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政党外交新局面

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政党外交新局面

【关键词】党际关系/理论/丰富/发展/新格局

【正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党际关系理论为指导,全方位开展与各国政党的交往,在党的对外工作指导思想、目的宗旨、对象范围、形式内容等方面不断丰富与发展,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为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党是国际关系中的行为主体,政党交往是普遍的国际政治现象,党际关系即各国政党之间的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外交是各国对外关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超越冷战思维、超越意识形态分歧、超越集团政治,不称霸、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以国家利益为准绳处理国家关系,开创了对外关系的新局面,党际关系也在理论及对外交往的实践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曾多次阐述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各国政党的关系问题,他在论及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时讲过:“一个党评论外国兄弟党的是非,往往根据的是已有的公式或者某些定型的方案,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各国党的情况千差万别,人民的觉悟有高有低,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阶级力量的对比又很不一样,用固定的公式去套怎么行呢?就算你用的公式是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也难免犯错误。中国革命就没有按照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去进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既然中国革命胜利靠的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我们就不应该要求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按照中国的模式进行革命,更不应该要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采取中国的模式。当然,也不能要求这些国家都采取俄国的模式。”他特别指出:“各国党的国内方针、路线是对还是错,应该由本国党和本国人民去判断。”[1](P318)“总之,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原则。”。[1](P319)他提出党与党之间要建立新型关系,即新的、健康的友好关系。邓小平的深刻总结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己过失的深刻自我批评,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改善和发展党际关系的真诚愿望。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中国共产党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即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并第一次将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写入党章。在处理党际关系上有一个观念的更新和工作思路的转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情况下,处理党际关系的理念也就发生了转变。因此,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将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扩大到适用于处理同各国各类政党的关系。使邓小平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思想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原则。

“独立自主”原则是建立和发展新型党际关系的基础和核心。各国政党根据本国实际和自身条件,自己选择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道路和方式,各国党有权独立管理和决定党内一切事务,包括判断与评价党与党关系中的成败得失和是非曲直,自己观察国际、国内形势并决定自己的战略和策略。邓小平特别强调独立自主原则,他指出;“我们历来主张世界各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中心,不可能有中心。我们也不赞成搞什么‘大家庭’,独立自主才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2](P191)他还指出:“任何国家的革命道路问题,都要由本国的共产党人自己去思考和解决”,“一个国家的革命要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各国共产党应该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找出自己的革命道路”。“一个党犯错误是难免的,就是犯了错误也要由自己去总结,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才靠得住。”[2](P27)独立自主的核心和目的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不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

“完全平等”是独立自主原则的重要保证,也是进行党际交往的前提。只有各国党一律平等,才能保证各国党的独立自主性。邓小平指出:“党与党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同志式的关系,不应该是‘父子’关系。”[3]每个国家的政党,不论是大党还是小党,历史长的党还是历史短的党,执政党还是非执政党,都不能有尊卑上下之分。任何党都没有理由自命特殊,把自己凌驾于其他政党之上,以领导党自居,对其他政党发号施令,把自己的观点、做法强加于其他党。坚持完全平等的原则,就是要反对“老子党”、“领导党”、“父子党”。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的正常关系只能是平等的、同志式的、朋友式的,而对于各国性质不同的政党而言,更要以平等原则为前提。

“互相尊重”是完全平等原则的表现。互相尊重就是尊重各国党独立自主处理本党本国事务的权利,尊重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他们在探索和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邓小平指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党都有自己的经历,情况千差万别。我们反对‘老子党’,这一点我们是反对的对了。”[2](P236—237)各国党的经历不同,处境各异,对问题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党与党之间存在分歧是难免的,不能强求一律。党与党的关系就是真正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了解,甚至还包括互相谅解的基础上。只有互相尊重才有利于党与党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求同存异、互谅互让。

“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是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原则的客观要求,是检验是否遵循以上三个原则的客观标准。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就是互不干涉对方行使独立自主处理党和国家内外事务的权利。不利用党的关系去干涉别国内政,反对对别国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说三道四、横加指责;不利用同一个党的关系去针对第三方政党;不利用党的关系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也绝不接受别国党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我们。反对强迫别国党的政策为本党本国的政策服务。

