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北方沙区樟子松造林技术论文

北方沙区樟子松造林技术论文

1樟子松成活率、保存率低的主要原因

影响干旱沙地樟子松造林成活、保存因素较多。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因素按大小排序为:光照、干旱程度、风、土厚、苗木质量;造林保存率的影响因素按大小顺序为:风、光照、干旱程度、苗木质量、土厚,并且各因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总体说来,可以将这些因素划分为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2个方面。樟子松苗木质量差是造成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主要内在原因。苗木是人工造林更新的物质基础,植苗造林成活的前提是苗木必须有旺盛生命力,苗木质量的优劣和保持生机状况如何是造林成功的核心。传统的经验和科学试验都证明了地上部分粗壮、根系发达的苗木抗性强,活力高。茎根比越小,根系越发达,造林成活率越高。樟子松苗圃幼苗的这些特点直接影响到樟子松本身的抗性,这不仅影响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问题,即使成林后,这也有可能是导致其衰退的一方面原因。另外,种源选择是保证苗木质量的关键。樟子松地理种源间存在着遗传变异,各地种子及其幼苗形状也存在着显著差异。造成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的外在原因主要是来自气候的影响,归纳有3个方面:早春发生干旱;冬季干化导致苗木缺水;沙地风蚀使根系裸露导致苗木死亡。特别是在早春至5、6月份,由于受沙地风蚀(沙尘暴)的影响,加上苗木抗性的下降,不仅导致造林成活率下降,甚至直接影响到幼林及成林的健康生长。可见,沙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外部环境,即土壤、气象和生理干旱等外部因素;二是苗木自身的内部因素,即苗圃培育苗木的质量和种源。

2樟子松造林技术

2.1培植地的选择和处理在北方沙区,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一般都是以固定的苗圃地以及农耕地育苗为主。而考虑到樟子松的特性,育苗地要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通气性的土地。如果土地黏度较大,需要进行掺沙改良,则要保证土地处理的均匀和平整,尽可能保证整地的细密性,同时要施以足够的基肥。

2.2苗木选择与组织在造林时要选择品质优良的苗木作为造林苗,造林苗木要充分木质化、无机械损伤、顶芽饱满、根系完整、无病虫害,以使成活率、保存率高、缓苗期短、生长迅速。

3搭设障蔽与整地

3.1搭设障蔽流动沙地在造林前搭设防风障蔽。障蔽搭建规格视立地条件及风沙危害轻重不同而定。一般在风蚀严重的流动沙丘中、上部,应搭设1m×1m或1m×2m障蔽,在流动沙丘下部、平缓沙地、丘间地等地段应搭设2.5m×2.5m障蔽。障蔽材料选取沙柳、沙蒿、麦秸和稻草等。障蔽形式为低立式(地上高20cm左右)。

3.2整地固定沙地采取带状或小斑状(小块状)整地措施,也可在种植穴进行局部整地。带状整地宽2.0~2.5m,走向尽量与主风向垂直,带间距6m。小斑状(小块状)整地规格直径或小块边长2.5~3.0m,穴状整地规格为穴径50cm、深40cm。半固定沙地及盖沙黄土地采取适当的防风蚀和局部整地措施,一般随整随栽。

4树种配置与栽植

树种配置形式为樟子松与现有灌木,例如沙蒿、沙柳、花棒、踏郎等混交,樟子松也可分别与长柄扁桃、沙地柏、沙棘、紫穗槐等树种混交。造林方法均采用人工植苗造林。造林方式采用穴状栽植,樟子松1穴1株,长柄扁桃、沙棘和紫穗槐等灌木1穴2株。灌木可采用泥浆蘸根栽植。

5樟子松促活实用技术

①套笼防护技术。用3年生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栽后及时套笼。编笼材料为沙柳或柽柳枝条,笼呈上小下大圆筒形,上口直径30cm、下口直径50cm、高60cm。②保水剂的使用。在栽植坑里撒入5~10g保水剂,栽植后浇入3~5L水。该技术适用于困难立地条件下的樟子松容器苗造林。③客土定植技术。樟子松沙地造林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栽植穴内填入适量黏土或黄绵土,能够改善局部土壤理化性状,蓄水保墒,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④容器苗的使用。容器苗栽植时要撕掉根部的塑料袋,但不能弄散根部土块。

6樟子松浇水

为了确保樟子松造林成效,需要提供便利浇水条件,栽植要及时浇灌,干旱时要浇灌,封冻前也要浇灌。浇水时以小水漫灌浇足浇饱为准。

7樟子松在北部地区造林前景

大力发展樟子松,不仅可以加快造林绿化速度,综合治理开发沙漠化土地,而且在建设后备森林资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李建国单位:榆阳区林业工作站