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路径目标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

路径目标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路径目标理论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提升护理教学效率的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来本院肾内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86名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开展常规带教的43名实习护生设置为对照组,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开展路径目标理论护理教学的43名实习护生设置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临床实操考评结果及对教学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护理评估能力、病历书写能力、肾内科疾病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临床实操(专科操作技能、基础护理操作、应急处理能力)及对教学满意度(学习兴趣及主动性、教学内容及形式、教学连贯性及系统性、与带教老师沟通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路径目标理论于肾内科护理教学中,对提高护理教学效果、实习护生满意度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路径目标理论;肾内科;护理教学;效率;理论知识;临床实操;满意度;教育

肾内科疾病类型多、疾病症状复杂,临床救护时专业要求高。因此,在对肾内科实习护生进行护理教学时需注重改良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系统、连贯、优质的护理教学,以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路径目标理论下对肾内科实习护生开展护理教学,围绕教学目标,遵循路径计划开展各阶段的护理教学,于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的各方面进行指导、教育,进而提高实习护生的整体能力与素质[1-3]。本次研究即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肾内科实习护生86名进行分析,对比传统带教模式、路径目标理论带教模式下肾内科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临床实操掌握情况以及对带教满意程度,进而探究路径目标理论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来本院肾内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86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于肾内科实习,并完成教学目标及内容;(2)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实习过程中违反实习规定;(2)未能按时完成实习任务。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开展常规带教的43名实习护生设置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名、女性41名,最低年龄19岁,最高年龄24岁,均值(22.13±0.37)岁,其中专科28名,本科15名;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开展路径目标理论护理教学的43名实习护生设置为研究组,其中男性3名、女性40名,最低年龄20岁,最高年龄24岁,均值(22.21±0.35)岁,其中专科27名,本科16名。比较两组实习护生基线资料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临床可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带教,即根据教学目标拟定带教计划,遵照教学计划进行理论知识统一授课及临床实际操作教学等,实习结束后对实习护生进行考评。研究组开展路径目标理论护理教学,具体为:(1)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本次护理带教的目的为帮助实习护生熟练掌握肾内科护理理论知识以及具体护理重难点。在确定实习时间后,结合教学目标,拟定以周为单位进行教学路径计划的制定,要求严格围绕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计划开展肾内科带教工作。(2)第一周。确定带教老师,确保其有较强的教学意识、教学责任心。由带教老师带领实习护生熟悉科室及医院环境,同时为其介绍肾内科病房规章制度以及环境设施、工作流程。后详细为实习护生介绍本次目标理论路径教学内容、确定本次实习目标及需要注意的重难点、注意事项。在熟悉环境、了解实习内容后,由带教老师带领实习护生参与各项日常护理工作,规范实习护生各项操作行为及理论知识。(3)第二周。强化理论知识教学,由带教老师根据第一周实习护生的表现、易错点进行总结、分析,统一对实习护生开展护理理论知识教学,深层次进行指导,确保实习护生进一步掌握肾内科各种疾病病理知识、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同时于临床实操带教过程中不断规范其操作行为。(4)第三周。强化实习护生独立工作能力,由实习护生独自进行查体、病情询问等操作,并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护理方案拟定,鼓励其积极与患者沟通并注意沟通技巧,进而提高其临床实操能力。与此同时,需注重对实习护生应急能力的培养,观察其独立护理时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并进行指导,进而提高其应急能力。在这一阶段,要求实习护生熟练掌握疾病知识、护理要点,并有较好的临床操作能力。(5)第四周。注重对实习护生病历书写、护理路径程序拟定的指导,并由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进行考评。

1.3评价指标

由带教老师在实习结束后对实习护生进行全面考评,评估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及临床实操,其中理论知识考评包括护理评估能力、病历书写能力、肾内科疾病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临床实操考评内容包括专科操作技能、基础护理操作、应急处理能力等,各指标分值均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考核结果越佳。以问卷评估两组实习护生对教学满意程度,评估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及主动性、教学内容及形式、教学连贯性及系统性、与带教老师沟通情况等,各指标分值在0分~25分,分值越高即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处理本次研究结果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达,比较采用t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考评结果比较

