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跳舞专业论文

跳舞专业论文范文精选

跳舞专业论文

跳舞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拉丁舞蹈;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日趋丰富,在以前单一的田径类、球类教学基础上增加了拉丁舞、健身操等项目,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起来。拉丁舞包括伦巴(Rumba)、恰恰恰(ChaChaCha)、牛仔(Jive)、桑巴(Samba)、斗牛PasoDoble)五个种舞,属于体育舞蹈的组成部分之一(体育舞蹈由拉丁舞和摩登舞两部分组成)。是从20世纪80年代由国外引进到我国,并在我国迅速发展。首先是一些专业院校开设了此类专业,然后是一些普通高校也陆续开设了体育舞蹈课。1997年,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把体育舞蹈列入体育必修课程之一,在全国普通高校试行”。

一、以拉丁舞为主的教学内容定位

笔者调查了部分开设体育舞蹈公共课的高校,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他们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各有侧重。比如,北京大学的体育舞蹈公共课,第一个学期在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体育舞蹈概况、基本知识、技法、社交舞会与礼仪、学习的价值与意义等。

在实践部分学习摩登舞的华尔兹舞、拉丁舞的伦巴舞等的基础动作、基础步型、初级套路组合;学习发展身体素质(腿部力量、平衡、柔韧、协调)的内容。第二个学期讲授舞蹈风格、特点与舞蹈技术;讲解体育舞蹈的基本规则和裁判知识。在实践部分学习摩登舞的探戈舞、拉丁舞的恰恰恰舞、牛仔舞,以及进行形体与发展身体素质的训练圆。西安科技大学开设体育舞蹈公共课也是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为初级班,第二学期为提高班,各32个学时,但是具体教学内容与前者有很多不同。他们在拉丁舞方面是以牛仔舞为主,在交谊舞方面是以维也纳华尔兹和布鲁斯为主,主要讲授基本舞步型和单人组合套路,配合芭蕾舞手位和脚位。嘲从其他高校的课程大纲也都看出各校的教学内容并未统一。

笔者所在学校的体育舞蹈公共课在教学内容上,选择了以拉丁舞为主的定位。拉丁舞的风格特点是:活泼、欢快、诙谐、幽默等。摩登舞的风格特点是:稳重、高雅、抒情等。从风格特点看,拉丁舞比较适合2O岁左右的年轻人,大学生们更喜欢拉丁舞。其次,摩登舞对舞程线要求极其严格,需要较大的教室和较少的人数;拉丁舞每人有一米见方场地就能跳舞。所以拉丁舞更适合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再次,摩登舞必须是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的双人舞,而拉丁舞既可以男生和女生跳,也可以女生和女生跳,还可以单人跳,灵活多变。而选择体育舞蹈课的女生普遍多于男生,男女比例失调,正好符合拉丁舞灵活多变的特点。第四,大一的新生如果一上来就安排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共舞,教学实践中体会是,绝大多数学生身体僵硬,两人都低着头看自己的脚,有些不好意思,有些尴尬。而拉丁舞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自己练习,一遍遍地重复。从生理的角度男生模仿动作的能力往往比女生慢,他们可以对着镜子一遍一遍地重复属于自己的那一两个八拍的动作。

在舞种的选择与安排上,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采取把拉丁舞中的恰恰恰作为第一个舞蹈训练,这是因为恰恰恰欢快活泼,音乐旋律快,容易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愿望。若按常规的教学顺序是把伦巴舞放在第一个,目的是学舞先练基本功,因为伦巴舞是拉丁舞五种舞蹈的基础。以前也曾尝试过,结果学生们长时间进入不了舞蹈状态,有些学生尤其是男生会中途而退。因为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们在迈进校门之前,没有接触或很少接触过拉丁舞,对于他们来说拉丁舞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基本上是一切从零开始。2O岁以后的身体一开始就训练基本功会让他们感受不到拉丁舞的乐趣,学生们的真正兴趣是“要跳舞”,要享受跳舞的乐趣。普通高校的拉丁舞课首先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把他们引上喜爱之路。因此,前期拉丁舞课的重点应放在“跳舞”上,不管胳膊腿儿是否伸直了,也不管姿势摆的是否标准到位了,先跳起来,在以后的课程中再逐渐加入基本功。圈在内容上,除了教授各种舞蹈基本技术、讲解基本知识外,笔者还注重以下几方面知识的传授:第一、乐理知识的传授。舞蹈和音乐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听不懂音乐根本无法跳好舞蹈。第二、提高舞蹈艺术欣赏水平。拉丁舞不能简单看成是一项肢体运动,而是一种文化,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重要内容。第三、了解拉丁舞竞赛知识和规则。拉丁舞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了解竞赛知识有两个作用:一是看比赛时能更好地欣赏比赛,看得明白;二是有比赛机会时能用上。第四、教会学生舞会礼仪、礼节、礼貌和服装化妆的基本知识。第五、从拉丁舞蹈角度教给学生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气质品德知识。旧在时间的选择上,普通高校的体育课每个学期约有32学时左右,有的学校安排一个学年,有的学校只安排—个学期。笔者认为安排两个学期是最理想的,第一学期是初级班,第二学期相应巩固提高,更有利于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如果只安排一个学期,多数学生刚刚入门课程就结束了,根本形成不了肌肉记忆。

