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产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范文精选

生产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范文第1篇

安全检查是一项综合性的安全管理措施,通过检查,可以达到相互学习,提高认识,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排查隐患,增添方法措施,增强防范能力,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强化管理,促进安全生产,促进发展的目的。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尽管上级对安全检查的形式内容和作用都作了严格的强调、要求,检查者本身也对检查的方法和效果做了不少的完善和改进,但安全检查所要达到的效果总是不很明显,避重就轻,走马观花式的各类检查,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以至安全检查的发现、督促、指导、警示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本人作为单位专职安全管理员,结合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实践,谈一下安全检查工作的一点认识和体会。 一、首先要明确安全检查的目的

安全检查是建立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和秩序,是保障经济建设持续、协调、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安全检查是手段,其目的在于发现不安全因素的存在状况,这是检查者首先要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每次检查,要检查什么,通过检查要达到什么目的,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作为检查人员,应该先做到心中有数。在安全检查中,常有这样一种情况,被检查者只知道要检查的大概内容,检查者对参与的那次检查的目的、意义并不十分清楚。这样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检查的次数多了,检查者习惯了,被检查者松懈了、麻痹了、厌倦了,认为检查就是那么一回事。因此,每次检查之前,可以采用现场动员和谈心等方式,结合实际讲明检查的目的意义,让每个参与者目的明确,做到心中有数。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其次要明确检查的内容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三关一监督”(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严把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严把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搞好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对道路运输企业来说,检查项目大致可分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立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管理制度与落实情况;安全保障与监督情况;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开展情况;驾驶员管理情况;营运车辆管理情况等。对汽车客运站来说,检查项目一般包括: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设置情况;安全管理制度与落实情况;安全生产设施设备情况;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执行情况等。安全检查内容广泛,每次检查前都应具有针对性。

三、要突出重点

一般情况下,安全检查的时间和过程都比较短,如果泛泛而检,势必走马观花,以至漏检和误检。因此,对安全检查应当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检查中应结合工作实际,主要应当突出人的行为,物的状态和安全工作的“软件”、“硬件”两个基本基础点。具体地说对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和贯彻情况;对领导、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的贯彻落实和执行情况;认真开展全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重点组织干部、职工对安全业务知识的学习、讨论、运用和推广情况;认真加强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情况;对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防范和治理、整顿情况;加强各类设备设施的养护、管理和使用情况;认真做好安全工作的“软件”建设,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执行情况,等等。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四、要讲究方法

安全检查关键是要克服形式主义,安全生产中的形式主义有多种表现,有的满足于一般化要求,一般化号召,以文件来贯彻文件,以会议来落实会议,安全检查工作没有针对性;有的习惯于口号不断,花样不少,表面看声势很大,但不解决实际问题;有的甚至弄虚作假,为赢得上级满意,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说假话,报喜不报忧。安全生产中的形式主义危害很大,它不仅使规章制度难以落实,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更会留下安全隐患。

五、要发现问题

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从软件方面查找或发现问题,找出被查单位安全规章制度、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与上级的规定和实际工作不相适应的地方及问题;从从业岗位上发现问题,找出被查单位在劳动纪律、到岗到位、执行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或问题;从设备设施上发现问题,通过被查单位现有设备维修、保养现状,找出设备设施方面存在的隐患或问题;从现场及管理上查找或发现问题,通过对正在作业的现场抽查,查找或发现现场管理上存在的隐患或问题;对被查单位的生产安全、管理措施等方面问题的综合调查,分析该单位在某些方面存在的隐患或问题,并科学地掌握致险原因,危险程度,可能危害和应对措施;从细心地观察和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中查找或发现问题。

六、要提出意见

对查找或发现的隐患,检查人员应及时向被查单位提出正确的处置意见。一般来说可以有:预防意见,对一般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隐患的预防措施、方案;整改意见,对事故隐患或已经可能发生、出现的问题的整改措施;巩固意见,为确保已整改的隐患不再发生而提出的保证措施;发展意见,向被查单位提出的通过隐患整治而促进安全工作向前发展的方法、措施、重点;综合意见,向被查单位提出现场管理、设备更新、科技运用、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见或建议。

七、采取措施

1)一般防范措施。对事故的隐患及可能发生的灾害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2)特殊防范措施。针对事故隐患的现状、成因所采取诸如停业整顿、全面检查等标本兼治的措施。

生产运作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慧零售;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模式创新;商贸流通

引言

近年来,供应链运作逐步成为商贸流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日渐成为流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尤其以农产品为主的流通供应链一直以来均为行业关注焦点,对于商贸流通商业模式转型升级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受农产品本身属性影响,农产品流通供应链一直存在时间冗长、参与主体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严重降低了农产品的正常流通效率。而早在2017年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政府就提出,未来零售业发展需大力推动实体零售向智慧零售转型,明确新型流通供应链发展方向,这为农产品流通供应链优化提供了新思路。智慧零售通过运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预测消费形式,引导农产品生产、制造与零售转型升级,进而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服务,提升产品流通效能。而且将智慧零售应用于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模式,可实现模式运作智能化、组织化与效益化,提升产品流通效率与质量。故此,本文试图在智慧零售背景下,创新构建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新模式,希冀为商贸流通供应链价值再造提供有益经验。

