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果实研究论文:摘叶对果实影响的探究

果实研究论文:摘叶对果实影响的探究

本文作者:王雅倩范崇辉张文刘青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摘叶对树冠光照强度的影响

光照对果树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与树体营养的积累,而且还是影响果实品质的主导因子。由表1可知,采前不同程度摘除叶片后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均有所提高,与对照相比,摘除全树15%和30%的叶片量,树冠的相对光照强度内膛分别增加了1.4%和3.0%,中部分别增加了5.9%和16.9%,外围分别增加了11.5%和23.9%。由此可见,密植果园随着摘叶程度的增加,树体的相对光照强度逐渐增大,并且树冠由内膛到外围,相对光照强度增加幅度加大。

摘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果实采收期前摘除树冠部分叶片有助于改善果实品质,但是不同的摘叶程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不同。由表2可知,15%摘叶处理的果实重量稍大于对照,30%摘叶处理的果实重量大于对照,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0%摘叶能明显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但与15%摘叶差异不显著,15%摘叶与对照差异也不显著;不同摘叶程度对果实硬度的影响不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着摘叶程度的加大,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逐渐降低,且30%和15%摘叶处理均与对照形成显著差异(P<0.05),但15%与30%摘叶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30%摘叶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花青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15%摘叶处理,但15%摘叶处理与对照间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花青苷含量差异不显著。总体看,30%摘叶处理与对照相比,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和花青苷含量分别提高了7.4%、23.5%和29.9%,可滴定酸降低了29.0%;15%摘叶处理与对照相比,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和花青苷含量分别提高了3.7%、7.1%和12.8%,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22.2%;由此可见,30%的摘叶程度更有利于改善果实的品质。

摘叶对果皮色度的影响

果皮色度采用CIE(国际照明委员会)L*、a*、b*表色系统进行色泽评价[13]。L*、a*、b*值直接用事先经过校正的色差计测定,取平均值。其中L*表示光泽明亮度,值越大,亮度越高,范围从黑(0)到白(100);a*值的正值表示色泽红/紫,正值越大,红色越深,负值表示色泽浅蓝/绿,负值越小,绿色越深;b*的正值表示黄色程度,负值表示蓝色程度。不同摘叶程度对果皮色度的影响见表3。由于摘叶量不同,果皮色度值有所差异。其中,30%摘叶处理的L*值较小,CK的L*值最大,不同处理与对照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30%摘叶处理的a*值红色程度显著高于15%摘叶处理和对照的,15%摘叶处理与对照间无明显差异;30%和15%摘叶处理的b*值也均显著高于对照,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总的来说,30%的摘叶程度可以显著改善果皮色度,增加果实的整体着色,提高红色程度。

摘叶对1a生枝条淀粉和氮含量的影响

摘叶不仅会影响苹果果实品质,而且还影响树体营养的积累,如果摘叶过重,营养积累不够,会减少枝条内贮藏营养,影响树体生长发育,甚至会造成大、小年。不同摘叶程度对果树枝条碳、氮的影响见图1。从10月9日摘叶后到12月15日落叶后,3种处理的淀粉含量和含氮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是在10月27日降到最低,之后逐渐回升。但是,枝条的淀粉含量上升较快,落叶后淀粉含量是摘叶后1周含量的2倍多;而氮含量仅相差0.1倍左右。图1表明,3种处理的淀粉和含氮量差异不大,但仍然是不摘叶>15%摘叶处理>30%摘叶处理。

该试验分别摘取全树15%和30%的叶片量,与对照不摘叶相比,研究摘叶程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5%和30%的摘叶处理对果实单果重和硬度影响不大,但可以显著提高花青苷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似[6-7]。分析认为,摘叶后提高果实的受光面积,增加果面对直射光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增加树体的光能利用率,增加叶片的光合效率,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果实品质与摘叶程度成正比。叶片是果树重要的光合器官,摘除叶片会影响果树整体的光合产量,适量减少光合产物的积累,对果树的枝条贮藏营养有一定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摘叶程度并没有改变枝条营养物质的变化方式,虽然随着摘叶程度的加大,淀粉含量和含氮量均有所降低,但与对照相比,含量差异不大,这可能是因为密植园盛果期树枝叶量比较大,摘叶程度未达到明显影响枝条营养的临界状态[7,11]。综上所述,在苹果果实采收前进行一定程度的摘叶处理有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在一定范围内,摘叶程度与果实品质成正比,但要注意摘叶对树体营养积累的影响,防止摘叶量过大造成树势衰弱,引起大小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