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加快林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建立的对策

加快林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建立的对策

林业产业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涉及林产品生产企业、运输企业、销售企业等多个环节。我国是世界林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和进出口大国,由于我国林产品物流发展水平低,每年林产品在物流流通环节的损耗大,据统计,在林产品的销售价格中物流费用占总成本的30%~49%[1],造成林业产业整体效率低。因而林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应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构建高效的林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使林产品以低成本、高效快捷的流通方式来满足市场变化和顾客需要,从而提高林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设林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国际通用的口径来看,林产品包括以森林资源为基础而生产的木材和以木材为原料的各种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木质人造板、各种木质和以木材为原料的各种纸制品、林化产品[2]。

1.1林产品物流的概念林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以最小成本而进行的林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包括林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3]。林产品物流不仅是林业物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产品物流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1.2林产品物流的作用林产品物流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以提高林产品物流技术、提高物流组织与管理水平以及资源整合和创新为手段,对林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从供应源至需求源的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组织、控制与管理。其作用表现在:(1)降低林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增加消费者满意水平,提高林业的整体效益;(2)使林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3)使林产品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4];(4)木材是当今世界四大材料(钢材、水泥、木材和塑料)中唯一可再循环利用的绿色材料,木材等林产品废弃物回收物流较容易实现,从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5]。

1.3建设林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的重要性2009年11月,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5部门联合了《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提出三年内重点扶持100家部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和10大特色产业集群,林业产业总产值每年保持12%左右的速度增长[6]。然而,我国林产品物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林产品市场建设、物流主体的培育等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林业物流的发展,因而建设林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迫在眉睫。我国应加快发展现代林产品物流业,建立和完善林产品物流供应链系统,使参与供应链的各相关企业长期协调地健康发展,降低林业生产和林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提高林产品流通速度,稳定增加林农收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林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提高林业的整体效益,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林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是提高林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林业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林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分析

2.1林产品的特征

2.1.1多样性与差异性林产品在我国主要包括林业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所生产木材以及以木材为原料的各种产品,另外还包括种子、种苗、花卉、森林蔬菜、森林食品、林果类产品、林区土特产品等[4];由于其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特征,使林产品在运输、配送、储存等流通环节的工作量增加、成本上升。

2.1.2地域性和集中性在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三省区的有林地占全国有林地的28%,南方十省区集体林的有林地占全国的36%,使得林产品的生产重点集中在上述偏远地区,形成林产品供给的地域性和集中性特征,造成林产品运输成本的大幅度提高。

2.1.3多样性及广泛性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分析,林产品的需求来自于各行业和社会多部门,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需求的多样性及广泛性还会继续扩大,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会进一步加大供需间的矛盾,这使林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物资配送活动方面具有更大的弹性,将对林业物流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7]。

2.2我国林产品物流的特点

2.2.1物流结点多物流结点(又称物流接点)是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林产品生产所需的木料一般要经过林地堆放地、森工厂商仓库、车站仓库、目的地车站仓库、深加工厂商仓库等多个物流结点才能完成生产流通过程,且在生产过程中还需多次停顿,导致物资储备量增大。

2.2.2物流线路长林地一般按树种划分,由分布于一定范围的不同林龄所组成,且普遍远离城镇和交通干线,因而往往要经过多种运输方式、多种运输工具进行长距离运输,才能实现林产品物料的移动[4]。

2.2.3物流作业场所变动频繁林业企业常受到采伐工作场所和集运地点随采伐的推进、进展经常性变化,同时还受到采伐作业场所树种、林龄、径阶及采伐方式等条件的制约,导致采伐、集运材、造材、贮运、销售、生产等物流过程环节过多[1],林产品流通成本过高。

2.3建设我国林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2.3.1林业企业缺乏现代物流观念,行业物流人才紧缺由于我国许多林业企业对林产品流通和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作用认识不足,缺乏现代物流观念,对现代林业物流认识不够准确、全面,林产品物流系统尚未形成完成的产业链,严重影响了现代林产品物流的发展。现代物流管理需要专门的物流人才,而林业行业缺乏专业物流人才,伴随着林产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物流人才特别紧缺,特别是针对林产品而言的林业物流专业培养的更是凤毛麟角。

2.3.2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流通成本过高我国对林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林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信息网络平台等林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以及因交通路况不良造成的时间成本,加之交通秩序中不当现象使林产品市场流通不畅、流通能力降低,无形中增加的运输成本(例如设卡收费等)[3],从而使林产品流通成本过高。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林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对其处理不当,或是技术问题,造成的林产品腐烂、变质、污染、毁坏等直接价值损失高达林产品总价值的25%~30%(美国仅为1%~2%左右)。正因为我国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和信息化水平不高,导致我国在2010年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8%,而美国的物流成本仅占GDP的9%。

2.3.3林产品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由于林产品有其独特的物理属性,各种林产品的标准化方面有着先天不足,行业内没有统一的要求,导致林产品的质量、规格不能规范化,行业标准不健全,不能适应流通和市场交易的需要,增加了林产品流通成本。从总体来看,我国名副其实的林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屈指可数,自营物流还占绝大部分,物流服务意识不强,社会对发展现代林产品物流的作用和意义的认知度与认可度较低,大大降低了林产品的流通效率。