二、拉丁舞课教学方法的运用

1.教拉丁舞意在传授一种文化。拉丁舞不只是技术、技巧,更重要的它是一种文化,从文化的高度来诠释拉丁舞,这样一开始就会把拉丁舞放在较高的大学课堂的平台上,有区别于社会上一些商业教舞者,避免只教技术不教文化、只带领学生跳舞不传授理论知识的现象发生。让学生了解不同舞蹈的风格特点,同一舞蹈在不同音乐伴奏下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思想。比如说,恰恰恰表现的是两个年轻人在一起戏耍,活泼而欢快;伦巴则表达了人浪漫而抒情的一面;牛仔舞表现的是人诙谐幽默的一面,等等。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而改变单一的模仿。让学生懂得虽然我们只是业余的,虽然我们没有专业的跳得好,但我们是有文化、有素质的大学生,有能力把拉丁舞蹈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把舞蹈课堂从一定程上转变成了解拉美文化的一种途径,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感受舞蹈的本身,从而使单一的舞蹈教育变成即健体又开拓知识的多元化教学。

2.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在教授个新的动作时,先把这个动作完整的演示一遍,让学生对这个动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再放慢速度分解示范,从正面、背面、两个侧面进行示范,示范、边讲解、边让学生跟着跳,一般重复20遍~30遍后,大部分学生即可基本掌握该动作。然后,教师重点观察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统一进行纠正,并示范正确动作,再让学生练习直至正确动作稳定为止。最后才是双人合作练习。

3.适应舞蹈需要的准备活动。拉丁舞课准备活动可以选择节奏感强的、容易使学生兴奋的音乐,教师带领大家踏着节拍跳基本舞步。实践说明,这样的准备活动更容易让学生的身体和神经系统快速兴奋起来,可以有效地减少肌肉的粘滞性,加快收缩速度,起到良好的作用。

4.基本技术和铜牌套路相结合。基本功是拉丁舞的根基,练舞不练功,终生一场空。我国已经获得赛冠军的选手去英国拜大师学习,大师还是教基本技术,可见基本技术的重要性。教学中要结合套路教学和练习,重点落在基本技术学习上。我们认为铜牌套路是全世界顶级专家们集大成的结果之一,初学者学习应从铜牌套路起始,符合人们学习体育舞蹈的生理和心理规律。对高年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当年凡是追求花样的学生现在基本上都已经忘记,而踏实练基本技术的学生现在还能跳得很好。

5.充分利用有效手段和工具。多媒体是一种“认知工具”,学生可以通过它欣赏到高水平的体育舞蹈表演和比赛,激发他们要求学习和进步的欲望、感受到比赛或表演的现场气氛、直观地看到选手和演员穿的舞蹈服装,从服装上区分拉丁舞、摩登舞、交谊舞。不仅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信息量,而且可以反复观看学习。有条件时,可采取摄像技术,把教师或学生的舞蹈动作摄下来,反复播放或慢速播放,重点观看动作细节。镜子是学习舞蹈的传统工具,充分利用这个传统工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

6注重音乐的讲解,用好音乐。拉丁舞在教学中音乐和舞步始终同时进行。一般情况下舞步教会以后就要带领学生辨析音乐节奏,舞蹈动作必须和音乐节奏相吻合。训练学生听音乐的节奏和内涵,是课堂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初学时还会有一个现象:慢动作技术能跳出来,一旦要跟音乐一起跳时就跳不出来了。这是因为只有重复达到一定次数,才会产生肌肉记忆。慢动作跳舞时是边想边跳,跟音乐时没有大脑思考的时间,技术要领就做不出来了。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先慢速做1O遍,再中速做10遍,最后跟音乐l0遍。如果3次跳得都一样说明已经产生了肌肉记忆。

7.两支舞交叉教学的方法。所谓交叉教法就是,当学生第一支舞掌握了最简单的组合后,便交叉教授第二支舞。这样做可使学生每次课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的兴趣。比如从欢快活泼的恰恰恰转到缓慢抒情的伦巴让人感觉很舒服,再从伦巴转到恰恰恰让人感觉很痛快。

8.创建学习合作小组。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以8人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学得快的带领学得慢的,跳得好帮助跳得差的,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在合作过程中,帮人者和学习者都能积极主动发挥创造性思维。

三、运用以上方法后收到的实效

跳舞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土家族是一个热爱舞蹈的民族。时至今日,湘西地区流行的土家族舞蹈有“摆手舞”、“铜铃舞”、“毛谷斯舞”、“梅嫦舞”、“团鸡舞”、“八幅罗裙舞”、“造旗舞”、“合飞舞”等。最为流行的是“摆手舞”、“铜铃舞”。从汉族吸收过来的“花灯歌舞”、“九子鞭”、“狮舞”、“龙舞”以及傩愿中的舞蹈,广在土家族中流传。特别是逢年过节、民族传统节日,各种舞蹈都以独具的形式和风格,出现在土家族山寨、调年坪、摆手堂。土家族人爱跳舞,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舞蹈。他们祭祀祖先、节日庆典要跳舞;恋爱求偶、婚姻嫁娶要跳舞;迎送亲友、聚会饮宴要跳舞。在社会生活中,土家族人以舞蹈的方式来抒情、叙事、言理、娱乐。舞蹈已成为土家族社会生活中重要的集体行为,成为他们表达内心诉求的形象语言。各种功能的土家族舞蹈也随物候节令和社会生活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深入到每一个土家人的内心,铸造着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民族性格。逢年过节是土家族人风俗习惯集中表现的场合,也是舞蹈表演的主要场合。土家族的节日很多,大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土地节、春社节、清明节、牛王节、端午节、晒龙袍节、月半节、女儿会、中秋节、朔日、立冬节、腊八节、小年、团年等。据统计,湘西土家族的大小节日每年多达30多个[1](P306)。盛大的节日需要热烈喜庆的气氛,舞蹈因此而成为人们的最爱,各种节日活动的高潮和核心就是激动人心的舞蹈场景。

