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范文精选

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兴趣能力培养

如果把化学比喻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化学实验就是这棵树的根。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努力提高实验技能,是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一、研究心理,激发兴趣

兴趣是初中学生喜欢化学课的最主要因素。它可分为暂时兴趣和稳定兴趣。前者是由于化学实验的新奇多变,象“魔术”一样能吸引学生,它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广泛性,这种兴趣只是学生的直觉认识,不巩固、易消失。后者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渐理解,掌握新知识而产生的兴趣,它一般较稳定,具有自觉性和持久性。这两种兴趣互相交织,互相转化。随着实验的进行,提问“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这样在实验中就可把暂时兴趣转化为稳定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因此在演示实验中,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1、注意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特征。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对新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理,因而教师要注意吸引和分配学生的注意力。做到实验装置简单、方法通俗易懂,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这个中心环节来,不仅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而且还达到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演示实验要尽可能保证一次成功。首次印象对学生来说是最深而又最易接受的。如果演示实验一次不能成功,学生就有可能产生两种心理:1、失去兴趣;2、把失败实验的影像留在大脑里,对以后的学习造成影响,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纠正。

3、演示实验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学生在演示实验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不让学生参与操作,久而久之,就会对演示实验产生厌烦心理而失去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合学生可以把实验牢牢记忆下来,很难忘记。

4、演示实验设计要形象鲜明,能引起学生兴趣。只有鲜明的感性材料,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大脑皮层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从而形成深刻的概念。

5、合理改进演示实验,提高科学准确性。教学是科学,就是实事求是。在化学教学中,对科学准确性不高,分析不够透彻说服力不够强的演示实验要大胆改进,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因此,第一堂课我指导学生演示了两个化学小“魔术”:“火山喷发”,“清水变饮料”把学生引入了奇妙的化学世界。然后,告诉学生这其中都蕴涵着化学知识,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将会了解化学世界之奥妙。这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保证学生兴趣的持久性,我在教学中还不失时机加以巩固,根据各章节的特点,穿插了一些身边的化学知识或有趣的化学现象,使学生始终如一,兴趣盎然。例如,用“自燃”现象解释“鬼火”,用CO2的性质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奇观,象东非大裂谷的“吃羊魔”、干涸深邃的“鬼洞”。又如,在《酒精、醋酸》教学中,顺便介绍酗酒的危害、甲醇的毒性,山西文水的假酒案,还补充介绍了吸烟中的化学和等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既可增进知识,引起学生兴趣,同时又起到教育作用。

二、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应扎实“双基”,更应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任何工作都需要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化学实验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过程中,应先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迅速地对物质及其变化、仪器装置进行全面的观察,学会分清主次现象,指导学生捕捉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主要现象并进行分析、综合。还要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有始有终地观察实验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

从刚接触化学课开始,就应有意识地指导观察。例如,在做镁带燃烧实验时,强调让学生注意,这个实验中用到了石棉网,使学生认识到了这个实验中的放热现象。

2、思维能力的培养。授课时,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多为学生设疑,尔后解决问题。例如,在讲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先将铁丝放入空气中点燃,学生观察到铁丝没有燃烧,有的同学怀疑铁丝会不会燃烧。此时,我把铁丝伸入入氧气中发现铁丝却剧烈燃烧并火星四射,学生在感叹神奇的同时开始思考其原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如,在讲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先取出一收集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向瓶内注入适量水,振荡,发现矿泉水瓶扁了,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独立实验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独立实验能力是化学科的特殊能力,是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授基本操作技能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和实验设计等途径,使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得到发展。应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药品仪器、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与做家务事等生活实际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的理解。在分组实验中,对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操作及时予以纠正,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讨论,分析不正确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

实验能力范文第2篇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多年来,我在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技能方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起进行了思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分析一个典型实验,阐明一类实验规律

