着现代政治文明。

再次,宪政意识的普及是宪政制度得以贯彻实施的保障。宪政制度的作用在于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和实现公民依照宪法所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但宪政制度本身只不过是一种制度选择,是一种工具,其作用的贯彻和实施从根本上必须依靠具有宪政意识的社会民众的参与。如果只有制度的建立,而缺乏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识与毫无异议地接受,它也不会真正得以实现并持续长久的。这正如哈耶克在《走向现代化》中指出的那样:“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因此,宪政制度的实现除了需要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相应完备的政治法律体系外,还需要在广度和深度上大力培育社会成员的宪政意识,以此来保证宪政制度真正的得以贯彻和实施。

三、宪政意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人类政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是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相联系,并最先在资产阶级国家以制度的形式获得实现。它体现出资产阶级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和革命的作用。也正因如此,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到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把资本主义社会称之为文明社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政治文明只能属于资产阶级,只能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专利品。恰恰相反,政治文明首先是对以往整个人类丰富的政治生活经验的历史总结,它所蕴涵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已经超越了个别的阶级和个别的政治体制而对于整个人类政治生活及其进步和发展都具有一种普遍的指导意义,因此它是属于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的财富,也是当今不同政治体制可以共同享有的价值资源。

如本文开始所说,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其最根本的核心成果就是宪政制度。因此,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必然要求首先选择宪政建设,要在全社会树立起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的观念,并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真实的体现和保证宪法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基准和法律体系中最高规范的地位,不允许任何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存在。这也是今后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我国政治文明程度的关键和方向性保证。有鉴于此,当前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们面临的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社会成员宪政意识的淡薄。这里既有中国文化传统的历时性继承因素,同时也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法功能实际上的不到位的现时性因素密切相关。

从文化传统上看,中国封建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在于民对君(其产生不是来自竞争性的制度程序,而是传统关系的合法性和纯粹的魅力)的单向发生的义务和服从。在这种义务服从本位观念下,君主统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可改变,体现的是一种忠孝文化。这种在中国历久难衰,影响至今的文化严重地扼杀和阻碍着为宪政需要的个人自由、个人权利的实现和保障,并以此为基础选择和限制统治者及其权力提供认同和发生条件。近现代以来的清朝宪政改革和国民党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的失败都与此相关。而宪政从根本上讲是追求个人自由的结果。对自由的热爱和追求、为实现自由而衍生的一些基本权利要求、及为实现自由而参与、斗争和制衡,这是宪政得以生成的强大动力。同时,从现代民主国家宪法发展历史的轨迹来看,个人权利作为生活的核心所在,从来就是宪法史的主线。没有这种对个人自由、权利的信仰和追求,缺乏对个体的关怀,宪政是不可能建立的。超级秘书网

政治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1.1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指一定历史条件之下,企业和员工于生产经营及变革的实践过程中渐渐形成的共同的思想、道德观念、作风与行为准则全部内容的总称。它的内容包括了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规章制度、风俗习惯、精神风貌的主要内容。其作为一种思想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会使企业职工感受到很深的归属感,使其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使得个体通过对群体事务的参与,用各种各样方式释放自身能量,并发挥出聪明才智,来贡献群体。

1.2思想政治性工作内涵

思想政治性工作为党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该工作是在党正确领导前提下,利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说服人、教育人和转变人,引导人们的行为,进而提高人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质与实践活动。就本质来说,就是做好以人为本的工作,目的是要调动人所具有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创造性,进而创造出更多社会财富。

1.3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性工作统一

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性工作要做到统一,具体表现在下面两方面:一个是工作的对象相同。总的来说,企业文化属于管理科学,采用一种把人作为中心的标准管理模式,企业管理要着眼于由物及人。而思想政治性工作对象同样是人,是运用了说服教育方法,来提高人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质,转变观念,从而调动积极性与激发出人的创造性的一种政治工作。二是两者根本任务是相同的。建设企业文化的主要任务为围绕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性目标,构造出优良文化氛围,能挖掘出人的潜能和调动出职工工作热情。

2、加强思想性政治工作必要性和可行性

2.1企业文化建设中使思想政治性工作必要性加强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中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通过塑造、培植和强化思想政治性工作来保证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以高度重视的态度对待思想政治性工作,在继承优良的传统基础之上进行改革创新,要使思想政治性工作质量得到提高,适应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的发展方向。在企业进行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与完善思想政治性工作,还必须要掌握科学方法,不但有理论灌输,还要有形象感染;不但有政策上的疏导,还要有榜样性示范作用;不但有知识性启迪,还要有物质激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性工作在渠道上的拓宽,要实现思想政治性工作内在的吸引力与凝聚力,逐渐形成利于建设企业文化的思想环境。

2.2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可行性

建设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性工作都是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激励人作为共同出发点的,两者强调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同时重视培养集体意识与提高职工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质,主张通过激发企业中活跃成分“人”,进而达到完善企业的物质产品、制度、行为及精神的目的。因为企业文化的表象表现为脱离物质,其具有和思想政治性工作相同的作用,就是为企业得改革发展来提供思想上的保证、精神上的支持,起到动力源泉的作用,这使思想政治性工作能顺利到位进入到企业文化。

3、思想政治性工作措施

3.1以人为本

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逐渐建立和完善,使企业管理正逐步向着以人为本的方向过渡,企业的发展正向国际的先进水平逐渐迈进,这使得经济行政和思想政治性工作在管理中相互揉和起来,两者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要深入基层同时加强交流。与基层的干部职工进行深入交流,要解决好他们工作中的困难,同时提高他们认识企业改革的程度,加强职工认同企业的经营理念及价值观,使企业凝聚力提高。要向干部职工们宣传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着的问题,并提高广大干部职工们对于企业改革方面的思想性认识,从容的应对企业在改制中发生的挑战与困难,将干部职工们的思想和企业改革发展相统一,从而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

3.2不断完善制度

制度文化是企业各方面工作长期总结的产物,不是思想政治工作有能力包办的。因此,从事思想政治者能从保障企业稳定发展和企业、社会、员工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角度,利用敏锐性政治视角及大局的意识来审视现行规章制度,从而对制度提出科学和合理的建议。思想政治性工作也能通过有效工作,在优化后的制度进行贯彻落实过程中,发挥出营造内部环境的作用。

3.3现代人才的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