节日之外,土家人也舞姿婆娑,乐此不疲。族群成员的人生大事如出生、成年、生子、生病、死亡等,族群的全体成员也要“缘事而发”尽情歌舞,为生者欢乐,为死者哀悼,以舞传情,以舞会友,用形体动作来表达族群间彼此温暖的关爱。关于土家族舞蹈源流的考察与研究,过去主要集中在民族学界,舞蹈界似乎还未见有深入探索的研究成果问世。由于学科、专业划分和研究者学术背景方向的限定,民族学界过去对土家族舞蹈及其源流的研究,大都将之视为民俗现象来进行考察和讨论,其中知名专论成果如上世纪80年代段绪光的《巴渝舞的源和流》、李万生的《土家舞蹈探源》,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黄兆雪的《摆手舞的社会功能及发展趋势》、卢亚的《毛谷斯之迷初探》、陈廷亮的《土家族舞蹈中的动物仿生学》等。2005年陈廷亮教授的《土家族“毛谷斯”文化本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表,虽然从专业划分和学术背景来说,该论文应该划归为“民族学”或中国民间文化中的舞蹈发展史成果范畴,但作者思路开阔、论述缜密,众多例证材料的具体内容都显示出“毛谷斯”这种土家族古老原生态舞蹈的表演形式及其与土家文化本源关系。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土家族舞蹈的人文历史背景,所以我们把着眼点放在了土家族舞蹈文化的生存状态上。土家族舞蹈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演变,至今还流传于土家族聚居区内,它们基本保留着原始的舞蹈形态。

土家族人自古以来爱跳舞,《华阳国志•巴志》载:“阆中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乐人习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2](P170)在清朝,土家族诗人彭施铎写道:“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这首竹枝词生动地描绘了当年湖南永顺土司城土王祠前跳摆手舞的盛景。在土家族地区,原始宗教极为盛行。巫师“梯玛”威望极高,他们利用宗教祭祀活动把大量文化遗产继承下来,为宗教服务,对于舞蹈艺术而言,他们成了土家族舞蹈的传承人,梯玛在解钱、许生、许愿、求子等祭祀仪式中,表演了许多传统舞蹈,如八宝铜铃舞就是由梯玛表演的非常有代表性的仪式舞蹈。土家族舞蹈生存状态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在其中也就包括了生产劳动、婚丧嫁娶、谈情说爱、宗教仪式、祭祖祈神、节日聚会等各种民俗事象。土家族舞蹈是土家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节日、祭祀、习俗,并以年为周期,循环往返,周而复始,不同的节日、祭祀、习俗形成了程式化、仪式化以及禁忌等约定俗成的风俗。民族风俗为土家族舞蹈提供了广泛的舞台,也增添了民族文化色彩,土家族日常生活习俗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是民间艺术取之不竭的源泉;在土家族舞蹈“摆手舞”、“毛谷斯”、“跳丧”等舞蹈中体现了土家族民俗文化精髓,也是民俗思想的体现。

陈廷亮教授在其《土家族舞蹈中的动物仿生学》一文中指出:“土家族舞蹈大都具有模拟动物形态的舞蹈形式,对这种极具情趣的动物模拟型舞的研究,已形成了独立的学科———舞蹈动物仿生学。沿着历史的长河逆流而上,我们发现土家族舞蹈中对动物的模拟源于图腾崇拜、狩猎和娱乐。”[3](P27)原始宗教在土家族地区极为盛行,巫师梯玛成了土家族舞蹈的传承人之一。“巫舞”作为一种原始宗教文化的发生,“巫”最初便是以“舞”事“无形”者,而“舞”则是以“巫”籍以事“无形”的唯一手段。土家族舞蹈作为土家先民狩猎、迁徙、生产、生活的艺术反映,伴随着巫文化在土家族地区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土家族舞蹈中,无论是摆手舞、毛谷斯舞还是跳丧舞等,都属巫祭舞蹈,都带有巫风色彩与特色。

土家族人善舞的表现最能体现在摆手舞的技艺上。摆手舞是土家族地区传播最广,名声最响,规模庞大的舞种。摆手舞按跳舞人数规模可分为“大摆手舞”和“小摆手舞”两种形式,“大摆手舞”表演的多数是军功战舞,“小摆手舞”表演的是祈祷年丰农事,“大摆手舞”三年举行一次,“小摆手舞”每年都举行。摆手时,一般都要开展三天三夜,在活动中人们以歌舞为主,中间穿插着古老的土家族舞蹈。摆手,土家语称作“舍巴巴”,意思就是玩摆手,它是土家人祭祖娱神的一种仪式。

