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引桥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研究

引桥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研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初次接触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初次关注,缺乏对知识的认识能力,所以教师作为引导者必须耐心地引导学生去学习物质知识,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耐心去指点,在这样的形势下同时去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运用,一步一步地去强化学生的学习。

一、通过积累引导学生“上桥”

任何学习都需要从简单的积累开始,积累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我了解过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要求学生去积累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常识,并且做好记录,这样时间久了,学生便会掌握大量的物理信息,从而增强自己的课外阅历。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这一章内容,在上课之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生活中观察有关物体运动的现象,比如太阳运动的轨迹、人类跑步时双腿摆动的幅度大小、树叶受风吹拂时的运动情况……所以生活中的一切都存在着物理现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首先去记录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去积累各种物理知识,为知识点的学习奠定基础。除了去记录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通过这样的途径去积累物理知识。比如一些科学杂志就是一类非常好的学习资料,科学杂志中的文章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通过阅读能够了解大量的物理信息,为物理的学习也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静电现象”,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去网上搜集一些关于静电的知识,比如静电的表现形态是怎样的、静电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会产生、怎样去避免静电造成的不适等这些问题。在学生首先自己了解和积累知识后才会对教材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关注度,从而加强物理学科的学习。教师通过要求和引导,让学生在课外不断积累、查找,才能逐渐把学生引上物理学习这座“桥”。

二、感性和理性的结合

在过去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通常较为生硬,学生很难在课堂保持高强度的学习热情,学生很难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另外,课堂的基本概念教学和课后的“题海战术”练习都让学生丧失了对物理知识本身的探索,而是不断练习去完成应试教育的内容。而在课堂,教师应当做到“感性”教学和“理性”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慢慢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感性教学”意味着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去思考,如何能够更简单,更容易的理解课本上那些生硬的物理知识概念,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抓住学习要领。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前,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注意将“光的折射”概念具体化,用生活中的现象去解释这些物理知识,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做成一个短小视频,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接触的物理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同时,在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去发表自己所见到的相关的生活现象,最终将生硬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脑海中形象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理性教学”意味着在上课后,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实验或者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去理解这些物理概念,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以及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之间的相互引导促进各自学习进步

引桥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学生之间也可以形成一种引导式的学习模式。教师可以将班级里的学生根据各个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组成不同类型的小组,比如可以把实践操作能力强和计算能力强的学生组在一起,规定一个课题让学生自己去进行了解、学习、实验、记录、总结等工作。例如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对“弹力”的学习,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就可以根据“弹力”涉及的实验步骤和实验器材,以及人员采集材料等各个环节进行安排计划,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要给小组人员讲解自己的操作计划,使得组员能够齐心一致完成任务。最后,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就可以做有关实验数据整理和归纳的工作,完成小组实践活动的记录工作。由此可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合作就是一种引导式的方式,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就是一种引桥教学法的体现。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之间的引导能够更加有效地带动集体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效果甚至会超过教师所带来的,因此引桥教学法对初中物理教学是有着极大推动作用的。

四、总结

初中物理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聚集在如何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精神。相反,不应该以应试考试的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引桥教学法通过引导教学,让学生一步步接触和了解物理知识与现象,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对学生以后的长期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张种霞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神州路初级中学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