根据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就实验内容来讲,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有关制取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实验。2、有关阐明概念,证明基本理论和定律的实验。3、有关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实验。4、有关定量方面的实验。一般说来,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何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如通过“粗盐的提纯”的实验,我们引导学生总结出制取纯净的晶体物质的实验原理和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以及操作等方面的规律。在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方面,让学生着重掌握:①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②混合物中各类物质的性质和它们之间能否相互发生反应(若能反应,需要弄清反应条件)。在实验技能方面让学生掌握:①所用各种玻璃器皿的性能和使用方法;②有关物质的溶解、过滤、结晶

二、明确选择仪器的原则,正确选用仪器

实验中,培养学生准确地选择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之一。为此,我们从下述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再结晶的操作方法。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仪器。中学化学教材里,讨论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常温、加热、加压、催化剂、光和电等。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性质来制取新物质时,所需要的仪器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在初中化学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着重向学生阐明两点:①凡是对固体物质进行加热制取气体时,均可采取制取氧气的这套反应装置;②集气的方法和操作,应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常温能否与水或空气中任一成分反应等因素而定。因为我们在讲氧气时进行了上述分析,所以在讲一氧化碳、甲烷等气态物质时,就可以从启发学生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分析,提出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装置,来完成制取上述物质的实验。2、根据控制化学反应速度的要求来选择仪器。在实验室里,为了达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种物质,有些反应需使反应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则反之。为此,在实验中,要采用适应这些要求的装置。这样分析、讲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就能正确地选好仪器。

三、分析典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在这方面,我们除按实验原理、要求提出有关的操作内容和要求外,还着重讲了下述几点:1、剖析一个典型实验,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如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下述操作内容:①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③药品的取用;④加热方法;⑤气体的净化和干燥;⑥气体的收集和放置;⑦装置的拆卸。对这些操作,都应讲清它们的知识、理论根据。2、通过对某些实验操作的分析,向学生阐明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在分析某些实验操作时,为了让学生学得会,记得牢,总是把操作要点总结成几个字或几句话,让学生便于记忆。如在配制一定体积的浓度溶液时,在分析演示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称(对固态溶质要称,?液态溶质要量)、溶(溶解)、洗(洗涤溶解时容器的内壁)稀(稀释至容量瓶的刻度)四字配制法。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操作内容和要点,独立地进行实验,往往能提出一些改进某些实验的设计。

四、根据实验内容,处理好演示实验

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不仅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中起着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从而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深化。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一般可分两类:一是实验难度较大的(如实验装置比较复杂或实验中使用剧毒药品和学生操作有危险的实验),这是少数。这类实验必须由教师演示,力求操作规范化。二是实验技能难度较小,这是多数的实验。对于这类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改为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实验条件较差的学校,某些课题也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在教师指导下去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实践证明,对一些较简单的实验,经常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去做,除了增加他们的操作机会以外,还呵以起到两个作用:①使学生对一些被认为是无所谓或被忽视的常规操作(如试剂的取用,取量的多少,试管夹持,一般加热等等),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②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化,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地理能力特点

一、引言

新课标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在课程目标方面,新课标提出“学生学会地理观测、地理调查”的知识目标;“学生能运用地理实验形成地理表象”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新课标的活动建议也多处提到开展地理实验教学。因此,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在学生地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1.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地理智能的必备能力。在地里学习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观察地理实验教学中的现象和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例如,在模拟水污染的实验教学中,学生通对比过观察三瓶矿泉水瓶里水的污染程度,认识到保护、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在此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易于引起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制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例如,在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尝试和对教师问题的思考,认识到山体不同部位的特征,并且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提高。

3.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察不仅可以得到知识,还可以弥补学生想象不足,利用形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用乒乓球自制地球仪并演示地球自转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和演示,让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4.初中地理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方法

(1)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的观察,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显著特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例如,在用四层彩色橡皮泥模拟褶皱与断层时,学生通过观察褶皱与断层的结构特征与地表形态的区别,使学生在分析两者的差异性与相似性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与分析能力。

(2)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能力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通过一项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实验教学中归纳出规律将其用于解决同类地理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归纳与演绎能力。例如,在测量当地一天的气温并绘制气温曲线图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自己思考,归纳总结气温曲线图的画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与演绎能力。