一、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内涵及现状分析

(一)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内涵

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是在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基础上,集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社会与经济三大系统于一体的发展链条。从组成要素来看,农产品流通供应链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商、加工商、零售商、经销商、物流商,以及终端消费者等主体。从运营组成要素角度来看,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包括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与安全流等。农产品流通供应链运作是将农产品供需双端集合于一体,促使各主体形成联盟,最大程度降低产品生产加工成本、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保证农产品安全,最终起到提高商贸流通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关键作用。

(二)传统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局限性

传统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包括农产品生产商、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物流商等主体,涵盖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储运等市场(见图1)。在传统农产品流通供应链下,各环节相互联系、贯穿始末。从图1中可以发现,整个供应链条内农产品生产阶段占比较大,其他阶段占比分配存在差异性,这导致链条本身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农产品生产者人数较多,整体分布不平衡,可能出现价格与利益分配不均问题;二是信息共享与传递不及时,主体间交流难度较大;三是用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时间浪费比较严重,导致产品鲜活度显著下降,进而给营销商造成较大损失。受限于上述问题,农产品流通存在如下局限。第一,产业化与组织化水平有待提升。一方面,在传统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模式下,家庭农场、农民经纪人、农产品商贸企业、多级批发商、第三方物流公司等主体日渐活跃于农产品流通市场。但是,这些参与主体规模普遍较小,产业化与组织化整体偏低,导致农产品难以实现大范围流通。例如,我国大宗畜产品流通中,除了40%的家禽、25%的猪肉、20%的禽蛋、10%的毛绒之外,其余产品均为小个体农户经营生产,物流量整体小而分散,影响产品流转效率与质量。尤其针对果蔬经营农户,其大多以生产商为主,规模较小。另一方面,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集体合作经济组织等中介机构数量较少,且大多处于松散状态,导致经营功能不全,难以匹配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第二,供需端不平衡问题凸显。一方面,我国农产品零售大多采用即时现货交易方式,产品基本不进行预处理,极大缩短了农产品售卖周期。此种情况下,农产品价格制定完全取决于当地产品供需情况,导致价格一直处于多变状态,极易促使生产与销售之间存在价格严重失衡问题,不利于供需端有效对接。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供需数量存在不确定性,供应链各主体间很难准确协调市场产品供需情况,极易出现消费需求无法满足的现状。加之大多数农产品处于分散经营状态,产品供给存在不稳定现象,导致市场配置逐步失灵,造成产品供需失衡问题。第三,供应链节点信息流不顺畅。在传统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模式之下,供应链各主体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导致主体之间难以进行有效沟通,降低链条运作效率。加之农产品生产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网络利用率较低、缺乏信息化建设能力等问题,使得整体农产品信息资源太过分散,严重影响供应链成员内部信息流通机制搭建。受此影响,供应链各主体信息利用能力相对滞后,极易因信息更新、沟通不及时,产生链条中断情况,降低产品流转效率。

二、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创新模式构建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背景下,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模式创新运作已成为农产品供需端对接、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所存在的产业化与组织化程度较低、供需端对接不畅,以及信息对接水平偏低等问题日渐凸显,导致供应链各主体原有竞争优势逐步被削弱。而在智慧零售视域下,农产品流通供应链能够实现实体供应链运作与虚拟供应链信息技术集成,提升产品流通效率与供应链主体核心价值。且智慧零售所具备的数字化与场景化优势,为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稳健运作提供便捷化解决方案,显著提升农产品流通自动化与智能化。故而,基于智慧零售全场景、全智能生态、全客群,从合作主体、消费者与管理运作三个维度,对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模式进行创新再造,进而从多方面提升供应链运作的经济效益,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链条式对接模式

在智慧零售视角下,农产品流通供应链以农产品品牌商为起点,通过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等渠道将产品输送于消费者。这一过程中,农产品品牌商、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物流商与技术服务商整体实现有效对接,促使产品流通智能化、高效化。如图2所示,链条式对接模式是通过产品服务、物流服务与信息服务三种方式将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各主体有效集成,促使各方形成稳定合作伙伴,实现终端零售与终端消费高效互动。具体而言,链条式对接模式主要分为主体对接、商业模式融合与技术服务三大板块。就主体对接板块而言,其作为一种实体服务链条,在农产品品牌商、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物流商、消费者之间形成一条横向产品运作链条。其运作主要基于智慧零售,借助线下线上双渠道搭建各主体间线上交互、线下体验互动模式,辅助主体间搭建闭环式产品流通链条,加快产品流通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板块内部,立足于农产品基本属性,供应链成员间可建立信息互动平台,通过产品信息整合,形成点对点式产品配置流程,极大避免农产品损耗情况。就商业模式融合板块而言,其是立足于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柔性化、扁平化组织架构,借助数据挖掘形式,充分将农产品品牌商、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物流商与技术服务商的内部商业模式进行融合,促使各主体之间形成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在该合作关系内部,节点企业通过考量合作企业的成本与风险,并基于数据驱动形成特定商业模式融合逻辑,以联盟形式强化供应链运作能力,在降低运作风险与成本的同时,促使主体盈利模式持续升级。就技术服务板块而言,其作为农产品流通供应链运作的技术服务主体,借助大数据、传感器与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为供应链成员信息共享与流通提供技术支持,形成适配的商业情景,实现农产品流通线上线下互动。

