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真丝特殊整理及原理探究

真丝特殊整理及原理探究

实验方法

1真丝织物阻燃整理工艺流程

整理液配制(pH2.7)→二浸二轧(轧余率80%)→预烘(80℃,3min)→焙烘(160℃,3min)→水洗(50℃,10min)→烘干。

2阻燃整理正交试验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真丝织物阻燃整理工艺,正交试验设计见表1。

3垂直燃烧性能测试

按GB/T5455—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垂直法》标准,在YG815A型织物垂直燃烧仪上进行测试。

4极限氧指数

LOI测试按GB/T5454—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需氧指数法》标准,在HC-2CZ极限氧指数仪进行测试。

5阻燃耐洗性测试

洗涤工艺:皂片2g/L,浴比1∶50,30℃洗12min,再冷水洗,晾干。按以上工艺分别重复洗涤15、30、50次。恒温恒湿放置8~24h后,在垂直燃烧仪上测其炭长。

6游离甲醛测试

按GB/T2912.1—1998《纺织品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标准进行测试。

7织物强力测试

按GB/T24218.3—2010《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3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标准,在YG065型电子织物强力仪上进行测试。

8织物白度测试

在WS-Ⅲ型白度仪按规定测试,测试时将试样折成4层,读取蓝光白度值,测定3个不同的部位取平均值。

9织物硬挺度测试

将织物裁剪成直径为11.5cm的圆形,称重后在YG821L型织物智能风格仪上进行测试。

10热分析

在TG-DTA热分析仪上进行测试,测试条件:试样剪成粉末状,空气气氛,升温速度为10℃/min,温度量程为35~650℃,质量控制在1.8~2.5mg左右。

11扫描电镜

取经垂直燃烧后的真丝残渣试样,喷金处理后在JSM-560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残渣局部进行观测。

结果与讨论

1阻燃整理正交试验

真丝织物阻燃整理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由表2中极差大小可知,各因素对真丝织物阻燃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交联剂2D用量>阻燃剂HFPO用量>柔软剂T用量>催化剂C用量。影响阻燃效果最显著的因素是交联剂。随着其用量的增加,炭长逐渐变短,阻燃效果提高,这是因为更多的交联剂2D可以和阻燃剂HFPO及真丝纤维形成共价交联,提高了真丝织物的阻燃效果。当交联剂用量为100g/L时,炭长最短。此时交联反应已经很充分,即使再增加交联剂2D的用量,其阻燃效果也不会有太大提高,所以当交联剂2D用量超过100g/L时,阻燃效果增加不明显。影响阻燃效果的另一主要因素是阻燃剂。阻燃剂用量增加,阻燃性能不断提高,这是因为有更多的阻燃剂分子在催化剂C的作用下,借助于交联剂与真丝纤维发生共价交联反应。当阻燃剂用量为300g/L时,阻燃效果已很好,共价交联反应已很充分,继续增加阻燃剂用量,阻燃效果变化不大。柔软剂T用量对真丝阻燃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当柔软剂T用量为15g/L或20g/L时,炭长平均值相差不大;当柔软剂T用量超过20g/L时,阻燃效果有下降趋势。这是因为柔软剂T会导致火焰在织物上的传播速度加快,促使织物燃烧速率提高。但为了改善阻燃真丝织物的手感兼顾阻燃效果,柔软剂T用量取20g/L为宜。催化剂C用量对真丝的阻燃效果影响较小。根据正交试验结果,确定真丝织物阻燃整理的较佳工艺条件为阻燃剂HFPO300g/L、交联剂2D100g/L、柔软剂T20g/L、催化剂C40g/L。采用此工艺条件,测得其垂直燃烧炭长是6.1cm。

2阻燃整理真丝织物的耐久性

为了解阻燃整理真丝织物水洗后阻燃性能的变化,进行了洗涤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随着水洗次数的增加,阻燃真丝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不断减小,水洗1次后其极限氧指数为37%,50次水洗后降至31.2%。这是因为随着水洗次数的增加,真丝织物上磷含量降低,从而使阻燃性能下降。但是该阻燃体系具有活性基团,阻燃剂能够借助交联剂与真丝织物发生共价交联反应,因此耐久性较好[4-5]。

