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特色

【正文】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和观点,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实事求是是我党一贯倡导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精髓。邓小平继承了前人的理论成果,以非凡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不懈创新的革命胆略,在新时期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解放思想的口号,并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融为一个整体,这是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和突出贡献。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解放思想,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①(p.279)在“”动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话假话连篇,唯心主义盛行,形而上学猖獗,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邓小平拨乱反正,尖锐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认为“两个凡是”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他认为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①(p.141)“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①(p.143)

今天,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最大的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我们仍然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教条地照搬过去的理论,不解放思想,不敢创新,不敢发展,我们就不可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如此。邓小平一再强调,搞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同时又要随着党面临的形势任务的转变而有所创新和提高。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立足点。所谓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①(p.126)邓小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基础,不唯本本,不唯教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这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精髓,也是它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改革开放的实际和人们的思想实际。过去,由于受“左”的思想路线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一度严重脱离实际,引起群众的极大反对。鉴于此,邓小平强调“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②(p.144),要“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实事求是,是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是唯物主义。不然,我们开会就只能讲空话,不能解决任何问题。”①(p.114)联系实际,首先要联系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实际。邓小平说:“你不抓住四个现代化,不从这个实际出发,就是脱离马克思主义,就是空谈马克思主义。”①(p.163)联系实际,还必须联系本单位和受教育者的实际。由于人们思想觉悟、文化知识水平、年龄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客观上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区分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甚至不同个体来做工作,不能主观臆断,搞一刀切。

二是要拿事实说话,以理服人,不能搞群众运动,不能搞压服。以理服人,拿事实说话,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党的性质、宗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体现。邓小平指出:“对于思想问题,无论如何不能用压服的办法,要真正实行‘双百’方针。”①(p.145)“纠正‘左’的倾向和右的倾向,不要随意上‘纲’,不要人人过关,不要搞运动。”他还针对有人对社会创新持怀疑、悲观态度时指出,既然搞的是天翻地覆的事业,是伟大的实验,是一场革命,怎么会没有人反对呢?但我们不要去争论,而应该“拿事实去说话”,以改革实际进展去说服人。历史经验证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而不是用透彻说理的办法,去解决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从来都是不成功的。邓小平希望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树立群众观点,要和受教育者建立起同志式友好的讨论形式,对症下药,以理服人,决不能凌驾于群众之上,以势压人。要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彻底摒弃“大批判”式、急风暴雨式以及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做法。

三是要把革命精神与物质利益结合起来。坚持革命精神与物质利益结合,是辩证唯物主义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也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离了这一原则,特别是在十年内乱期间,这一原则遭到、“”的歪曲和践踏,在“突出政治”和“精神万能”的错误口号下,物质利益和革命精神被割裂开来,追求正当的物质利益被当作利己主义、资本主义加以批判,严重挫伤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拨乱反正,非常重视革命精神和物质利益的辩证关系。他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①(p.146)他还说:“我们实行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方针。颁发奖牌、奖状是精神鼓励,是一种政治上的荣誉。这是必要的。但物质鼓励也不能缺少。”①(p.102)这些论述清楚地告诉我们,革命精神与物质利益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二、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逐步形成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基本路线。这是我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它集中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规律,充分体现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这是新时期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显著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首先必须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抓好经济建设,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改变贫穷、抵御外来侵略的基本条件。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不只是当前,恐怕今后长期的工作重点都要放在经济工作上面。”①(p.194)“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①(p.250)邓小平强调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和服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当然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能发挥自己特有的功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价值。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还必须进行“两个基本点”的教育。“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思想政治教育要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还必须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教育。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①(pp.164—165)他还对共产党员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每个共产党员,更不必说每个党的思想理论工作者,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①(p.173)

邓小平在十分重视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同时,又非常强调进行改革开放的宣传教育。他认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因此,他积极倡导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他说:“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这方面道理也要讲够。”“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抓住时机上台阶。”②(p.368)他还指出:“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②(p.202)他要求教育战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破除僵化落后的各种思想观念,树立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敢于和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为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根本路线提出来以后,就是“要把工作重点转到建设上来,不受任何干扰,一心一意、坚定不移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p.228)针对社会上许多不稳定的消极因素,邓小平特别强调:“一切反对、妨碍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东西都要排除,一切导致中国混乱甚至动乱的因素都要排除。……要用这个道理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②(p.212)。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坚决排除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左”和“右”的干扰。“左”和右都会干扰经济建设为中心,干扰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甚至葬送社会主义。邓小平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②(p.375)清除“左”和右的影响,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对于广大群众和青年学生来说,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