中国共产党坚持邓小平关于党际关系的理论原则,积极开展与各国政党的交往,党际关系呈现全方位发展的良好势头。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明确表示,中国共产党重视同各国政党的关系,其目的就是要在四个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政党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本着求同存异精神,增进相互了解和合作。”1997年9月,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要在四项原则基础上,“同一切愿与我党交往的各国政党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利益、国家关系与党际关系,发展同世界各国各类合法政党的关系、以及扩大党际交往的内容上理论更充实、实践更丰富,主要表现在指导思想、目的宗旨、对象范畴、形式内容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利益,把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处理党际关系作为党的对外工作指导思想。意识形态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意识形态利益的要求应服从国家整体利益的要求。每个国家的政党都有各自的纲领和主张,无疑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这是区别其他政党的标志。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模式和政党政治更加具有多样性,用一种模式或一种政治主张来规范多样化的世界政党显然是行不通的。事实上,意识形态相同的政党之间未必不发生矛盾和冲突,意识形态相左的政党之间未必不能和平共处。由于两种制度的斗争处于特殊时期,不同类型的国家都面临着发展问题,各国政党大都把发展本国经济和解决社会问题放在首要地位,要和平、求稳定、谋合作、促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主流,也是各国政党政策选择的主流,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有条件暂时撇开意识形态分歧,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使各国政党之间的和平共处成为可能。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和国家关系问题上,基于各种因素,导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往往采取不尽相同的、甚至完全相左的政策,从而在一定条件下促成超越意识形态的联合。90年代以来,面对世界政治一极与多极的较量、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政党政治和政党格局又有新的变化,在实行多党制的许多国家,不同政治倾向的政党之间出现政治趋同现象,不同意识形态政党之间注意寻求共同点,求同存异,协调关系,发展合作,各国政党之间超越意识形态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世界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发展水平都不尽相同,各国政党的情况也千差万别,这正是丰富多彩世界的必然反映。世界的多样性、各国政党的多样化,可以成为相互之间共同交流、相互借鉴、彼此合作的动力和活力。世界各国的各类政党和政治组织除了个别极端反动的外,只要愿意遵循新型党际关系原则,我们都欢迎与它们接触和交往。

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利益为重,正确对待意识形态利益问题,为全方位外交战略的展开做出新的贡献。

正确处理国家关系与党际关系,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国际环境,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的繁荣与发展,以党际关系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以此为党的对外工作的宗旨。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内容。党际关系泛指各国政党之间的关系,它更多地体现了各国间阶级利益或阶层利益的合作。国家关系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主权、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环境等内容在内的综合性的国家利益,在内容上远比党际关系广泛得多。但是,任何国家的政党都是和它所在国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具有一致性,尤其对执政党而言,党际关系必须从国家关系的大局出发。发展党际关系的目的宗旨就是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增进政党之间、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加彼此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家关系服务。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对外工作,在对外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为开拓、巩固和发展国家关系做出了贡献。据统计,90年代中期以来,我党每年接待的各国执政党、参政党和重要在野党高级领导人或代表团就达100多个,中央领导人亲自会见来自五大洲的政党朋友,同时也频频应邀访问许多国家,通过党的高层往来,把握国家关系发展的战略全局。各国政党领导人从战略高度就共同关心的国内、国际和双边关系问题交换看法,妥善处理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国家关系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1999年12月,黎可漂就任越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访华,中越两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共同确立了面向21世纪两国关系发展框架,明确了解决两国边界领土问题的时间表。接着两国就陆地边界问题达成协议,扫除了困扰两国关系的一大障碍,2000年底,两国又成功地结束了北部湾划界谈判,这是中越两党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998年我们党与日本共产党在断绝往来30多年后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在共同致力于中日关系的世代友好上达成共识,我们还同日本朝野各主要政党实现全面交往,拓宽了中日交往的渠道,为培养和发展两国友好关系后继力量做了准备。1998年9月社会党国际主席莫鲁瓦率高级代表团访华,这是14年来的第一次,接着社会党国际的成员党纷纷派团访华,我们与社会党国际及其成员党恢复与发展关系,有益于带动与西欧各国的关系发展。这些都是是通过党际关系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最好例证。