据考证,这种称谓相当久远,自有这种习俗以来,摆手就此定型。它成为了土家族人绵延千年的风俗。摆手舞动作节奏轻重分明,以锣鼓伴奏指挥摆手队伍和变换动作与队形,动作以手摆动最多,脚是随着手的摆动踏着节拍,双膝自然闪动,手一般摆得较低,不超过肩,其节奏多为重拍在下,即第一拍始终往下沉,显得稳重粗犷,健美有力。根据收集的有关资料显示,摆手舞动作可分成四类:一是娱乐性动作,如单摆、双摆、回旋摆;二是旱地生产动作,如砍火砂、挖土、摘包谷等;三是水田耕作动作,如插秧、踩田、割谷、打谷等;四是生活动作的模拟,如打粑粑、打蚊子、梳头、喝豆浆、打草鞋、钓鱼、打猪草等。土家族人善舞表现也体现在铜铃舞的技艺上。铜铃舞又称“八宝铜铃”,它是土老司“解钱”时的仪式舞蹈,是土老司举行宗教祭祀活动的一种方式,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土老司在“解钱”活动时,主人家杀猪宰羊,宾朋来自四面八方,人们纷纷前来观看,久而久之,它就成了土家族人喜爱的一种舞蹈形式。铜铃舞在表演时,土老司头戴法帽风冠,身穿八幅罗裙,手拿八宝铜铃,边摇铃边舞蹈,他双膝稍曲,顺拐摇铃,颤抖摆扭,粗犷有力。据民间传说,“八宝铜铃”象征土老司的一匹宝马,土老司摇铃舞蹈时,常出现一些喂马、逗马、上马、跨马、奔马和下马的形象动作。土家族人善舞表现在毛谷斯舞的技艺上。

毛谷斯舞是土家人纪念祖先、开拓荒野、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等创世业绩的一种原始舞蹈。[4](P103)毛谷斯舞近似于戏曲的写意,既具有舞蹈的雏形,又带有戏剧的表演性,是土家族祭祀的一种舞蹈。跳毛谷斯舞,土家族人叫“拔步长”或“玩拔步”,就是用茅草、稻草、棕树、桐叶或芭蕉叶织成衣服,一般作成5块,一块扎在腰间,一块围在肋下,两块搭肩系在左右臂上,一块作头套蒙面,要装扮15大个“毛谷斯”,意为祖辈儿孙一家人。他们表演的内容大多为祭祀祖先和教育后代,在土家族传统的摆手活动中穿插进行。毛谷斯舞表演时曲膝抖身,浑身抖动,全身茅草唰唰作响,头上五条大辫子左右不停摆动,它的动作古朴,是土家族先人对狩猎生活及大量动物姿态的模仿。湘西土家族人的毛谷斯舞已有千多年的发展沿革史了,若定要考证出准确的产生年限,谁也说不清。但可以肯定,它和土家族摆手舞是同源同时的,因为毛谷斯舞是穿插在摆手舞活动中的一种原始戏剧表演活动。据《永顺府志》(清乾隆版)载:“土家各寨有摆手堂,又名鬼堂,谓是已故土官阴署,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止,夜间打锣击鼓,男女聚集跳舞大歌,名曰摆手。”在土家摆手中,它包括了祭祀仪式及毛谷斯舞等多项内容,可见,毛谷斯舞这种戏剧表演形式是宗教原始文化的残存,它是宗教同艺术的接连,从毛谷斯舞的产生条件来看,千百年来,宗教与艺术都是血肉相连的整体。土家人善舞还表现在跳马舞的技艺上。“跳马”是土家族的习俗,旧历正月十五以后,第一个属马曰,土家族举行驱邪、遣送瘟神祭祀活动,跳起一种名为“跳马舞”的舞蹈,属祭祀舞蹈的范畴。

据《土家族风俗志》载:“湘西古丈县热溪向家祖公,远古时从沅陵县清水莲花池搬来,曾家祖公从石马潭迁到热溪来住,这里山高林密,不见天日,阴森森的。每天夜晚,山林里常出现蓝火焰,飘来流去。两家祖公认为是鬼怪作祟,决定竖起山林土地庙,请山林土地赶鬼怪。他们想山林土地赶鬼,要骑马方才能赶得上鬼怪,于是兴起了扎马、敬马、跳马,祭祀山林土地,祈求平安吉利的活动。世代相承,演变成了祈神的祭祀性舞蹈。”[5](P123)人们在正月十五后的第一个“马日”,举行跳马祭祀,三天前就将马扎备好,亲朋好友相继而来,寨里装点打扮马场,宣布祭祀俗规。马日那天,参加跳马的人全部睡觉休息,午时,第一声铁炮响,跳马人起来,第二声铁炮响就开始装马,第三声铁炮响,唢呐、长号锣鼓齐鸣,马队便向马场出发。马队进入马场后,踏着锣鼓点,依次跑圈和变换动作。跳马的人头戴草帽,身穿各色便衣、便裤、草鞋,表演着马跑、马嘶、马踢脚、马打滚、马摇头抖鬃、马甩尾巴等动作。传说瘟疫虫旱灾情是判官放出来的,所以杀判官是跳马的高潮,跳马者将判官杀倒,算是驱走了瘟疫虫旱灾情。接着,马队奔驰跳跃,大家将“马”堆积焚烧,表示将马献给了山林土地,跳马舞也就宣告结束。土家族人善舞也表现在造旗舞的技艺上。造旗舞是土家人每年正月在“调年摆手”之前跳的一种风俗舞蹈。人们首先要选定“调年”地点,然后旗手们踏着鼓手所击出的节奏,耍旗舞动。造旗舞的动作有“细步”、“慢步”、“进退步”、“换位”等,跳时自由、流畅,每个动作都可任意反复,主要是根据击鼓者指挥变化,直到人们围成大圆圈,旗手们才将旗帜靠于或插于“调年”场的四周,众人便跳起“调年摆手舞”。