(二)场景化消费模式

智慧零售依托其智能化商品零售方式,可为农业供应链端消费场景创新提供新驱动力,促使链上消费实现全渠道和强连接,形成场景化消费模式。如图3所示,基于智慧零售的农业供应链场景化消费模式主要来源于三大板块,分别为供应链创新、场景化创新与价值链创新。就供应链创新模块而言,场景化消费模式内农产品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双边实现关联与耦合。农产品供应商借助智慧零售,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化消费场景,用来适配消费者需求,然后完成场景化商品销售。消费者在智慧消费场景之下,通过智能化农产品信息识别,完成产品消费。在农产品供需端对接完成之后,供应商所搭建的多场景消费平台,能够精确记录消费数据,通过消费者行为,感知消费期望,进而智能完成第二轮产品适配。而供应商只需要根据消费者历史信息,按需完成产品生产与上线,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需要。就场景化创新模块而言,其更多为辅助模块,主要将各类消费场景要素集聚,集合社交媒体、大数据等新技术,革新传统农产品消费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智能化、信息化消费模式。且场景化创新更多是在智慧零售基础上,结合新型智能技术,搭建供需端匹配场景,为生产与消费提供便捷化环境。就价值链创新模块而言,其更多是一种虚拟化消费路径,包含于整个场景消费过程。在场景化消费模式内的价值链创新主要立足于智慧农产品营销场景,实现农产品价值、消费价值的创造,在提升供应商营销业绩的同时,更好契合消费需求。从整个宏观角度来看,场景化消费模式是作为一种商业情景,更多注重消费者整体感知体验,以消费需求适配产品供应,极大提升商品流通效率。

(三)扁平化运作模式

智慧零售在信息、技术与商业环境不断变化背景下,以消费者体验为最终目标,借助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介,通过链条式主体运作与场景化消费,促使多元化农产品流通方式进行融合,形成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商业情境重构。依托于此,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借助智慧零售方式,集合场景、产品与服务三大关键要素,协调农业参与主体盈利模式、利润分配模式等,进而形成扁平化管理模式,促使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智能化创新。根据图4可知,农产品流通扁平化运作模式,主要是将供应链各主体融合于一体,集聚信息、技术与商业三大应用环境,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重构供应链运作方式。在该模式内部,将供应链端生产、营销、管理三大环节进行整合,提升整体链条运作效率。就生产环节而言,其主要以体验式消费为基础,借助社群媒体等媒介,完成产品生产信息对接,进而服务于农产品生产商。就营销环节而言,其以上述场景化消费为基础,为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提供一个适配的消费环境,促进供需端有效对接。就管理环节而言,其以供应链各主体融合发展为渠道,以消费期望为驱动力,实现流通供应链各主体综合化管理。总体来看,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扁平化运作模式整体以供应链各主体为核心竞争优势,着重强调客户服务、运营管理与利益分配等内容,最终实现管理适配化。区别于传统运作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更多关注供应链各主体合作效能以及消费者体验感,弱化产品与价格因素,在促使消费者价值点转移的同时,强化供应链各主体合作能力。

三、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创新模式的具体实现路径

农产品流通供应链运作目的是通过提升产品流通质量与效率,增加参与主体收益、促进消费。借助智慧零售应用优势,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发生革命性变革,其改变传统农产品流通存在的弊端,重塑农产品流通生态圈,促使线下体验与线上服务深度融入,解决城乡产品流通短板。故结合当下农产品流通供应链运作实情,在上述构建的三种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创新模式基础上,提出如图5所示的具体实现路径。

(一)完善供应链运作保障机制

健全的保障机制是支持智慧零售下,链条式对接模式、场景化消费模式、扁平化运作模式实施的基础。故为促进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实施速率,应持续完善供应链运作保障机制:第一,加强流通企业内部质量控制。一方面,流通企业应基于智慧零售方式,通过加大生产加工技术、质量安全技术的研究,强化农产品自动化生产加工标准应用,并提升生产过程的自我督查能力,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综合质量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完善农产品分阶段验收与责任督查机制。农产品生产企业应基于现有产品管理体系,出台产品验收与责任督查机制,以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隐患。第二,强化供应链利益协调。农产品流通企业应结合市场发展实情,协调规划各主体利益,提升主体间合作黏性。且链端各企业应立足于长期发展规划,针对供应链运作出台相应的利益协调机制,以保障各节点在参与产品流通后获得更多收益。在供应链成员利益协调机制之下,能够实现各主体之间相互牵制,调动成员间长期合作积极性,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第三,加大政府监督力度。农产品生产监管机构、检验机构、市场监督管理局之间应与当地政府协商,通过建立门户,公开产品质量监督信息,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确保产品生产质量。

