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退化泥炭地修复试验研究

退化泥炭地修复试验研究

本文作者:杜松华作者单位:阿尔泰山两河源保护区

阿尔泰山沼泽湿地分布分散且较广,占山区湿地总面积的50.2%。沼泽湿地中,泥炭层厚度最浅的地方有0.5米,最厚的地方达到8米,众多的沼泽湿地孕育了丰富的泥炭资源,为阿尔泰山这个新疆北部的重要水源地生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近年来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泥炭地逐渐干枯、面积不断萎缩。阿尔泰山泥炭地处于较为严重的威胁之中。为了保护受威胁的阿尔泰山泥炭地,两河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8~2010年具体承担了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在泥炭地恢复过程中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旨在通过试点研究取得的恢复效果,以期为今后阿勒泰地区大面积泥炭恢复提供技术参考。

1泥炭的概念及泥炭地的重要性

所谓泥炭就是一种包含了高比例的、积聚了数千年的死亡有机物(主要是昆虫尸体和植物残体)组成的地表层。泥炭地是一种独特的湿地类型,不仅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贮存了地球上一定数量的淡水资源和一定数量的碳,同时,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帮助减少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特别是水的储藏和供给,碳的储藏和吸收,还可以调节小气候。泥炭地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大约10年才能形成1厘米厚的泥炭层,因此,它们被称为“碳汇”。泥炭地对气候变化、生态干扰及自然水文的改变所引起的损害极为敏感,山地泥炭地一旦把水排干,其性质就会发生改变,泥炭中贮存的碳就会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出来,泥炭土壤会分解掉,泥炭地也就会逐渐消失,而所分解的碳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温室气体释放源,严重威胁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泥炭地保护得好坏对区域生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泥炭地为众多的濒危野生物种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基地,如分布在阿尔泰山湿地的珍稀禽类灰鹤和蓑羽鹤及国家一级保护兽类貂熊和河狸等都生活在这里。

2示范区的选择

根据阿尔泰山湿地面临的现状,通过专家组大量野外调查,最终确定了阿勒泰市小克兰河源头的哈拉沙子湿地作为示范区,在示范区内选择800公顷泥炭出露和退化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恢复示范。

3恢复技术

3.1播撒草种

在退化泥炭地上播撒草种,通过人为干扰使泥炭地得到恢复。具体做法是:当年10月上、中旬在已经出露的泥炭地上均匀地播撒草种,下第一场雪前再进行第2次补播,以利于来年春天草种发芽。其中,草种的选择尤为重要,经过阿勒泰地区草原站推荐,选择了适合牧草地恢复且与当地主要牧草搭配的禾本科植物高羊茅和早熟禾,这2种植物性喜寒冷潮湿,适合在富含有机质、pH值为4.7~8.5的细壤土中生长,根茎繁殖迅速,再生力强,是最耐践踏耐粗放管理的冷季型草,且这2种草混播最佳。草种播撒后表层均匀地覆土0.5~1厘米,播种量30~50克/平方米。

3.2网片覆盖

由于受地理位置及寒冷气候的影响,泥炭湿地中常会形成隆起的“溶冻”,这些起伏不平的“溶冻”表层存不住水分,往往造成表层干枯,使泥炭呈粉末状,这些“溶冻”也是泥炭地恢复的主要对象。为了保证草种不随水土流失,首先要在坡度较陡的泥炭地上覆盖网片再进行播撒,然后用粉碎后的干草覆盖。网片的网眼不宜粗,能够使一棵禾苗穿过即可,网片质地宜采用麻质的,利于降解,不污染土壤。

3.3修建壅水坝

参照淤地坝的形式,在湿地中被洪水冲刷形成的沟壑内每间隔一段距离修筑一个以可降解的编织袋装黄土堆砌成的高度1.5~2米、顶宽3米、长度与溪流宽度等同的壅水坎,以提高水位,对周边草场进行漫灌,促进草场的自然恢复能力。

4取得的恢复效果

通过播撒草种和网片覆,2009年深秋至初冬播撒草种,2010年6月进行调查,草种出苗率近60%,草平均高度4~5厘米。2011年调查数据显示,覆盖率近90%,草平均高度7~8厘米;修建壅水坝漫灌后,沟壑周边近10米范围内细小的嫩草纷纷钻出地面,草场呈现一片绿色。通过以上措施手段,促进了退化泥炭地植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