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邓小平和构建当代先进文化

邓小平和构建当代先进文化

在中国文化史上,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文化发展处于最辉煌和鼎盛时期。邓小平在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上有着时代性和历史性的贡献。邓小平的构建中国先进文化思想,从理论上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动力问题。其中的主要观点,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个时代,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文化是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和标志。高扬先进文化旗帜,建设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在国际上竞争力的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毋容置疑,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决定了研究如何建设先进文化的现实意义。我们说,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上,邓小平有着伟大贡献,并将载入我国千秋文化史册。当我们缅怀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的丰功伟绩的同时,使我们对问题研究引起关注的是邓小平构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思想的理论观点,及其对建设中国先进文化所产生的重大作用。

一、邓小平在构建中国先进文化方面有着时代性和历史性的贡献

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技术等。先进文化由于赋予了文化的思想内容和形式以先进的性质,因而它有着积极、健康、向上或与时俱进之意义。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即现阶段我国的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它形成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过程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智慧的积淀和凝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的构建与发展,在过去的整个中国历史上是处于最辉煌和鼎盛时期,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的继承性与弘扬性、批判地吸收性与创新性,都有可能把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成果纳入构建范畴和对象的视野之中,此外,今天中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巨大发展也是前所未有的。对于中国文化建设取得的这个辉煌,客观上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所造就,但事实上也是我们党领导全体中国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结果,其中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有着时代性和历史性的贡献。这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看:

第一,从国际上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以敏锐的目光观察世界,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时代特征和世界形势新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了新的判断,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又发生巨大变化,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和多极化发展趋势,局部地区冲突和战争接连不断,但是从总体上看,国际局势的基本走向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基于这一科学分析判断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我们党和邓小平顺应着时代潮流,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使中国走向强大,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举足轻重。因此,中国的前进与发展,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都带有时代性和历史性定位的意义。我们同样也可以说,邓小平对构建中国先进文化所做出的贡献是带有时代性和历史性的。

第二,从我们党来看,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载入《党章》,可以说是标志着一个时代,就是邓小平时代,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代。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不断丰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无论是过去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还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所取得的胜利,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结果。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对于建设我国先进文化已经起到重大的指导作用。

第三,从我国的历史来看,人们不会忘记,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十年“”和“左”的错误,把我国的国民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沿,也给文化带来了几乎是毁灭性的破坏:知识分子被戴上“臭老九”帽子,交“白卷”成为“英雄”,人们的思想受禁锢,工厂停产,学校停课,机关瘫痪,等等。在中国历史处在的危急关头,我们党领导人民一举粉碎了“”,从而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国家、挽救了党,也结束了我国历史上的一场文化浩劫。“”虽然结束了,但我国工作上还曾经出现了两年徘徊的局面。邓小平就是在这中国历史发生转折的这个关键时候担负起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重任的。面对当时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面对我国生产建设、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百废待举和亟待复兴,他领导全党全民开展了在各条战线实际工作上的拨乱反正,并开始把人们的思想从长期“左”的错误束缚中解放出来。1978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党的思想路线重新回到了马克思主义的轨道;并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此,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新时期我国社会各项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我们党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同邓小平关于发展先进文化方面的改革开放思想是分不开的。当然,邓小平对文化事业的巨大贡献,并不是像世界史上和中国史上的一些文艺巨人或文学巨匠们那样,创造出灿烂夺目的文化作品而流芳百世或影响后人,他是以一个受命于党和国家危难之时的领袖人物,以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和理论家,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所具有的非凡胆略与卓越远见,领导中国的建设包括先进文化的构建,发挥了重大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邓小平构建中国先进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构建中国先进文化思想极为深刻,内容非常丰富。他的一系列思想观点,从总的来看,是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治党治国的高度,站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提出来的。有的观点直接涉及建设先进文化问题,有的观点虽然没有直接涉及而是间接涉及但却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他的这些思想观点,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才能科学把握邓小平构建先进文化思想的内涵及精神实质。邓小平构建中国先进文化思想集中体现于我们党的邓小平理论之中,主要有如下:

第一,解放思想、事实求是。这是邓小平在新时期提出来的为我们党所确立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粉碎“”后,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在当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他针对当时我国面临的巨大困难和复杂工作局面,深知要彻底纠正“”的错误,实现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上的拨乱反正,必须从思想源头解决问题,首先要恢复党的思想路线。并且,邓小平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并提,赋予了思想路线以深刻内涵和特色,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实事求是里面包含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在实践中检验并发展真理的内容。二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三是明确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决不能偏离四项基本原则,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就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四是解放思想是一项长期任务,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那种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关于解放思想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思想路线正确与否关系到党和国家能否发展甚至兴亡的问题,当然也就关系到文化事业能否发展甚至兴衰的问题。

第二,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关于改革问题,邓小平把它提到了应有的高度。1984年,他说:“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3)1985年3月2日他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992年春天,他发表重要的南巡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关于对外开放问题,早在1978年10月10日,邓小平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新闻代表团时谈话中就说:“中国在历史上对世界有过贡献,但是长期停滞,发展很慢。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时候了。”(4)并且,他把对外开放问题看作是关系到我国能否加快发展快问题。他指出:“我们提出要发展得快一点,太快不切合实际,要尽可能快一点,这就要求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5)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6)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同建设中国先进文化是有密切关系的,因为四个现代化包括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的现代化,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又是全方位进行的,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和科技等一切领域。

第三,“两个文明”一起抓。精神思想既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文化的内容。邓小平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等角度,提出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思想,并概括了文化建设的内容。邓小平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7)“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8)“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9)他强调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还说“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10)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11)可见,邓小平在这里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即概括为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

第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邓小平首先是根据马克思的“生产力也包括科学”的论断,指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后来,1988年9月,他又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12)此后,邓小平多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科学,最终只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在1998年9月的两次谈话中,邓小平又三次谈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的意义和作用十分重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中也包含科学,在某种意义上,科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力,科学技术虽然只能渗透到实体因素中并加入生产过程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物质生产力,但它在生产系统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生产工具的改造、劳动对象的发现和改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的影响。一个国家要富强起来靠的是什么?邓小平认为靠的就是科技和教育,他对此以日本发展为例子作说明,即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就开始注意科技,注意教育,花了很大力量,因而日本在战后很快富强起来了。他还说:“中国经济要想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13)与此同时,在他看来21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因此,在科技方面,“每一行都树立一个战略目标,一定要打赢。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14)

第五,教育必须“三个面向”。教育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83年国庆节前后期间,邓小平为北京的景山学校作了“教育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教育思想,就是要使教育能够尽快培养人才,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尊重知识,最重要的是尊重有知识的人才,确切地说要尊重知识分子。为什么呢?邓小平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15)邓小平多次强调教育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认为教育在普及先进思想、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传播文化科学技术知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具着重大作用。他进而指出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而基础在教育,不抓科学技术和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他要求各行各业都要抓教育和科学,同时还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16)然而,如何才能真正抓好教育?那就是教育必须做到“三个面向”。教育的“三个面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首先,“面向现代化”是指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紧紧围绕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不断培养和输送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同时,教育自身必须在教育观念、体制、内容、方法上实现现代化。其次,“面向未来”是指教育要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紧跟世界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步伐。教育要发展,离不开世界,新的时代也促使教育必须吸收、借鉴外国有益的经验,“洋为中用”,彻底改变中国教育封闭状态。同时,教育要树立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信心,做到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再次“面向未来”就是教育必须有战略眼光,培养未来型人才。教育不仅要为当前培养人才,而且要为21世纪的更大发展做好人才储备,“我们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17)在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国从恢复高考制度开始,进行了一场不断深入、持久的教育改革。

第六,培育“四有”新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人,关键也是人的内涵建设。当年,以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文明新人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此进行丰富和发展,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目标,他说:“我们的目标是‘四有’”。(18)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四有”概念是在1980年12月对广大青少年而讲的,他说“要努力使我们的广大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19)其中“有知识、有体力”后又改为“有文化、守纪律”。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讲话中把“守纪律”规范为“有纪律”,从而完整地提出了培育“四有”新人的思想。他指出:“现在我们国内形势很好。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就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20)并且他还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21)对于邓小平提出的培育“四有”新人目标,后来在我们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把它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目标。

