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提高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提高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他们对历史学科缺乏兴趣,普遍不重视,所以培养兴趣,授以适当的学习方法就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首要工作。当然,培养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影视片段;述历史典故;诙谐的语言来讲述历史;将枯燥课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学习历史的乐趣。在这里我想重点谈的是多媒体在历史课中的影响。多媒体教育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国外有学者认为:“历史教育应在帮助学生有理解地掌握信息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信息传播技术的性质对这一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充分重视信息传播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潜力,就要对之有清晰的思考和有效的传播。清晰的思考之一,就是认识到历史教育不只是填满学生的硬盘空间,而是要帮助他们发展成为有能力的和理解力强的信息处理者。”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应更有利于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内容时,先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革命歌曲《南泥湾》,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南泥湾由“杂草众生、野狼成群”开辟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过程。听完后,教师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反映了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什么事情?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正面临什么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此引入教学。创设情境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与电影《甲午风云》联系以来进行教学。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地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接受熏陶。

五、开展多媒体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1.各级教学决策部门及学校对历史科的教学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2.加强历史教师的现代科技理论素养和提高对现代科技设备的实际操作水平。

3.加强历史教师与电教计算机教师的合作,是提高多媒体教学实践水平的必要条件。

4.开展地区间、学校间不同学科的交流,可减少或避免低层次的重复实践,提高实践的起点。

不过,要真正普及多媒体手段辅助历史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还有诸多困难。但是,科技是在发展中,而历史科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相信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我们历史学科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