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解析我国城市管理中计策

解析我国城市管理中计策

城市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和首要任务,城市建设主要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和提高城市品位三个方面;而城市管理则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是城市软环境的建设,是城市的形象、政府的形象,也是城市市民的形象。只有秩序的繁荣才是真正的繁荣,而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渴望的。城市管理包罗万象,关系到千家万户,大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小到人的衣食住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管理面临的新课题越来越多,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加强科学管理,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当前我市城市管理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高度重视和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我市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城市管理工作力度,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魅力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文明城市等工作,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城市形象得到了整体提升。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经历了由农村集镇向城市聚变的过程中,我市确立“以人为本、疏堵结合、管教并举”的理念,实施城市管理的“三个转变”,即由单一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由突击整治活动向长效管理转变;由依靠行政命令向依法管理转变。同时确立经营城市理念,按照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对一些养护维修作业逐步实行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石。

2、改革体制,理顺关系。为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我市抓住机构改革契机,成立了城市管理局,明确了其管理方面的职责和任务,改变了过去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一个部门的模式,实现了建管分离,形成了城市新的管理格局,依法管理城市有了良好的开端。

3、广泛宣传,扩大参与。加大了城市管理的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建设美丽新东莞”,并向社会实行“三公开”即公开政务、执法程序和投诉电话,扩大市民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积极引导群众支持现代城市管理。

二、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加快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尽管日益得到市、镇各级政府重视而有所改善,但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人口密集、整体素质较差、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城市人口的增长,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目前,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集中流向沿我市,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引发资源配置、劳动就业、福利保险、社会治安等一系列问题。人口质量存在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这种不适应表现为,文化素质不适应,受教育程度不高,人口中大学生比重偏低;专业技术、技能素质不适应,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岗位的素质需要;文明素质不适应,意识观念、自我修养、言行举止、人际关系的诸多方面,同城市文明的要求存在不少的差距。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相对不足,如同一把双刃剑,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威胁。

由于现阶段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大量的人力资源流向市场,这部分动态群体在没有找到固定工作时,往往在街头上以各种低层次的生产方式谋生,例如加工、维修、开小餐馆、做小生意、摆摊点等,对这些经营活动还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二)科学的管理机制难以形成

由于城市管理体制未理顺,条块关系不协调,法制不健全等原因,城市管理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形成共同负责,共同参与管理的制约机制,城市管理仍处于行政管理与依法管理并存,人治与法制相连,执法与抗法同在的复杂矛盾冲突中,严重阻碍了城市管理走上科学、长效的管理轨道。实际上暴力抗法问题属于法律体系不完善问题的范畴。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执法者与执法相对人之间的矛盾,就性质而言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由于执法相对人的素质参差,层次不齐,矛盾的尖锐程度很高,暴力抗法屡见不鲜。诸如取缔无证占道摊点,制止倚门开店等执法行为,遇到暴力抗法的频率十分高,执法受阻、执法队员受伤的事件时有发生。

(三)市民的文明素质亟待提高

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要求市民必须具备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由于社会人口流动加快,城市人口动态性强,构成日益复杂,这部分人群多以个人经济利益为追逐的根本出发点。当加强城市管理与个人的私利出现矛盾时,城市文明往往便被抛在一边,各种旧有观念和不良习惯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带进了城市空间,由于受到经费、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文明的宣传教育机制难以形成。因此,城市管理"以人为本"的方向虽然明确,但真正实施起来往往举步维艰。其所以难,就在于它始终贯穿着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简言之,即是个人、局部利益与整体、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无疑从全局的长远利益发展,这必然与个人的局部利益,无视整体的长远利益,甚至为了前者而不惜损害后者相矛盾。建设的违规违章,管理中的脏乱差问题,都能从此找到根源,有城市存在,就必然有管理,管理与被管理的就一定存在矛盾,就必须处理好这对矛盾,行使有效的管理,基本前提是以全局的长远的利益规划个人的局部的利益。

