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香瓜霜霉病发生及防控研究

香瓜霜霉病发生及防控研究

本文作者:李剑华作者单位:海南省农垦三亚中等专业学校

海南南部的三亚、乐东、陵水3个市县是海南反季节设施甜瓜栽培的主要产区[1-2],每年冬春季节都种植大面积的大棚甜瓜。据统计,2009年,设施甜瓜栽培面积已达3700hm2,总产量1.09×108kg[2]。随着甜瓜品种的大量引进和瓜农盲目追求产量采取不合理的栽培措施以及海南近年冬春季气候异常等原因,使得海南甜瓜病虫害的发生日趋严重。自2008年底至2009年初,因长时间的连续低温阴雨天气,海南反季节设施甜瓜霜霉病大面积流行,危害较重,严重影响了甜瓜的产量和品质,种植户损失较大。现在该病已成为海南反季节设施甜瓜栽培中的主要危险性病害之一[3]。目前,生产上对霜霉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防治,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药剂,使得病原菌对大多数药剂产生了较强抗药性,药效明显下降,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单一化学防治的局限性日益突出[4]。笔者根据海南设施甜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一套适合海南设施甜瓜栽培的以“防”为主,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甜瓜霜霉病综合防治措施,对将病情控制在发病初期有较明显作用。

1甜瓜霜霉病的发生

1.1症状

甜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可见浅黄色小斑点(图1),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多角形,清晨棚内湿度大时,病斑呈水渍状,后期变成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图2)[3-4]。在潮湿条件下,叶背病斑初生少量稀疏灰白色霉状物,随后变成灰黑色霉层。在棚内连续数日湿度较大、天气凉爽时,病斑迅速扩大或融合成大斑块,叶片上卷或干枯,中下部叶片全部干枯,远看似火烧状,有时仅剩下瓜蔓顶部附近几片绿叶。果实发育期进入阴雨天气病害扩展迅速。

1.2病原

甜瓜霜霉病属真菌病害,病原为古巴假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囊梗上部呈双二叉状分枝,孢子囊椭圆形至卵圆形,具乳突[4-5]。

1.3发生规律

甜瓜霜霉病一般始发于植株中下部的叶片,通过气流、雨水和农事操作等传播,霜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和温度、湿度关系密切,尤其是湿度。叶面结露是病菌萌发和侵入的必要条件,大棚内空气湿度是发病的关键。病菌生长温度为15~30℃,孢子囊萌发适应温度为15~22℃,相对湿度高于83%即可产生大量孢子囊。气温15~24℃时,叶面有水滴或水膜即可发病,温度20~26℃,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时即可大流行[6-7]。在海南,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气候条件适宜霜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因此,此时也是海南反季节设施甜瓜霜霉病的发生高峰期。

2防治

目前海南甜瓜霜霉病的防治难度较大,主要还是瓜农对甜瓜霜霉病普遍认识不足造成,绝大部分瓜农对霜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特点不甚了解,且对病害防治仍停留在以“治”为主的观念上,往往是在病害普遍发生后才进行防治,结果导致了防治效果较差。因此,霜霉病的防治应积极贯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田间监测,预测病害的发生与流行,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

2.1.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如长香玉、金辉1号、金帝王、西州蜜25号等以减少感病机会。

2.1.2合理灌水,降低棚内湿度

海南冬春季雨水的发生主要受寒流影响,在寒流来袭发生雨水期间易发生霜霉病,此时应控制浇水,加强防雨、通风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甜瓜结果期浇水量大,易引起棚内湿度增加,也是霜霉病发生的高峰期之一,因此果实膨大期的浇水量要合理,避免因片面追求产量,过分加大灌水量,造成棚内湿度过大而引起病害的大发生,一般果实膨大期的土壤含水量以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为宜[8]。此外,浇水时间应安排在上午,对降低棚内湿度,尤其是夜间的棚内湿度有明显作用。发病期间要减少浇水量,土壤湿度不超过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以降低棚内湿度,减轻霜霉病的病情。

2.1.3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合理配比

施优质商品有机肥做基肥7500~9000kg/hm2,追肥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比,氮、磷、钾三元素的比例为30∶15∶55[8]。定期灌施如天方黑宝500倍液、皓达800倍液等优质有机型冲施肥,提供充足、均衡的养分,培养健壮的植株和厚实的叶片,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2.1.4合理密植,及时整蔓,保持田间良好的通透性

为追求单位面积产量,海南相当部分的瓜农存在甜瓜种植密度过大的现象,有时为了节省劳动力成本,在甜瓜生长中后期不重视整蔓工作,造成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和植株郁蔽,易引起病害的发生。海南反季节设施甜瓜宜实行宽行窄株的种植方式,单蔓整枝栽培根据品种的不同,种植密度一般控制在18000~24000株/hm2,双蔓整枝的种植密度不超过15000株/hm2,以确保田间良好的通风透光性。对于不留的侧蔓,应在其长度不超过20cm时及时摘除,避免植株出现郁蔽现象。

2.1.5及时摘除病叶

发病初期控制住病情后,此时病叶数量少,应及时将病叶摘除并销毁,减少病源数量,以降低病害再侵染的几率。

2.2化学防治

霜霉病的发生与流行速度快,应采取积极防治的策略,从苗期开始定期喷施以保护剂为主的药剂保护植株,预防病害发生,同时加强田间监测,当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出现时,及时喷施以治疗剂为主的药剂进行防治,将病情控制在病害发生的初始阶段。平时预防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2000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施。发病前夕或发病初期可选用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烯酰吗啉3000倍液、10%氰霜唑2000倍液或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每4~5d防治1次,连续2~3次。喷药时应均匀周到,叶片正面、背面都要喷到,由于霜霉病的菌丝体主要着生于叶背病斑上,叶背一定要喷匀、喷透、不漏喷。防治时应注意药剂的轮用,以延缓霜霉病产生抗药性。当单一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或病害来势凶猛时,可从以上药剂中选用2种不同作用机理药剂混合进行防治,以增强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