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之上海文化出版社,主要内容则为纠正媒体艺人、名家作品的错别字,而今月刊编辑委员则包含知名上海作家金文明等,《咬文嚼字》杂志的内容颇具特色,已成为中国境内汉语文化品质“捍卫者”的角色,并发起了多次“社会查找错字活动”,形成一定影响。
咬文嚼字
刊名:咬文嚼字
主办:上海文化出版社
周期:月刊
出版地:上海市
语种:
中文开本:32开
ISSN1009-2390
CN31-1801/H
邮发代号4-641
创刊年:1995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咬文嚼字》期刊介绍:
简介:针对性强,专门剖析报刊、图书、广告、影视中的各类语文差错;知识性强,尤其有些知识不是课堂里、词典里能等到的;文字生动可读。
《咬文嚼字》常见范例:
“讲《论语》”与“裹小脚”---王培焰
“以英勇无惧的气魄追溯残敌”?---姜红民
党旗不是“镰刀斧头”---王莉
“心率”与“心律”---建木
“烧香”可以,“晋佛”不可---周梅英
保密局从未姓“戴”---吴蓓
苟简:语言表达的歧途---沈卢旭
“咨政”乎?“资政”乎?-谈同志用过的一个词语---龙协涛
“汗牛冲动”---杨显志叶珺
韩信是怎么说的---村夫
爱情的“葬身之地”---韩超
“行将朽木”和“晓之以礼”---郑言
“五七”干校始于何时---张维坚
“班”原来和玉有关---李诗
“区”的前世今生---简卫山
“告”字上面一头“牛”---李坚
“侃大山”能用“侃”吗---闵家黎
李肇星“咬文嚼字”---若木
不知所云的“何其所在”---艾玉
何来“紫薇星”---立青
不该鼓励“效尤”---毛煦静
不“记”名利?---南菊
虞师长误读“弹压”---沈南国
“要胜利在握!”---罗忠贤
上海卷作文题,晕!---李农
短命的“猪流感”---建木
唐伯虎是“伯父老虎”?---刘煜之叶珺
《语病百讲》---郝铭鉴
何谓“裸体优惠”---王琪
“手谈”专指下围棋---郑文安
“还是太阳有福气”---赵爱平
碾米机不能“磨”大米---唐伯学
《聊斋》没有“中山狼”---程贯珠
“毓”:一幅产妇生育图---余志鸿
“熊”是怎样从“能”变来的---金寅
“祭”:手持鲜肉洒酒于祭台---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