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苹果园艺论文:间伐方式对果树影响研究

苹果园艺论文:间伐方式对果树影响研究

结果与分析

1不同间伐方式对果园群体结构的影响

1)不同间伐方式对枝类比的影响

由表1可见,不同间伐处理对枝类比的影响较大。处理A和处理B树体间隔大,光照充足,枝梢停长早,短枝比例相对较高,2009年分别比CK高3.7%和4.1%,2010年分别高7.8%和8.8%,2011年分别多6.9%和9.8%;处理A和处理B的叶丛枝比例也都显著高于处理C和CK。处理C和CK郁闭程度较大,徒长枝比例高,2009年分别达到了39.3%和33.1%,2010年为34.7%和28.3%,2011年为29.8%和23.4%,均显著高于处理A和处理B。各间伐处理间,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叶丛枝和短枝的比例呈下降、徒长枝比例呈上升趋势。处理A、处理B、处理C中枝比例均小于CK,而长枝比例均大于CK。说明间伐处理后,果园通风透光状况的改善,优化了果树的枝类比,新梢生长发育正常,停长早,从而有利于花芽分化和质量的提高。

2)不同间伐方式对树冠交接率、覆盖率和每公顷枝量的影响

由表2可见,不同间伐处理对树冠覆盖率的影响较大,各处理均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处理A最小,2009年为65.5%,比CK小29.7%。处理B次之,比CK小19.1%。处理C比CK小9.6%。2010年和2011年处理A、处理B和处理C的树冠覆盖率均比2009年有所增加。说明间伐降低了果树的树冠覆盖率,改善了果园的整体通透条件。行间交接率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处理A由于是隔行去行,行间空间增大,连续3年的行间交接率均小于65%。处理B、处理C和CK行间均有交接,且行间交接率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增大,2011年CK达141.1%。处理B为隔株去株,株间空间增大,所以株间交接率较小,2009年为90.7%,2010年和2011年略有增长,分别为95%和97.8%,均无交接。由于处理A、处理C的株间空间与CK的差别不大,故间伐后的交接率仍达140%以上。说明隔行间伐和隔株间伐分别解决了行间交接和株间交接过大的问题,明显改善了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不同间伐方式对每公顷枝量影响较大,有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增多的趋势。CK的每公顷枝量连续3年超过了150万条,单位面积枝量过大。而间伐处理减少了单位面积的株数,从而使每公顷枝量降低到120万条左右,并在以后2年的时间里处理A、B均达到较为合理的水平。由于处理C间伐程度过轻,第3年的每公顷枝量又恢复到间伐前的水平。说明适当的间伐可使单位面积枝量达到合理水平,对改善果园的群体结构意义较大。

3)不同间伐方式对叶面积系数、叶片大小和百叶厚的影响

叶面积系数过大,说明无效叶的比例增大。过多的叶片数也会导致叶片质量的下降,进而降低光合效率。由表3可见,不同间伐处理对叶面积系数、百叶厚的影响较大。叶面积系数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处理C与CK的叶面积系数较大。2009年CK的叶面积系数分别比处理A、处理B和处理C大0.71、0.64和0.36。处理A与处理B之间差异不显著,且间伐处理3年内均处在适宜的水平。不同间伐处理对百叶厚度的影响较大,百叶厚有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呈下降的趋势。处理A的最大,达到4cm以上。CK的最小,仅为3.2cm左右;处理B与处理C的居中,且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叶片大小也有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下降的趋势,处理A与处理B的叶片较大,且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C与CK的叶片较小,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上述指标变化说明,适当的间伐改善了光照条件,使叶片的大小和厚度均有所增加,从而提高了叶片的质量。

2不同间伐方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1)不同间伐方式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见,不同间伐处理对连续3年果实的整齐度、果形CK的病虫果率比处理A的高2.1%,比处理B的高1.7%,比处理C的高0.9%。处理A和处理B差异不大。这是因为密闭程度越大,通透条件越差,湿度越大,果实病虫害的发生率就会越高。纵横径有植株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果型指数也有同样的表现;单果重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下降,2009年CK的比处理A的小13.8g,比处理B的小13.4g,比处理C的小5.9g,处理A和处理B的单果重较大,且二者差异不大。说明适宜的间伐处理,可增大果实体积,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

2)不同间伐方式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由表5可见,除2009年的果实质地外,不同间伐方式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较大。连续3年各处理的果实滴定酸含量均不同程度的低于CK,有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连续3年的果实去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糖酸比及风味均有随植株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2009年CK的去皮硬度比处理A的小2.9kg/cm2,比处理B的小2kg/cm2,比处理C的小1.9kg/cm2,处理B和处理C差异不显著。2010年和2011年处理A和处理B的去皮硬度较大且差异不显著,处理C和处理CK的差异不显著,但处理A、B与处理C、D之间差异极显著;2009年CK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处理A的小2.6%,比处理B的小2.3%,比处理C的小0.9%。处理A和处理B的较高且差异不大;处理A和处理B的风味较好且相近,CK的风味较差;相同年份处理A和处理B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及固酸比均明显高于处理C和处理CK的。说明适当的间伐处理,增加了光合产物和其他物质的积累,从而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内在品质。

讨论

笔者从改善郁闭果园的群体结构入手,预期结果良好且与前人的研究基本一致。成龄苹果郁闭园采用间伐技术,调整了群体结构,直接降低了果树的单位面积总枝数[7],使果园的单位面积枝量达到合理的水平。田海成等[13]报道,间伐能显著增加长枝和中枝的数量。间伐改形后,苹果的枝类组成得到了优化,树冠结构趋于合理[7]。笔者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增加了短枝和长枝的数量,降低了徒长枝的比例,但中枝的变化并不显著;隔行间伐处理后,由于行间过大、株间过小,使得行间交接率、树冠覆盖率等指标大幅度下降,导致果树的叶面积和光合面积不足,果树的光合能力下降;行间隔3去1的间伐方式过轻,间伐后会很快恢复到间伐前的水平,同样影响果树的光合效能;只有隔株间伐的交接率、覆盖率等下降幅度较为适宜;各间伐处理的叶面积指数、百叶厚和叶片大小均优于对照。有研究[7]认为,间伐改形后,苹果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着色指数、果形指数、光洁指数等均有明显提高;张强等[14]认为长枝(梢)数量与果实单果质量、硬度呈正相关,短枝(梢)数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李宗德等[15]介绍,树形改造和间伐后的着色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等明显优于未改造或未间伐的果园。笔者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均相一致。除此之外,间伐后果园果实的可溶性糖、滴定酸、糖酸比和固酸比等指标均优于对照,并且间伐后的果实病虫果率明显下降,光洁度也有所提高。

结论

综上所述,3个间伐处理均不同程度的改善了郁闭果园的群体结构,提高了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但如果间伐程度过轻,则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隔行间伐(处理A),短期果园群体结构指标恢复较慢,但通透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对果实品质有较好的影响;隔株间伐(处理B),近期果园的群体结构参数恢复较快,不仅改善了通透条件,对果实品质的提高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行内隔3去1间伐(处理C),虽然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但由于间伐程度太轻,对改善果园的群体结构和通透条件以及提高果实的品质作用不是很明显。从综合效果和我国现在农民的承受能力来看,以隔行间伐(处理B)的方式较为适宜。这种方式既符合中国苹果生产的实际,容易被接受,又有利于苹果优质高效生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