(3)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类与比较能力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比较地理事物之间的显著特点,将地理事物进行分类,锻炼了学生的分类与比较能力。例如,学生通过观察玄武岩、砾岩、页岩、砂岩,大理岩、片麻岩的纹理,总结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特点,并对以上岩石进行分类。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比较显著特征进行分类,培养了学生的分类与比较的能力。

5.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地理实验教学给了学生实践的机会,并且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好奇和快乐,因此地理实验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气象站。学生通过实地的参观考察,增长了见识,激发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兴趣,学生会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下有兴趣的学习。

(2)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在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环境的变化,让学生从切身感受中体验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产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例如,通过调查家乡水资源利用状况、家庭用水情况,提出节水的建议和措施,制定家庭节水计划。本实验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出发,有利于增强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意识。

(3)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许多地理实验教学需要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地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友好相处的性格和与人合作、善于组织管理的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地理能力培养作用的特点

1.现实性

地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当中处处渗透着地理知识,这体现了现实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亲自参与,提高了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实践性

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实践性教学,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锻炼,动手操作,从实验教学中获取感性材料和直观经验,通过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也通过学生亲自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地理能力。因此可以说,地理能力是在实践中发展,实践中检验的。

3.创造性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通过生动多样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不断提高自身的地理能力,特别是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4.终身性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教育意义很强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可以正确的看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树立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这些观念的形成,不但使学生终身受用,而且对于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红,李春艳.深化地理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学生智能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5):114-1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实验能力范文第4篇

科学探究为前提的物理实验教学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物理实验教学观,让学生更能够深刻地理解到物理的魅力所在.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教学要将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后,衍生出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和探究方法.这一点要求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以物理教材为载体,在实验的过程中注重科学,依赖科学,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物理探究方法,从而具备物理的自主应用能力.现阶段的学生探究活动与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实验活动是大相径庭的,现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自主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指导,而是要给出操作的程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研究方法,然后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这才能够保证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例如在教师进行大气压强测定的实验教学时,教师要颠覆传统意义上看挂图或者是录像的实验教学方法,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并且在探究的基础上对压强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教师可以有一个如下的教学设计:(1)明确压强的定义式;(2)提出关于压强的测量问题;(3)引导学生关于压强测量的方式;(4)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进行压强数据的测量;(5)要求学生给出一个测量方案;(6)验证学生的方案;(7)让学生进行方案的最终完善与敲定.这一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在科学探究的指导下进行的物理实验自主探究,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托里拆利实验结论的明确,学生的吸收与理解会更好.这样的自主实验科学探究前提下的指导能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锻炼和提高,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

2物理实验教学以生活为切入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

社会层面物理自主能力的培养归根到底就是指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自主应用能力.要想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联想到生活实际,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的有效教学方式即为教师以生活中能够喜闻乐见的物理事物或者是现象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一方面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能够在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在物理角度上关注社会.例如在教授《汽化与液化》这一课程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产生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物理自主能力,教师首先不要直接讲解关于物体汽化与液化的抽象概念,反而先猎取生活中的实例,例如以晾衣服为题,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然后教师再引入水的物态变化的过程,这样让学生十分了解熟悉的生活现象会让学生意犹未尽,并且日后会在生活中加以考证,注意观察.另外,除了教师在进行相关的教学要以生活为切入点外,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也要多考虑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避免过分复杂无味的物理作业出现,以免扼杀学生的物理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物理自主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布置诸如让学生寻找生活中与压强息息相关的现象并加以演示,或者是找出与密度与水之间浮力关系的实例等等.这样的实验作业有科学依据,且深入浅出,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的作用与魅力,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尽管在探究活动之后需要一些定量的计算,但是应该尽量避开那些意义并不很大的模型化的繁杂计算,应该像教材当中的例题和作业那样设计一些有实际背景、有实际意义的习题.这就是以生活为切入点的物理实验教学,以生活为切入点的物理实验教学除了可以应用于实验课之前,还可以应用于实验课之后作业的布置.这样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更侧重于人性化,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物理实验的魅力.无论是以科学探究为前提的物理实验教学,还是以生活为切入点的物理实验教学,其侧重点都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将物理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快乐地学习物理,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物理自主实践能力.