(二)加快农产品流通领域信息化建设

在智慧零售高速发展背景下,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水平显著降低,在加大消费成本的同时,阻滞供应链成员间的有效沟通。故此,在上述建构的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新模式基础上,应加快农产品流通领域信息化建设,为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新模式运作提供基础信息支持,提升各组织合作能力。首先,农产品流通企业应基于现有门户网站,建立主体合作门户网站。基于此网站,各主体之间应制定标准体系,形成主体信息动态对接模式,实现农产品市场信息互通,提升组织间信息处理能力。其次,供应链成员应建立自有网络系统,实现主体间信息强链接。各农产品流通企业应借助物联网技术,通过市场信息采集,形成自有农产品网络系统,为供应链其他成员提供产品生产、检测、零售与营销等信息,强化信息应用能力。最后,流通企业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各供应链成员应通过协商,建立产品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各主体之间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促使农产品生产更好对接消费市场,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三)推进农产品供应短链一体化模式构建

立足于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新模式,加快参与主体一体化管理运作已成为必然。故此,推进农产品供应短链一体化模式构建不仅为新模式实施提供保障,还为农产品市场流通提供技术加码,切实强化农产品流通效能。其一,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系统。冷链物流系统是保证农产品从生产端到需求端的全过程质量,是供应长链切换到短链的基础。农业流通企业应积极对标国内外市场,加快引入冷链物流设备与技术,逐步自建形成冷链物流运作体系。在此基础上,各流通企业应通过构建长期合作模式,形成各端冷链物流对接系统,提升产品流通质量。其二,推进供给结构性改革。在农产品流通供应链创新模式运作过程中,若想获得产品持续产出,需掌握市场变化情况,研判消费者需求,将供求分析与消费市场相结合,进而实现供需结构调整。农产品流通企业应立足于智慧零售,从供需端入手,调整农产品市场分配比例,合理规划各个供应短链,实现链条规范化运作。

(四)加快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体系建设

生产运作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敏捷供应链;敏捷物流;物流

一、敏捷供应链的内涵

所谓敏捷供应链(AgileSupplyChain,ASC),是指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消费者用户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快速响应的、无缝化程度较高的功能网络链条之中,以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1991年,里海大学艾科卡研究所编写了题为“21世纪制造业战略”的报告,提出以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为基础的敏捷制造的概念,并认为通过敏捷制造来达到敏捷竞争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主要形式,从而逐步形成了敏捷供应链的概念。

纵观20世纪80年代全球企业的竞争环境可以看出,敏捷供应链的产生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1)时间和速度越来越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法宝;(2)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3)供应链柔性更加提高,以通过快速改造或重组来捕捉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4)在企业地理分布范围越来越广阔的情况下,并行运作和集成实施成为全球化供应链的特征;(5)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实现敏捷供应链提供了技术基础。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敏捷供应链应时而生,它的出现标志着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一次重要转变,即由效能型供应链向响应型供应链转变,企业制造模式也由精益生产向敏捷制造转变。

敏捷供应链的实质是尽可能地优化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更多地强调了供应链在响应多样化客户需求方面的速度目标。同原来的一体化供应链观念相比,敏捷供应链在战略目标、资源观念、供应链驱动方式、组织机构构建以及与节点企业关系等方面有着显著不同的内涵。表1从这几个维度对二者进行了比较,从中可以看出敏捷供应链蕴含了许多全新的管理理念,它力求使节点企业及其供应链上的各项业务活动与顾客需求无缝对接,进而达到低成本、优质服务和快速响应的目标。

二、敏捷供应链对企业物流运作的影响

不同特性的供应链会对企业的物流运作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在时间、速度、可靠性方面要求越高的供应链,对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敏捷供应链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在多个维度上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思想,也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企业的物流运作活动带来了深刻影响:

第一,更加强调物流的速度。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实行敏捷供应链战略的一个重要竞争优势就在于速度。在传统企业的物流运作方式中,从接受订单到成品交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还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等待和误差。企业如果按敏捷供应链观念来组织生产,其独特的订单驱动生产组织方式,在敏捷制造技术支持下可以最快速度响应客户需求。戴尔公司是成功利用信息技术实行敏捷供应链战略的楷模,企业收到订单后,以电子化方式将订单分解,并通过互联网将子任务分派给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各企业按电子订单生产并按核心企业的时间表供货,无论是需要一台电脑的个人还是数百台电脑的大公司,戴尔在接到订单后都会在几个工作日内履行完毕。

第二,物流活动更加贴近顾客资源。在敏捷供应链中,企业的所有物流活动都必须要紧密围绕着客户的需求而展开,“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为哪一个客户提供什么样的物流服务”就成为了企业物流运作活动中需要时刻思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对客户的电子商务环节开办个性化订购服务,客户可在网页上根据公司对产品组件和功能介绍,自己选择零部件,自己设计产品的款式、颜色、尺寸,顾客的需求信息直接反映到产品设计、规划阶段,成为企业最直接也是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第三,物流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是按照从供应到生产再到销售的推动型生产方式进行的,企业内部往往缺乏后工序拉动的按单即时生产能力,很容易造成企业内部大量库存堆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由于供应链上游企业缺少相邻下游企业的即时信息,结果难以逃脱需求被逐级放大的“牛鞭效应”,导致企业间库存不断增加,整条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总物流成本会攀升到令人诧异的高度。而敏捷供应链则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成功地实现了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订单驱动型生产组织方式,可以极大地降低每一个节点企业的库存量,从而降低整条供应链中的物流成本。