三、加强城市管理的对策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策略,这是我们党在执政方式和治国方式上的重大转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而通过纽约市长的“城市资源观”,可以对我市城市管理做出很大的启示。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依法行政。(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城市管理的本质就是要在城市范围内处理好人、自然、社会的关系。因此,从哲学的高度对这一本质进行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城市,人的城市,人为的城市,为人的城市。城市因人而建,有了人才有了建设城市的必要,有了人建设城市才有意义,人创造了城市,也创造了城市社会,人成为城市的主体。城市是一个特殊的自然,由人创造而且有很强的人为性,但是人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和属性,而只有在自然的基础上创造城市环境,这个人为的环境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否则,这一环境就相当脆弱,容易崩溃,给人和城市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也就是说城市的人为性要与自然规律性相统一,在统一中获得创造城市的主动性。人建设城市并不是目标,是为了人的社会生活,城市必须为人服务,为城市的社会生活、社会活动服务,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就是为了最好的实现城市的价值,使人、自然、社会在城市这个空间里得以协调发展。因此,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意识,才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二)坚定不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承认环境与自然资源价值的发展模式,发展中的环境损失被要求从收益扣除并用以对环境进行补偿。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的持续性、经济的持续性、社会的持续性,对城市生态的持续性就是要维护生态环境的自然秩序,经济的持续性就是要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社会的持续性就是要长期满足社会的基本需要,可持续性的本质意义,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和协调发展。城市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总和,是城市居民通过各种方式去认识、体验和活动的外部世界。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充分说明,城市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成为城市共同的严峻问题。人类只有按城市的生态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办事,人与自然环境才能协调发展,否则就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导致环境问题。因此,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的同步发展,反对用牺牲环境的办法去发展经济,绝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要坚决防治工业污染,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采取得力的措施,加紧治理老污染,坚决控制新污染;要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加强环卫基础建设,有效清扫、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改进不良卫生习惯,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要大力开展城市绿化,扩展城市的绿色空间,还城市以自然。

(三)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城市管理,走法制化的道路依法行政,就是追求城市管理的法治化,是城市管理的方向,它要求管理主体依照法律管理城市的各项公共事务,同时也包括对管理主体的法制约束。只有走法制化的道路,城市管理才能跟上城市快速发展的步伐。依法行政,强化城市管理,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目前,城市管理的法规、规章还是比较系统的,可以满足城市管理的基本需求。但从城市管理的法治化,仍要在严格执法和依法行政下功夫。一方面执法不严,管理力度不够,出现一些管理不规范的法外施恩行为,甚至人治高于法治,使法规显得苍白无力,干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序进行,给城市环境、城市生活、生产带来诸多的问题;另一方面,执法主体和执法者的素质不高,影响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纠正这些偏差,一是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城市管理的政策法规,让城市管理政策法规家喻户晓,人人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强化执法力度,尤其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依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使之不敢轻易触犯条例和规章;三是要规范管理,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并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严格按《处罚法》规范和约束执法行为,做到管有依据、罚有力度、惩有程序。