尊重政党政治的多样性和政党格局的多样性,把同世界各国各类合法政党普遍交往并建立友好关系作为党的对外交往对象范围。政党是各种政治力量的代表,它们引导国家的发展方向,对各国政治以及政局的演变,乃至世界格局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国际间政党之间的交往。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客观上要求它必须摆脱思想束缚、更新观念,冲破非敌即友的旧模式,加强同各国不同类型政党间的交往与合作,解决与各类政党发展关系的问题。基于这种战略考虑,中国共产党将处理无产阶级政党关系原则扩展为同所有政党建立和发展关系的原则,不断拓宽党际交往的对象范围。首先,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政党的关系,致力于创造睦邻友好、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对友好邻国通过政党交往巩固加强国家之间的传统友谊和密切合作;对有分歧和争端的国家坚持增信释疑、求同存异。近些年,我们同越南、老挝、俄罗斯、日本、印度以及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各国主要执政党、在野党的关系都在不断改善与深化。其次,中国共产党重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党关系,巩固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我们党本着不忘故交、广交新友、突出重点、多方联系的方针,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160多个各类政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往,其中执政党占1/3。再次,开展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的合作,营造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开展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各类政党的关系,通过多领域、多渠道的对话,增进理解、超越分歧,推进双边关系的恢复和发展。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政党调整对华关系,要求与我党交流合作,我们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关系有了长足的进展。多数国家的政党同中国共产党恢复了交往,不少在欧洲影响较大的政党纷纷派团访华或派人与中国共产党接触。我们党同一些欧洲左翼政党的交往有较大发展,同一些右翼保守党,如美国保守党思想库、英国保守党、德国基督教联盟也有了新的接触。最后,通过与未建交国政党往来,增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创造条件。中国共产党已经与半数以上未建交国家的30多个主要政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联系,并绕过国家关系的障碍,派团访问了与中国未建交的国家,结交了朋友,推动了经济贸易合作,也为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架设理解和友谊的桥梁。此外,同一些国际政党组织的多边交往明显增多,我们与社会党国际、欧洲民主联盟、欧洲议会党团、美洲基民党等国际政党组织都有往来。我党出席了社会党国际、基民党国际代表大会。总之,我们既同各类政党的高级领导人往来,又同一般领导人保持经常联系;既同共产党、工人党往来,又同其他性质政党往来;既同执政党往来,又同参政党、重要在野党往来;既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往来,又同发展中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往来。形成了全方位发展党际关系的新局面。扩大发展与不同类型国家政党关系,拓展了中国外交的活动舞台,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政党外交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把加强对外经济交流,促进经贸合作,作为党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这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党际关系的全新领域。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经济利益、经济安全、经济关系因素突显,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各国首要目标,谋求经济利益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经济外交成为各国外交的主要内容,中国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成为外交活动的基点,拓展对外经贸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目标,维护经济利益、经济安全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中所追求的最大国家利益。党的第三代领导在对外交往中,明显加大了经济外交的力度。中国共产党在同许多国家政党的交往中都已不满足一般性的交往,更加注重交往的实质性内容,注重就各国普遍关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学习与借鉴。中国共产党也更加注意考察、研究当今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的新情况、新变化,吸收、借鉴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人类文明成果。由于经济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党关注的焦点,许多外国政党在党际交往中要求加强经贸合作的愿望非常强烈,中国共产党在对外交往中也将促进贸易合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有关省市和经济部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广辟双边、多边合作途径,作为对外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由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的负责人率团出访,在外国政党朋友的协助下与往访国企业广泛接触并达成了一些经贸合作意向,受到我有关省市、自治区和往访国的欢迎。另外,有针对性的派出一些团组对外国经济发展模式、投资环境、城市交通管理、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进行专题考察。随着中国加入WTO的实现,中国共产党在党际交往中经济活动的内容将会进一步加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与各国各类政党间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发展顺利,已同世界上近140个国家和地区的340多个不同类型的政党和组织建立和保持着广泛的、不同形式的联系和交往,形成了一个以各国执政党、参政党和重要合法在野党为主要对象的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党际交往的新格局。目前,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形势和政党形势都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各国都在进行结构性调整,都在谋求更大的发展机遇和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政党政治更具多样性。随着国际关系相互依存的深化,各国政党之间的交往也必然更加密切和活跃,党际关系在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国家关系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事务中的交流与合作中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担负的历史责任更加重大,领域更为宽广。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C].

[2]邓小平文选(第3卷)[C].

[3]人民日报[N].1980—11—25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社会科学院

邓小平理论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