比较理论知识考评结果,研究组实习护生护理评估能力、病历书写能力、肾内科疾病护理知识掌握度等考评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实习护生临床实操考评结果

比较临床实操考评结果,研究组实习护生专科操作技能、基础护理操作、应急处理能力等考评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2.3两组实习护生对教学满意程度比较

比较教学满意度,研究组实习护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教学内容及形式、教学连贯性及系统性、与带教老师沟通情况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3。

3讨论

肾内科为专业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该科室疾病类型多、疾病症状复杂、发病机制抽象、专业要求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临床医疗意识及认知提高,对于肾内科护理要求也随之提高。临床护理实习是实习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有效融合的关键方式,且能有效促使实习护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阶段十分关键,因此对带教老师、带教效果提出了一定要求[4-6]。在进行肾内科护理教学时,因实习护生理解能力有限、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难度大等因素,以及带教老师日常工作繁重、精力有限,与实习护生的沟通以及临床操作指导较少,致使实习护生难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7-9]。因此,逐渐对实习护生带教加以重视,以期通过改善带教效果以提高实习护生素质及能力[10-11]。而随医学模式转变,原先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逐渐被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所取代,加之优质护理的全面推广、应用,对于临床护理人员的要求以有所提高。而培养优秀的护理人员,临床实习带教效果十分关键[12-15]。以往带教模式即在带教过程中教授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内容及注意事项,对针对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经验、愿望开展带教工作,一定程度上缺乏对专业特点的强调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或忽略了实习护生的需求,并缺乏不同阶段实习护生所需具备知识、能力的具体衡量标准,存在一定的弊端[16-17]。而路径目标理论下的护理带教为临床护理带教提供了全新思路,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内容,提高实习护生的自主思考、学习能力,引入目标路径理念,制定路径化、目标化、具体化的带教计划,对提高整体带教护理质量有积极意义。同时,以目标教学为基础,开展各项临床实践操作教学,不断提高其独立实践能力与应急能力[18]。同时,针对实习护生薄弱环节行针对性教学,带教过程中,注重启发实习护生主动思考、观察、判断,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护理评估能力、病历书写能力、肾内科疾病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临床实操(专科操作技能、基础护理操作、应急处理能力)及对教学满意度(学习兴趣及主动性、教学内容及形式、教学连贯性及系统性、与带教老师沟通情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将路径目标理论应用进行,有注意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临床实操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满意度。分析原因,于肾内科护理带教工作中开展路径目标理论护理教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流程后,制定以周为单位的教学路径计划表,要求依照计划表进行相关带教工作,并明确每周具体带教时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以及每周小结及考核时间,使得带教老师及实习护生对教学内容及流程有明确的了解,并且足够重视。后分阶段开展各项带教工作,每周带教工作结束后对本周带教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并听取实习护生的意见、建议对下周带教工作进行改善。带教第一周侧重介绍科室环境、工作流程及内容、本次教学目标及计划,并注重对实习护生各项操作行为及理论知识。带教第二周侧重理论知识教学,确保实习护生熟练掌握肾内科各疾病知识、护理要点等内容。带教第三周侧重培养实习护生独立工作能力及临床操作、应急能力,以期提高其临床实操能力。带教第四周注重培养实习护生病历书写、护理路径程序拟定。并于带教结束后,对实习护生理论知识、临床实操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学校,进而提高实习护生的重视及学习积极性。康方平的研究《路径目标理论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19]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教学理论,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路径目标理论的观察组实习生知识水平、动手操作能力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论与本次研究相似,有可参考性。综上所述,于肾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路径目标理论,可提高护理教学效果以及实习护生满意度,效果显著。

作者:王健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