第四,对现代物流技术手段的应用要求更高。敏捷供应链的关键是在Internet网络环境下,实现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而近些年来,基于Internet的诸多信息技术,如VRML(虚拟现实建模语言)、XML(可扩展标记语言)、CORBA(公共对象请求结构)、分布计算技术以及JAVA支持跨平台、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等,都逐渐成为敏捷供应链的支撑技术,也开始在企业的物流活动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此外,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电子资金转账(EFT)技术的普及应用也为实现敏捷供应链提供了技术基础,基于这些技术来开展企业物流活动日益成为时代的趋势。

正是由于在敏捷供应链思想的指引下,企业的物流活动才开始越来越重视提高速度、贴近客户、降低成本和应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手段,衍生出敏捷物流运作模式,进而将整个物流行业的竞争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反过来,也正是这种敏捷物流运作模式使供应链的敏捷化目标不再遥不可及。企业通过敏捷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针对客户需求的变动及时做出快速反应,如对存货数量的调整、对客户订单的修改、对配送车辆的重新调度等,而且还可以尽量缩短货物的交货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

三、敏捷物流的运作特征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敏捷供应链对企业的物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敏捷物流运作模式已经成为诸多企业的最终选择。总体而言,企业的敏捷物流运作模式应该符合以下特征:

首先,保持整个供应链的物流运作可视化,这是实施敏捷物流的基本要求。所谓物流运作可视化,也就是要让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能清楚地知道企业自身、供应商、下游客户、仓储设施、以及第三方物流或第四方物流服务商等的物流活动情况。例如,存货数量还有多少,存放地点在哪里?哪里需要存货供应?哪些客户的订单必须马上履行?需要采购哪些货物?订货是否能与销售和库存补充计划保持一致性?没有物流运作的可视化,也就使得企业的物流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陷入盲目之中,快速、及时、准确、可靠等敏捷物流的基本要素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

其次,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物流活动日益全球化的趋势下,“以时间缩短空间”成为了诸多企业制胜的法宝。在敏捷供应链中,企业缩短物流时间也就是提高物流反应速度,包括提高订单履行的速度、库存周转的速度、销货回款的速度、订购货物的速度及产品交付给最终消费者的速度等等。为此,企业要使其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支持其物流作业和配套管理工作,企业的管理者能够通过信息系统来及时、准确地获取、查询、处理相关的物流信息,例如客户的订单情况、企业的库存变动情况、车辆的调度使用状况等等。因此,最大化地利用物流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已成为许多企业保持物流运作在供应链上可视化、快速化、系统化的重要手段。“零售之王”沃尔玛通过采用全球定位技术和RFID技术,确保了所有供应链合作伙伴实时共享物流关键信息,为降低配送成本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第三,与供应链成员紧密合作。在理论上,当供应链中各成员都成为供应链的子系统,并且都能够从最大化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出发来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时,供应链就有可能实现全局最优。但由于企业在加盟敏捷供应链后,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来选择自己的对策;再加上各成员间信息不对称,供应链协调也就变成了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情”了,全局最优的目标往往难以实现。对于敏捷供应链而言,它们往往具有围绕主导企业构建、合作企业分布广、合作企业的角色多等特点,这些都将影响节点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建立。在敏捷物流中,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应是供应链上的企业通过紧密协作,实行信息共享与交换,共同管理订单(包括企业的采购订单和客户订单),以及进行共同配送等等。企业通过开展合作导向的物流活动,不仅可以得到供应链上其它企业的帮助,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供应链上的所有资源,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物流竞争力。

第四,适当运用外包策略。敏捷供应链上的企业还可以通过物流外包策略,即将全部或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给企业外部的物流服务商,通过利用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来实现敏捷物流管理的目标。物流外包的一般做法是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优势来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效率化。但如果第三方物流公司缺乏供应链运作的大局观,就会制约企业物流服务潜能的充分发挥,许多商业机会和合作机会也会因此而流失。正因如此,第四方物流正悄然兴起。第四方物流服务商通过提供核心信息技术,应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巧,并通过整合其它一些物流服务商的资源,可以真正达到用敏捷物流来提升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四、一个例证:克莱斯勒公司的敏捷物流运作

我们认为,虽然企业可以有多种方式来开展其物流活动,但是当今企业经营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任何企业都不得不考虑通过敏捷供应链来安排其物流活动,以争取在时间、速度、可靠性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以下我们以克莱斯勒公司为例来进一步阐明企业应该如何开展敏捷物流运作。