2.3.4林产品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低由于小农经营的原因,我国林农对于林产品生产信息的获得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方式,其他诸如来自当地市场、政府部门、传播媒体及网络的都很少。当前,通过对一些地方林业局的贮木场调查发现,有些木材等林产品没有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而存放了2~3年之久[4],出现了虫害,已降低了木材等级,这种仅凭经验预测组织生产的不同树种、径级的原木产品,使林产品的流转停止,造成了较大程度的损失。目前,许多林产品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相关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还处于空白,林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尚不健全,绝大多数林业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林产品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化程度都还较低。

3加快林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措施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绿色林业意识的进一步增强,林业企业间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和企业的竞争,而由供应链和供应链的竞争取代,利用供应链资源整合理论引导林业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8]。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以下加快林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相关措施。

3.1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统一规划林产品现代物流体系中国林产品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一,加强林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林产品批发市场、林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农村道路、林产品运载工具、林用仓库等方面建设,将林产品配送中心作为重点建设,为现代林业物流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资基础条件。第二,提高林产品物流技术水平,应用现代化仓库技术、GIS/GPS技术、自动化/半自动化选材技术、木材流转控制技术、远程实时监控技术进行物流仓储管理与控制、运输及配送线路的规划和选择、运输车辆的动态监控、物流信息处理。第三,加快建设城乡对接的现代林产品流通体系,建立相应的财政、税收、土地保障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建立林产品流通业征信体系,构建现代林产品流通服务体系。第四,林业信息化关键在于政府的推动,政府加大对林业企业物流信息化的支持力度,启动物流网应用示范工程,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全国性林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加强政府宏观规划,推进林业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我国林产品物流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理论和政策的定性分析阶段,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应充分考虑分地区、分产品、分环节的具体情况,保证出台发展林产品物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议国务院尽快确定发展现代林产品物流的政府主管部门,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林产品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我国林产品物流的发展方向、目标、原则、内容、地位和作用;立足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建立以林产品物流中心为龙头,林产品专业市场为骨干的林产品现代物流体系;以林产品资源、品牌培育和初级加工为支撑,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标准化、信息化为前提,逐步建设形成国际化、区域化、中心城市、重点产销区、主要产品基地五级林产品展销、加工、仓储、运输、配送、供应的现代林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

3.2提高林产品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在扶持已有林产品物流企业等林产品物流主体的同时,重点是加快林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研究林产品的生产、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标准需求,制订适合林产品物流发展的标准体系。同时,鼓励倡导多种形式的代表林农利益的林农合作运销组织以及农村运销户、林农经纪人、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建立各类林业专合组织,构建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合组织+林农“四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机制,为提升我国林产品物流主体的规模化、组织化和系统化尊定基础。

3.3多管齐下,提高林产品流通效率

3.3.1加快构建现代林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立由林产品信息分类标准体系、林业资源信息库及科学技术库、气象信息库、主要病虫害信息及(预)测报系统构成的林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为市场提供服务;建立全国性、区域性的林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物流信息平台,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和POS(销售时点信息)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交换,达到整个产业链上的信息共用、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林产品流通效率和服务水平。

3.3.2大力发展有特色的现代林产品流通体系通过对林产品现代物流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促进林产品营销方式上的创新,把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引入林产品流通体系,大力发展林产品第三方物流,加大木材等重要林产品物流通道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国林产品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林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3.3建立以林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为基础的供应链联盟林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不仅是优化林产品物流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林产品物流平台的重要节点和林业通道的重要节点;通过林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可有效提高林产品物流的精益化程度和林产品市场实现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以林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为信息平台来构建供应链联盟,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3.4建立以林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一体化供应链系统物流社会化使林业企业可利用的物流资源成级数倍增长,充分利用全国各省、各地区的林业资源优势,分散生存和销售,这样就能延伸到林产品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在内的各关联主体。在林产品供应链系统中,生产者是最薄弱一环,由于林农分散经营,组织程度化低,在供应链中处于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而可通过林产品加工企业内部整合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建立以林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一体化供应链系统,带动上下游环节进行相应的协调与整合,最终形成统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5]。

3.5建立绿色供应链,实现林产品废弃物回收林业绿色供应链是一种广义的供应链,它将生态与环境系统纳入供应链系统,作为供应链内部的一个子系统;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看,林产品绿色物流活动分别表现为林产品供应物流的绿色化、生产物流的绿色化、销售物流的绿色化、产品回收及废弃物处理的绿色化。从林产品供应链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客户,将链条上的上、下游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建立林产品绿色供应链网络(如图1所示)。利用林产品绿色供应链网络,从而实现木材等林产品废弃物回收,有利于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5]。

3.6打造区域性林业产业物建议将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的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与木材产品需求量大的华北、华东地区结合起来,打造成集林产品加工、仓储、展销、物流配送、研发和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区域性林业产业物流园。在林业产业物流园内加强林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迅速将货物从厂家调到用户手中,直接发出订单,即可解决库存积压问题,又能将市场信息快速反馈给厂家,最大限度地实现林产品的多样化和系列化,满足顾客“一站式”全方位服务的需求。

3.7加大理论研究力度,建立林产品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政府应鼓励对林产品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大资助、扶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林业物流领域的研究力度,制定林产品流通人才培养政策;在高校拓展设置林业物流管理专业,建立林产品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熟悉林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SCM)和掌握林产品物流各个环节运作,同时又精通现代流通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建设林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打破传统林产品生产方式纵向一体化的市场结构,塑造出新型横向结构,延伸林业产业链条,将林产品生产的上游、中下游企业作为一个供应链整体[5],形成战略联盟,实现合作共赢,最终使物流活动涉及的每一环节都为了以最小的费用提供最优质的物流服务这一共同目标而保持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