土家族人用舞蹈祭祀祖先祈愿幸福。土家族崇拜祖先,祖先是他们心目中最亲切最神圣的神祗。在他们看来,冥冥之中祖先的英灵无处不在,主宰着家族的兴旺发达和个人的前程命运。土家人崇拜“八部大王”,一年一祭,形成了土家人特有的节令习俗,因祭祀“八部大王”时必须跳摆手舞,所以祭祀活动也称“摆手”。摆手舞作为祭祀舞蹈,它是用“摆手”这种特殊的形式告知祖先,祈求祖先的保佑,祈求幸福。摆手舞以它淳朴的舞姿和巨幅的画面,展现了土家族历史和生活图景,作为祭祀舞蹈,它与祭祀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与当时人们所处的社会是分不开的。它是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随着本民族的发展,经过不断的丰富、发展而成为今天风格独特的民族舞蹈。土家族舞蹈生存传衍的空间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土家族人总是喜爱用本民族的舞蹈来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情感,舞蹈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在调查时发现,土家族舞蹈始终保持着“实用———审美”的综合价值结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比如,在古代,土家先民还对洪水、瘟疫等自然现象不甚了解,又缺乏征服自然的能力,于是将这种天灾人祸归结为“神灵”的力量。加之统治阶级趁机愚弄人们,利用其作为统治工具,使祭祀逐渐演变为一种世代相传的仪式,并使舞蹈的性质发生了某些程度变化。舞蹈祭祀功能基本上是消极、落后的,尤其是对一些文明程度较为落后的地区影响较大。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加强了土家族人民之间的凝聚力,使他们团结在一起,在促进宗族团结和谐与抵御外来侵略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土家族用舞蹈驱邪逐鬼保佑平安。在原始的土家族社会,巫与医是不区分的,人生病了,或家中动物生病了,都被认为是撞上鬼了,要请巫师到家来驱除恶鬼,赶走瘟疫。小病做小的仪式,大病做大的仪式,有舞蹈参与的仪式往往是大的仪式。男巫师,土家族人称“梯玛”;女巫师,称“仙娘”。在土家族人心中,巫师通常被视为神灵的使者,是人间此岸与冥界、天界彼岸的精神媒介,具有一定的超人的神秘性。在土家族舞蹈中,我们常常可见到巫师的身影。例如,农历八月十五到十月十五日内,梯玛要为人们求子、求富、解结、消灾、治病、求雨和迁烟火。在此期间,梯玛要为其作法事。祭祀活动一般从下午太阳下山开始,吹牛角、摇铜铃、舞师刀、唱神歌、作法事。请梯玛,一般要杀牛,要接客吃牛,牛头和牛的四蹄要给梯玛作为酬谢。梯玛在祭祀中必跳粗犷健美的铜铃舞。旧时铜铃舞只是梯玛独舞,现今逐步由一人舞发展到“行堂”与“坐堂”。“行堂”是走着舞,行堂以舞为主,动作丰富,幅度较大,技艺较高;“坐堂”是坐在长凳上舞,坐堂以歌为主,动作零碎,一边摇铃,随着歌声腿和身体不停的颤动,迷信色彩比较浓厚。建国后铜铃舞逐渐形成男子集体舞形式,成为土家族舞蹈代表性舞蹈之一。土家族用舞蹈超度亡灵祭奠死者。土家族舞蹈的丧祭功能十分明显,它是每一个土家族人都最珍视的文化传统。丧葬舞蹈的舞蹈形式最为原始古老,舞蹈中带着隐秘的话语,堪称人类肢体语言的“活化石”。古代土家族人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和需要找到用舞蹈来沟通祖先亡灵的方法,用舞蹈姿态中隐藏的神秘话语连接人与鬼魂的世界,向活着的人解释人生,解释世界。

土家族跳丧舞最能表现人们对“万物有灵”和“灵魂不死”的生死观念,它也是土家族源远流长的葬丧祭祀歌舞仪式。在鄂西,葬丧舞也叫“撒尔嗬”,它最能体现出土家族葬丧文化中的虎图腾崇拜和巫术。鄂西土家族人跳“撒尔嗬”,他们在悼念死者的灵堂前举行仪式,通过一人击鼓指挥,众人跳舞表演表现出土家族古代生产劳动状况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撒尔嗬”古朴典雅,节奏明快,步伐严谨,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通过这种欢快的跳丧歌舞活动,使民间悲哀的丧事转化为喜事,起了娱人娱神的作用。跳丧舞的动作特征十分明显,其步伐非常严谨,二人动作讲究对称,均衡协调;在整个跳动过程中没有静止造型,而是处于连续不断地“摆动”和“悠颤”动态,俗称“头儿摆两摆,身子歪两歪,屁股甩两甩,脚步踹两踹”,全身配合显得节奏明朗,灵活美观。“撒尔嗬”表现了人类死亡这一永恒现象,它是信仰与理性的产物,是土家族特有的哲学观和价值观。