作为美国汽车工业的巨擘之一,戴姆勒—克莱斯勒拥有一条庞大的供应链,它需要管理位于全球37个国家的104家工厂、200个国家的14000个供应商和13000个销售网点。如何让整条供应链变得大而不僵、活而不乱,是决定克莱斯勒公司能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克莱斯勒公司通过一系列举措来实施其敏捷物流运作,保证了整条供应链的敏捷性。克莱斯勒公司的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透明的敏捷供应链来推动敏捷物流。克莱斯勒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SusanUnger认为,“敏捷的供应链并不只是快速和灵活,它还非常透明和可视化”。克莱斯勒公司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透视”整个供应链系统,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特别调整,以使生产制造和交货过程始终与客户的需求保持一致。在克莱斯勒公司的各个分公司中,首席信息官的职责就是使商务活动与其供应商联系得更紧密,并改进组织的“感知”能力,亦即觉察出其供应链所发生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做出回应,以迅速对企业的物流活动提供指导。

第二,积极使用先进的IT技术。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物流工作之所以如此出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积极使用IT技术来管理供应链,其供应链不仅效率高,而且非常敏捷和富于预见性。也就是说,其供应链可以预测变化,并帮助公司迅速地根据变化进行调整并适应这些变化。这也正是克莱斯勒集团部署了大量的系统来实现自动化和简化其供应链的原因所在,其中全球供应门户Powerway系统为供应商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所有所属公司之间进行交易提供了单一的接口和基础设施,总体数量计划系统则负责收集销售数据,并把这些数据传送回生产计划应用,然后从那里再传送给供应商。正是由于应用了这些先进的IT技术,克莱斯勒公司在物流运作方面显得胜人一筹。现在,克莱斯勒集团及其3400个供应商都在使用Powerway系统,在新的零部件被确认可以用于生产线之前,集团通过9个质量控制“关”对这些新的零部件进行跟踪,确保物流活动的顺畅进行。

第三,切实推进JIT管理。为了使企业的物流活动能够支撑敏捷供应链的运行,克莱斯勒采用了多种措施来推进JIT管理。ABF货运公司(ABFFreightSystem)是克莱斯勒集团的一家分公司,其发货系统使用了一系列名为NetLink的自产无线装置。驾驶员和其他人员可以携带着这种手持装置,与每秒钟都发送发货数据的无线网络相连接,进而实时了解货物的发送情况。类似地,克莱斯勒集团使用其生产控制系统和PC门户,对影响其制造过程的大约40万个事件进行逐秒设定。例如,PC门户可以告诉汽车座椅供应商克莱斯勒装配线需要座椅的准确时间,以及发货延迟的准确时间。零部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准时到达并被发送给装配线操作人员。如今,克莱斯勒集团的敏捷物流能够保证大约95%的零件或元件都能准时(JIT)装运,并依照排序零部件发送(SPD)程序的安排来合理运送货物。JIT和SPD的综合运用排除了二级存储,减少了额外运输,并使库存最小化,而且几乎不会出现失误。这一系列措施的成功运用,保证了克莱斯勒公司的敏捷物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绩效。

第四,以共享数据的方式尽可能地贴近合作伙伴。行动迟缓的供应商上游或堵塞的客户下游都有可能使最敏捷的供应链慢起来,敏捷物流活动也就难以为继。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克莱斯勒公司通过网络来接近足够多的合作伙伴,以弄清楚什么时候会出现缺货或过剩。在很多时候,克莱斯勒公司都与其供应商保持紧密联系,也非常清楚其主要客户的需求和需要,甚至可以精确到小时和分钟。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克莱斯勒所倡导并实践的“共享数据”观点居功至伟。Powerway门户上现在已经有了6000家注册使用该端口的供应商,它们获得了公用用户接口口令,可以与克莱斯勒公司的许多不同的业务小组进行互动交流,该系统每天的点击率高达25000次。克莱斯勒公司这些举措使得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共享信息成为可能,进而使得敏捷物流畅行无阻。

克莱斯勒公司在敏捷供应链建设上的不懈努力获得了丰厚回报,其敏捷物流运作模式堪称全球制造型企业学习的榜样。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SusanUnger说,“对于我们而言,强劲、灵活的IT驱动型敏捷供应链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的某些工厂每天可能需要450多车零配件。一旦供应链中断、物流受阻,则有可能使整个工厂陷入瘫痪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敏捷物流运作对克莱斯勒公司的成功经营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

五、结语

敏捷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运营过程呈现出较强的动态性,并涉及各合作企业间大量的信息、资源、组织、利益关系的协调问题。敏捷供应链所指向的快速、准确、及时、可靠性要求,是当今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敏捷物流日益成为当代企业管理的热门话题。面临复杂多变的商务环境,企业之间的产品和价格竞争正在被供应链之间的敏捷化竞争所取代。克莱斯勒公司在敏捷物流方面的成功管理说明,只有那些敢于变革供应链管理模式,实施敏捷物流运作的企业,才能从容应对快速变化和难以预测的市场需求,进而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DeanJ.W.&SusmanD.I..OrganizingforManufacturableDesign.HarvardBusinessReview,1989(1-2):28-36.

2.梁丽芳.敏捷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企业研究,2003,(9).

