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对策探析

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对策探析

摘要: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三农”工作的重点已经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当前,我国“三农”工作存在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业产业结构失衡、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等问题。政府要优先保障“三农”投入,培养高素质农民,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措施,提高“三农”工作的成效,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基础。基于当前“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三农”;增收;乡村振兴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并多次对“三农”工作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和新看法。这些新观点和新看法有助于“三农”工作的提质增效,为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1当前“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三农”工作进行了新的安排部署,确保到2025年农业基础能够更加稳固,农业的质量和获得的效益都能够得到明显发展。我国要做好开局之年的“三农”工作,就需要明确目前“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方面

1.1.1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业现代化就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将农业发展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发展农业,创造一个高产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虽然逐年递增,但农业方面仍然面临着农业现代化水平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点。一是农业生产的环境建设落后,农作物只能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下生长,不利于农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影响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二是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强,有些地区大规模建设农田,造成水土流失现象加剧;有些地区过度开垦耕地和过度放牧,破坏了土壤,引发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三是农产品抗风险能力弱,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自然风险主要指旱灾、涝灾、雪灾等,对农产品破坏力极强,发生自然风险,往往会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农产品因为供过于求而形成较低的价格定位,农民为了减少损失而盲目降价,容易造成农产品市场的恶性竞争。1.1.2农业产业结构失衡。随着农业发展,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一直处于调整和优化之中。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农产品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因为生产技术的限制、对信息的错误掌握等引发的同一种农产品在某一阶段大量上市,导致供大于求,而在某一阶段又极少上市,导致供给不足[1]。二是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低质量、低产量、低产值的粮食作物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粮食作物少,蔬菜、油菜、花卉、草莓和蓝莓等经济作物的增加幅度小。另一方面,农作物种植面积过大,经济林果种植面积小,如水稻、玉米、小麦、蚕豆的种植面积大,而特色经济林果,如核桃、优质梨、樱桃、冬桃、杨梅、板栗和小枣等种植面积小[2]。三是粮食供过于求,其他农产品供不应求。我国农业自改革开放后就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产量年年增收,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粮食供过于求,而其他农产品供不应求的问题,比如2019—2021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就是猪肉供不应求导致的,是农业产业结构失衡的主要表现之一。

1.2农村方面

农村“空心化”是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空心化”是我国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农村“空心化”过程是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与人的主体行为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农村地域经济社会功能退化的过程。我国农村“空心化”的主要特征有以下方面。第一,大部分村庄“外扩”现象明显。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消费水平提高,一些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村庄,由于交通和通信都比较方便,促使许多村民将房子盖在村庄,就由此形成村庄“外扩”现象。第二,一些农村的“空心化”问题突出。随着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我国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城市购房且准备长期定居的农民,另一类是进城务工但不打算在城市定居的农民。无论哪种类型的人口转移,都会使农村地区人口不断减少,引起农村社会结构改变,导致农村经济衰退[3]。第三,农村精神文明“空虚化”。由于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大量老人、妇女、儿童留守农村,因此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缺乏活力,造成了农村精神文明“空虚化”的现象。

1.3农民方面

农民的发展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农民的发展问题在于农民增收困难。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增加农民收入渠道。总理在2020年5月22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又一次提到了实现农民增收问题[4]。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是因为实现农民持续、稳健增收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主线。我国农民增收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国已经进入新经济发展时代,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稳健提升,这使我国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是和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比,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还是比较缓慢。第二,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我国通过实行一系列举措增加农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但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就代表农民收入低,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第三,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纯农户收入增长更为困难。部分农民单纯靠农业谋生,而农业生产具有脆弱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加大了提高农民收入的难度,使仅靠农业谋生的这部分农民增收困难。

2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2021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为“十四五”时期及以后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即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当前“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1政府继续保障“三农”投入

2020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优先保障“三农”投入,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三农”投入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补齐“三农”工作短板相适应[5]。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政府要继续保障“三农”投入。第一,政府要继续加大在农业方面的投入力度。要加快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提高水利建设速度,为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提供基础保障。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引进高科技人才和现代管理方法,将产销链接智慧化建设和农产品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做好产销对接工作,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要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恢复生猪生产稳定,保障市场供应,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解决当前我国猪肉供不应求的问题。第二,政府要继续加大在农村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启动村庄内道路标准化建设,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村内网络系统,基本实现村内网络全覆盖;开展农村饮水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全面提升农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第三,政府要继续加大在农民方面的投入力度。要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投入力度,平衡城乡资源投入差距,并对返乡创业的人才提供资金支持。要加大对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能有其他收入来源,增强农民生活幸福感。

2.2培养高素质农民

培养高素质农民要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两个方面入手。农民素质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做好“三农”工作,就要培养高素质农民,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第一,政府要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丰富教育内容,向农民普及相关农业知识和先进农业技术,使农民能够为调整农业结构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服务。要以就业为目标,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政府要实施一系列培育工程,创新各种培训方式,激励多主体承担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6],以此来扩大农民收入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要完善农村的教育体制,将普通农业教育和农村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实现农村教育一体化发展。打破普通农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界限,鼓励农民进行多专业的学习,为农村发展储备人才,以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第二,政府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用科学理论体系教育和武装广大农民,在农村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学习教育。通过科学理论体系的教育和武装,提高农民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同感,增强农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农民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三农”工作之中。农村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公民的道德规范,在农村形成社会主义新风尚。

2.3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

第一,政府要加强对宅基地审批制度的监管,严格按照宅基地审批制度办事。政府要严格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实行拆旧建新,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盘活利用闲置住宅。加强对违法宅基地的查处,建立完善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机制。政府要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加强对乡镇审批宅基地的监管,防止土地占用失控,扎实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以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通过对宅基地审批制度的严格执行和监察,减少农村耕地被占用的情况,为农业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有利条件,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同时缓解农村村庄“外扩”的现状。第二,政府要从实际出发,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消除户籍差别,使农村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定户籍不是享受各种权益的唯一条件,与其并行的其他条件也可以享有同等权益,如规定农民依法缴税一定年限就可以享受当地社会福利,农民子女异地就读一定年限可以异地高考等[7]。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改革方案,出台具体可操作的户籍制度改革措施。户籍制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破除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决因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农民增收困难。

3结束语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必须做好“三农”工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要在明确“三农”工作问题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解决在“三农”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作者:林路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