跳舞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我国农村人口有九亿之众.农村期刊市场应该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但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民的收入偏低.再加上广大农村地域分散、交通不便、投递条件差、发行渠道不畅等原因,阻碍了农村期刊市场的发展。可以说.农村期刊市场仍然是一个潜在的、不成熟的市场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期刊市场同样也是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农民的购买力正在逐步提高.农民对知识的渴求正在逐渐增长。因此,开辟农村期刊市场、培养有阅读能力和购买能力的农村读者是可行的然而农村期刊读者有其不同于城市读者的特殊性.因此编辑的读者意识更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特点一.要特别注意为农村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

纵观现代期刊的办刊经验,特别是综合类社会期刊.其理想的模式无非是文章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具有清新高雅的格调等。但农村期刊仅仅靠提高可读性来吸弓l读者的阅读欲望是远远不够的,农村期刊必须要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这是由农村读者的致富需求决定的。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了广大农村地区,我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由于缺乏经济信息.不具备基本的经济知识.传统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有时虽获得丰收,可却没有带来丰厚的收益.甚至是负债累累。农民们因缺少经济信息盲目生产而带来严重后果的例子不胜枚举。由于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农民科学种田的自觉性还不是很高,不读书照样能种田的想法在不少农民心里还是存在的,所以在农村期刊里以人物报道的形式向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更有说服力2000年,笔者收到了一篇《情系“跳舞草”》的稿件。文章主要描写了一个回乡创业的女孩子.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昆明世博会的跳舞草后.凭着几年从事高效植物开发的经验和直觉,敏锐地预感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于是千里迢迢赶到西双版纳,开始千辛万苦地学习跳舞草的培育技术.最后终于创出了一片新天地。初读稿件,觉得文章平淡无奇,但仔细读过两遍之后,站在读者的角度,我意识到这篇文章既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成功的案例,又向读者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商业信息。于是,经过编辑加工后,这篇文章与读者见面了果然不出所料.读者对这篇文章特别感兴趣,咨询电话持续了好几个月.有的人要女主人公的联系电话,有的人要邮购“跳舞草”的种子,有的人咨询“跳舞草”的培育技术等等。可见,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对他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有时甚至会让他们从此走上致富的道路。而相对于一条单纯的技术信息来说.成功者的经验指导更有可信度。

特点二.更要关注与读者利益相关的热点问题

农村期刊编辑树立读者意识,为读者办刊,就要时时处处为读者着想。为读者着想,就要研究刊物所服务的读者群的需求.研究读者最关注的与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问题。为农村读者服务是农村期刊的责任田,更是农村期刊的优势区。利用这种优势.农村期刊要着力向农村读者提供那些他们在内心深处普遍关注、渴求了解、饶有兴趣却又无法从其他传媒那里得到满足的东西,打出特色牌,创造它刊无法与我争锋的胜局。抓住了读者,也就抓住了市场。如1999年,社会上接连发生了几起打工女.为抗拒而跳楼逃生的事件。这几位女孩都是初次从偏僻农村出来打工的青年,因为没有打工经验.又急于找到一份工作,轻易相信了老板的承诺,等发现上当受骗时,已经无法脱身了。事件发生后,笔者所在的《农村青年》杂志立即意识到这将是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事件发生经过是怎样的?用生命换取贞操的做法是否值得提倡?打工妹在找工作时应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卫意识?于是我们立即推出了一期特别策划,多层面、多角度地报道了整个事件.并且这一期的封面用了受害少女董书君眼含热泪的大幅照片刊物一出,立即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们纷纷打电话给杂志社,有要求捐款的,有询问董书君身体恢复情况的.有一位热心的读者还给董书君写了一首非常感人的诗——《擦干你的眼泪》。可见,农村期刊编辑必须关注与农村读者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选题。“让弱小者得到关爱”是农村期刊的办刊宗旨.也是农村读者争相一睹为快的主要原因。

特点三.与读者距离要近些、再近些

一般期刊稿件的来源主要有三种:记者采写、编辑组稿和自然来稿。有些编辑不重视自然来稿,认为他们写作水平低.其实自然来稿才是读者最真实的内心表达。读者都希望在自己喜欢的栏目里看到自己的文章,虽然他们不是专业作者.但他们基本上都是有感而发。一位有读者意识的编辑肯定会特别重视他们的文章,有修改价值的就修改,能刊登的尽量刊登尽管他们的文字水平有限,可能不够成熟,但是他们的感情是真挚的,内容是真实的,他们代表着读者的一个层面.他们的文章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笔者曾经编发了许多自然来稿.读者对这些稿件都反映特别好,他们说感觉就像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样亲切、真实、自然。《我要“出关”》这篇自然来稿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记得这是四J1I剑阁县农村一位高考落榜的小女孩写的。女孩的字很清秀,密密麻麻写了两页,整篇文章表达了一种“我是农民的女儿.我不想在农村呆下去,我要走出去,我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的强烈愿望。文章虽然写得有些杂乱无章,但文章却代表了现在一批农村青年的心声。经过耐心修改后,我把文章变成了一篇短文,让文章的观点更加鲜明突出,并加了编后语.希望广大读者来信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想法。虽然我已经意识到读者对这篇文章肯定有话要说,但读者潮水般的来信还是让我有些始料未及。有入赞成“出关”,有人赞成留在土地.其中有许多稿件写得还非常精彩。为此,我们又特别策划了一期大讨论,让读者敞开心扉,各抒己见。读者纷纷踊跃来稿.直到讨论告一段落了,来稿却仍在继续。可见.对读者的来稿,编辑们宁可多费点工夫修改,在不起眼中寻找闪光的东西.也比编发那些自由撰稿人编造的漏洞百出的虚假故事有价值。只有重视读者的来稿,期刊在读者心目中才会更有可信度和吸引力。期刊领导及编辑人员,应该经常深入农村,了解广大农民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切身利益,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同时,还要深入研究读者的心理特点、行为特点、文化层次、接受能力、审美情趣、阅读兴趣等,推出主打栏目和精品内容,把杂志做到位,做深入,做出个性。