生产运作管理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必须重构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模式。主要从理论教学、专业软件实习、课程设计3个方面设计了物料需求计划实验教学系统,并探讨了教学实验系统的新思路和改进方法。

国内外大学经济与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经验都证明,单纯依靠传统课堂传授知识的方式,不但难以使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理论,更不可能使学生具备实务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注重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特别是实验环节的教学。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物料需求实践教学是生产运作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应该更好地研究如何使生产运作管理的实践教学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管理要求的创新转化过程。

1工商管理专业实验环节教学的意义

现代企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及专业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因为:

(1)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学校实行“统招统分”的招生分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作为就业活动主体的大学生,只是需要初步具备相关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就能对国有企业生产流程进行有效管理,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低。这种长期以来我国管理学科高等教育一直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搞教学,“一支笔,一张纸”搞科研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与工商管理学科面对的国际大趋势和国内大环境是不相符的。为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强和富有创新欲望的人才,仅靠传统教育模式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应该通过专业实验室建设,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平台,专业化软件为工具,为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融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思维,解决工商管理学科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2)实践证明,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不仅仅是普通的计算机机房和网络中心,更是专业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科学研究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基地。实验室应具备向工商管理专业提供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各种环境和条件。

归纳起来,建设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验教学系统有以下4个目的:

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源于人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不但需要创新教育来开发,而且需要实践活动,只有源于实践又转化到实践中的创新活动才有意义,专业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

二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能比较熟练地分析、处理本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三是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企业的能力。通过专业实验,让学生掌握应用一种或几种本专业领域的通用软件,例如熟悉生产运作管理领域的“MRPⅡ—生产管理”软件,该软件包含了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营销管理子系统、主生产计划子系统、物料需求计划子系统、车间作业控制子系统、物资采购管理子系统这六大子系统。

四是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通过参加教学实验,使用已知的理论和技术学会从实验中获取新知识,探求和学习新的技术。

2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物料需求计划是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知识的中枢,在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知识的运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系统设计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环节:

(1)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在该环节中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概念、生产运作流程、物料需求计划编制所需的基础数据、营销计划、三层次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进度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等。并针对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特定的概念与知识点(如物料清单、MRP运算逻辑等重点和难点知识点)进行专题的训练,使学生一方面理解透彻这些理论,同时也熟悉相关模块的操作。

(2)物料需求理论知识的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企业物料需求案例,提高学生系统应用能力。在对理论和软件操作有了全面熟悉和掌握的基础上,提供另一种类型企业的生产环境和产品的综合课程设计题,由学生系统地进行生产计划系统设计和在计算机软件上运行。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就具备了进入某一企业后,着手收集资料、建立产品生产计划的基础数据、编制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控制生产活动实施的能力。

(3)物料需求软件实习。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不是仅仅重视计划的编制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软件中突出各种概念和知识点的直观表达,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概念和知识点的实际意义。例如,由于工商管理本科学生没有工作的实践经验,“计划覆盖期”、MRP矩阵运算和排序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和核心知识点。学生实习时作了如下的安排:

其一,加深学生对“计划覆盖期”这一概念的理解:计划覆盖期内的数据全部在毛需求和净需求计算结果中展现出来,只是在[

各周期中没有需求的物料的需求量为零。这样,学生就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所设置的计划覆盖期在计划编制中所处的时间段和所起的作用。

其二,有意识地设计计划数据,使得当物料需求计划编制完毕后,通过图1所示的数据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某一在途物料被使用的周期、被使用的数量以及在各个周期被使用的情况等信息;通过图2可以观察到在库物料被使用的时间、数量和首先被使用的时间。通过这两个界面的训练,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净需求量计算时是如何处理在途物料和在库物料的数据的处理。

其三,数据的排序。以图2为例,不仅展现了物料K1—0113的净需求量的计算过程,而且展现出了物料按照有限能力倒排序的结果,使得软件模拟的生产计划与企业的实际运作相一致。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对MRPⅡ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实习用MRPⅡ软件的结构与数据运算传递特点、实习软件与标准的MRPⅡ系统结构比较等撰写实习报告,对实习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全面地巩固实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系统设计流程图(见图3)从3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生产运作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水平。

3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的总结与改进思路

3.1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使得该实践性教学环节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是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学生采用软件实习和课程设计前,由教师对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简要的介绍,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软件的相关内容、提高实习的效果。

二是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由于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会给学生带来新的障碍,如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缺乏了解,一些学生适应能力不强而对新的学习方式适应的时间较长,学生有畏难情绪等等。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控制手段,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及时进入状态以获得预期的效果。我们在软件实习的每一阶段都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操作和理论检查,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压力、并巩固每一阶段的成果。在实习即将完成的时候,采取操作与随机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的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检查,既达到了检查实习效果的目的,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三是对整个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系统的知识进行综合与总结,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连贯性。让学生通过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后,对生产运作管理过程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3.2改进的思路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之一,现代市场经济对于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该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模式进行创新。我们做了以上的尝试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该教学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是教学模式改进。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走出去”,在操作实习的过程中安排几次时间比较短、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参观学习,获得现代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的感性认识。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请进来”的开放式合作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聘请在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专业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参与教学软件和辅助教学资料的设计和编制工作,并承担一部分实践性内容强的讲解工作。