(四)注重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管理的优劣关键在于其功能的完善,因此,要在完善城市功能上多做文章,实现城市功能,并使期蕴涵自然、人文特色,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规模要适度,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城市都要找准自己的规模定位,切不可追求建成区、人口的过度发展,否则将丧失自身优势,背上沉重包袱;二是经济要活跃,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创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开放性经济格局,活跃周边,辐射各地;三是设施要配套,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优先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如能源设施,供水及排水排污设施,道路交通设施,邮电通信设施,生态环境设施,防灾设施,充分满足城市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为城市提供物质保障和服务;四是环境要优美,保证市容市貌的整洁卫生,维持环境秩序,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达到城市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高度统一;五是生活要舒适,重视对人的关怀,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生活的幸福,为城市生活赋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基准,既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又提高人的素质、启发人的本能,充分体现城市化的人类成果;六是治安要稳定,消除暴力、对人的危害,维护社会秩序,社会安定,人们有安全感,进而轻松愉快地投身于城市生活。(五)建设城市的多样性,体现人本关怀,构建和谐城市纽约市长的“城市资源观”,让我们对城市多样性又多了些思考。在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对媒体表示,小商小贩也是城市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城市对他们的态度应该更加宽容,在周末等合适的时间甚至可以放开管制。谈到城市的多样性,仇保兴引用国际著名设计师沙里宁的话说:“城市如同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读出市民们的文化气质和抱负。”而这种气质和抱负正是决定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他还提出了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青木昌彦的观点:只有一种经济组织形式的城市,是难以创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些不入流的经济形式,却是多姿多彩的经济马赛克。”事实上,小商小贩的分布反而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活力。在国外,很多大城市到了周六周日,在许多大街上,对小商贩都完全处于不管制的状态。国外的政府不禁止个人在城市的经营,只是有地点、时间和方式的选择。为此,政府提供各种场所给市民自由经管,如采取跳蚤市场、夜市、周末市场和家庭庭院销售等。因此,应该允许多年来一直受到城管取缔的部分街头游动摊点,在办理完简约的手续后合法经营,此举必将带来多方面的正面效应。首先,街头不时上演的“大盖帽”与游动摊贩之间“猫捉鼠、鼠戏猫”的荒诞剧将大为减少,使政府形象得到改善。其次,游动摊贩的经营将方便市民日常生活起居,尤其是那些数量庞大的中低收入市民,将因此获取由街头巷尾小摊贩所提供的差异化和低收费的服务。再者,把部分游动摊点纳入正当经营范围加以管理后,利于居民小区周边的市容环境改善,利于减少游动摊点挤占马路而影响交通的副作用。第四,在广大低收入市民的服务需求得到一定满足的同时,游动摊点经营者(其中既包括本市市民也包括来沪寻求生计的农村进城人员)正当的合法权利——首先是基本生存权,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和保障。以上四个方面的正面效应,还只是作就事论事的阐述。若从政府行政管理致力于善治的层面加以议论,那么以上行政措施的推出,其要义更着重体现为市容管理开始贯彻以人为本的善治理念。所指的“人”既包括接受服务市民,也涵盖提供服务的摊贩;所指的“本”则包括方便市民生活和确保摊贩的基本生存权利。想想每一个游动摊点背后,往往维系着一张嘴甚至整个家庭的基本生计来源,仅凭此一条,我们就该称此措施为善政,善就善在它有利于民生的改善!

(六)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实施有效的城市管理

充分认识搞好城市建设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证社会稳定,改善投资环境,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发挥城市政府管理职能,把城市管理摆上重要位置,集中精力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以法制为基础,理顺城市的管理体制,切实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部门职能交叉、条块分割、职责不清、协调不力的问题,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城市管理系统。破除重建轻管的传统观念,实行建管并重,强化城市管理,在强调职能部门管理责任到位的同时,加强综合管理,建立强有力的城管网络体系,行政审批与执法查处权分离,各部门单独执法向综合执法转变。健全城市管理机制,建设目标管理体系,监督管理职责的落实,强化管理措施,充分发挥各管理部门的职能和行业管理特长,提高城市管理素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培养自觉关心城市、爱护城市、管理城市的良好风尚。

(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不断加大城市建设管理法规宣传力度

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市工作的基础,众多的城市建设管理法律、法规只有被熟悉、掌握和运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必须把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法制意识,树立依法办事观念作为城市管理依法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并贯彻始终。首先,要注重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上狠下功夫,力求突破。重点是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各项事务的能力。其次,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建设,重点是提高他们依法行政的自觉性,逐步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局面。再次,建立市民沟通渠道。要坚持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路子。加大宣传力度,在电视台、电台、报纸上开辟常年固定的城管专题栏目,将城市管理中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分类排队,实现思想沟通,化解各种矛盾,提高市民的城管意识和文明素质,激发群众参与城管工作的积极性,把政府的要求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超级秘书网

总的来说,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是政府为保证城市各项功能高效运转及各项活动有序进行采取的必要的调控行为,是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不可缺少的要素。从根本上讲,城市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城市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调整、制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策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以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现代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