3总结

实验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学生能力;创新意识;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解析宏观现象的基础上,从原子、分子等微观层面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进行再解析,将人们对世间物质的认识从宏观转向微观,从表象转向本质,从定性转向定量。实验不仅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科学研究和学习的方法,更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化学学科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的,因此化学实验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应合理利用化学实验,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化学素养在实验中得以提高。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趣味实验是指特意夸大或突出物质的某些属性和特性,使实验现象非常明显,或加入魔术元素,使实验魔术化、趣味化。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若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就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无聊,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将趣味实验引入课堂,则可以较好地改变这一状况。例如,教师可在“酸碱指示剂”的教学中引入“喷雾作画”或“喷雾变花色”的趣味实验,在教学“物质的相似相溶性质”时引入“远距离挤压橘子皮使气球爆炸”的小魔术,在教学“化学能量变化”时引入“自热盒饭”小实验,在教学“浓硫酸脱水性”时引入“大象的牙膏”趣味实验,在教学“置换反应或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引入“铁树开花”或“锌树开花”小实验,在教学“钠的性质”时引入“滴水点灯”小魔术等。这些趣味实验的引入,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奇妙,从而产生化学学习兴趣。

二、注重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还可以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并巩固各种实验用品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但演示实验也是需要合理选择的,相比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演示实验,实验操作规范复杂、安全性高且实验现象直观明显的演示实验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例如,在教学“氯气的性质”时,由于氯气具有毒性,不便于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教师就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又如,在教学“铝热反应”时,由于铝热反应过于激烈,放热量大,有一定的危险性,不便于学生自主实验,演示实验便是最佳选择。在进行铝热反应演示实验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反应物反应前后的变化(包括颜色、状态等),以及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切实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在观察实验现象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对应的化学原理,如颜色、三态变化、热变化的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利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能使学生有较强的代入感和体验感,更易理解和记忆新知识,提高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合作能力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只有通过直接参与、亲自实践才能得到提升,而新课标也一再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体性,所以教师应多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动手能力。分组实验的团队氛围还能让学生分工合作和互帮互助,从而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化学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时,只是进行演示实验是不够的,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摸索、尝试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只有这样动手感知、不断纠错,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实验仪器操作要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如在“中和热及测定”的分组实验中,学生不仅需要自己动手根据反应原理组装仪器进行测定,还需要分工合作,积极配合。一些学生负责配制溶液,一些学生负责操作仪器,一些学生负责记录数据,一些学生负责做汇报等。在这些有效的分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提倡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传统化学教学中,大多是进行预设性实验,真正能够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即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探究创新实验的机会并不多。而且,传统的化学实验目的重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创新性上并没有过高要求。但在新课标背景下,仅仅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还远远达不到人才培养的要求。相比于传统实验,创新实验要求学生在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和探究新的实验方案,这便使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例如,在“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过后,由于课本实验中铜与稀硝酸反应存在实验不可控、不环保、反应速率慢的问题,就如何改进实验、提高反应速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解决这一难题,可以提示学生利用注射器等微型仪器设计和改进实验。又如,在“碱和酸中和反应热实验”中,具体反应热的数据不够直观,教师就可引导学生通过传感器实验改进实验过程,使热量数字化、直观化。再如,在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酸反应速率时,直接观测气泡的产生速率与数量不易操作,教师就可让学生使用某些可循环利用的物品改进实验。引导学生从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手段与途径等多方面创新设计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学探究能力。

五、布置家庭实验,培养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

家庭实验也叫生活化实验,是利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进行实验。化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认识到化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家庭实验,将课堂上或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独立操作实验,并在遇到问题时自主探究,想方设法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家庭厨房的必备品食醋,去除家中水杯、水壶以及洗碗槽中的水垢;在教学“胶体的性质”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明矾的性质制作简易净水器;在教学“pH试纸测物质酸碱性”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pH试纸检测生活中不同物质的酸碱性。这些家庭小实验,能使学生开动脑筋,自主收集信息,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