二是完善教学的内容。在对学生进行理论课程的测试的同时,安排学生认真完成课程设计实习报告和软件专业实习报告的撰写,让学生在课程设计和软件实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综合和总结,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应用理论和应对各种生产方式实践的能力。

三是教学组织方式的改进。在这种实践性辅助教学方式下,学生会面临多种新的困难,需要教师全天候的适时辅导。但是,一个专业教师不可能同时解决整个实验室所有学生遇到的问题,因此,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除了安排精通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工厂的生产管理实践和精通计算机操作的教师以外,可在专业实习前,抽出专业知识扎实,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实习前的熟悉工作,实习开始后这些学生也能起到带动整个实验室的学生学习。从而确保实习期间能有足够的教师和学生全天候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万福,段杨.我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5(4):44-50.

[2]何维克,鄢家利.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认知与现实[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79-81.

生产运作管理范文第5篇

漳泽电力作为一家生产性的上市公司,主业清晰单一,目前又处在一个新的快速成长期,资本运作(未来煤矿资产和电力资产注入)的潜力非常大。但需要清楚的是,生产性企业的市值管理及资本运作应当建立在生产经营上,偏离生产经营的资本运作都不是优秀的经营形式。因此,漳泽电力资本运作的思路应该是提高公司的资本效率和效益,使公司的资本得到增值。虽然资本运作及市值管理是以生产经营的方式存在的,而且与生产经营共进共退,但是应当清醒地意识到生产经营是资本运作及市值管理的基础,如果能够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不仅能扩大企业的规模,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效益,体现在市场上,则是股价上涨,进而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根据上述思路,结合漳泽电力自身发展战略及所处发展阶段,可以得出第一、第三两种策略适合漳泽电力实施市值管理的策略。基于漳泽电力面临产能扩张的快速成长期,因此第三种策略比较适合目前及未来2~3年的市值管理策略;在快速成长期基本完成后,公司进入相对稳定发展期,则第一种策略更加适合。实施价值管理,要进行长期战略性的考虑。首先,需要建立基于企业长期真实价值最大化的分析模型,动态持续分析竞争格局演变和资本市场融资约束条件下的企业投资价值走势,连接、评价和指导业务战略、投融资、兼并收购、重组和经营行为。通过不断优化经营模式和盈利能力,提高经营效率和资本收益,强大核心业务。其次,在实施价值管理还需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二、漳泽电力实现公司溢价的主要途径溢价管理是市值管理的重要指标

也是市值管理的常态,公司股份低迷,不但直接减少股东财富,还会影响公司的市场形象,增加公司再融资的困难程度,提高融资成本,同时也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形成较大的市场压力。从漳泽电力自身情况看,实现公司溢价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突出而优异的主业溢价

漳泽电力具备这一溢价的条件:一是公司是山西省装机容量最大的电力生产企业,经营规模大;二是漳泽电力主业单一且具成长性,“煤电一体化”使公司竞争优势明显;三是地方政府的支持,区域市场优势突出,重组后发展潜力大;四是历史上股东回报高,市场形象好;五是设备先进,生产管理优秀;六是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改革,“大用户”供电的实现,具备一定议价权。上述条件使漳泽电力具备成长性蓝筹股的潜质。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业绩的持续提升,配合对投资者良好的回报,并坚持长期真实价值最大化战略,漳泽电力优异突出的主业溢价将会逐步体现。

(二)资本配置溢价

随着“十二五”同煤集团做强电力产业规划发展的逐步实现,漳泽电力经营规模和业绩得到不断提升后成为成长性蓝筹股,必将在资本市场的电力板块享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努力争取在2~3年进入特定样板指数成为指数成份股,从而实现资产配置溢价。以上两个途径是漳泽电力当前和未来实现溢价的根本途径

(三)合理利用市场周期提升

溢价市值管理必须充分考量和利用市场的运作特点,研究把握和利用上市公司股价同期性的变动规律,在合适的时机运用不同的策略服务于做大做强公司。在牛市中,可实现增发、配股等再融资,适当减持股权等主动措施;在股价低迷时,则适宜低价增持或回购公司股份,还可以收购兼并及趁股份低迷实施员工激励。合理利用市场周期提升溢价的实现,需要集团公司的政策支持。

(四)投资者偏好溢价投资者偏好溢价的实现,需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根本是要完善公司的资本市场营销职能,即处理好三大关系。

1.媒体关系

关键是要把公司最新经营发展及资本运作的动态信号传递出去,做到与重要投资者交流,让媒体关注,通过媒体报到引起有影响的券商行业研究者的重视,得到监管者的支持。

2.研究者关系

主要是行业研究者,如果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及市值管理的能力较为强大,研究者关注度高,则投资者就会增加投资信心,这样对上市公司综合市值的提升将大有禆益。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是向研究者和投资者传递出了公司的发展信号,若得到投资者的认同,买入踊跃,公司的市值就会溢价。

3.监管者关系(政府监管部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