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0/9 8:48:01 阅读: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96例中男49例,女47例,年龄21~82岁,平均(51.2±3.5)岁,透析时间6~7月,自开始透析3个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基础疾病:慢性肾病45例,糖尿病肾病23例,高血压肾损害21例,其它7例。皮肤瘙痒程度:搔抓可缓解48例,搔抓不能缓解48例。搔抓破皮22例,因瘙痒影响睡眠16例。瘙痒分布范围:双下肢、外阴、双上肢、腰部、上胸及颈部、全身多个部位。瘙痒发作频率:短时间(<10min)发作1次39例,长时间(>10min)发作1次57例。睡眠障碍分布情况:因瘙痒觉醒1次9例,觉醒多次7例。3组患者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排除食物或药物过敏、皮肤科疾病等所致的皮肤瘙痒症及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病变和有皮肤溃烂者。将9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2例。A组(血液透析组):即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加1次透析,即每周血液透析3次,每次4h;B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每周血液透析2次+每2周血液灌流1次;C组(艾叶煎水擦洗组):每周2次血液透析+艾叶煎水擦洗。艾叶煎煮和使用方法:陈艾叶50~100g,加水2000~3000mL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10~15min,过滤后盛于有加温功能的药浴盆(也可用一般木盆或塑料盆替代)内待用。清洁瘙痒处皮肤,用热艾叶煎水反复擦洗,水温以皮肤能耐受为宜,每次擦洗15~20min,每日1~2次。擦干皮肤后涂20%甘油保湿。擦洗时注意防止皮肤烫伤,药液凉时可将药液加温。3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3组治疗后的皮肤瘙痒缓解情况。
1.3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文献和临床症状制定。痊愈:瘙痒完全缓解、半年内未复发或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轻微痒觉无需搔抓或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瘙痒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时间延长,瘙痒程度较前减轻,搔抓可缓解,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搔抓不能缓解或搔抓破皮,症状积分减少<30%。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界限。
2结果
治疗后A组与B组、A组与C组之间皮肤瘙痒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之间皮肤瘙痒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自身配对t检验。可以看出,3种方法对缓解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的效果依次为C组≥B组>A组。A组虽然每周增加1次血液透析,但对缓解皮肤瘙痒的效果仍不及B组和C组,且增加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B组患者除2例无效(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后的第3天即出现皮肤瘙痒难忍,视为无效病例)外,其余30例均为有效,其中10例加做1次血液灌流后的次日瘙痒症状基本缓解,但2~3周后又复发,需经常血液灌流治疗。C组效果非常明显,有效率100%;其中1例60岁女性农民患者,透析时间63月,皮肤瘙痒严重,皮肤抓痕明显,曾做多次血液灌流,每次治疗后皮肤瘙痒缓解,但10~14d后又复发;改用艾叶煎水擦洗,瘙痒症状明显减轻,15d后瘙痒完全缓解,至今6月余未复发,视为痊愈。
3讨论
有学者认为可能与透析不充分、氮质代谢产物蓄积,刺激皮肤;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炎症介质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关[8-12]。增加透析次数、高通量透析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滤过等方法仍然有效,但显著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给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和生活造成很大压力。本研究观察表明,中药艾叶煎水擦洗对缓解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效果显著,与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疗效相似(P>0.05),但显著好于每周常规血液透析3次的A组(P<0.05),有效率可达100%。在有效治疗透析性瘙痒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而且艾叶,使用方便,患者及其家属均非常容易掌握,具有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应用的潜在价值。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性辛、温,味苦,归肝、脾、肾经,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的功效,外用有止痒、消炎、抗菌的功能,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治疗湿疹、皮肤痒疮等[13]。本研究利用艾叶的苦温燥湿、抗菌消炎的作用,用热艾叶煎液熏、擦、洗,可直达病所,直接起到治疗作用。艾叶煎液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祖凤游美珍鄢华珍罗根英雷招宝罗宇茜单位:丰城市人民医院
文秘指导服务编辑一对一跟踪服务,不成功不收费
中药学论文 护理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特种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论文 医学教育论文
医学哲学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护理实习论文 骨科护理论文
急救护理论文 内科护理论文
老年护理论文 产科护理论文
儿科护理论文 药学毕业论文
医学心理学论文 手术室护理论文
精神科护理论文 新生儿护理论文
脑血管诊疗论文 神经科研究论文
肿瘤临床论文 康复医护论文
眼科医学论文 医疗服务论文
护理专业论文 护理论文
农村合作医疗论文 临床试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