3阻燃整理对真丝织物游离甲醛及物理机械性能影响

阻燃整理对真丝织物游离甲醛及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阻燃整理后的真丝织物游离甲醛只有40.02mg/kg,这是由于交联剂2D为N-羟甲基化合物,它会与阻燃剂HFPO及真丝纤维发生共价交联反应,导致N-羟甲基水解率降低,织物游离甲醛含量较低,达到了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B类标准[6]。由表3可知,真丝织物白度从原来的77.41下降到62.64,这可能是由于未和真丝织物发生反应的交联剂2D在高温焙烘过程中,部分N-羟甲基发生水解生成的NH会被氧化成有色物质,导致了织物的黄变[7]。由表3可知,阻燃整理后真丝织物强力也有所下降,原因可能是交联剂2D不仅在阻燃剂和真丝纤维之间形成了共价交联,而且也会在纤维与纤维之间形成共价交联,结合式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交联限制了各单元之间的移动性[8],导致了强力下降。但强力下降并不严重,强力保留率仍高达94.06%。同时,阻燃整理后织物手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硬挺度增加。可能是因为交联剂2D与阻燃剂HFPO和真丝织物上的基团形成了交联网状结构[9],结合式如图4所示,交联网状结构使得纤维之间不易滑动,从而导致手感略受影响。整体来说,阻燃整理对真丝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影响较小。

4阻燃机理研究

1)磷-氮协同效应研究

采用4种不同的阻燃工艺对真丝进行阻燃整理,然后测试真丝织物的LOI,以研究磷-氮之间的协同效应,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看出,交联剂2D整理后的真丝织物与未整理的相比,其极限氧指数提高了2.3%。这是因为含氮交联剂2D中的氮元素起到了阻燃作用。阻燃剂HFPO整理后的真丝织物与未整理的相比,其极限氧指数提高了6.5%,是有机磷阻燃剂HFPO中的磷元素起到了阻燃作用,使阻燃效果提高。而用HFPO/2D阻燃体系整理后的真丝织物与未整理的相比,其极限氧指数提高了11.6%。经HFPO/2D体系阻燃后的织物极限氧指数理论值为6.5%+2.3%+25.4%=34.2%。但是,实际测试的极限氧指数是37%,比理论上的LOI高。交联剂2D与阻燃剂HFPO配合使用提高了真丝织物的阻燃效果,这一现象说明交联剂2D与阻燃剂HFPO之间存在P-N协同效应。交联剂2D可以作为氮的提供者,为阻燃体系提供氮元素,和阻燃剂HFPO中的磷元素形成P-N协同效应,使得阻燃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2)阻燃整理前后真丝热性能分析

为研究HFPO/2D阻燃体系的机理,对真丝阻燃整理前后的热降解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阻燃整理后,真丝织物的分解温度从整理前的280℃下降到225℃,600℃时残渣剩余量由整理前的32.6%增加到37%。这是因为阻燃剂HFPO促进了真丝纤维的催化脱水而炭化,降低了热分解温度,改变了热分解历程和分解产物,减少了可燃性气体,增加了难燃性固体炭。且从真丝DTG曲线上可以看出,未阻燃真丝织物分解速率最快的温度为380℃,阻燃后的真丝织物有两个最大分解速率峰值,分别对应两个分解最快时的温度为271℃和380℃,说明阻燃后真丝织物的分解不是一步完成的,体系中至少存在两类主要化学键的断裂,阻燃剂上的CP键被引入到了真丝织物上,而CP键的键能比CC键的键能小,在燃烧时易于破坏而发生断裂,这可能也是阻燃整理后丝织物的初始分解温度提前,热稳定性降低的原因。分解温度提前,相应形成更多的炭渣,炭渣本身是难燃物质,可以隔绝热和氧气。有效炭渣的形成,抑制了丝织物的进一步分解。阻燃整理后裂解结束时炭渣的增加,表明该阻燃体系是凝聚相起阻燃作用。

3)阻燃整理前后真丝炭渣表面形貌

由图7(a)可以看出,未阻燃整理的真丝织物燃烧形成的炭渣较为疏松,存在球状泡孔,且炭层易破碎塌陷。阻燃整理后的真丝织物燃烧形成的炭渣薄而致密、平整连续,且不易塌陷和滴落,能很好地覆盖在基体表面,起到绝缘壁的作用,可有效地阻止热量向基材传播,阻止可燃性气体的扩散和自由基的传递,从而阻止基体的进一步燃烧,表现优良的阻燃效果。

结论

a)真丝织物阻燃整理优化工艺为:阻燃剂HF-PO300g/L,交联剂2D100g/L,催化剂C40g/L,柔软剂T20g/L。b)阻燃整理后真丝织物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垂直燃烧炭长是6.1cm,极限氧指数高达37%,50次水洗后极限氧指数为31.2%。游离甲醛含量<75mg/kg,达到了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B类甲醛标准。c)通过阻燃机理分析得知:HFPO/2D体系是在凝聚相起阻燃作用的,且体系中存在P-N协同效应。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