跳舞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

古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现有音乐学科综合。高师音乐教育在体系综合方面建设,也需要结合实际,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增强对应的综合性素养和创新能力。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基础厚、专业精、技能强、素质高”的基础上,保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1]。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素养,可以辅导学生实施文艺团体演出和表演。地方性的高师音乐学专业也需要以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发展为基础,保持区域文化建设,落实社会发展服务,促进社会中坚力量的延续。最大限度满足地方性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一)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地方性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模式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地深入,分析社会的需求,优化教学的质量,满足现实的建设需要。也就是说,舞蹈属于音乐专业高师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一个教师需要具备的技能,还需要教师可以能跳舞、能教舞、会创编舞蹈[2]。能歌善舞的音乐教师才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对于舞蹈教学来说,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教学的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如果单纯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就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也很难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地方性高师学校,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发展自身的特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掌握基本的舞蹈理论,找到合适的训练方式,增强表演的创造能力,向着能唱、能跳、能演、能教的综合性人才发展方向实施建设。

(二)重新确立舞蹈在音乐专业新的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目前,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需要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基础,以培养地方性舞蹈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找到属于自己的办学经验,加大思想建设,落实地方服务基础,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在课程内容指定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限制性,需要从课程内容开始合理地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属于自己的课程发展体系,加大舞蹈教学课程建设,最大限度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修订和完善的历程中,深入发展和调查,立足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此外,还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明确地方性舞蹈院校的专业发展方向,落实舞蹈教学的能力,加大与事业单位或者是企业合作,提升群众性和文化性的创作与辅导[3]。

(三)改革措施的实施

1.修订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音乐专业舞蹈课课程需要

根据地方性对人才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将自身的专业特色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高师音乐专业舞蹈教学需要总结自身的办学经验,根据实际条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在教材的使用上,需要定制培养教学目标,对教学教材和教学内容实施系统的整合,形成严谨的教学体系。确定合理的参考资料,对教学内容实施充实。舞蹈知识技能学习需要通过学习、欣赏等不同形式,优化接触类型,丰富素材,为以后的编创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需要联系中小学实践,还需要体现实用性价值,展现时代的发展需要。首先,需要服务基础艺术教育。地方性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继承和发展属于自己的文化明信片。将当地的特色文艺和鲜明的特点,有机的和儿童舞蹈结合起来,加大创新的力度。此外,还需要根据“小荷风采奖”“新苗奖”等奖项的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培养更多的师资队伍,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撑。随着时代的进步,地方性的师范学校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契机,不断地与时俱进,改革教学内容,合理地将少儿舞蹈创编、舞蹈教学法等课程融入专业教学当中,为地方性基础艺术教学服务提供源源不断的“血液”,明确学生的就业问题[4]。其次,需要结合地域的文化特色,将民族民间舞蹈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在选择教材的时候,需要弘扬地域民间舞蹈,弘扬传统文化,将地方性的舞蹈素材融入其中。例如:某地方性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就是根据地方特色,将“广西民间舞”等内容合理地编制到教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专业特发展方向,完成非遗传承,服务当地文化产业。一方面让学生结合地方风土人情丰富舞蹈视野,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满足现实的发展需要[4]。通过课外活动多创造演出机会,让学生编排舞蹈节目,渗透中小学舞蹈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

2.课堂教学改革,突出示范性

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全面提高他们的舞蹈素养和综合师范能力,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能力。师范类的学校需要以地方性为基础,展现实用性价值,保持一个闭环的发展体系建设。专业教师还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分析不同舞蹈的舞蹈动作与舞蹈风格,划分重点,化解疑点。引导学生合理的统筹规划,从思考点开始,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舞蹈创编课程等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少儿舞蹈的编创融入其中,落实学习技能,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感受与体验[5]。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还需要合理的统筹规划,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观察中,初步的掌握编创能力,落实自身的教学方式。此外,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将中小学舞蹈教育结合起来,落实价值认知,牢固思想,奉献教育事业,增加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表演完成以后,还需要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实际的舞蹈课程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将高师的特色突出来。3.结合音乐学专业特点,更新教学手段首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及时发现优秀学生,挖掘其独特的个性和巨大的潜能。学生需要不断地增强心理互动,落实情感教育内涵,加大主动的作用与价值。其次,需要因材施教,重视实践教学。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分析学生个性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找到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训练的时候,还需要使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掌握完整的学习知识,加大动作的分解。在清晰的内涵中,掌握新的文化知识,减少不必要的弯路。再次,需要加大学生在保持舞蹈神韵方面的探究。在实践的过程中,以情唤神、以神表情的艺术才是舞蹈艺术的最高境界,不管是姿态、表情和节奏,还是肢体、神韵和协调性都需要保持统一的境界[6]。最后,多媒体和互联网是对传统舞蹈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使用网络资源,丰富基础知识,完成自主学习的拓展。也就是说,音乐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学习对应的舞蹈动作以前,需要使用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多鉴赏一些音乐,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感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舞蹈动作完成以后,教师即可对刚才的动作视频实施点评,学生通过录像还可以及时地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合理的结合问题,找到问题的成因,针对性地建立科学的优化措施。此外,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增强音乐的分析能力与感性能力,具备良好的音乐情感,可以在独立或者是合作的情况下编制舞蹈动作,达到音乐和舞蹈的有机统一。教师还需要使用信息化的方式,给予学生独立的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为优秀的舞蹈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成立专业兴趣小组,加强教学实践