三、邓小平构建中国先进文化思想的作用分析及现实意义

邓小平构建中国先进文化思想为什么会对中国先进文化事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结合现实的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去解决在先进文化建设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这些问题,是我们探讨邓小平与构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问题的目的和关键。为此,我们有必要对邓小平构建中国先进文化思想所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首先,邓小平构建中国先进文化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动力问题。动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来自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搞好思想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只有懂得思想如何解放,并且思想获得真正解放,我国的文化事业才有发展的根本动力。过去,虽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文艺的正确方针,但问题是在那个“左”的错误思想占上风的年代,不仅难以贯彻这个方针,而且还对文化带来了摧残。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就是无论是国外的中世纪文艺复兴运动,还是中国现代史上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以及粉碎“”后我国开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这些解放思想运动,都给当时或以后社会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时期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告诉了人们如何去解放思想,冲破束缚思想的牢笼,从而成了思想进步、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并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文化进行创新的思想路线。因为,“新”与“旧”是相对的概念;要创新,就只有把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不断推陈出新,富有创造性。搞好文化创新也应如此。二是来自于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文化建设上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包括对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进行体制和制度的改革和对外开放。通过改革,克服旧的体制的弊端,解放了文化领域的生产力,特别是调动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通过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所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成果,为发展我国先进文化服务。改革开放从整体上为我国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三是来自于“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促进,辩证统一。一方面,物质文明建设是基础,对精神文明建设起物质上的保证作用,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和高科技时代,如果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作物质上保证,那就很难以设想一个国家能搞好先进文化建设或在世界文化市场中占有地位。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起促进作用,它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的同时,保证物质文明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使“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既正确把握了文化建设的规律,也形成了建设先进文化的强大推动力。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先进文化取得的巨大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整个文化领域的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以及“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促进这三个方面形成的动力机制。

其次,邓小平构建中国先进文化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领导力量、方向、目标、任务要求、内容和重点、措施和途径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体现如下:

一是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指明了我国先进文化建设要为实现现代化,为新时期我国这一根本任务服务的要求,同时还指明了先进文化建设的两大方面内容,即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并保证了党对文化建设的正确领导;保证了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理论基础地位和指导思想作用。

二是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科学技术当作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因而在文化的原有内容和各种形态基础上,为我国文化建设新提出了一个重要内容,并把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从而突出指明了先进文化建设内容的重点。

三是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这是邓小平结合中国国情,根据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经过深思熟虑得出的科学论断。它反映了我国当前和今后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总方向,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同时,邓小平指出了教育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基础作用,并且还指出了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从而指明了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四是提出培育“四有”新人的思想,指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培育“四有”新人,从而为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第三,邓小平构建中国先进文化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这是摆在当今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结合新的历史任务和要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先进文化建设步伐。与此同时,我们说,邓小平构建中国先进文化思想观点对于当前我们开展建设先进文化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是在文化建设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和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的问题上,我们要把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相统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好“五个统筹”,努力搞好先进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二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要克服那种认为指导思想上可以搞多元化的错误倾向。当然,对马克思主义要持以科学态度,要与时俱进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把发展着的理论同发展着的实践日益结合起来,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这样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

三是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问题上,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既要加快发展经济,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改革要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方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当前文化建设方面要防止和警惕“新自由主义”倾向;在对外开放中,我们一方面要善于借鉴和吸收国外的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优秀思想文化;另一方面,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上各种文化、各种思潮相互激荡,西方一些国家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包括互联网和各种传媒工具等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的思想文化渗透。这一种无硝烟的战争,我们必须抵制来自它们的文化侵略。要教育广大公民维护国家安全,增强我国文化安全意识;要及时教育我们的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远离黄、毒和社会中的丑恶现象,立志做新时代的文明新人。

四是在发展科技和教育问题上,要深刻认识到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又取决于人才和教育。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深化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开放,加大对科技和教育方面的投入,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要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真正落实到强化科技的关键作用、强化教育的基础地位上面。

五是在进一步解放思想问题上,要经常更新观念,并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不断开展文化创新,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化,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特别是要创新和发展各行各业、各种各类的优秀文化,扩大文化领域或市场,以满足各方面群众对文化生活方面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六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问题上,中华民族是由我国各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历史上各个民族都有许多自己的特色文化,我们要正确对待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加强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挖掘历史上的优秀文化,打造文化品牌,结合实际加以弘扬。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社会科学院

邓小平理论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