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林农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林农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林农教育的现状

开展林农教育工作以来,广大山区林区智力资源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推动了山区林区经济发展。然而,与全方位发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辐射的力度不够。第二,运动机制断续,不够健全,途径单一。大多数地方设,’l洁时机构”,有的甚至没有机构,工作起来上下不连续,缺乏各部门统筹协调能力,且途径又少,有明显短期行为,阻碍林农教育的发展。第三,林农教育局限于本行业内容,力量单薄。因林农教育具有跨行业跨学科的特点。但目前在实践中往往是单打一,只注重利用本行业科技人员,没有形成相关行业间、相关学科间组装的整合力,导致培训内容缺乏广泛性、多样性、针对性。第四,工作重心放到科技致富,轻了技术文化教育,就是说培养致富带头人和提高群体技术文化素质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方面和问题只有靠改革解决,以改革为动力,促进林农教育的发展。

二、林农教育的改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深入,林农教育不仅要培养致富带头人,更要培养全体林农的技术文化素质。因为制约山区林区生产力的发展不是别的,是人的技术文化素质不高所致。加速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林业,’稳定长足发展山区林区经济,林农教育从单向的科技致富转移到多向的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就是林农教育改革要紧紧扣住的主题。为此,林农教育改革就在于:

2.1延伸示范点,扩大辐射面

林农教育点,过去设在县一级多,为摸索经验,面上推广起到了良好作用。但是,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林农教育仍然在县级做示范,往往不够,应由县延伸到乡镇,再由乡镇辐射到村组。重心放到乡镇,因为乡镇与村组能直接交往,便于组织、技术指导和管理。这样,就能形成以乡镇为重心的林农教育网络。村村设林农培训点,扩大林农教育辐射面,加大辐射力度,方便村组的林农就近参加学习。林闲时期抓紧培训,林忙时期作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学用结合。

2.2集社会之力,兴林农教育

林农教育既不同高等学校,也不同中等学校,具有自己特点,应自我完善,自成体系。以本行业部门为主体,稳住一头,放开一片。就是办好本行业示范点,用好用足社会提供的力量和现有条件。现有条件是较多的。在办好本行业示范点的情况下,利用干部到山区林区扶贫、带领林农奔小康的机会,开展林农教育工作,把扶贫致富与提高林农技术文化素质结合起来;利用科技人员到山区林区推广科技成果的机会,把推动山区林区生产力发展与提高林农技术文化素质结合起来;利用山区林区现有科技力量,拿一定人力、物力、财力,自己办好林农教育,特别是国营林区,集体林区,坚持办好林农教育尤为重要。对山区林区文盲、半文盲者,试行先“文化脱贫”后,再“技术脱贫”教育。林农“文化脱贫”应由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协助林农教育点完成扫盲任务。如武昌县把扫盲工作交给本县郑店成人学校,政府、教委、成人学校三位一体做了扫盲工作,成效显著。郑店镇在扫盲的基础上,校县(乡镇)联姻办林农教育,为集社会之力办林农教育开辟了新途径。保康县与湖北林校联合,开办林农子弟班,也是这种形式的林农教育。所以,集社会之力进行林农教育是今后林农教育发展的趋势。开展林农教育工作,不仅途径要多,而且队伍也要壮大。只靠单途径人员来做工作,尚难完成任务,要靠多途径多人员的力量做工作。因而,必须挖掘各方社会潜力,高速高效运行,才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房县、随州市利用两名省林校退休教师(高讲)办培训点,培训学员200名。黄破县利用1700名土生土长的行家能手,带富15000多家科技致富户。大家对这些行家能手评价,经济信息可靠,一听就懂,接受快,见效迅速,深受欢迎。还可以挖掘其他行业科技人员来做林农教育工作,当然有偿服务比重要大些,但是见效快还是承受得了的。这就是说,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林农教育工作,形成各行业科技人员参加的林农教育队伍。因为中国最贫困地方集中在山区林区,应该扶持山区林区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达到共同富裕。

2.3结合地方实际,选准致富内容

由于地域的差别,林业生产发展不平衡,特点是重点林业县林业收人在国民收人中占比重很大。针对这些情况,内容要多门类,要选择以主产业为主的辅助产业的内容传授林农。比如信息,经营管理,开采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内容,既结合实际,又在短时期见效,还能养活长远的主产业,科学合理利用山区林区资源,达到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林业之目的。这就是丰富林农教育内容的着力点。湖北省林业厅在房县建立乡级香菇、木耳栽培技术服务站,而香菇、木耳又是房县特产,在提高产量和质量上及时指导,深受林农欢迎。武昌县郑店成人学校增添养殖业内容,培训的学员回去后,建立庭院经济,每年经济收可观。由此得知,内容与形式、实际结合,方能产生好的效益。

2.4整体推进,分类培训

点上培训,已成长一批致富带头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农教育与最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科教兴国、提高国民素质(决定》尚有很大距离。要逐步缩小这一差距,必须整体推进林农教育工作,加快步伐,为全体林农学文化知识、学技术创造机会和条件。同时,在全体林农中,依据文化程序和年龄分若干类别:其一,文化培训。用《文化合格证》形式保证扫盲质量。其二,技术致富培训。要求参加培训人员,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学有所长。这类包括有一定文化知识中、青年人员。其三,拔尖培训。这类人员系指初、高中毕业回山区林区的学生,文化程度较高,在他们当中选拔一批人才,送往大、中专院校学习,学现代技术。学费试行选送单位、个人、院校占三分之一。这类人员毕业后应是林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骨干。其四,防止新的文盲出现。地方政府应该制定有关倾斜政策,采用得力措施作保证,防止产生新的文盲。

三、林农教育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效应,激励林农教育改革,创造新实践,有效运行,不断发展。从长足发展的观点考虑,林农教育应朝着充分发挥职能效益方向发展:由原来“致富型”培训转向提高群体技术文化素质致富培训形式;由原来短期培训逐步过渡到系统培训,拔尖培训形式;由原来系统局限范围向引起全社会重视林业和林农教育发展。总而言之,林农教育在发展上,既要注重自我完善,自成体系,又要注重提高素质和经济效益,使林农能得到终身教育。社会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沿着多途径、多门类、多规格、多元化方面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林农教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