对于舞蹈教学来说,具备很强的实践性,使用观摩和演出的方式,即可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编导能力等。对于专业教师来说,需要结合地方性学校的实际需求,合理的整合基础,加大基础建设,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根据中国古典舞、芭蕾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舞蹈编导等内容,合理的分类,建立属于自己的兴趣小组。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完编导课程以后,即可举行一场活动,学生将所学到的舞蹈内容合理地融入实践当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还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落实实践内容,让理论部分得到有序的论证。例如:某地方性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期,落实不一样的实践课程,不仅需要参与完成3个舞蹈剧目的编排及汇演,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舞台表演能力,增加策划和组织能力。在多次的舞台中,积累经验,提高心理素养,增强临场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谐师生关系,加大学生之间的合作力度,明确不同环节的重点,掌握实践的规律。

5.改革舞蹈课程成绩评价体系

完善教材与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不仅可以保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还可以从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舞蹈的表现力、感受力、创造力、教学能力等视角,合理的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性素养,解决尴尬的局面[7]。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并不是唯一的考察方式,需要落实教育教学功能[8]。舞蹈属于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结合学科的特点,突破原本的限制性,转化单一的教学局面,建立新的教学体系,优化学习过程,展现学生的学习能力。舞蹈教学在考试时,还需要根据自身的测试需要,加大考核的力度。根据现实的需要,合理地将训练、比赛、实习、论文等内容有机地串联到一起,提高学生评价的全面性。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向,向着主动学习类型进行发展。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舞蹈水平,也是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以后的课程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9]。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合理地统筹规划,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神韵兼备的跳舞和编导能力。此外,学生还可以在音乐教学特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历程,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在多维的视角下,落实发展经验,加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想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那么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性能力。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提出专业特长,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落实教学改革计划。舞蹈教师还需要在爱岗敬业的基础上,提高业务素养,找到舞蹈基础知识中的舞蹈技巧,扎实基础,明确地方性民间舞、儿童舞、古典舞、现代舞等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提升教师的实践性能力。最后,教师还需要在文学、社会学、生理学、美学、音乐、美术等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知识的交叉,有效地理解舞蹈作品,有效地把握舞蹈教学内容。以生动的形象,增加舞蹈的音乐表现能力,提高舞蹈的感染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文化知识,落实重点和难点。

二、总结

跳舞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B2B电子商务对交易成本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B2B电子商务框架结构.

BtoB电子商务的主要技术.

EDI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与安全

PDA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PKI构建安全电子商务的基石

XCBL及其在2BB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XML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把电子商务引入图书营销.

产地证电子签证与贸易链电子商务

从电子商务走向电子业务.

从范式的转变看证券电子商务

戴着锁链跳舞──发展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

电子商务课税研究的国际动向与借鉴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结构的影响.

电子商务时代网络营销的变迁

电子商务的发展创新与环境构筑

电子商务的相关问题与对策分析

电子商务安全协议的特征及企业对策

电子商务的安全机制与体系结构模型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敏捷制造研究

电子商务犯罪初论

电子商务的风险及其安全管理

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经营战略分析

电子商务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供应链管理与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发展对策探讨

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思考

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电子商务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渠道的影响

电子商务模式分析及展望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对工业企业的影响.

电子商务时代的新型市场结构

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交易费用基础和发展障碍

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和SET技术.

电子商务时代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挑战与影响

试论企业电子商务的风险控制

试论电子商务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

数字双签名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网络经济时代下的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化

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难题及对策分析

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电子商务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汽车企业电子商务实施浅析

西部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途径.

西安杨森的电子商务站点案例研究

香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新经济时代中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医疗器械电子商务的实施方案

医药企业内部信息化与外部电子商务

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支持技术研究

以工作流系统和电子商务技术构建企业数码平台

用企业级Java计算方案构建B2B电子商务软件平台.

政府商务和网络经济的法律激励和管制.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之路探索

中国电子商务的量化分析及对策

中国加入WTO的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中国企业如何走向电子商务时代

中国实施B-C电子商务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赢利模式的探讨

中小企业怎样实施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对国际税收管辖权的挑战.

保险电子商务在中国

产学研结合建设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专业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电子商务、采矿及战略

电子商务B2C配送研究

电子商务的安全支付标准

电子商务的避税与反避税探析

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

commerce电子商务中的国际避税思考.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挑战及其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对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企业运营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及对策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系统.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战略成本管理

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物流业的策略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实施网络财务的对策.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特性及实例分析

电子商务技术在现代粮食流通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交易中法律冲突问题的思考

电子商务教育模拟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实施

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分析以制造商和市场营造商为例

电子商务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电子商务涉税法律冲突及其解决方案探讨

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价值创新.

电子商务时代下的市场营销理念.

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谈中国养蜂业与电子商务的应用

铁路物流的电子商务策略及其应用系统

保险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探讨

电子商务的金融服务初探

电子商务发展以及税收问题浅探.

电子商务立法问题探析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初探

乡镇企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初步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合作经济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阅读与作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长春出版社

第一健身俱乐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