三、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主体性建设工程,它所作用的对象是人。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这一思想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又一显著特色。

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②(p.28)他还说:“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②(p.110)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培育“四有”新人,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

“四有”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理想是目标,道德是基础,文化是条件,纪律是保证。“四有”中的每一条又都具有深刻的内涵。

理想,是人们的主要精神支柱,是人生奋斗追求的目标。历史经验证明,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战胜敌人,克服困难,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巨大精神动力,也是团结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振兴中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认为,在“四有”中,有理想最重要。他说:“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②(p.190)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理想信念问题,也正是要解决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邓小平实事求是地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出发,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第一次把理想分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两个层次。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级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②(p.190)在邓小平看来,共产主义理想不是空的,而是要我们通过共同理想来实现。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引导和教育全体人民树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为实现这一共同理想而奋斗。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针对现阶段我国社会道德建设遇到的复杂状况,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加强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是一个多层次的道德体系。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结构的多层次和人们思想觉悟程度的多层次性所决定的。新时期道德教育的第一个层次,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这是对全体公民的道德要求。也就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之成为时代精神;强调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强调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强调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坚决反对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第二个层次,是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这是对共产党员等先进分子的要求。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作为终身不渝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邓小平指出:“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全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他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①(p.367)

有文化是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遵纪守法的基础条件。邓小平多次强调青年人必须有文化。他说的文化,是指青年应该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拥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科学文化知识、本领和才干。他要求青年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知识。他指出:“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①(p.88)

邓小平认为,纪律是实现理想的保证。没有远大的理想和严格的纪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不能顺利进行。他说:“要搞四个现代化,使中国发展起来,就要有纪律、有秩序地进行建设。”他还指出:“我们这么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②(p.111)邓小平特别强调纪律和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大中小学的学生抓起,使青少年遵守纪律,增强法制观念。他说:“学校要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革命化”。①(p.105)针对一些人不愿意遵守纪律的现象,邓小平明确要求共产党员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

四、加强制度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

注重制度建设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在我们党执政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十分注重制度建设,并多次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健全制度和加强法制紧密结合起来。这一思想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显著特色。

首先,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邓小平认真总结我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深刻总结“”的沉痛教训,作出了“制度是决定性因素”的重要论断。他说:“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①(p.333)当我党执政后一段时间发生了民主集中制被严重削弱并导致党内生活有严重缺陷的问题时,邓小平明确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也是我们传统的制度。坚持这个传统的制度,并且使它更加完善起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事情。”③(p.312)针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思想、作风与领导制度、组织制度的关系,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①(p.333)这些精辟论述表达了邓小平对党的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要地位的认识。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同健全制度、严肃法纪相结合,才能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邓小平强调制度建设的思想,也是针对我党长期存在的重思想教育而忽视制度建设的偏颇而提出的。早在50年代,邓小平就指出:“党除了应该加强对于党员的思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从各方面加强党的领导作用,并且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③(p.215)这就阐明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制度建设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制度、法制建设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软约束,它只能靠宣传教育,以理服人,使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还必须有制度和法纪作为后盾,必须靠制度和法纪巩固取得的成果。没有制度和法纪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显得空泛乏力。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①(p.328)另一方面,制度建设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制度和法纪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的特征,是一种硬约束。但是,制度和法纪只有同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制度和法纪不只是制定一些条文和规章,它的背后存在着大量的思想、观念、习惯的调整与变革,离开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法纪建设就会步履维艰。邓小平指出:“解决以上所说的制度问题,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包括进行教育和思想斗争。”①(p.328)总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既要反对离开和削弱思想政治教育,把制度和法纪的作用绝对化的错误倾向;又要防止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贬低和否定制度和法纪重大作用的错误倾向。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渗透,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威力。

【参考文献】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③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社会科学院

邓小平理论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