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0/10 11:14:24 阅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68例,女32例,年龄20~72岁,平均(47.03±3.03)岁。入选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组建医疗路径小组,进行医疗路径知识培训,确定医护人员的角色和职责。由医疗路径小组成员详细学习健康知识知晓测量表,以住院时间为横轴,经入院指导、诊断、对症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以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与说明[4]。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诊治,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法进行诊治。即先向患者详细介绍情况,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严格按照路径图进行各项治疗,并作详细记录。
1.3评价方法
采用尿毒症自我管理能力调查评价表[5],了解两组尿毒症患者对其自身疾病相关知识、自我管理能力、病情稳定、改善治疗依从性、恢复社会功能等情况,且对两组患者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确立检验水准α=0.05,P<0.05为。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入、出院时健康知识知晓率测评及住院天数比较
结果显示,在健康知识知晓量表测评中,实验组的自我管理能力、病情稳定、治疗依从性、恢复社会功能等方面,出院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2.2两组患者对医疗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对医疗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3讨论
3.1临床路径
路径能否通过规范医疗行为、持续的改进等手段,从而达到保障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及提升患者满意度的目的,关键在于其研发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执行的质量和效率等,通过相应的效果及效率评价,建立良好的质量监控机制,有利于临床路径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临床路径的实施是一个落实路径方案的过程,涉及管理者、执行者、患者等多个不同群体及其相关的环节,受多种因素和外在变量的影响。
3.2临床路径
提供一个完整的、概括性的医疗护理计划,患者及家属可以事先了解住院中的治疗计划,并对自己的疾病治疗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可以预算出出院时间,推测大致住院费用[6]。临床路径已经广泛应用于肾脏病学科中,目前慢性肾衰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在我国最主要的替代治疗方式是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仍不甚理想,死亡率仍然维持在很高的水平[7,8]。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因素很多,包括首次透析的时机、透析的剂量、并发症、年龄、原发的疾病和营养状况等[9,10]。选择适当的时机开始血液透析治疗,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是出现尿毒症症状才开始进入血液透析,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这是一种非常严峻的现状。所以,给尿毒症患者进行合理诊治显得非常重要。
3.3资料显示
有一些研究[12]发现尿毒症患者进入透析的时机明显延迟。不恰当地推迟透析时间,患者出现尿毒症的并发症和急症的机会增加,体内蓄积的毒素给机体造成危害,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因此,对尿毒症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使之能够有意识的选择合适时机开始透析治疗,使之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从本研究来看,应用临床路径法对尿毒症患者进行诊疗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治疗依从性等都得到明显提高。因此,临床路径评价在医疗界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临床路径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推广和发展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以及政策环境的改善,它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13],对临床路径的设计与评价也提出李艳珍等.临床路径法在尿毒症患者诊治中的效果评价139了一定的要求,切合我国的医疗行业实际情况的路径,将更具有适用性。选择合理的评价切入点或评价指标,将能有助于充分显示我国临床路径的效果,从而推动临床实践的不断发展。
作者:李艳珍张丽萍史东平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文秘指导服务编辑一对一跟踪服务,不成功不收费
中药学论文 护理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特种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论文 医学教育论文
医学哲学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护理实习论文 骨科护理论文
急救护理论文 内科护理论文
老年护理论文 产科护理论文
儿科护理论文 药学毕业论文
医学心理学论文 手术室护理论文
精神科护理论文 新生儿护理论文
脑血管诊疗论文 神经科研究论文
肿瘤临床论文 康复医护论文
眼科医学论文 医疗服务论文
护理专业论文 护理论文
农村合作医疗论文 临床试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