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反式交接班在创伤性骨科护理中应用

反式交接班在创伤性骨科护理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反式交接班模式在创伤性骨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骨科示范区进行本次研究,采用临床实验研究方法,以创伤性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采用传统交接班模式,2018年7月至2018年9月采用反式交接班模式。比较两种不同交接班模式的交接班质量、护士病情掌握情况及常见创伤性骨科基础护理、应急预案、并发症防治等专科知识掌握度,并统计交接班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①传统交接模式的基础护理、患者交接评分依次为(25.5±2.6)分、(42.3±4.5)分,均显著低于反式交接班[(28.3±2.2)分、(47.2±3.4)分],差异显著(P<0.05),其物品交接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②传统交接模式中,护士专业行为评分中的健康教育、康复护理及并发症护理评分均显著低于反式交接班模式,差异显著(P<0.05);③传统交接班模式下,患者满意度评分[(83.5±10.4)分]及护士满意度评分[(87.5±7.4)分]均显著低于反式交接班模式[(94.6±5.3)分、(92.3±7.2)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反式交接班模式能显著提高创伤性骨科的护理质量,同时提高护士专业素养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反式交接班;创伤性骨科;护理

骨科患者多为创伤性骨折,且患者住院周期长、护理程序繁琐,为提高护理质量,科室内常见护理模式包括PDCA循环护理、疼痛护理、优质护理、延续性护理等,均能提升病患满意度,但对患者管理、护士专业行为等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反式交接班模式是一种基于临床思维的护理模式,要求临床护士主动了解患者病情,同时对护士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有一定提升[1],且运用方便。现以2018年7月至2018年9月为观察时间段,分析反式交接班模式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采用传统交接班模式,于2018年7月至2018年9月采用反式交接班模式,选取40张床位的骨科病房区作为试验病房区,并配护士20名。20名护士中,男性3例,女性17例,年龄20~37岁,平均(27.5±3.4)岁,职称:护士12名,护师5名,主管护士3名。学历:专科4名,本科16名。传统交接班模式下,随机抽取40例患者,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21~62岁,平均(45.6±9.1)岁,疾病类型:肋骨骨折14例,脊柱骨折4例,四肢骨折22例;住院时间5~20d,平均(15.4±3.1)d。反式交接班模式下,随机抽取40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0~60岁,平均(41.5±8.7)岁,疾病类型:肋骨骨折15例,脊柱骨折3例,四肢骨折22例;住院时间6~25d,平均(18.4±4.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传统交接模式如下:首先交接班的双方护士于治疗室共同清点物品器械、药品,交班护士需补充当日患者治疗情况及医嘱执行情况,接班护士无异后记录、签名。随后入病房进行床旁交接班,接班护士依次评估患者的今日病情及基础生命体征、治疗情况,并嘱接班护士注意事项。对于四肢创伤或关节创伤并并予以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护士在交接班时需谨慎评估病变处,有敷贴、绷带及缝合处,必要时应打开检查,确保记录准确。另外,对于肺部感染高危患者、泌尿系统感染高危患者,交班护士需再次评估,并进行床旁教育,接班护士记录、签名。交接班完毕后于护士站例行晨会,由护士长总结今日护理重点及护理计划。反式交接班模式如下:接班护士应有属于自己的交接班记录本,分为交接前、交接后两大板块,内容包括护理对象、今日基础资料、护理操作时间、疑问处,提前到岗,快速查看今日责任区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清点药品,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患者重点资料记录在自己的工作本上,并备注时间。在交接班时,接班护士主动评述患者末次病情及查体情况,再补充早上查阅时获得的最新信息。随后由交班护士详细补充该患者病情,接班护士记录,在接班护士的辅助下查体,对长期卧床的患者需查看是否出现压疮,并对皮损区进行评分;对早期下床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需观察其功能恢复状况,动态性评;对骨科手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需评估引流液的形状。在接班护士陈述完毕后,再由交班护士补充,以“陈述—补充—陈述”的循环,至交接班完毕。另外,针对应用支具患者的护理,接班护士需确保支具的稳定性、固定功能、保护功能及助动功能是否良好,避免出现患者对支具材料过敏。对危重症患者的预防中,常见并发症护理包括压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另外,为增强护理效果,护士可自查资料,以病历作为数据支撑,制作PPT作为科室内业务学习的内容。

1.3效果评价。交接班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30分)、患者交接(50分)、物品交接评分(20分),满分100分,由护士长每天评估一次,共计90d,取平均分,并记录评估交接班时间。评估不同交接班模式下,护士专业行为,包括健康教育、康复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心理护理。按照Likert五级量表法进行设置,每个级别分别赋予1~5分,总分20分。制作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和护士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两者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均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交接班质量评分、护士专业行为评分及满意度评分均为计量资料,以s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交接班模式的交接班质量评分比较。传统交接班模式的基础护理评分、患者交接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反式交接班模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物品交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交接班对护士专业行为评分比较。传统交接班模式的健康教育评分、康复护理评分、并发症护理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反式交接班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心理护理评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同交接班模式对患者及护士满意度影响。传统交接班模式下,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均显著低于反式交接班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骨科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通常嘱其早期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故骨科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在传统模式下,本研究显示此期间交接班质量中基础护理、患者交接两项评分低于反式交接班评分,笔者分析,临床惯用的护理交接班是交班护士陈述,接班护士记录,随后晨会总结。该交接程序缺乏主动性,要求护士在短时间内掌握患者病情及其护理规划,同时护士还忙于其他护理操作,护士易疲于工作,自身能力提升不足[3]。而反式交接班模式中,充分赋予接班护士主动权,接班护士提前到岗先行了解今日护理程序,按照自己对今日护理程序的了解,记录重点内容,在床旁交接中先陈述自己对该患者病况及护理计划的认识,包括重症患者或术后3d内、刚进行康复训练的等特殊时期患者,护士主动观察受创情况及基础生命体征,提出护理建议,再由交班护士补充、再记录,对患者的护理有更深的认识,因此在评估交接班质量中,反式交接班模式的基础护理、患者交接评分更高。交接班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信息确认及信息共享,而反式交接班模式充分突出护士在护理中的独立性、重要性,不同护士对病患的了解并不一致,由接班护士先提出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其专业素养的培养,并避免“先入为主”的观念[4],促进护士对自身专业的认识,因此在护士专业行为中,可见反式交接班模式评分中健康教育、康复护理、并发症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模式。另外,李芹[5]的研究证实,基于患者信息反交班模式中,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士专业知识,本次研究亦显示,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表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但研究还显示,两种模式的心理护理、药品护理评分并无显著差异,笔者认为可能与护士无充足时间进行心理护理,且患者为中年患者,而护士年龄较低,另外药品在治疗中非常重要,每位护士都严格对待药物有关。综上所述,反式交接班模式是护理交接班制度中的一大创新,是保证护理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能突出护士的工作主动性,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互换关系。

作者:冯倩倩 单位: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外科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